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缅甸的竖琴
《缅甸的竖琴》(The Burmese Harp)是1956年由日活株式会社製作的剧情片,由市川昆执导,三国连太郎、安井昌二主演。该片于1956年1月21日在日本首映。
该片根据竹山道雄的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侥倖存活的上等兵水岛以僧侣的身份为埋葬战死同胞的遗骸的故事。
基本介绍
- 导演:市川昆
- 编剧:和田夏十
- 主演:安井昌二,三国连太郎
- 製片人:高木雅行
- 出品公司:日活株式会社
- 中文名:缅甸的竖琴
- 外文名:ビルマの竪琴
- 其它译名:缅甸竖琴 / The Burmese Harp
- 出品时间:1956年
- 製片地区:日本
- 拍摄地点:缅甸
- 类型:剧情、战争
- 片长:116分钟
- 上映时间:1956年1月21日
- 对白语言:日语
- 色彩:黑白
- imdb编码:tt0049012
- 主要奖项:第29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奖提名
第21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提名
剧情简介
1945年7月,太平洋战争末期的缅甸战场,一队日本士兵行进在撤往泰国的途中。上等兵水岛(安井昌二饰)在音乐学院出身的井上队长(三国连太郎饰)的指挥下,用自学来的竖琴鼓舞士气,抚慰战士忧伤的思绪,后更以音乐为媒介,同接受他们投降的英国士兵达成了心灵上的沟通。水岛接到任务,去劝降一队负隅顽抗的日 本士兵,然而那些战士拒绝接受天皇的命令,最终全部战死,侥倖存活的水岛被一名缅甸老僧所救,他偷走了对方的僧衣,在前往战俘营的路上掩埋日军尸体。发现英国医疗人员为死去的日本战俘建立了“无名战士之墓”,并献上鲜花,便大受触动,决意不随战友返国,而以僧人身份留下来,将埋葬战死同胞的遗骸作为此后的责任和工作。
演职员表
演员表
角色 | 演员 | 配音 |
---|---|---|
水岛上等兵 | 安井昌二 | ---- |
井上队长 | 三国连太郎 | ---- |
伊东军曹 | 浜村纯 | ---- |
马场一等兵 | 西村晃 | ---- |
小林一等兵 | 内藤武敏 | ---- |
牧一等兵 | 春日俊二 | ---- |
高木一等兵 | 中原启七 | ---- |
冈田上等兵 | 土方弘 | ---- |
中村上等兵 | 花村信辉 | ---- |
川上一等兵 | 青木富夫 | ---- |
大山一等兵 | 千代京二 | ---- |
桥本一等兵 | 伊藤寿章 | ---- |
清水一等兵 | 小柴隆 | ---- |
永井一等兵 | 宫原德平 | ---- |
松田一等兵 | 加藤义郎 | ---- |
阿部上等兵 | 峰三平 | ---- |
三角山守备队长 | 三桥达也 | ---- |
士兵 | 成濑昌彦 | ---- |
士兵 | 天野创治郎 | ---- |
士兵 | 森冢敏 | ---- |
士兵 | 小笠原章二郎 | ---- |
逃跑的士兵 | 佐野浅夫 | ---- |
缅甸老僧 | 中村荣二 | ---- |
阿婆 | 北林谷荣 | ---- |
小贩的老闆 | 四代目泽村国太郎 | ---- |
村长 | 伊藤雄之助 | ---- |
弹竖琴的少年 | 长滨阳二 | ---- |
职员表
製作人 | 原着 | 导演 | 编剧 | 摄影 | 配乐 | 美术设计 | 灯光 | 录音 |
---|---|---|---|---|---|---|---|---|
高木雅行 | 竹山道雄 | 市川昆 | 和田夏十 | 横山实 | 伊福部昭 | 松山崇 | 藤林甲 吉田协佐 | 神谷正和 |
相关参考:
角色演员介绍
- 水岛演员:安井昌二上等兵水岛爱好音乐,自己在缅甸製作了一把竖琴,并通过天赋异稟自学了弹奏,在井上队长的指挥下带领士兵们弹着竖琴的伴奏下合唱。水岛接到去劝降一队负隅顽抗的日本士兵的任务,但劝降未果反而负了重伤,最后他以僧人身份留下来,将埋葬战死同胞的遗骸作为此后的责任和工作。
- 井上队长演员:三国连太郎井上队长是音乐学校毕业的年轻军官,经常指挥部队在上等兵水岛的竖琴伴奏下合唱,以战胜疲劳饥饿和恐惧。太平洋战争提前三天结束后,井上队长交给水岛去劝降一队日本士兵的任务,直到水岛上等兵毫无音讯,他一直想方设法找长期定居的阿婆打听水岛的下落,最后一封长信传到井上队长手中,水岛的下落不明谜底由此揭开。
- 阿婆演员:北林谷荣日本人,在缅甸卖东西、说着“蹩脚”的关西腔日语的老太婆,从日军投降之前就一直喜欢和日本士兵们打交道,也乐于照顾他们。每次来日军俘虏收容所卖东西,总是充当跑腿打探讯息以廉价货物捞点小便宜。
相关参考:..
