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机械设计实用手册
《现代机械设计实用手册》是2015年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闻邦椿。
内容简介
本书涵盖了常规设计和机械产品系统化设计的精华,它的特点是篇幅小、内容新、实用可靠、简明便查、携带方便。
全书共6篇,主要内容包括:机械设计基础资料、连线与紧固、机械传动、轴系零部件与轴承、其他零部件(含弹簧、起重机零部件、润滑、密封、常用电动机)和机械产品系统化设计。
本书供从事机械设计、维护及有关工程技术人员使用,还可供大专院校有关专业的教师、学生参考使用。
目录
前言
第1篇机械设计基础资料
第1章常用资料和数据11
1标準代号11
2法定计量单位和单位换算12
21国际单位制(SI)单位12
22可与国际单位制单位(SI)并用的我国法定计算单位13
23常用物理量符号及其法定单位13
24常用计量单位换算16
3常用数据17
31常用材料的物理性能17
32黑色金属硬度与强度换算110
33常用材料及物体的摩擦因数114
34机械传动效率的概略值116
4常用几何公式及截面的力学特性公式117
41常用几何体公式117
42截面几何及力学特性公式118
第2章一般标準和设计规範124
1一般标準和金属切削加工零件的设计规範124
11标準尺寸124
12机器轴高125
13机器轴伸126
14稜体的角度与斜度129
15圆锥的锥度与锥角系列130
16中心孔133
17零件的倒圆、倒角134
18圆形零件自由表面过渡圆角半径和静配合连线轴用倒角135
19球面半径136
110燕尾槽136
111T形槽136
112弧形槽端部半径138
113砂轮越程槽138
114刨切、插切、珩磨越程槽139
115退刀槽139
116插齿、滚齿退刀槽140
117滚花141
118分度盘和标尺刻度141
119锯缝尺寸141
2铸件的设计规範142
21铸件的最小壁厚和最小铸孔尺寸142
22铸造斜度143
23铸造圆角半径143
24铸件壁厚的过渡与壁的连线形式及尺寸144
25铸件加强肋的尺寸146
26压铸件设计的基本参数147
3锻件的设计规範147
31模锻件的锻造斜度和最小内外圆角半径147
32模锻件肋的高宽比和最小距离148
33模锻件的凹腔和沖孔连皮尺寸148
34锻件腹板上沖孔的限制149
4冲压件的设计规範149
41沖裁件的设计规範149
42弯曲件的设计规範151
43拉延伸件的设计规範153
44成型件的设计规範154
5塑胶件的设计规範156
51壁厚、高度和最小壁厚156
52脱膜斜度、圆角及加强肋的尺寸156
53孔的最小直径、孔深及孔的尺寸关係156
54用成型型芯制出通孔的孔深和孔径157
55螺纹孔的尺寸关係与螺纹成型部分退刀尺寸157
56滚花的推荐尺寸158
第3章机械製图159
1国家标準《技术製图》与《机械製图》的基本规定159
11图纸幅面和格式159
12标题栏和明细栏160
13绘图比例160
14图线161
15剖面符号162
2尺寸标注162
21尺寸标注的基本规定162
22尺寸标注的常用符号和常用结构的注法165
23图样中尺寸公差的注法168
24装配图中零、部件序号及编排方法169
3图样画法170
31视图170
32剖视图画法171
33断面图画法172
34局部放大图画法173
35简化画法173
36一些规定画法174
4常用结构规定画法174
41螺纹及螺纹紧固件的规定画法和标记方法174
42花键画法176
43齿轮画法178
44弹簧画法179
45滚动轴承画法181
46动密封圈表示法182
47标準中心孔表示法185
5机构运动简图符号186
第4章机械零部件精度设计194
1极限与配合194
11标準公差194
12基本偏差196
13极限偏差196
131公称尺寸至500mm轴的极限偏差196
132公称尺寸至500mm孔的极限偏差1106
133公称尺寸>500~3150mm轴和孔的极限偏差1114
14一般公差1117
15极限与配合的选择1117
151孔、轴常用公差带的选择1117
152轴的各种基本偏差的套用1117
153公称尺寸至500mm的基孔制优先和常用配合1117
154公称尺寸至500mm的基轴制优先和常用配合1117
155常用、优先配合特性及套用举例1117
16圆锥公差1123
161圆锥公差项目及给定方法1123
162圆锥公差的数值及选取1123
2几何公差1126
21几何公差的分类、几何特徵、符号及附加符号1126
22几何公差标注方法1127
23几何公差常用项目的注出公差值1129
3表面结构1133
31粗糙度轮廓的主要评定参数1133
32表面结构的符号和代号1133
33表面结构代号在图样上的标注1135
34表面结构要求的新旧标準对照1138
35表面粗糙度参数值的选用1139
第5章机械工程材料1143
1金属材料的主要力学性能名称和符号1143
2钢铁材料1144
21铸铁1144
211灰铸铁1144
212可锻铸铁1145
213球墨铸铁1146
214蠕墨铸铁1147
215抗磨白口铸铁1147
216耐热铸铁1148
22铸钢1149
221一般工程用铸钢1149
222焊接结构用碳素铸钢1149
223合金铸钢1149
224奥氏体锰钢铸件1150
225耐热铸钢1151
23钢1151
231碳素结构钢1151
232优质碳素结构钢1152
233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1155
234合金结构钢1157
235弹簧钢1168
236工具钢1169
237不鏽钢1172
238耐热钢1177
239滚动轴承钢1180
24钢材1181
241热轧圆钢、方钢、六角和八角钢1181
242冷拉圆钢、方钢和六角钢1183
243热轧等边角钢1185
244热轧不等边角钢1188
245热轧槽钢1192
246热轧工字钢1193
247冷拔无缝方形钢管1195
248冷拔无缝矩形钢管1196
249无缝钢管1200
2410焊接钢管1202
2411冷轧钢板和钢带及热轧钢板和钢带1203
2412不鏽钢冷轧、热轧钢板和钢带1204
2413耐热钢板和钢带1206
2414合金结构钢热轧厚钢板1207
2415优质碳素结构钢热轧厚钢板和钢带1207
2416弹簧钢丝1207
2417钢丝1210
3有色金属材料1212
31铜与铜合金1212
311加工铜与铜合金1212
312铸造铜合金1216
313铜棒1218
314铜管1220
32铝与铝合金1221
321铸造铝合金1221
322变形铝与铝合金1223
323铝及铝合金挤压棒材1224
324铝及铝合金冷拉、冷轧管材1226
4非金属材料1226
41橡胶及橡胶製品1226
411工程常用橡胶的性能及套用1226
412橡胶管1230
413工业用橡胶板1231
42石棉製品1232
43工程塑胶1234
431常用工程塑胶的性能特点和套用1234
432常用工程塑胶的技术性能1237
433塑胶管材1241
434塑胶棒材与板材1243
44其他非金属材料1244
441工业有机玻璃1244
442工业用毛毡1245
443软钢纸板1246
444常用密封填料1247
5複合材料1247
51金属基複合材料1247
511钛铜複合棒1247
512不鏽钢複合钢板1248
513铜钢複合钢板1249
514钛钢複合钢板1250
52塑胶基複合材料1250
521碳纤维增强热塑胶1250
522玻璃纤维增强塑胶1251
53纤维增强金属基複合材料1253
531碳(石墨)纤维增强铝複合材料1253
532碳纤维增强铅複合材料1253
533碳纤维增强铜複合材料1253
54塑胶金属基複合材料1254
541塑胶青铜钢背三层複合板材1254
542塑覆铜管1254
第2篇连线与紧固
第1章螺纹与螺纹连线21
1螺纹及螺纹零件的结构要素21
11螺纹21
111螺纹的种类、特点和套用21
112普通螺纹22
113管螺纹26
114梯形螺纹213
115锯齿形(3°、30°)螺纹218
116矩形螺纹223
12螺纹零件结构要素223
121普通螺纹收尾、肩距、退刀槽和倒角223
122螺栓和螺钉通孔及沉孔尺寸225
123地脚螺栓孔和凸台225
124扳手空间226
2螺纹连线227
21螺纹紧固件连线的主要类型及其套用227
22螺栓组连线受力分析及强度计算227
221螺栓组连线受力分析227
222螺栓强度计算229
23螺纹连线紧固件机械性能和材料231
24螺纹连线的标準元件及挡圈236
241螺栓和螺柱236
242螺钉249
243螺母257
244垫圈270
245挡圈277
第2章轴毂连线与销连线286
1键与花键连线286
11键连线286
111键和键连线的类型、特点和套用286
112键的选择和键连线的强度校核287
113键连线的标準元件289
12花键连线297
121花键连线的类型、特点及套用297
122花键连线的强度计算297
123矩形花键尺寸及公差298
2过盈连线2100
21过盈连线的类型、特点及套用2100
22圆柱面过盈连线计算2101
3胀紧连线2105
31胀紧连线套的形式与基本尺寸2105
32胀紧连线套的选用2105
4销连线2112
41销的类型、特点和套用2112
42销的选择和销连线的强度校核2114
43销的标準件2115
第3章焊接、铆接与黏接2125
1焊接2125
11焊接方法分类、代号及套用2125
12焊条及金属材料的焊接性2128
121焊条2128
122金属材料的焊接性2129
13焊接接头的基本形式、坡口及其选择2132
14焊接接头的静载强度计算2132
141电弧焊接头的静载强度计算2132
142电阻焊接头的静载强度计算2139
15焊缝在图样上的表达及标注2139
16焊件设计中一般应注意的问题2150
17焊接结构的一般尺寸公差和几何公差2153
2铆接2154
21铆缝设计2154
22铆钉2156
221常用铆钉的型式及套用2156
222铆钉标準元件2157
3黏接2160
31黏接设计要点2160
32胶黏剂的选择2160
33黏接接头的结构型式2164
第3篇机 械 传 动
第1章带传动31
