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中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NUC)是中北大学二级学院,校内简称三院。
学院可追溯至1947年太原工业学校创办的机械班和火工药班,2006年,中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
根据2017年12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设有5个本科专业,有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二级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二级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1个;有教职工123人,在读本科生2400人,硕士生、博士生310人。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中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外文名: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NUC
- 简称:中北大学三院
- 创办时间:2006年
- 类别:二级学院
- 主管部门:中北大学
- 现任领导:薛亚奎(现任书记)
侯华(现任院长) - 本科专业:5个
- 硕士点: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
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3个
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个 - 博士点: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
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3个 -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
- 院训:真材实料,精益求精
-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学院路3号
办学历史
学院可追溯至1947年太原工业学校创办的机械班和火工药班。
2006年,中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
2009年,经山西省科技厅批准山西省工程塑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立。9月,中北大学新金属材料特种液态成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立。
2015年2月,学院与山西新华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山西汾西重工有限责任公司联合申请的“山西省材料工程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由省经信委、省教育厅组织专家进行评审,认定为“山西省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
办学条件
院系设定
根据2017年12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设有5个本科专业。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国家管控专业)、金属材料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複合材料与工程 |
资料来源: |
师资力量
根据2017年12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有教职工123人,专任教师中博士生导师16人,硕士生导师60人,教授29人,副教授47人,具有博士学位者80人;有“国防科技创新团队”和“山西省高校优秀创新团队”各1个,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三晋学者,百人计画,新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333人才工程省级人选,山西省教学名师,山西省拔尖创新人才,山西省高校青年学术带头等国家级与省部级专家24人。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人员:刘亚青 山西省333人才工程:刘亚青、白培康 全国优秀教师:张治民 山西省教学名师:白培康、侯华 三晋学者:张治民 山西省新兴产业领军人才:张治民 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白培康、王强、赵贵哲、侯华、于建民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白培康、刘亚青、王强 山西省中青年拔尖创新人才:张治民、侯华 山西省青年学术带头人:白培康、刘亚青、侯华、王强、李志勇、张宝红、胡胜亮、王延忠、李大赵 |
资料来源: |
教学建设
根据2017年12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有1个国家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山西省品牌专业,1个专业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画”,1个山西省特色专业,1个校级品牌专业;山西省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1个。
国家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画”: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山西省品牌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山西省特色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校级品牌专业:金属材料工程
山西省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山西省材料工程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
学科建设
根据2017年12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有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二级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二级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1个,山西省重点学科1个。
- 学科授权目录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材料科学与工程
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材料科学与工程
二级博士学位授权点:材料加工工程、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
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材料科学与工程
二级硕士学位授权点:材料加工工程、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
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材料工程
- 重点学科
山西省重点学科:材料加工工程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根据2017年12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有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防科工委研究套用中心1个,山西省重点实验室1个,山西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山西省套用协同创新中心1个,校级科研机构2个,校企联合研发中心2个。
科研平台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镁基材料深加工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国防科工委研究套用中心:国防科工委精密塑性成形技术研究套用中心
山西省重点实验室:纳米功能複合材料山西省重点实验室
山西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西省集成精密成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西省铸造新工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西省高分子複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西省有色金属液态成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西省工程塑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西省套用协同创新中心:山西省高性能铝/镁合金材料加工及套用协同创新中心
校级科研机构:中北大学新金属材料特种液态成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北大学焊接研究中心
校企联合研发中心:中北大学-智海集团水泥混凝土技术研发中心、中北大学-勇龙邦大陶瓷新技术中心
科研成果
根据2017年12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先后承担完成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国家“863”、国家“973”、国家攻关、重大科技专项、国防重点基础科研项目、国防技术基础、总装预研等项目,科研总经费超1.5亿元,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发表被SCI、EI收录论文180多篇,出版专着17部等,授权专利100多项。
2017年,学院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11项,其中面上项目7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项。
成果名称 | 项目完成人 | 获奖名称、等级,日期 |
---|---|---|
×××构件轻量化关键技术及套用 | 张治民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1 |
×××构件轻量化关键技术及套用 | 张治民 | 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 2010 |
车辆用镁合金大型承力构件控制成形技术及装置 | 张治民 | 山西省技术发明一等奖 2011 |
铸造工艺过程仿真及套用技术研究 | 侯华 | 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10 |
磁性纳米橡胶减震材料的研製 | 赵贵哲 | 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10 |
PPS複合材料制动器叶轮的研製 | 赵贵哲 | 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3 |
高导热天然橡胶複合材料的研製 | 刘亚青 | 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3 |
蓖麻油基聚醯胺树脂的工业化技术及中间产品的开发与利用 | 胡国胜 | 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3 |
毫秒脉冲雷射辐照碳悬浮液合成功能性碳纳米颗粒 | 胡胜亮 | 山西省自然科学二等奖 2013 |
蓖麻油基生物柴油的製备及其性能研究 | 胡国胜 | 山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9 |
嵌段共聚尼龙6/11工程塑胶开发及其套用 | 王标兵 | 山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10 |
资料来源: |
文化传统
院徽
院徽整体设计与中北大学校徽协调统一,主体部分由“中”和象形“北”字组成。其中,“中”字由“材料”两字的汉语拼音首字母“C”和“L”构成;象形的“北”字,由“材料科学与工程院”的英文缩写“MSE”组合而成,此象形“北”字放在徽章的下方,寓意材料科学与工程既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基石,又体现了材料学院在中北大学中的重要地位。
院徽

院徽整体设计简洁流畅,主体的下半部分似一本展开的书,又似高楼下的基石,象徵着材料科学作为基础学科的砥柱作用,而上半部分似正在翱翔的雄鹰,寓意学院发展朝气蓬勃。院徽由三个同心圆组成,体现学院精诚团结,万众一心。院徽採用深蓝色为标準色,象徵治学、严谨、进步和希望。远看院徽,它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花朵,寓意学院蓬勃的生命力和自强不息的治学精神。
院训
真材实料,精益求精
真材实料一语双关,既能体现出学院的办学目标是培养材料科学与工程的专门人才,又能传达学院培养的人才不论从专业素养还是人品道德上都是“货真价实”的。
院训

精益求精出自《论语 学而》,朱熹注: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复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精”既指专业熟练、治学严谨,又指人生美德。
真材实料、精益求精二者相辅相成,涵盖了治学、修养、品德和时代精神。符合学院的办学宗旨,能起到凝聚人心,激励奋进的作用。
现任领导
职务 | 姓名 |
---|---|
院党委书记 | 薛亚奎 |
院长 | 侯华 |
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 | 郭云霞 |
教学副院长 | 李迎春 |
科研副院长 | 刘斌 |
资料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