中国经济地理(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出版图书)
基本介绍
- 书名:中国经济地理
- 作者:杨武
- 类别:经济类
- 定价:22.00 元
- 出版社: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6年
- 开本:32
图书信息
书 名: 中国经济地理(第2次修订本)
作 者:杨武
出版社: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
ISBN: 9787810560306
开本: 32
定价: 22.00 元
内容简介
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生产力布局规律的科学,即研究社会生产在一定地域範围内空间分布形成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共分十章,内容包括:绪论、我国生产力布局的基本条件、我国生产力布局及其基本原则、中国农业地理、中国工业地理、中国交通运输地理、中国商业地理、中国旅游地理、中国城市地理、中国经济地理分区。
《中国经济地理》可作为大学预备班、民族班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大、中专经济专业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并可供在民族地区从事经济工作或科研工作的人士参考。
目录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体系
第二节经济地理学的科学性质
第三节经济地理学的任务和学习目的
第四节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我国生产力布局的基本条件
第一节影响生产力布局的因素
第二节自然条件
第三节中国的人口
第四节中国的民族
第三章我国生产力布局及其基本原则
第一节生产力布局的变化发展
第二节我国生产力布局的基本原则
第四章中国农业地理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种植业
第三节林业
第四节畜牧业
第五节水产业
第六节城郊农业
第七节土特产
第八节少数民族地区的农业生产
第九节我国农业存在的问题与今后发展方向
第五章中国工业地理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能源工业
第三节冶金工业
第四节机械工业
第五节化学工业
第六节纺织工业
第七节电子工业
第八节传统民族手工业
第九节少数民族地区工业的发展
第六章中国交通运输地理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铁路运输
第三节水路运输
第四节公路运输
第五节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
第六节邮电事业的发展
第七节少数民族地区交通运输和邮电事业的发展
第八节我国交通运输与邮电事业发展战略
第七章中国商业地理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商业中心
第三节商品流通
第四节少数民族地区贸易业的发展
第五节我国商业的发展战略
第八章中国旅游地理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我国的旅游资源
第三节我国的旅游区划和旅游地理分区
第四节我国少数民族旅游地理分区
第五节旅游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以及旅游业发展方向
第九章中国城市地理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中国的城市
第三节我国农村城镇化问题
第十章中国经济地理分区
第一节三大经济地带
第二节七大经济区域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
文摘
1.大力加强农田水利、耕地质量和生态建设。在搞好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的同时,不断加强农田水利建设。
2.加快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要着力加强农民最急需的生活基础设施建设。在巩固人畜饮水解困成果基础上,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优先解决高氟、高砷、苦鹹、污染水及血吸虫病区的饮水安全问题。到“十一五”期末基本实现全国所有乡镇通油(水泥)路,东、中部地区所有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油(水泥)路。西部地区基本实现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公路。
3.加强村庄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推进,农民迫切要求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和村容村貌。
(五)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培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
1.加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着力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2006年对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对其中的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课本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2007年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这一政策。