1带传动的类型及设计要求31
11带传动的类型31
12带传动设计的基本要求32
2V带传动32
21V带尺寸规格与结构33
22V带传动的设计35
221主要失效形式与设计準则35
222设计计算35
23带轮320
231带轮设计的要求320
232带轮材料320
233带轮结构320
234带轮的技术要求324
24V带传动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324
25设计实例324
3平带传动325
31主要失效形式与设计準则325
32平型传动带的尺寸与公差326
33胶帆布平带传动327
331带的规格327
332设计计算327
34聚醯胺片基平带传动329
341带的结构与规格329
342设计计算330
35高速带传动330
351带的规格331
352设计计算331
36带轮332
4同步带传动333
41同步带传动常用术语333
42一般传动用同步带的类型和标记334
43梯形同步带传动设计334
431梯形同步带的规格334
432梯形齿同步带的选型和基準额定功率336
433梯形齿同步带传动设计方法341
434梯形齿同步带带轮343
435设计实例345
5带传动的张紧346
51张紧方法346
52张紧力的控制347
521V带的预紧力347
522平带的预紧力348
523同步带的预紧力348
第2章链传动350
1链传动的类型、特点和套用350
2滚子链的基本参数和尺寸351
3滚子链传动的设计354
31滚子链传动选择指导354
32滚子链传动的设计计算354
33润滑範围选择356
34滚子链的静强度计算357
4滚子链链轮358
41基本参数和主要尺寸358
42齿槽形状358
43轴向齿廓360
44链轮结构361
45链轮公差362
46链轮材料及热处理362
5链传动的布置、张紧与润滑方式363
51链传动的布置363
52链传动的张紧364
53链传动的润滑方式366
6滚子链传动设计计算示例367
第3章渐开线圆柱齿轮传动369
1渐开线圆柱齿轮传动的类型、特点和性能369
2渐开线圆柱齿轮基本齿廓和模数系列369
3渐开线圆柱齿轮传动的几何尺寸计算370
31标準圆柱齿轮传动的几何尺寸计算370
311外啮合标準圆柱齿轮传动的几何尺寸计算370
312内啮合标準圆柱齿轮传动的几何尺寸计算370
32变位圆柱齿轮传动的几何尺寸计算370
321变位齿轮传动的特点与功用370
322外啮合圆柱齿轮传动的变位係数选择373
323内啮合圆柱齿轮传动的干涉及变位係数选择375
324外啮合变位圆柱齿轮传动的几何尺寸计算381
325内啮合变位圆柱齿轮传动的几何尺寸计算383
4渐开线圆柱齿轮齿厚的测量与计算390
41齿厚测量方法的比较和套用390
42公法线长度390
421公法线长度计算公式390
422公法线长度数值表390
43分度圆弦齿厚396
431分度圆弦齿厚计算公式396
432分度圆弦齿厚数值表397
44固定弦齿厚3100
441固定弦齿厚计算公式3100
442固定弦齿厚数值表3101
45量柱(球)测量跨距3102
451量柱(球)测量跨距计算公式3102
452量柱(球)测量跨距数值表3102
5渐开线圆柱齿轮传动的设计计算3103
51圆柱齿轮传动的作用力计算3103
52主要参数的选择3103
53主要尺寸的初步确定3104
54齿面接触疲劳强度与齿根弯曲疲劳强度校核计算3105
55齿轮传动设计与强度校核计算中各参数的确定3106
551 分度圆上的圆周力Ft3106
552使用係数KA3106
553动载係数Kv3106
554齿向载荷分布係数KHβ、KFβ3107
555齿间载荷分配係数KHα、KFα3108
556节点区域係数ZH3108
557弹性係数ZE3109
558接触强度计算的重合度与螺旋角係数Zεβ3109
559试验齿轮的接触疲劳极限σHlim3109
5510接触强度计算的寿命係数ZNT3112
5511润滑油膜影响係数ZL、ZV、ZR3113
5512工作硬化係数ZW3113
5513接触强度计算的尺寸係数ZX3114
5514最小安全係数SHmin、SFmin3114
5515複合齿形係数YFS3114
5516抗弯强度计算的重合度与螺旋角係数Yεβ3115
5517齿轮材料的弯曲疲劳极限基本值σFE3116
5518弯曲强度计算的寿命係数YNT3118
5519弯曲强度计算的尺寸係数YX3118
5520相对齿根圆角敏感係数YδrelT3119
5521相对齿根表面状况係数YRrelT3119
56齿轮静强度校核计算3119
57变动载荷作用下的齿轮强度校核计算3120
58开式齿轮传动的计算3120
6齿轮的材料3121
7圆柱齿轮的结构3123
8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3126
81齿轮偏差的定义和代号3126
82精度等级及其选择3129
83齿轮的检验3130
84齿轮偏差数值表和齿轮偏差计算公式3130
85齿厚与侧隙3136
851齿厚3136
852关于侧隙的术语和定义3137
853最小法向侧隙3137
854齿厚的公差与偏差3138
855公法线长度偏差3139
856量柱(球)测量跨距偏差3139
86齿轮坯的精度3139
87齿面粗糙度3142
88中心距公差3143
89轴线平行度偏差3143
810接触斑点3144
9渐开线圆柱齿轮传动设计计算示例及零件工作图3144
91设计示例3144
92渐开线圆柱齿轮零件工作图3147
第4章圆弧齿轮传动3149
1圆弧齿轮传动的类型、特点和套用3149
11单圆弧齿轮传动3149
12双圆弧齿轮传动3150
2圆弧齿轮传动的啮合特性3151
21单圆弧齿轮传动的啮合特性3151
22双圆弧齿轮传动的啮合特性3151
221同一工作齿面上两个同时接触点间的轴向距离qTA3152
222多点啮合係数3152
223多对齿啮合係数3152
224齿宽b的确定3152
3圆弧齿轮的基本齿廓及模数系列3153
31单圆弧齿轮的基本齿廓3153
32双圆弧齿轮的基本齿廓3153
33圆弧齿轮的法向模数系列3154
4圆弧齿轮传动的几何尺寸计算3154
5圆弧齿轮传动基本参数的选择3157
51齿数z和模数mn3157
52重合度εβ3157
53螺旋角β3158
54齿宽係数d、a3158
6圆弧齿轮的强度计算3158
61圆弧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公式3158
62各参数符号的意义及各係数的确定3159
7圆弧圆柱齿轮的精度3165
71误差的定义和代号3165
72精度等级及其选择3165
73侧隙3165
74推荐的检验项目3165
75图样标注3165
76圆弧齿轮精度数值表3169
77极限偏差及公差与齿轮几何参数的关係式3172
8圆弧圆柱齿轮设计计算实例及零件工作图3173
81设计计算实例3173
82圆弧圆柱齿轮零件工作图3175
第5章锥齿轮传动3179
1概述3179
11分类、特点和套用3179
12基本齿制3180
13模数3180
14锥齿轮的变位3181
141切向变位3181
142径向变位(高变位)3182
2锥齿轮传动的几何尺寸计算3182
21直齿锥齿轮传动的几何尺寸计算3182
22斜齿锥齿轮传动的几何尺寸计算3184
23弧齿锥齿轮传动和零度弧齿锥齿轮传动的几何尺寸计算3184
3锥齿轮传动的设计计算3190
31轮齿受力分析3190
32主要尺寸的初步确定3191
33锥齿轮传动的疲劳强度校核计算3193
331锥齿轮传动的当量齿轮参数计算3193
332锥齿轮传动齿面接触疲劳强度和齿根弯曲疲劳强度的校核计算公式3195
333疲劳强度校核计算中参数的确定3196
334开式锥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3201
34锥齿轮传动设计举例3201
4锥齿轮的结构3205
5锥齿轮的精度3206
51术语和定义3206
52精度等级3208
53锥齿轮的检验组和公差3209
531锥齿轮的检验组3209
532锥齿轮的公差3209
54锥齿轮副的检验和公差3209
541齿轮副的检验项目3209
542齿轮副的检验组3209
543齿轮副的公差3209
55锥齿轮副的侧隙3210
56图样标注3210
57套用示例3211
58齿坯的要求3211
59锥齿轮精度数值表3212
510锥齿轮极限偏差及公差与齿轮几何参数的关係式3220
6锥齿轮工作图例3221
第6章蜗桿传动3223
1概述3223
2普通圆柱蜗桿传动3225
21普通圆柱蜗桿传动的基本齿廓和标记3225
211基本齿廓3225
212圆柱蜗桿传动的标记3225
22普通圆柱蜗桿传动的主要参数3225
23普通圆柱蜗桿传动的几何尺寸计算3226
24普通圆柱蜗桿传动的承载能力计算3226
241齿上受力分析和滑动速度计算3226
242普通圆柱蜗桿传动的强度和刚度计算3226
243蜗桿、蜗轮的材料和许用应力3232
244蜗桿传动的效率和散热计算3233
25提高圆柱蜗桿传动承载能力的方法3235
26蜗桿、蜗轮的结构3235
27普通圆柱蜗桿传动的设计实例3236
28圆柱蜗桿、蜗轮精度3239
281术语和定义3239
282精度等级3242
283蜗桿、蜗轮的检验和极限偏差3242
284蜗桿副的检验和极限偏差3242
285蜗桿副的侧隙 3242
286齿坯的要求3252
287极限偏差和公差数值表3252
3圆弧圆柱蜗桿传动3255
31轴向圆弧齿圆柱蜗桿(ZC3)传动3255
311基本齿廓3255
312ZC3蜗桿传动的参数及其匹配3255
313ZC3蜗桿传动的几何尺寸计算3257
314ZC3蜗桿传动强度计算及其他3258
32环麵包络圆柱蜗桿(ZC1)传动3258
321基本齿廓3258
322ZC1蜗桿传动的参数及其匹配3258
323ZC1蜗桿传动的几何尺寸计算3261
324ZC1蜗桿传动承载能力计算3261
325ZC1蜗桿传动设计实例3264
4环面蜗桿传动3266
41环面蜗桿的形成原理3266
411直廓环面蜗桿(TSL型)3266
412平麵包络环面蜗桿3266
42环面蜗桿的修形3266
421直廓环面蜗桿的修形3267
