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识青年在农村(1969年10月1日发行的邮票)
《知识青年在农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为了宣传知识青年在农村锻鍊成长的情况,而于1969年10月1日发行的志号为文17的“文”字头邮票。
《知识青年在农村》全套4枚,邮票依次描绘了知识青年在农村学习、劳动、搞科学试验及给农民治病的场面。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知识青年在农村
- 外文名:W17 Intellectual Youths in Countryside
- 邮票志号:文17
- 发行日期:1969年10月1日
- 邮票类型:“文”字头邮票
- 全套枚数:4
发行背景
1968年12月22日,毛泽东同志发表了关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要说服城里干部和其他人把自己国中、高中、大学毕业的子女,送到乡下去,来一个动员。各地农村的同志应当欢迎他们去。”于是,中国有成千上万的城镇知识青年,积极上山下乡,到农村参加劳动,安家落户。
1969年10月1日,正值国庆节,为了宣传知识青年在农村锻鍊成长的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了一套《知识青年在农村》“文”字头邮票。
制票参数
志号 | 文17 | 整张枚数 | 50(5×10) | 齿孔度数 | P11×11.5 |
印刷版别 | 影写版 | 印製厂 | 北京邮票厂 | 背面刷胶 | [G] |
图序 | 图名 | 面值 | 发行量 | 规格 | 设计者 |
(1) | 和贫下中农在一起学习毛主席着作 | 8分 | 5000万枚 | 40mm×30mm | 李大玮 |
(2) | 向生产进军 | 4分 | 5000万枚 | 40mm×30mm | 李大玮 |
(3) | 向老农学习搞科学试验 | 8分 | 5000万枚 | 40mm×30mm | 张克让 |
(4) | 赤脚医生 | 10分 | 5000万枚 | 40mm×30mm | 张克让 |
(参考资料:)
票面图案
《知识青年在农村》全套4枚,和贫下中农在一起学习毛主席着作(1)图案为知识青年与贫下中农一起学习毛主席着作的情景;向生产进军(2)图案为知识青年参加生产劳动的情景;向老农学习搞科学试验(3)图案为知识青年虚心向老农学习农业知识的情景;赤脚医生(4)图案为知识青年在农村担任赤脚医生的情景。
邮票赏析
- 和贫下中农在一起学习毛主席着作(1)
在这枚邮票中,来自城镇的男女青年,手捧红色《毛主席语录》,围坐在一位头戴白毛巾的老农身边,认真地听他讲读毛主席着作的体会;那位身背草帽的男知识青年,左手捧着笔记本,右手握着钢笔,时刻準备记录下重要的内容;从知识青年的神情看,他们和贫下中农一起学习毛主席着作。从中得到了很大启发,和贫下中农进行了思想感情的交流。
- 向生产进军(2)
这枚邮票以南方正在进行插秧的稻田为背景,一望无边的稻田,水平如镜。秧苗嫩绿,呈现着一派繁忙的劳动景象;来自城镇的男女知识青年,经过劳动锻鍊,他们娇嫩的肩膀承受住了扁担的重压,也能挑起一担沉甸甸的稻秧.挺直着腰板,在田埂小路上健步如飞了;他们的口袋里装着红色《毛主席语录》,寓意知识青年正在沿着毛主席指出的和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前进。
《知识青年在农村》

- 向老农学习搞科学试验(3)
这枚邮票以一望无际的金黄色小麦试验田为背景,老农把自己多年积累的农业生产知识和经验,毫无保留地讲给一位女知识青年;女知识青年手握红色《毛主席语录》,虚心向老农请教,把老农的生产实践经验和书本知识相结合。提高自己的农业科学技术水平,努力为实现农业现代化贡献更大的力量。画面衬以辽阔的蓝天和无垠的麦浪,创造出了一种“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艺术境界。
- 赤脚医生(4)
这枚邮票的图案以起伏的山峦和绿油油的田野为背景,塑造了在农村担任赤脚医生的知识青年形象。她随身背着红十字药箱,利用劳动休息时间,正在用听诊器给孩子检查身体,表现出知识青年为改变山区农村医疗卫生落后状况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知识青年在农村》

收录情况
《知识青年在农村》被收录进以下集邮书籍中:
国家 | 书名 | 页码 | 编号 | 参考资料 |
---|---|---|---|---|
中国 | 《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目录(2013)》 | 40 | —— | |
中国 | 《中华世界邮票目录(亚洲卷)》 | 60 | 1125-1128 | |
美国 | 《Scott 2008 Standard Postage Stamp Catalogue Volume 2》 (即《斯科特标準邮票目录》) | 337 | 1007-1010 | |
德国 | 《MICHEL-China Katalog 2011/2012 Ubersee·Band 9.1》 (即《米歇尔邮票目录》) | 323 | 1035-1038 |
外界评价
这套邮票图案的内容是以农民和知识青年的活动为主图,并採用水粉画进行创作设计。图案虽然脱离不开当时的时代特徵,如人物手拿《毛主席语录》等,但有一定的生活气息。(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中国邮票史》编审委员会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