获奖记录
时间 | 奖项类别 | 归属 | 获奖结果 |
---|---|---|---|
1956年 | 第21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圣乔治奥奖 | 市川昆 | 获奖 |
1956年 | 第21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国际天主教电影视听协会奖-荣誉提及 | 市川昆 | 获奖 |
1956年 | 第21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 | 市川昆 | 提名 |
1956年 | 日本《电影旬报》年度十佳影片第5名 | 《缅甸的竖琴》 | 获奖 |
1957年 | 第29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奖 | 《缅甸的竖琴》 | 提名 |
相关参考:..
幕后製作
拍摄过程
在日活株式会社原本已经有了拍摄彩色片的机器设备去拍摄影片,但由于设备过重,使得无法将设备带到国外拍摄外景,市川昆本人也只好决定拍摄成黑白影片。之前市川昆拍摄电影时曾多次找和田夏十(市川昆的妻子)写个电影剧本却遭到拒绝,后来和田夏十看了竹山道雄着作的《缅甸的竖琴》后就主动为他写了剧本,这也令市川昆十分满意。
电影《缅甸的竖琴》在缅甸拍摄工作照

製作发行
製作公司
公司名称 | 製作/地区 | 製作时间 |
---|---|---|
日活株式会社 | 日本 | 1956年 |
相关参考:
影片发行
公司名称 | 发行地区 | 发行模式 |
---|---|---|
Brandon Films Inc | 美国 | 字幕 |
Producciones Imperial | 阿根廷 | 电影 |
Public Broadcasting Service | 美国 | 电视 |
Criterion Collection | 美国 | DVD |
Contemporary Films | 英国 | 电影 |
New Star | 希腊 | 电影 |
AV Visionen Filmverleih | 德国 | DVD |
Eureka Entertainmen | 英国 | DVD |
相关参考:
上映日期
国家/地区 | 日期 |
---|---|
日本 | 1956年1月21日 |
日本 | 1956年2月12日(再发行) |
美国 | 1956年8月 |
义大利 | 1956年8月29日(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
法国 | 1957年4月26日 |
义大利 | 1958年2月23日 |
西德 | 1958年11月13日 |
阿根廷 | 1959年10月29日 |
澳大利亚 | 1960年6月3日(阿德莱德电影节) |
丹麦 | 1964年1月13日 |
芬兰 | 1965年9月9日(电视首播) |
美国 | 1967年4月28日 |
美国 | 1966年9月17日(纽约电影节) |
美国 | 1990年9月10日(再发行) |
美国 | 1990年9月10日(洛杉矶电影节) |
美国 | 1994年5月25日 |
阿根廷 | 2002年7月4日 |
法国 | 2008年7月2日(重新发布) |
希腊 | 2012年9月28日(雅典电影节) |
希腊 | 2013年7月11日(再发行) |
日本 | 2016年3月13日(水户电影节) |
相关参考:.
影片评价
市川昆的影片《缅甸的竖琴》中塑造的日本士兵全然不同于以往日本式“高大全”的形象。他们不再心怀武士道精神,对于“不成功、便成仁”也没有半点执念。相反,生存和个体性的展现成了士兵最大、最强烈的愿望。通过这种把战争和宗教顿悟结合起来的方式,市川昆另闢蹊径,否定了军国主义所推崇的军队、国家至上的思想,凸显出人本身的重要性。(北京青年报评)
市川昆的反战电影《缅甸的竖琴》中抒发正义感和人道主义关怀。《缅甸的竖琴》取材自竹山道雄带有童话色彩的同名小说,暗合市川对儿童电影题材一贯的驾轻就熟,可以说一厢情愿地描写了日本士兵与缅甸人民和睦共处、日本兵用歌唱巧妙化解战争危难等等童话般的世界。但幼稚与不真实构筑了呼吁和平的平台。市川昆把宗教资源充实到人道主义内涵中,令主人公日本士兵机缘巧合地皈依佛门,从佛的层面上完成了个人式的救赎、忏悔、振救、承担责任,以及安抚战争亡灵的主题关怀。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网易娱乐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