422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桿的修形3267
43环面蜗桿传动的基本参数选择和几何尺寸计算3267
44环面蜗桿传动承载能力计算3272
45环面蜗桿传动设计算例3272
46环面蜗桿、蜗轮工作图3274
47环面蜗桿、蜗轮的精度3277
471直廓环面蜗桿、蜗轮精度3277
472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桿、蜗轮精度3280
第7章螺旋传动3284
1螺旋传动的种类和套用3284
2滑动螺旋传动3284
21螺母的结构型式3284
22滑动螺旋传动的受力分析3284
23滑动螺旋传动的设计计算3286
24滑动螺旋副的材料和精度3288
25滑动螺旋传动设计举例3288
26螺桿、螺母工作图3290
3滚动螺旋传动3291
31工作原理和结构形式3291
32滚动螺旋的几何尺寸3293
33滚动螺旋的代号和标注3294
34滚动螺旋的选择计算3294
35材料及热处理3298
36精度3298
37预紧3299
38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3299
第8章减速器与无级变速器3301
1一般减速器设计资料3301
11常用减速器的类型、特点和套用3301
12减速器的基本参数3303
121圆柱齿轮减速器的基本参数3303
122圆柱蜗桿减速器的基本参数3304
13减速器传动比的分配3304
14齿轮、蜗桿减速器箱体结构尺寸3305
141铸铁箱体的结构和尺寸3305
142焊接箱体的结构和尺寸3308
15减速器附属档案及其结构尺寸3309
16典型减速器结构示例3312
161装配图3312
162减速器结构设计应注意的问题3321
2标準减速器3323
21硬齿面圆柱齿轮减速器3323
211型式和标记方法3323
212外形尺寸和安装尺寸3323
213承载能力3326
214选用方法3330
22运输机械用减速器(锥齿轮圆柱齿轮减速器)3331
221型式和标记方法3331
222外形尺寸和安装尺寸3331
223承载能力3331
224选用方法3334
23NGW型行星齿轮减速器3338
231型式与标记方法3338
232公称传动比和实际传动比3338
233外形尺寸和安装尺寸3338
234承载能力3342
235选用方法3342
24摆线针轮减速器3347
241型号和标记方法3347
242外形尺寸和安装尺寸3347
243承载能力3348
244选用方法3348
25圆弧圆柱蜗桿减速器3350
251型式和标记方法3350
252外形尺寸和安装尺寸3350
253承载能力3351
254选用方法3353
3机械无级变速器3354
31常用机械无级变速器的类型、特性及选用3354
311机械无级变速器的类型、机械特性及套用举例3354
312机械无级变速器的选用3356
32齿链式无级变速器3357
321型式和标记方法3357
322外形尺寸和安装尺寸3358
323性能参数3360
324选用方法3364
33行星锥盘式无级变速器3365
331型式和标记方法3365
332外形尺寸和安装尺寸3366
333性能参数3369
34四相併列连桿脉动无级变速器3370
341型式和标记方法3370
342外形尺寸和安装尺寸3370
343性能参数3370
35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3371
第4篇轴系零件与轴承
第1章轴41
1概述41
11轴的分类41
12轴的设计特点和步骤41
13轴的常用材料41
2轴的结构设计43
21轴上零件的布置43
22轴上零件的定位与固定44
23提高轴疲劳强度的结构措施47
24轴的结构工艺性48
3轴的强度计算49
31按转矩估算轴径49
32按当量弯矩近似计算轴的强度49
33轴安全係数的精确校核计算411
331轴的疲劳强度安全係数校核411
332轴的静强度安全係数校核414
34轴的强度计算实例418
4轴的刚度校核420
41轴的弯曲刚度校核420
411能量法421
412当量直径法421
42轴的扭转刚度校核424
43轴的刚度计算实例425
5钢丝软轴427
51软轴的结构形式和规格427
511钢丝软轴的结构与规格429
512软管的结构与规格429
513软轴的接头及连线431
514软管的接头及连线431
515防逆转装置432
52软轴的选择和使用433
521软轴的选择433
522软轴使用时的注意事项433
第2章滑动轴承434
1概述434
2非液体摩擦滑动轴承434
21径向轴承434
211结构型式的选用434
212轴颈与轴瓦的配合434
213轴承的验算434
22平面推力轴承437
221常用结构型式437
222轴承的验算437
223常用滑动轴承材料的性能和许用值437
3液体动压径向滑动轴承438
31工作原理及几何关係438
32设计计算439
321雷诺数与层流条件439
322轴承比压p439
323承载能力439
324摩擦功率439
325流量442
326热平衡444
327最小油膜厚度444
33主要参数选择445
331宽径比B/D445
332相对间隙Ψ445
333润滑油黏度η446
34算例446
4含油轴承448
41粉末冶金含油轴承448
411滑动轴承烧结轴套的尺寸和公差448
412参数选择448
413润滑451
414使用安装452
42青铜石墨含油轴承452
5轴套与轴瓦454
51轴套454
511卷制轴套454
512整体轴套457
513轴套的固定460
52轴瓦461
521厚壁轴瓦461
522薄壁轴瓦462
53推力垫圈466
54润滑孔和润滑槽467
541润滑孔467
542润滑槽468
55滑动轴承间隙与配合的选择469
6滑动轴承的润滑472
7滑动轴承座473
71整体滑动轴承座473
72对开式滑动轴承座474
第3章滚动轴承477
1滚动轴承的分类、代号477
11通用滚动轴承的分类477
12通用滚动轴承代号478
121基本代号478
122基本代号编制规则479
123通用轴承类型、结构及基本代号479
124滚针轴承基本代号480
125前置、后置代号481
126滚动轴承代号示例484
2滚动轴承的选择与计算484
21滚动轴承的选择484
211滚动轴承类型选择484
212滚动轴承公差等级选择488
22滚动轴承的计算488
221滚动轴承的寿命计算488
222滚动轴承的静载荷计算491
223滚动轴承的极限转速492
224推力轴承需要的最小轴向载荷493
225例题493
3滚动轴承的组合设计494
31支承结构的基本形式494
32滚动轴承的轴向紧固496
33滚动轴承的游隙497
331滚动轴承游隙选择497
332轴向游隙的调整499
34滚动轴承的配合499
35轴承的预紧4102
36滚动轴承的润滑4103
361润滑脂的选择4104
362润滑油的选择4105
363固体润滑4105
37滚动轴承的密封4105
38滚动轴承的装拆4107
39滚动轴承组合的典型结构4107
4常用滚动轴承主要尺寸和性能表4110
41深沟球轴承4110
42角接触球轴承4115
43四点接触球轴承4119
44调心球轴承4121
45圆柱滚子轴承4127
46调心滚子轴承4140
47圆锥滚子轴承4146
48成套滚针轴承4154
49推力轴承4155
410滚动轴承附属档案及滚动轴承座4161
4101滚动轴承附属档案(紧定套、退卸衬套、止推环)4161
4102滚动轴承座4168
第4章联轴器、离合器与制动器4173
1联轴器4173
11常用联轴器的类型、性能、特点及套用4173
12机械式联轴器的选择4174
121联轴器类型的选择4174
122联轴器型号的选择4175
13固定式刚性联轴器4176
131套筒联轴器4176
132凸缘联轴器4177
14可移式刚性联轴器4180
141滑块联轴器4180
142齿式联轴器4181
143滚子链联轴器4188
15十字轴式万向联轴器4189
16弹性联轴器4192
161弹性套柱销联轴器4192
162弹性柱销联轴器4195
163梅花形弹性联轴器4198
164轮胎式联轴器4202
2离合器4203
21常用离合器的类型、性能、特点与套用4203
22嵌合式离合器4205
221牙嵌离合器4205
222齿式离合器4209
23摩擦离合器4209
231圆盘摩擦片离合器4209
232圆锥摩擦离合器4211
24电磁离合器4211
241DLY0系列牙嵌式电磁离合器4212
242DLY5系列牙嵌式电磁离合器4212
243DLM0系列有滑环湿式多片电磁离合器4214
244DLM5系列有滑环湿式多片电磁离合器4214
245DLM10(EKE)系列有滑环湿(乾)式多片电磁离合器4216
246DLM9(ERD)系列无滑环湿式多片电磁离合器4217
25超越离合器4218
251滚柱式超越离合器4218
252楔块式超越离合器4219
26安全离合器4222
261剪销式安全离合器4222
262牙嵌式安全离合器4223
263钢球式安全离合器4224
264摩擦式安全离合器4225
3制动器4226
31制动器的功能、分类、特点与套用4226
32制动器的选择与设计4226
321制动器的类型选择4226
322制动器的设计计算4227
323摩擦材料4230
33外抱块式制动器4232
331结构型式4232
332外抱块式制动器的类型、特点和套用4234
333外抱块式制动器的性能参数及主要尺寸4235
34带式制动器4239
341普通型带式制动器4239
342短行程带式制动器4242
35盘式制动器4243
351钳盘式制动器4243
352全盘式制动器4248
353锥盘式制动器4248
354载荷自製盘式制动器4248
第5篇其他零部件
第1章弹簧51
1螺旋弹簧51
11圆柱螺旋弹簧的型式、代号及参数系列51
12弹簧的材料、载荷类型及许用应力53
13压缩、拉伸弹簧的设计59
131弹簧结构和载荷—变形图59
132设计计算510
133弹簧强度和稳定性校核516
134组合弹簧的设计计算516
14圆柱螺旋扭转弹簧的设计517
141弹簧结构和载荷—变形图517
142圆柱螺旋扭转弹簧基本计算公式517