2.大规模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
3.积极发展农村卫生事业。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工作,从2006年起,中央和地方财政较大幅度提高补助标準,到2008年在全国农村基本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4.繁荣农村文化事业。
5.逐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6.倡导健康文明新风尚。
中国经济地理与外国经济地理的关係
1.国别经济地理间的深厚的渊源关係及相同的研究内容
中国经济地理起源于前苏联的经济地理,进一步追溯可以源于早期的欧洲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后来的中国经济地理髮展主要受到来自欧美国家学术思想的影响。致使产生了相同的研究内容:中国经济地理和外国的国别经济地理都是研究“生产的地理配置以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生产发展条件和特点的学科”。
2.《世界经济地理》研究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借鉴其先进经验为我国经济建设服务
承认区域经济地理学研究的地域性,不表明不同国家间区域经济地理研究不需要和不能交流,研究外国经济地理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为我国经济建设服务。研究《世界经济地理》对我国经济地理学的发展至关重要,包括:开拓研究视野的需要,如了解市场经济体制下应研究哪些重要议题;经济全球化的需要——全球化使很多学术问题需要国际研究成果的支持;树立国际学术地位的需要。
3.已开发国家的区域经济地理教学与研究给我们的思考
目前区域经济地理学在世界诸多已开发国家中仍是地理科学系统中最为发达的一门分支学科,其许多类型的高等院校中都开设有区域经济地理课程,区域经济地理着作在各国所出版的地理文献中也占有较大比重。一些国家还在政府中建立了有关经济地理调查研究的业务机构。这些都极大地保证了其区域经济地理的发展。
中国经济地理与规划科学的关係
1.中国经济地理与规划科学具有长远目标和巨观统筹的共同点:①长远目标方面:中国经济地理所追求的目标是区域良好发展。②巨观统筹方面:中国经济地理是从巨观角度协调国民经济各产业、各部门之间协同的关係,规划科学在制定区域经济规划时也要全面考虑规划对象的各种构成及其相互关係。两者在处理区域内各个要素的协调关係上近乎一致。
2.中国经济地理的实践研究与区域规划工作存在若干交集
中国经济地理和规划学(国土规划学、城市规划学、土地规划学、人口规划学、旅游规划学、环境规划学)都是在寻求效益的动态平衡。中国经济地理和规划科学都要遵循地域差异规律、物质循环规律和生态平衡规律,前者所研究的中国经济资源利用构成了规划工作的基础,后者的发展对中国经济地理的目标实现起了极大推动作用,这种关係构成了若干交集:多层次性与等级关係,多阶段性与继承关係,传统纵向体系与新的横向网路关係等。
中国经济地理与经济科学的关係
1.学科内容的广泛交叉
经济科学(以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各个专业领域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係的规律性为研究对象)的若干分支学科都与中国经济地理产生了不同的内涵与外延的联繫。①以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产生的是一种基础性的内涵关係;②以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产生的是一种渗透性的外延关係;③以地区性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产生的是一种综合的性的内涵与外延共存的关係。这些学科使中国经济地理与经济科学之间在资源、产业(农业、运输业、商业等)、区域等各个方面都集存交叉点。
2.中国经济地理对经济科学理论的借鉴:①资源配置理论:为降低生产成本,使生产要素跨地区流动,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②经济一体化理论:世界範围内的经济一体化趋势正在形成,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将使中国经济地理在研究系统内部的同时研究系统外部。③产业结构理论和地域结构理论:为使区域产业结构更为先进,实施市场竞争与地区产业结构的差异发展。④比较优势理论:发挥优势,弥补劣势。
中国经济地理学与技术科学的关係
由于中国经济地理所研究的产业和区域问题均具有技术属性,所以与技术科学有着密切联繫。
1.技术科学的很多具体方面都能套用于中国经济地理
在研究内容上,技术科学的许多分支学科涉及到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各个环节的技术问题,其在很多方面都为中国经济地理所套用。从巨观方面来看,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如工业、农业、商业、交通运输和邮电、建筑业等,以及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阶段,如试验研究、勘测考察、规划设计、建设施工和生产运行等大都带有技术问题;从微观方面来看,其涉及到企业与工程的技术方案、技术措施、经济效果的分析、比较、论证和选用等均为中国经济地理提出了研究课题。
2.中国经济地理正在面临技术手段的创新
中国经济地理所面临的技术创新主要体现在信息技术被大量引入。技术科学的发展给中国经济地理提供了数量方法、计算机和遥感技术的套用,也使模型建立和空间分析在区域研究和城市规划中逐步推广。它既可以进行大规模数据处理,又可以进行静态或动态的模拟,达到地理预测的目的;同时,大量使用的教学软体也得到计算机技术的支持,比如试题库软体、地理资源技术平台、图库系统、网路远程传输、线上教学等;还有一些现代化GIS实验室被引入到中国经济地理教学中,藉助影像等电教手段提高了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