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熊淑华

熊淑华

熊淑华

熊淑华,生于1969年6月,毕业于四川大学,四川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副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1987年考入四川大学无线电系,分别于1991年与1994年获理学学士与硕士学位,并于2007年获通信与信息系统博士学位。现任电子信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其间,于1998年在香港浸会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作访问学者;于2004年在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访问进修;于2013年到挪威阿哥德大学进行合作项目交流与访问。

作为项目负责人和主研,参与了多个横向项目的开发和纵向项目的研究,近年来的主要研究项目有:

S2EuNet欧盟合作研究项目;基于GSM网路的电信增值业务软体开发;多功能通信平台网关软体研究与开发;基于LAMP的网站软体研究与开发;石油地质图像分析系统的算法研究及软体开发;基于云转码的低功耗隐私保护视频通信关键技术研究;通信信号细微特徵的多解析度分析与特徵提取研究;人脸识别技术与算法的研究。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熊淑华
  • 国籍:中国
  • 民族:汉
  • 出生日期:1969年6月
  • 毕业院校:四川大学无线电系
  • 主要成就:香港浸会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作访问学者
    电子信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 性别:女
  • 学位:硕士 
  • 职称:副教授 

人物经历

熊淑华于1987年考入四川大学无线电系,并分别于1991年与1994年获理学学士与硕士学位。
1998年5月至1999年1月,她在香港浸会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作访问学者,协作研究VoD视频点播项目。
她曾于2004年5月至2004年9月,在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访问进修。
熊淑华在四川大学电子信息学院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攻读在职博士学位,任电子信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访问进修。承担本硕课程《现代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双语)、《多媒体通信理论与技术》、《现代通信理论与技术》等。

人才培养

主要讲授本科生课程《信号与系统》、《现代通信技术》(双语)以及研究生课程《现代通信理论与技术》。作为硕士生指导教师,共培养硕士研究生14届共50余人。

科研项目与获奖

科研情况

作为项目负责人和主研,参与了多个横向项目的开发和纵向项目的研究,近年来的主要研究项目有:
S2EuNet欧盟合作研究项目;基于GSM网路的电信增值业务软体开发;多功能通信平台网关软体研究与开发;基于LAMP的网站软体研究与开发;石油地质图像分析系统的算法研究及软体开发;基于云转码的低功耗隐私保护视频通信关键技术研究;通信信号细微特徵的多解析度分析与特徵提取研究;人脸识别技术与算法的研究。

获奖情况

四川大学首届“远望”优秀青年教师,一等奖,1998年;
四川大学优秀学分制指导教师奖,2006年;
四川大学第四届本科优秀教学奖,二等奖,2007年;
四川大学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奖,2008年;
四川大学课堂教学质量优秀奖,2012,2013,2014年;
四川大学十佳教师公共服务奖,2015年。

文章着作

熊淑华文章着作
名称作者发表刊物
《无线区域网路中的MIMO OFDM技术》
高建勤、熊淑华
《通信与信息技术》 2005年第2期
《基于ZendFramework的网站设计与实现》
张朝阳、熊淑华、衡丽
《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1年 第11期
《直升机声信号的特徵分析》
衡丽、熊淑华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 第1期
《基于CSS的网页下拉选单设计与实现》
魏颖颖、熊淑华、李沖
《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1年 第4期
《构建基于J2ME的对等档案传输系统》
王晓强、熊淑华
《通信与信息技术》2007年 第5期
《Parlay API的实现平台比较与融合》
付媛媛、熊淑华、范瑜清
《通信与信息技术》2006年 第1期
《基于小波的数字调製信号特徵分析》
赵婧、熊淑华、周萍
《微计算机信息》2007年 第31期
《一种基于Qt数据採集程式的设计与实现》
王为、熊淑华、高建勤、高枝宝
《计算机时代》2005年 第8期
《IPv6的发展现状》
陈建阳、熊淑华、李和意
《通信与信息技术》2005年 第6期

英文论文

Yucai WEI, Shuhua XIONG, Liang LIU, Biological Subtle Motion Magnification Based on 3D Wavelet Transform, Sensors & Transducers, Vol. 160, Issue 12, Month 2013, pp.329-335.
ShuHua Xiong, JiLiu Zhou, Kun He, Fangnian Lang. A Multipurpose Image Watermarking Method Based on Adaptive Quantization Wavelet Coefficients[C]. Proceedings of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Multi-Symposiums on computer and computational sciences (IMSCCS’06), 2006, Vol.1: 294~297。
Shuhua Xiong, Xiao Yuan, Jinsong Song, Jiliu Zhou. Wavelet Transform zero-crossing feature analysis of MPSK signal. Proceedings of the 6th International Progress on Wavelet Analysis and Active Media Technology, 2005, Vol. 3: 1263~1268.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