143弹簧疲劳强度校核519
15圆柱螺旋弹簧技术要求519
151弹簧特性和尺寸的极限偏差519
152弹簧的热处理和其他技术要求523
16设计计算例题523
2碟形弹簧527
21碟形弹簧的结构和尺寸系列527
22碟形弹簧的设计计算530
221单片碟形弹簧的计算530
222组合碟形弹簧的计算531
23碟形弹簧的许用应力和疲劳极限533
24碟形弹簧的技术要求533
25碟形弹簧工作图534
26计算例题535
第2章起重机零部件537
1起重机机构的分级537
11起重机机构的使用等级537
12起重机机构的载荷状态、级别537
13起重机机构的工作级别537
2钢丝绳538
21钢丝绳的术语、标记和分类538
211常用术语及其标记538
212钢丝绳标记示例540
22钢丝绳选用计算541
221C係数法541
222最小安全係数法542
23重要用途钢丝绳542
24一般用途钢丝绳551
25电梯用钢丝绳562
26平衡用扁钢丝绳567
3绳具569
31钢丝绳夹569
32钢丝绳用楔形接头570
33钢丝绳用普通套环572
34钢丝绳用重型套环573
4捲筒573
41捲筒的类型573
42捲筒的几何尺寸575
43捲筒槽形576
44起重机用铸造捲筒的型式、尺寸和
技术条件577
45钢丝绳在捲筒上的固定579
46钢丝绳用压板580
47钢丝绳在捲筒上用压板固定的计算581
48捲筒强度计算581
5滑轮582
51滑轮结构和材料582
52滑轮的主要尺寸582
53滑轮直径与钢丝绳直径的匹配关係583
54滑轮型式584
6起重链和链轮584
61起重链条的选择585
62起重用短环链585
63焊接链轮587
7吊钩587
71吊钩的分类587
72吊钩的力学性能587
73吊钩的起重量588
74吊钩的尺寸589
75吊钩材料589
76吊钩的应力计算590
77吊钩附属档案592
8车轮和轨道593
81车轮593
82踏面形状和尺寸与钢轨的匹配594
83技术要求594
831材料的力学性能594
832热处理594
833精度594
834成品车轮的表面质量594
84车轮计算595
841允许轮压的计算595
842等效工作轮压计算595
85CD、MD电动葫芦用钢轮596
86轨道597
9缓冲器598
91弹簧缓冲器598
92起重机橡胶缓冲器5100
第3章润滑5102
1润滑油5102
11润滑油的主要质量指标5102
12润滑油的组成5104
13各种润滑剂的性能比较5105
14润滑油品的选用5105
141内燃机油5105
142齿轮油5106
143液压油5107
144压缩机油5108
145常用润滑油的主要质量指标和套用5110
2润滑脂5114
21润滑脂的主要质量指标5114
22润滑脂的选用5115
221润滑部位的工作温度5115
222润滑部位的负载5115
223润滑部位的速度5115
224润滑部位的环境及接触的介质5115
225润滑脂加注方法5116
23常用润滑脂的主要质量指标及套用5116
3固体润滑剂5117
31固体润滑剂应具备的基本性能5117
32常用的固体润滑剂5118
321石墨5118
322聚四氟乙烯(PTFE)5119
323三聚氰胺—氰尿酸络合物(MCA)5119
33固体润滑剂的选用5120
4润滑方法和润滑装置5121
41润滑方法及润滑装置的分类及套用5121
42润滑件5122
421油杯5122
422油枪5124
423油标5124
43稀油集中润滑系统的设计5125
431稀油集中润滑系统设计的任务5125
432稀油集中润滑系统设计步骤5125
44稀油集中润滑系统的主要设备5126
441润滑油泵及油泵装置5126
442稀油润滑装置5129
45润滑脂集中润滑系统的设计5132
451润滑脂集中润滑系统的设计步骤5133
452自动润滑脂集中润滑站能力的确定5135
46润滑脂集中润滑系统的主要设备5135
47油气润滑5136
471油气润滑的工作原理5138
472油气润滑系统5138
473油气润滑装置5139
474油气润滑与稀油循环式润滑的比较5140
475油气润滑与油雾润滑的比较5140
第4章密封5142
1密封的分类及选型5142
11密封的分类5142
12密封的选型5142
13常用密封材料5143
2垫密封5143
21垫密封的泄漏5143
22密封垫的选用5144
23常用垫片类型及套用5144
3胶密封5151
31聚硫橡胶密封胶5152
32硅橡胶密封胶5152
33非硫化型密封胶5153
34液态密封胶5154
341液态密封胶的种类5154
342液态密封胶的性能和选用5154
35厌氧胶5154
36密封胶的套用5157
4填料密封5157
41软填料密封5157
411软填料的结构型式和材料选用5157
412填料腔结构设计5159
42硬填料密封5160
43O形橡胶密封圈5161
5油封与防尘密封5167
51用作油封的旋转轴唇形密封圈5167
52毡圈油封5168
53防尘密封5170
6液体迷宫密封5173
第5章常用电动机5175
1概述5175
11常用电动机的类型、特点及用途5175
12电动机的工作制、安装型式和外壳防护代号5177
13常用电动机的选择5180
131电动机计算选择的内容与步骤5180
132电动机类型的选择5181
133电动机电压的选择5181
134电动机转速的选择5181
135电动机容量的选择5182
136电动机选择举例5185
2一般异步电动机5188
21Y系列(IP44)三相异步电动机5188
22Y系列(IP23)三相异步电动机5198
23Y2系列(IP54)三相异步电动机5202
24Y3系列(IP55)三相异步电动机5209
3YZ、YZR系列起重及冶金用三相异步电动机5216
31YZ系列起重及冶金用三相异步电动机5216
32YZR系列起重及冶金用绕线转子三相异步电动机5219
4YB3系列隔爆型三相异步电动机5220
5小功率电动机5228
6Z4系列直流电动机5232
第6篇机械产品系统化设计
第1章概论61
1产品系统化设计的目的与意义61
2产品系统化设计的内容与方法61
3机械产品设计工作过程的四个阶段61
31现代机械产品设计的第一阶段——调研阶段62
32现代机械产品设计的第二阶段——规划阶段62
321产品设计的7D总体规划模型63
322产品设计规划的各个子模型64
33现代机械产品设计的第三阶段——实施阶段67
331面向产品广义质量的1+3+X系统化设计法的内涵67
332深层次系统化设计法的特点69
34现代机械产品设计的第四阶段——检验阶段69
第2章产品功能与性能的内涵及质量的定义610
1现代机械产品的基本功能与辅助功能610
11产品的基本功能与辅助功能610
12产品功能的主要特性及要求610
2机械产品的综合性能611
21产品综合性能的分类611
22产品综合性能的内涵611
3现代机械产品设计质量的内涵612
4机械产品的质量与设计质量的定义614
5产品质量组成元素公式与产品质量方程614
51产品质量元素公式及各元素在系统中的作用614
511产品质量组成元素公式614
512元素的种类及其在系统中所起的作用615
52系统组成元素的量与质615
53各组成元素对产品质量的贡献率615
54产品的质量与设计质量公式615
第3章机械产品的功能及功能设计617
1概述617
2产品功能分析618
21功能的种类618
22产品基本功能和辅助功能的内涵618
23产品功能的分解618
3实现产品主辅功能的工作系统设计619
31物质输送系统设计方案的要点619
32物件夹持系统设计方案的要点619
33运动传递系统设计方案的要点619
34机器操纵系统设计方案的要点621
35动力传输系统设计方案的要点621
351机械系统能量流动状况和特性分析621
352工作机构的载荷分析和计算622
353机械系统的能量流程623
354机械工作过程的能量效率与能量利用率623
36信息传输和处理系统设计方案的要点624
4产品功能需求的四类参数624
5产品功能设计示例625
51明确设计任务,编写设计任务书625
52系统功能描述626
53功能分解626
54总体方案设计626
541功能分解与实现策略的制定626
542方案综合评价626
55总体布局设计627
第4章机械产品的结构性能及动态设计628
1结构性能最佳化设计的目标、内容与方法及其关联性方程式628
11动态设计的主要目标、内容与方法628
12动态设计的主要目标、内容与方法的关联方程式628
2动态设计的内涵628
21动态设计的种类和含义628
22一般动态设计法629
23深层次动态设计法630
3动态设计的步骤和方法631
4套用举例631
第5章机械产品的使用性能及控制系统设计635
1控制系统设计的目标、内容与方法635
11控制系统设计的内涵635
12控制系统设计的主要目标、内容和方法635
2机械产品的操纵系统635
3机械产品的监测系统635
4机械产品的控制系统636
41机械产品工艺参数的控制636
42多机传动机械系统运动学状态的控制637
43机械产品动力学状态的控制637
44机械产品工作过程的控制638
5机械产品的诊断系统639
第6章机械产品的製造性能及可视化设计640
1产品可视化设计的主要目标、内容和方法640
2可视化设计法的理论框架640
21可视化设计法的主要内容640
22可视化设计法的技术流程641
23可视化设计法的关键技术642
3加工过程可视化642
31研究内容及目标642
32研究方法及实施过程642
4装配(拆卸)过程可视化643
41研究内容及目标643
42研究方法及实施过程644
5运动学可视化644
51研究内容及目标644
52研究方法与步骤644
6动力学可视化645
61研究内容及目标645
62研究方法与步骤645
7工作过程可视化646
71研究内容及目标646
72研究方法与步骤646
8控制过程可视化647
81研究内容及目标647
82研究方法及步骤647
第7章机械产品设计质量的检验与评估648
1产品设计质量的评估及检验模型648
2产品设计质量评价指标的内涵648
3评价指标的加权係数648
4产品设计质量评价方法的种类649
5通过样机试验检验产品设计质量652
6通过用户使用检验产品设计质量652
参考文献653
第1篇机械设计基础资料
