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工效学
视觉工效学(visual ergonomics)是人类工效学分支学科。研究与人类视觉有关的各种工效学问题。如视觉信号的编码、呈现方式,视觉显示器设计、最佳化,照明中不同因素对视觉工效的影响,眼动和阅读等。研究方法主要是实验室和现场研究。
视觉感受器亦称“光感受器”。刺激感受器。位于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按其形状,可分为视锥胞与视桿细胞。夜行动物(如猫头鹰、鼠)的视网膜上以视桿细胞为主,而日间生活的动物(如鸡、松鼠等)的视网膜上则以视锥细胞居多。视桿细胞的光敏度高,利于动物在光源暗弱的条件下活动,但不利于精细的分辨,亦不参与颜色视觉功能活动。视锥细胞利于动物在较明亮的环境中参与精细视觉及色觉活动。人的视网膜中,约有600万~800万个视锥细胞和1亿多个视桿细胞。视锥细胞分布在视觉感受最灵敏的黄斑中央凹区,对空间分辨力最强,对色觉最敏感。在中央凹的周围,两类感受细胞都有。离中央凹越远,视锥细胞数量越少。光作用于视觉感受器,使其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发生变化,从而改变其离子通透性。在黑暗中,细胞膜的离子通道呈开放状态,钠离子流入细胞内,使细胞膜处于去极化。光刺激使离子通道关闭,整个细胞处于超级化,即进入兴奋状态,从而传递视觉信息。参见“视锥细胞”、“视桿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