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振华(60周年国庆大阅兵军旗手)
朱振华,1977年生,河南滑县人。曾任2009年国庆阅兵军旗手。2009年10月1日,60年国庆大阅兵,朱振华担任三军仪仗队军旗手,与两位护旗手并肩走在所有阅兵队伍的前列,第一个通过天安门。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朱振华
- 国籍:中国
- 出生地:河南滑县
- 出生日期:1977年
- 职业:军人
- 主要成就:2009感动中原十大人物
2009感动安阳十大人物
2009年国庆60周年大阅兵军旗手 - 身高:1.88米
- 军衔:陆军中校
- 岳父:程志强
- 职务:三军仪仗队训练处处长
早期经历
2009年10月1日,60年国庆大阅兵,朱振华担任三军仪仗队军旗手,与两位护旗手并肩走在所有阅兵队伍的前列,第一个通过天安门,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
岳父程志强指导训练

翁婿两代阅兵擎旗手
一对父子兵,两代擎旗手。程志强与朱振华,是阅兵村里最让人瞩目的“一家人”。今年国庆大阅兵仪仗队的军旗手朱振华,正好是1984年阅兵仪仗队军旗手程志强的女婿,翁婿先后在国庆阅兵大典担任军旗手,非常罕见。
岳父程志强,现任北京卫戍区副参谋长,也是此次国庆阅兵徒步方队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国庆35周年阅兵中,29岁的三军仪仗队队长程志强手擎“八一”军旗,在两名护旗战士的护卫下,第一个通过天安门。20多年来,程志强先后参加了香港回归、澳门回归等重大任务,并参与设计了我军仪仗兵迎接外宾仪式,被誉为“天下第一兵”。
与胡主席在一起

朱振华,来自河南滑县。朱振华不但是三军仪仗队二中队中队长,还是三军仪仗队的总教练。在此次国庆大阅兵中,朱振华将担任三军仪仗队军旗手,与两位护旗手并肩走在所有阅兵队伍的前列,第一个通过天安门,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被称为“国庆受阅第一兵”。
参军经历
1994年,17岁的朱振华被特招到陆海空三军仪仗大队。那年,身高1.88米的朱振华成为一名仪仗兵。朱振华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士兵,入伍第二年就入党,还被选拔为仪仗队军旗手。

1997年,朱振华因表现突出荣立三等功。后来,朱振华还多次立功受奖。因为表现特别突出,1998年,朱振华被特招到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上学。朱振华在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上学期间,认识了现在的妻子、程志强的女儿程丽萍。2005年1月10日,二人登记结婚,并把家安在了北京。去年8月10日,他们可爱的小宝宝降生了。
成为军旗手激动得彻夜难眠
三军仪仗队方队作为国庆60周年大阅兵的第一方阵而引人关注,而作为三军仪仗队方队“龙头”的军旗手更备受注目。
9月9日,经过体形、动作、心理素质等诸多关口的严格筛选,朱振华从近千名仪仗队员中脱颖而出。讯息宣布当晚,朱振华激动得彻夜难眠。
在阅兵村已磨破8双皮靴
朱振华到阅兵村后,每天训练12个小时左右,已经磨破了8双皮靴。
作为军旗手的朱振华居中,其他两位护旗手在他两侧。天安门城楼前东西华表间距96米,按照每分钟116步、每步75厘米的标準步幅,需要用时1分06秒,他们要以标準的正步迈出128步,要做到分秒不差。

为此,朱振华在小腿上绑上沙袋,在皮靴上钉两层鞋底,还要再钉上8个大号鞋掌。每天擎着训练用旗,走上十多公里的正步,他的皮靴里都能倒出汗来。
手握军旗面对六级大风旗桿不动
军旗手的主要任务是擎旗行进,手握军旗要做到面对六级大风旗桿不动。为此,朱振华想了很多训练方法。他在旗桿里面灌满沙子,在旗桿的上部挂砖头,挂水壶,每天举着来回踢正步。遇到颳大风,他带着两位护旗手,举旗迎风训练。
不管遇到多幺複杂的情况,军旗必须始终保持45度角高扬不变。行注目礼时,摆头也要达到标準的45度。这也是阅兵式中的难点。为了达到“走百米不差分毫,走百步不差分秒”的标準,他们反覆练习45度角旗桿定位动作。
为了不影响朱振华在阅兵村的训练,朱振华的父亲朱西林很少和儿子通电话。9月15日晚上,朱西林在新闻联播中,看到了训练中的儿子。画面上,儿子手举军旗正和两名护旗手练走正步,儿子明显瘦了。
朱西林后来从儿媳妇那儿了解到,集训前,朱振华体重85公斤,为了以最好的姿态走过天安门,他定下了减肥计画。他让妻子把减肥茶寄到阅兵村,坚持每顿饭饭量减半。一天几十公里的训练量下来,实在饿急了,他就到炊事班找来黄瓜、西红柿等蔬菜大吃一顿。两个月下来,他已将体重减轻了10公斤。
阅兵经历
在今年国庆大阅兵中,来自河南滑县的朱振华将担任三军仪仗队军旗手,第一个通过天安门,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而他的岳父程志强曾在国庆35周年阅兵中手擎“八一”军旗,在两名护旗战士的护卫下,第一个通过天安门。翁婿两人在两次国庆大阅兵中都担任“首阅”军旗手,这种机缘巧合,在新中国成立以来14次(2009年国庆阅兵为第14次)国庆大阅兵的盛典中,也仅有这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