第1章常用资料和数据11
1标準代号11
2法定计量单位和单位换算12
21国际单位制(SI)单位12
22可与国际单位制单位(SI)并用的我国法定计算单位13
23常用物理量符号及其法定单位13
24常用计量单位换算16
3常用数据17
31常用材料的物理性能17
32黑色金属硬度与强度换算110
33常用材料及物体的摩擦因数114
34机械传动效率的概略值116
4常用几何公式及截面的力学特性公式117
41常用几何体公式117
42截面几何及力学特性公式118
第2章一般标準和设计规範124
1一般标準和金属切削加工零件的设计规範124
11标準尺寸124
12机器轴高125
13机器轴伸126
14稜体的角度与斜度129
15圆锥的锥度与锥角系列130
16中心孔133
17零件的倒圆、倒角134
18圆形零件自由表面过渡圆角半径和静配合连线轴用倒角135
19球面半径136
110燕尾槽136
111T形槽136
112弧形槽端部半径138
113砂轮越程槽138
114刨切、插切、珩磨越程槽139
115退刀槽139
116插齿、滚齿退刀槽140
117滚花141
118分度盘和标尺刻度141
119锯缝尺寸141
2铸件的设计规範142
21铸件的最小壁厚和最小铸孔尺寸142
22铸造斜度143
23铸造圆角半径143
24铸件壁厚的过渡与壁的连线形式及尺寸144
25铸件加强肋的尺寸146
26压铸件设计的基本参数147
3锻件的设计规範147
31模锻件的锻造斜度和最小内外圆角半径147
32模锻件肋的高宽比和最小距离148
33模锻件的凹腔和沖孔连皮尺寸148
34锻件腹板上沖孔的限制149
4冲压件的设计规範149
41沖裁件的设计规範149
42弯曲件的设计规範151
43拉延伸件的设计规範153
44成型件的设计规範154
5塑胶件的设计规範156
51壁厚、高度和最小壁厚156
52脱膜斜度、圆角及加强肋的尺寸156
53孔的最小直径、孔深及孔的尺寸关係156
54用成型型芯制出通孔的孔深和孔径157
55螺纹孔的尺寸关係与螺纹成型部分退刀尺寸157
56滚花的推荐尺寸158
第3章机械製图159
1国家标準《技术製图》与《机械製图》的基本规定159
11图纸幅面和格式159
12标题栏和明细栏160
13绘图比例160
14图线161
15剖面符号162
2尺寸标注162
21尺寸标注的基本规定162
22尺寸标注的常用符号和常用结构的注法165
23图样中尺寸公差的注法168
24装配图中零、部件序号及编排方法169
3图样画法170
31视图170
32剖视图画法171
33断面图画法172
34局部放大图画法173
35简化画法173
36一些规定画法174
4常用结构规定画法174
41螺纹及螺纹紧固件的规定画法和标记方法174
42花键画法176
43齿轮画法178
44弹簧画法179
45滚动轴承画法181
46动密封圈表示法182
47标準中心孔表示法185
5机构运动简图符号186
第4章机械零部件精度设计194
1极限与配合194
11标準公差194
12基本偏差196
13极限偏差196
131公称尺寸至500mm轴的极限偏差196
132公称尺寸至500mm孔的极限偏差1106
133公称尺寸>500~3150mm轴和孔的极限偏差1114
14一般公差1117
15极限与配合的选择1117
151孔、轴常用公差带的选择1117
152轴的各种基本偏差的套用1117
153公称尺寸至500mm的基孔制优先和常用配合1117
154公称尺寸至500mm的基轴制优先和常用配合1117
155常用、优先配合特性及套用举例1117
16圆锥公差1123
161圆锥公差项目及给定方法1123
162圆锥公差的数值及选取1123
2几何公差1126
21几何公差的分类、几何特徵、符号及附加符号1126
22几何公差标注方法1127
23几何公差常用项目的注出公差值1129
3表面结构1133
31粗糙度轮廓的主要评定参数1133
32表面结构的符号和代号1133
33表面结构代号在图样上的标注1135
34表面结构要求的新旧标準对照1138
35表面粗糙度参数值的选用1139
第5章机械工程材料1143
1金属材料的主要力学性能名称和符号1143
2钢铁材料1144
21铸铁1144
211灰铸铁1144
212可锻铸铁1145
213球墨铸铁1146
214蠕墨铸铁1147
215抗磨白口铸铁1147
216耐热铸铁1148
22铸钢1149
221一般工程用铸钢1149
222焊接结构用碳素铸钢1149
223合金铸钢1149
224奥氏体锰钢铸件1150
225耐热铸钢1151
23钢1151
231碳素结构钢1151
232优质碳素结构钢1152
233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1155
234合金结构钢1157
235弹簧钢1168
236工具钢1169
237不鏽钢1172
238耐热钢1177
239滚动轴承钢1180
24钢材1181
241热轧圆钢、方钢、六角和八角钢1181
242冷拉圆钢、方钢和六角钢1183
243热轧等边角钢1185
244热轧不等边角钢1188
245热轧槽钢1192
246热轧工字钢1193
247冷拔无缝方形钢管1195
248冷拔无缝矩形钢管1196
249无缝钢管1200
2410焊接钢管1202
2411冷轧钢板和钢带及热轧钢板和钢带1203
2412不鏽钢冷轧、热轧钢板和钢带1204
2413耐热钢板和钢带1206
2414合金结构钢热轧厚钢板1207
2415优质碳素结构钢热轧厚钢板和钢带1207
2416弹簧钢丝1207
2417钢丝1210
3有色金属材料1212
31铜与铜合金1212
311加工铜与铜合金1212
312铸造铜合金1216
313铜棒1218
314铜管1220
32铝与铝合金1221
321铸造铝合金1221
322变形铝与铝合金1223
323铝及铝合金挤压棒材1224
324铝及铝合金冷拉、冷轧管材1226
4非金属材料1226
41橡胶及橡胶製品1226
411工程常用橡胶的性能及套用1226
412橡胶管1230
413工业用橡胶板1231
42石棉製品1232
43工程塑胶1234
431常用工程塑胶的性能特点和套用1234
432常用工程塑胶的技术性能1237
433塑胶管材1241
434塑胶棒材与板材1243
44其他非金属材料1244
441工业有机玻璃1244
442工业用毛毡1245
443软钢纸板1246
444常用密封填料1247
5複合材料1247
51金属基複合材料1247
511钛铜複合棒1247
512不鏽钢複合钢板1248
513铜钢複合钢板1249
514钛钢複合钢板1250
52塑胶基複合材料1250
521碳纤维增强热塑胶1250
522玻璃纤维增强塑胶1251
53纤维增强金属基複合材料1253
531碳(石墨)纤维增强铝複合材料1253
532碳纤维增强铅複合材料1253
533碳纤维增强铜複合材料1253
54塑胶金属基複合材料1254
541塑胶青铜钢背三层複合板材1254
542塑覆铜管1254
第2篇连线与紧固
第1章螺纹与螺纹连线21
1螺纹及螺纹零件的结构要素21
11螺纹21
111螺纹的种类、特点和套用21
112普通螺纹22
113管螺纹26
114梯形螺纹213
115锯齿形(3°、30°)螺纹218
116矩形螺纹223
12螺纹零件结构要素223
121普通螺纹收尾、肩距、退刀槽和倒角223
122螺栓和螺钉通孔及沉孔尺寸225
123地脚螺栓孔和凸台225
124扳手空间226
2螺纹连线227
21螺纹紧固件连线的主要类型及其套用227
22螺栓组连线受力分析及强度计算227
221螺栓组连线受力分析227
222螺栓强度计算229
23螺纹连线紧固件机械性能和材料231
24螺纹连线的标準元件及挡圈236
241螺栓和螺柱236
242螺钉249
243螺母257
244垫圈270
245挡圈277
第2章轴毂连线与销连线286
1键与花键连线286
11键连线286
111键和键连线的类型、特点和套用286
112键的选择和键连线的强度校核287
113键连线的标準元件289
12花键连线297
121花键连线的类型、特点及套用297
122花键连线的强度计算297
123矩形花键尺寸及公差298
2过盈连线2100
21过盈连线的类型、特点及套用2100
22圆柱面过盈连线计算2101
3胀紧连线2105
31胀紧连线套的形式与基本尺寸2105
32胀紧连线套的选用2105
4销连线2112
41销的类型、特点和套用2112
42销的选择和销连线的强度校核2114
43销的标準件2115
第3章焊接、铆接与黏接2125
1焊接2125
11焊接方法分类、代号及套用2125
12焊条及金属材料的焊接性2128
121焊条2128
122金属材料的焊接性2129
13焊接接头的基本形式、坡口及其选择2132
14焊接接头的静载强度计算2132
141电弧焊接头的静载强度计算2132
142电阻焊接头的静载强度计算2139
15焊缝在图样上的表达及标注2139
16焊件设计中一般应注意的问题2150
17焊接结构的一般尺寸公差和几何公差2153
2铆接2154
21铆缝设计2154
22铆钉2156
221常用铆钉的型式及套用2156
222铆钉标準元件2157
3黏接2160
31黏接设计要点2160
32胶黏剂的选择2160
33黏接接头的结构型式2164
第3篇机 械 传 动
第1章带传动31
1带传动的类型及设计要求31
11带传动的类型31
12带传动设计的基本要求32
2V带传动32
21V带尺寸规格与结构33
22V带传动的设计35
221主要失效形式与设计準则35
222设计计算35
23带轮320
231带轮设计的要求320
232带轮材料320
233带轮结构320
234带轮的技术要求324
24V带传动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324
25设计实例324
3平带传动325
31主要失效形式与设计準则325
32平型传动带的尺寸与公差326
33胶帆布平带传动327
331带的规格327
332设计计算327
34聚醯胺片基平带传动329
341带的结构与规格329
342设计计算330
35高速带传动330
351带的规格331
352设计计算331
36带轮332
4同步带传动333
41同步带传动常用术语333
42一般传动用同步带的类型和标记334
43梯形同步带传动设计334
431梯形同步带的规格334
432梯形齿同步带的选型和基準额定功率336
433梯形齿同步带传动设计方法341
434梯形齿同步带带轮343
435设计实例345
5带传动的张紧346
51张紧方法346
52张紧力的控制347
521V带的预紧力347
522平带的预紧力348
523同步带的预紧力348
第2章链传动350
1链传动的类型、特点和套用350
2滚子链的基本参数和尺寸351
3滚子链传动的设计354
31滚子链传动选择指导354
32滚子链传动的设计计算354
33润滑範围选择356
34滚子链的静强度计算357
4滚子链链轮358
41基本参数和主要尺寸358
42齿槽形状358
43轴向齿廓360
44链轮结构361
45链轮公差362
46链轮材料及热处理362
5链传动的布置、张紧与润滑方式363
51链传动的布置363
52链传动的张紧364
53链传动的润滑方式366
6滚子链传动设计计算示例367
第3章渐开线圆柱齿轮传动369
1渐开线圆柱齿轮传动的类型、特点和性能369
2渐开线圆柱齿轮基本齿廓和模数系列369
3渐开线圆柱齿轮传动的几何尺寸计算370
31标準圆柱齿轮传动的几何尺寸计算370
311外啮合标準圆柱齿轮传动的几何尺寸计算370
312内啮合标準圆柱齿轮传动的几何尺寸计算370
32变位圆柱齿轮传动的几何尺寸计算370
321变位齿轮传动的特点与功用370
322外啮合圆柱齿轮传动的变位係数选择373
323内啮合圆柱齿轮传动的干涉及变位係数选择375
324外啮合变位圆柱齿轮传动的几何尺寸计算381
325内啮合变位圆柱齿轮传动的几何尺寸计算383
4渐开线圆柱齿轮齿厚的测量与计算390
41齿厚测量方法的比较和套用390
42公法线长度390
421公法线长度计算公式390
422公法线长度数值表390
43分度圆弦齿厚396
431分度圆弦齿厚计算公式396
432分度圆弦齿厚数值表397
44固定弦齿厚3100
441固定弦齿厚计算公式3100
442固定弦齿厚数值表3101
45量柱(球)测量跨距3102
451量柱(球)测量跨距计算公式3102
452量柱(球)测量跨距数值表3102
5渐开线圆柱齿轮传动的设计计算3103
51圆柱齿轮传动的作用力计算3103
52主要参数的选择3103
53主要尺寸的初步确定3104
54齿面接触疲劳强度与齿根弯曲疲劳强度校核计算3105
55齿轮传动设计与强度校核计算中各参数的确定3106
551 分度圆上的圆周力Ft3106
552使用係数KA3106
553动载係数Kv3106
554齿向载荷分布係数KHβ、KFβ3107
555齿间载荷分配係数KHα、KFα3108
556节点区域係数ZH3108
557弹性係数ZE3109
558接触强度计算的重合度与螺旋角係数Zεβ3109
559试验齿轮的接触疲劳极限σHlim3109
5510接触强度计算的寿命係数ZNT3112
5511润滑油膜影响係数ZL、ZV、ZR3113
5512工作硬化係数ZW3113
5513接触强度计算的尺寸係数ZX3114
5514最小安全係数SHmin、SFmin3114
5515複合齿形係数YFS3114
5516抗弯强度计算的重合度与螺旋角係数Yεβ3115
5517齿轮材料的弯曲疲劳极限基本值σFE3116
5518弯曲强度计算的寿命係数YNT3118
5519弯曲强度计算的尺寸係数YX3118
5520相对齿根圆角敏感係数YδrelT3119
5521相对齿根表面状况係数YRrelT3119
56齿轮静强度校核计算3119
57变动载荷作用下的齿轮强度校核计算3120
58开式齿轮传动的计算3120
6齿轮的材料3121
7圆柱齿轮的结构3123
8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3126
81齿轮偏差的定义和代号3126
82精度等级及其选择3129
83齿轮的检验3130
84齿轮偏差数值表和齿轮偏差计算公式3130
85齿厚与侧隙3136
851齿厚3136
852关于侧隙的术语和定义3137
853最小法向侧隙3137
854齿厚的公差与偏差3138
855公法线长度偏差3139
856量柱(球)测量跨距偏差3139
86齿轮坯的精度3139
87齿面粗糙度3142
88中心距公差3143
89轴线平行度偏差3143
810接触斑点3144
9渐开线圆柱齿轮传动设计计算示例及零件工作图3144
91设计示例3144
92渐开线圆柱齿轮零件工作图3147
第4章圆弧齿轮传动3149
1圆弧齿轮传动的类型、特点和套用3149
11单圆弧齿轮传动3149
12双圆弧齿轮传动3150
2圆弧齿轮传动的啮合特性3151
21单圆弧齿轮传动的啮合特性3151
22双圆弧齿轮传动的啮合特性3151
221同一工作齿面上两个同时接触点间的轴向距离qTA3152
222多点啮合係数3152
223多对齿啮合係数3152
224齿宽b的确定3152
3圆弧齿轮的基本齿廓及模数系列3153
31单圆弧齿轮的基本齿廓3153
32双圆弧齿轮的基本齿廓3153
33圆弧齿轮的法向模数系列3154
4圆弧齿轮传动的几何尺寸计算3154
5圆弧齿轮传动基本参数的选择3157
51齿数z和模数mn3157
52重合度εβ3157
53螺旋角β3158
54齿宽係数d、a3158
6圆弧齿轮的强度计算3158
61圆弧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公式3158
62各参数符号的意义及各係数的确定3159
7圆弧圆柱齿轮的精度3165
71误差的定义和代号3165
72精度等级及其选择3165
73侧隙3165
74推荐的检验项目3165
75图样标注3165
76圆弧齿轮精度数值表3169
77极限偏差及公差与齿轮几何参数的关係式3172
8圆弧圆柱齿轮设计计算实例及零件工作图3173
81设计计算实例3173
82圆弧圆柱齿轮零件工作图3175
第5章锥齿轮传动3179
1概述3179
11分类、特点和套用3179
12基本齿制3180
13模数3180
14锥齿轮的变位3181
141切向变位3181
142径向变位(高变位)3182
2锥齿轮传动的几何尺寸计算3182
21直齿锥齿轮传动的几何尺寸计算3182
22斜齿锥齿轮传动的几何尺寸计算3184
23弧齿锥齿轮传动和零度弧齿锥齿轮传动的几何尺寸计算3184
3锥齿轮传动的设计计算3190
31轮齿受力分析3190
32主要尺寸的初步确定3191
33锥齿轮传动的疲劳强度校核计算3193
331锥齿轮传动的当量齿轮参数计算3193
332锥齿轮传动齿面接触疲劳强度和齿根弯曲疲劳强度的校核计算公式3195
333疲劳强度校核计算中参数的确定3196
334开式锥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3201
34锥齿轮传动设计举例3201
4锥齿轮的结构3205
5锥齿轮的精度3206
51术语和定义3206
52精度等级3208
53锥齿轮的检验组和公差3209
531锥齿轮的检验组3209
532锥齿轮的公差3209
54锥齿轮副的检验和公差3209
541齿轮副的检验项目3209
542齿轮副的检验组3209
543齿轮副的公差3209
55锥齿轮副的侧隙3210
56图样标注3210
57套用示例3211
58齿坯的要求3211
59锥齿轮精度数值表3212
510锥齿轮极限偏差及公差与齿轮几何参数的关係式3220
6锥齿轮工作图例3221
第6章蜗桿传动3223
1概述3223
2普通圆柱蜗桿传动3225
21普通圆柱蜗桿传动的基本齿廓和标记3225
211基本齿廓3225
212圆柱蜗桿传动的标记3225
22普通圆柱蜗桿传动的主要参数3225
23普通圆柱蜗桿传动的几何尺寸计算3226
24普通圆柱蜗桿传动的承载能力计算3226
241齿上受力分析和滑动速度计算3226
242普通圆柱蜗桿传动的强度和刚度计算3226
243蜗桿、蜗轮的材料和许用应力3232
244蜗桿传动的效率和散热计算3233
25提高圆柱蜗桿传动承载能力的方法3235
26蜗桿、蜗轮的结构3235
27普通圆柱蜗桿传动的设计实例3236
28圆柱蜗桿、蜗轮精度3239
281术语和定义3239
282精度等级3242
283蜗桿、蜗轮的检验和极限偏差3242
284蜗桿副的检验和极限偏差3242
285蜗桿副的侧隙 3242
286齿坯的要求3252
287极限偏差和公差数值表3252
3圆弧圆柱蜗桿传动3255
31轴向圆弧齿圆柱蜗桿(ZC3)传动3255
311基本齿廓3255
312ZC3蜗桿传动的参数及其匹配3255
313ZC3蜗桿传动的几何尺寸计算3257
314ZC3蜗桿传动强度计算及其他3258
32环麵包络圆柱蜗桿(ZC1)传动3258
321基本齿廓3258
322ZC1蜗桿传动的参数及其匹配3258
323ZC1蜗桿传动的几何尺寸计算3261
324ZC1蜗桿传动承载能力计算3261
325ZC1蜗桿传动设计实例3264
4环面蜗桿传动3266
41环面蜗桿的形成原理3266
411直廓环面蜗桿(TSL型)3266
412平麵包络环面蜗桿3266
42环面蜗桿的修形3266
421直廓环面蜗桿的修形3267
422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桿的修形3267
43环面蜗桿传动的基本参数选择和几何尺寸计算3267
44环面蜗桿传动承载能力计算3272
45环面蜗桿传动设计算例3272
46环面蜗桿、蜗轮工作图3274
47环面蜗桿、蜗轮的精度3277
471直廓环面蜗桿、蜗轮精度3277
472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桿、蜗轮精度3280
第7章螺旋传动3284
1螺旋传动的种类和套用3284
2滑动螺旋传动3284
21螺母的结构型式3284
22滑动螺旋传动的受力分析3284
23滑动螺旋传动的设计计算3286
24滑动螺旋副的材料和精度3288
25滑动螺旋传动设计举例3288
26螺桿、螺母工作图3290
3滚动螺旋传动3291
31工作原理和结构形式3291
32滚动螺旋的几何尺寸3293
33滚动螺旋的代号和标注3294
34滚动螺旋的选择计算3294
35材料及热处理3298
36精度3298
37预紧3299
38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3299
第8章减速器与无级变速器3301
1一般减速器设计资料3301
11常用减速器的类型、特点和套用3301
12减速器的基本参数3303
121圆柱齿轮减速器的基本参数3303
122圆柱蜗桿减速器的基本参数3304
13减速器传动比的分配3304
14齿轮、蜗桿减速器箱体结构尺寸3305
141铸铁箱体的结构和尺寸3305
142焊接箱体的结构和尺寸3308
15减速器附属档案及其结构尺寸3309
16典型减速器结构示例3312
161装配图3312
162减速器结构设计应注意的问题3321
2标準减速器3323
21硬齿面圆柱齿轮减速器3323
211型式和标记方法3323
212外形尺寸和安装尺寸3323
213承载能力3326
214选用方法3330
22运输机械用减速器(锥齿轮圆柱齿轮减速器)3331
221型式和标记方法3331
222外形尺寸和安装尺寸3331
223承载能力3331
224选用方法3334
23NGW型行星齿轮减速器3338
231型式与标记方法3338
232公称传动比和实际传动比3338
233外形尺寸和安装尺寸3338
234承载能力3342
235选用方法3342
24摆线针轮减速器3347
241型号和标记方法3347
242外形尺寸和安装尺寸3347
243承载能力3348
244选用方法3348
25圆弧圆柱蜗桿减速器3350
251型式和标记方法3350
252外形尺寸和安装尺寸3350
253承载能力3351
254选用方法3353
3机械无级变速器3354
31常用机械无级变速器的类型、特性及选用3354
311机械无级变速器的类型、机械特性及套用举例3354
312机械无级变速器的选用3356
32齿链式无级变速器3357
321型式和标记方法3357
322外形尺寸和安装尺寸3358
323性能参数3360
324选用方法3364
33行星锥盘式无级变速器3365
331型式和标记方法3365
332外形尺寸和安装尺寸3366
333性能参数3369
34四相併列连桿脉动无级变速器3370
341型式和标记方法3370
342外形尺寸和安装尺寸3370
343性能参数3370
35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3371
第4篇轴系零件与轴承
第1章轴41
1概述41
11轴的分类41
12轴的设计特点和步骤41
13轴的常用材料41
2轴的结构设计43
21轴上零件的布置43
22轴上零件的定位与固定44
23提高轴疲劳强度的结构措施47
24轴的结构工艺性48
3轴的强度计算49
31按转矩估算轴径49
32按当量弯矩近似计算轴的强度49
33轴安全係数的精确校核计算411
331轴的疲劳强度安全係数校核411
332轴的静强度安全係数校核414
34轴的强度计算实例418
4轴的刚度校核420
41轴的弯曲刚度校核420
411能量法421
412当量直径法421
42轴的扭转刚度校核424
43轴的刚度计算实例425
5钢丝软轴427
51软轴的结构形式和规格427
511钢丝软轴的结构与规格429
512软管的结构与规格429
513软轴的接头及连线431
514软管的接头及连线431
515防逆转装置432
52软轴的选择和使用433
521软轴的选择433
522软轴使用时的注意事项433
第2章滑动轴承434
1概述434
2非液体摩擦滑动轴承434
21径向轴承434
211结构型式的选用434
212轴颈与轴瓦的配合434
213轴承的验算434
22平面推力轴承437
221常用结构型式437
222轴承的验算437
223常用滑动轴承材料的性能和许用值437
3液体动压径向滑动轴承438
31工作原理及几何关係438
32设计计算439
321雷诺数与层流条件439
322轴承比压p439
323承载能力439
324摩擦功率439
325流量442
326热平衡444
327最小油膜厚度444
33主要参数选择445
331宽径比B/D445
332相对间隙Ψ445
333润滑油黏度η446
34算例446
4含油轴承448
41粉末冶金含油轴承448
411滑动轴承烧结轴套的尺寸和公差448
412参数选择448
413润滑451
414使用安装452
42青铜石墨含油轴承452
5轴套与轴瓦454
51轴套454
511卷制轴套454
512整体轴套457
513轴套的固定460
52轴瓦461
521厚壁轴瓦461
522薄壁轴瓦462
53推力垫圈466
54润滑孔和润滑槽467
541润滑孔467
542润滑槽468
55滑动轴承间隙与配合的选择469
6滑动轴承的润滑472
7滑动轴承座473
71整体滑动轴承座473
72对开式滑动轴承座474
第3章滚动轴承477
1滚动轴承的分类、代号477
11通用滚动轴承的分类477
12通用滚动轴承代号478
121基本代号478
122基本代号编制规则479
123通用轴承类型、结构及基本代号479
124滚针轴承基本代号480
125前置、后置代号481
126滚动轴承代号示例484
2滚动轴承的选择与计算484
21滚动轴承的选择484
211滚动轴承类型选择484
212滚动轴承公差等级选择488
22滚动轴承的计算488
221滚动轴承的寿命计算488
222滚动轴承的静载荷计算491
223滚动轴承的极限转速492
224推力轴承需要的最小轴向载荷493
225例题493
3滚动轴承的组合设计494
31支承结构的基本形式494
32滚动轴承的轴向紧固496
33滚动轴承的游隙497
331滚动轴承游隙选择497
332轴向游隙的调整499
34滚动轴承的配合499
35轴承的预紧4102
36滚动轴承的润滑4103
361润滑脂的选择4104
362润滑油的选择4105
363固体润滑4105
37滚动轴承的密封4105
38滚动轴承的装拆4107
39滚动轴承组合的典型结构4107
4常用滚动轴承主要尺寸和性能表4110
41深沟球轴承4110
42角接触球轴承4115
43四点接触球轴承4119
44调心球轴承4121
45圆柱滚子轴承4127
46调心滚子轴承4140
47圆锥滚子轴承4146
48成套滚针轴承4154
49推力轴承4155
410滚动轴承附属档案及滚动轴承座4161
4101滚动轴承附属档案(紧定套、退卸衬套、止推环)4161
4102滚动轴承座4168
第4章联轴器、离合器与制动器4173
1联轴器4173
11常用联轴器的类型、性能、特点及套用4173
12机械式联轴器的选择4174
121联轴器类型的选择4174
122联轴器型号的选择4175
13固定式刚性联轴器4176
131套筒联轴器4176
132凸缘联轴器4177
14可移式刚性联轴器4180
141滑块联轴器4180
142齿式联轴器4181
143滚子链联轴器4188
15十字轴式万向联轴器4189
16弹性联轴器4192
161弹性套柱销联轴器4192
162弹性柱销联轴器4195
163梅花形弹性联轴器4198
164轮胎式联轴器4202
2离合器4203
21常用离合器的类型、性能、特点与套用4203
22嵌合式离合器4205
221牙嵌离合器4205
222齿式离合器4209
23摩擦离合器4209
231圆盘摩擦片离合器4209
232圆锥摩擦离合器4211
24电磁离合器4211
241DLY0系列牙嵌式电磁离合器4212
242DLY5系列牙嵌式电磁离合器4212
243DLM0系列有滑环湿式多片电磁离合器4214
244DLM5系列有滑环湿式多片电磁离合器4214
245DLM10(EKE)系列有滑环湿(乾)式多片电磁离合器4216
246DLM9(ERD)系列无滑环湿式多片电磁离合器4217
25超越离合器4218
251滚柱式超越离合器4218
252楔块式超越离合器4219
26安全离合器4222
261剪销式安全离合器4222
262牙嵌式安全离合器4223
263钢球式安全离合器4224
264摩擦式安全离合器4225
3制动器4226
31制动器的功能、分类、特点与套用4226
32制动器的选择与设计4226
321制动器的类型选择4226
322制动器的设计计算4227
323摩擦材料4230
33外抱块式制动器4232
331结构型式4232
332外抱块式制动器的类型、特点和套用4234
333外抱块式制动器的性能参数及主要尺寸4235
34带式制动器4239
341普通型带式制动器4239
342短行程带式制动器4242
35盘式制动器4243
351钳盘式制动器4243
352全盘式制动器4248
353锥盘式制动器4248
354载荷自製盘式制动器4248
第5篇其他零部件
第1章弹簧51
1螺旋弹簧51
11圆柱螺旋弹簧的型式、代号及参数系列51
12弹簧的材料、载荷类型及许用应力53
13压缩、拉伸弹簧的设计59
131弹簧结构和载荷—变形图59
132设计计算510
133弹簧强度和稳定性校核516
134组合弹簧的设计计算516
14圆柱螺旋扭转弹簧的设计517
141弹簧结构和载荷—变形图517
142圆柱螺旋扭转弹簧基本计算公式517
143弹簧疲劳强度校核519
15圆柱螺旋弹簧技术要求519
151弹簧特性和尺寸的极限偏差519
152弹簧的热处理和其他技术要求523
16设计计算例题523
2碟形弹簧527
21碟形弹簧的结构和尺寸系列527
22碟形弹簧的设计计算530
221单片碟形弹簧的计算530
222组合碟形弹簧的计算531
23碟形弹簧的许用应力和疲劳极限533
24碟形弹簧的技术要求533
25碟形弹簧工作图534
26计算例题535
第2章起重机零部件537
1起重机机构的分级537
11起重机机构的使用等级537
12起重机机构的载荷状态、级别537
13起重机机构的工作级别537
2钢丝绳538
21钢丝绳的术语、标记和分类538
211常用术语及其标记538
212钢丝绳标记示例540
22钢丝绳选用计算541
221C係数法541
222最小安全係数法542
23重要用途钢丝绳542
24一般用途钢丝绳551
25电梯用钢丝绳562
26平衡用扁钢丝绳567
3绳具569
31钢丝绳夹569
32钢丝绳用楔形接头570
33钢丝绳用普通套环572
34钢丝绳用重型套环573
4捲筒573
41捲筒的类型573
42捲筒的几何尺寸575
43捲筒槽形576
44起重机用铸造捲筒的型式、尺寸和
技术条件577
45钢丝绳在捲筒上的固定579
46钢丝绳用压板580
47钢丝绳在捲筒上用压板固定的计算581
48捲筒强度计算581
5滑轮582
51滑轮结构和材料582
52滑轮的主要尺寸582
53滑轮直径与钢丝绳直径的匹配关係583
54滑轮型式584
6起重链和链轮584
61起重链条的选择585
62起重用短环链585
63焊接链轮587
7吊钩587
71吊钩的分类587
72吊钩的力学性能587
73吊钩的起重量588
74吊钩的尺寸589
75吊钩材料589
76吊钩的应力计算590
77吊钩附属档案592
8车轮和轨道593
81车轮593
82踏面形状和尺寸与钢轨的匹配594
83技术要求594
831材料的力学性能594
832热处理594
833精度594
834成品车轮的表面质量594
84车轮计算595
841允许轮压的计算595
842等效工作轮压计算595
85CD、MD电动葫芦用钢轮596
86轨道597
9缓冲器598
91弹簧缓冲器598
92起重机橡胶缓冲器5100
第3章润滑5102
1润滑油5102
11润滑油的主要质量指标5102
12润滑油的组成5104
13各种润滑剂的性能比较5105
14润滑油品的选用5105
141内燃机油5105
142齿轮油5106
143液压油5107
144压缩机油5108
145常用润滑油的主要质量指标和套用5110
2润滑脂5114
21润滑脂的主要质量指标5114
22润滑脂的选用5115
221润滑部位的工作温度5115
222润滑部位的负载5115
223润滑部位的速度5115
224润滑部位的环境及接触的介质5115
225润滑脂加注方法5116
23常用润滑脂的主要质量指标及套用5116
3固体润滑剂5117
31固体润滑剂应具备的基本性能5117
32常用的固体润滑剂5118
321石墨5118
322聚四氟乙烯(PTFE)5119
323三聚氰胺—氰尿酸络合物(MCA)5119
33固体润滑剂的选用5120
4润滑方法和润滑装置5121
41润滑方法及润滑装置的分类及套用5121
42润滑件5122
421油杯5122
422油枪5124
423油标5124
43稀油集中润滑系统的设计5125
431稀油集中润滑系统设计的任务5125
432稀油集中润滑系统设计步骤5125
44稀油集中润滑系统的主要设备5126
441润滑油泵及油泵装置5126
442稀油润滑装置5129
45润滑脂集中润滑系统的设计5132
451润滑脂集中润滑系统的设计步骤5133
452自动润滑脂集中润滑站能力的确定5135
46润滑脂集中润滑系统的主要设备5135
47油气润滑5136
471油气润滑的工作原理5138
472油气润滑系统5138
473油气润滑装置5139
474油气润滑与稀油循环式润滑的比较5140
475油气润滑与油雾润滑的比较5140
第4章密封5142
1密封的分类及选型5142
11密封的分类5142
12密封的选型5142
13常用密封材料5143
2垫密封5143
21垫密封的泄漏5143
22密封垫的选用5144
23常用垫片类型及套用5144
3胶密封5151
31聚硫橡胶密封胶5152
32硅橡胶密封胶5152
33非硫化型密封胶5153
34液态密封胶5154
341液态密封胶的种类5154
342液态密封胶的性能和选用5154
35厌氧胶5154
36密封胶的套用5157
4填料密封5157
41软填料密封5157
411软填料的结构型式和材料选用5157
412填料腔结构设计5159
42硬填料密封5160
43O形橡胶密封圈5161
5油封与防尘密封5167
51用作油封的旋转轴唇形密封圈5167
52毡圈油封5168
53防尘密封5170
6液体迷宫密封5173
第5章常用电动机5175
1概述5175
11常用电动机的类型、特点及用途5175
12电动机的工作制、安装型式和外壳防护代号5177
13常用电动机的选择5180
131电动机计算选择的内容与步骤5180
132电动机类型的选择5181
133电动机电压的选择5181
134电动机转速的选择5181
135电动机容量的选择5182
136电动机选择举例5185
2一般异步电动机5188
21Y系列(IP44)三相异步电动机5188
22Y系列(IP23)三相异步电动机5198
23Y2系列(IP54)三相异步电动机5202
24Y3系列(IP55)三相异步电动机5209
3YZ、YZR系列起重及冶金用三相异步电动机5216
31YZ系列起重及冶金用三相异步电动机5216
32YZR系列起重及冶金用绕线转子三相异步电动机5219
4YB3系列隔爆型三相异步电动机5220
5小功率电动机5228
6Z4系列直流电动机5232
第6篇机械产品系统化设计
第1章概论61
1产品系统化设计的目的与意义61
2产品系统化设计的内容与方法61
3机械产品设计工作过程的四个阶段61
31现代机械产品设计的第一阶段——调研阶段62
32现代机械产品设计的第二阶段——规划阶段62
321产品设计的7D总体规划模型63
322产品设计规划的各个子模型64
33现代机械产品设计的第三阶段——实施阶段67
331面向产品广义质量的1+3+X系统化设计法的内涵67
332深层次系统化设计法的特点69
34现代机械产品设计的第四阶段——检验阶段69
第2章产品功能与性能的内涵及质量的定义610
1现代机械产品的基本功能与辅助功能610
11产品的基本功能与辅助功能610
12产品功能的主要特性及要求610
2机械产品的综合性能611
21产品综合性能的分类611
22产品综合性能的内涵611
3现代机械产品设计质量的内涵612
4机械产品的质量与设计质量的定义614
5产品质量组成元素公式与产品质量方程614
51产品质量元素公式及各元素在系统中的作用614
511产品质量组成元素公式614
512元素的种类及其在系统中所起的作用615
52系统组成元素的量与质615
53各组成元素对产品质量的贡献率615
54产品的质量与设计质量公式615
第3章机械产品的功能及功能设计617
1概述617
2产品功能分析618
21功能的种类618
22产品基本功能和辅助功能的内涵618
23产品功能的分解618
3实现产品主辅功能的工作系统设计619
31物质输送系统设计方案的要点619
32物件夹持系统设计方案的要点619
33运动传递系统设计方案的要点619
34机器操纵系统设计方案的要点621
35动力传输系统设计方案的要点621
351机械系统能量流动状况和特性分析621
352工作机构的载荷分析和计算622
353机械系统的能量流程623
354机械工作过程的能量效率与能量利用率623
36信息传输和处理系统设计方案的要点624
4产品功能需求的四类参数624
5产品功能设计示例625
51明确设计任务,编写设计任务书625
52系统功能描述626
53功能分解626
54总体方案设计626
541功能分解与实现策略的制定626
542方案综合评价626
55总体布局设计627
第4章机械产品的结构性能及动态设计628
1结构性能最佳化设计的目标、内容与方法及其关联性方程式628
11动态设计的主要目标、内容与方法628
12动态设计的主要目标、内容与方法的关联方程式628
2动态设计的内涵628
21动态设计的种类和含义628
22一般动态设计法629
23深层次动态设计法630
3动态设计的步骤和方法631
4套用举例631
第5章机械产品的使用性能及控制系统设计635
1控制系统设计的目标、内容与方法635
11控制系统设计的内涵635
12控制系统设计的主要目标、内容和方法635
2机械产品的操纵系统635
3机械产品的监测系统635
4机械产品的控制系统636
41机械产品工艺参数的控制636
42多机传动机械系统运动学状态的控制637
43机械产品动力学状态的控制637
44机械产品工作过程的控制638
5机械产品的诊断系统639
第6章机械产品的製造性能及可视化设计640
1产品可视化设计的主要目标、内容和方法640
2可视化设计法的理论框架640
21可视化设计法的主要内容640
22可视化设计法的技术流程641
23可视化设计法的关键技术642
3加工过程可视化642
31研究内容及目标642
32研究方法及实施过程642
4装配(拆卸)过程可视化643
41研究内容及目标643
42研究方法及实施过程644
5运动学可视化644
51研究内容及目标644
52研究方法与步骤644
6动力学可视化645
61研究内容及目标645
62研究方法与步骤645
7工作过程可视化646
71研究内容及目标646
72研究方法与步骤646
8控制过程可视化647
81研究内容及目标647
82研究方法及步骤647
第7章机械产品设计质量的检验与评估648
1产品设计质量的评估及检验模型648
2产品设计质量评价指标的内涵648
3评价指标的加权係数648
4产品设计质量评价方法的种类649
5通过样机试验检验产品设计质量652
6通过用户使用检验产品设计质量652
参考文献653
作者简介
闻邦椿,现为东北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东北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研究所名誉所长,东北大学 “重大机械装备设计与製造关键共性技术创新平台”985工程建设的首席教授。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国际转子动力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国际机器理论与机构学联合会中国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