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我误解你了吗?
《日本我误解你了吗?》是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苏言、唐静松。本书书名与加藤嘉一着的《中国,我误解你了吗》标题相向而行。两书的区别在于着眼点:写中国的从小处着眼,写日本的从大事入手。这正是中日两国关係紧张的问题所在。
基本介绍
- 书名:日本我误解你了吗?
- 定价:39.80元
-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2年3月
图书基本信息
出版日期:2012年3月
定 价:39.80元
ISBN:978-7-214-07682-3
编辑推荐
中国首部纯民间对话录图书!
这是一本中国人不能不看的图书!
内容简介
日本,我们曾经比你们强大若干倍,可我们从不曾欺负过你们。而你们一旦强大就对我们“烧、杀、抢、掠”,并且毫无悔意歉意。为什幺?
日本欠中国一个诚恳的道歉!
可能,中日难免一战——中国人民想和日本人民谈谈!!
每隔几年,中日敌对情绪总要有一次几乎打致临界点的时候,2010年是中国船长被捕事件。多年以来,中国人对于日本人的思维方式、角度以及所表现出的行为结果,有太多的不理解,比如侵略血行无可置疑,但日本人就是不道歉,甚至永远否认在南京屠杀30万人的事实,而在经济、文化、军事、社会生活等种种领域,日本人的所行所为更是难以用正常逻辑去解释,是隔阂,是差异,还是误解?
德国跪下了,但他的形象却重新站立了起来;日本人却还以为自己是受害者,始终不愿认罪,国人不禁要问:难道,我们误解你了吗?
作者介绍
苏言,祖籍四川,现居上海。曾在国内知名报社有长期新闻工作经历,并担任要职,为资深记者、作家。文笔干练,思想立意厚重,呈现出强烈的个人风格。现有着作10余部,内容涵盖社会时事、国际问题、财政经济。其中主要着作有:《2012地球悬念》、《维基解密》、《不要相信美国》等,部分作品在社会形成强烈反响。另外,一些作品着作权输出到韩国、港澳台地区。现为上海本周图书签约作家。
唐静松 美国甘迺迪大学工商管理硕士,曾经担任德国领导力中国副主任、领导力研究学者,曾任职于蓝带啤酒、ABB电气。2008年进入文化传媒行业,关注国际时政财经,策划出版图书《併购战争》《美元帝国》《大国航道》《人民币保卫战》《五维领导力》等。
图书目录
序言 日本并不成熟
前言 日本人怎样看二战
第一章 谁更麻烦?
——泄漏的不仅仅是核
2007年2月,日本最具权威的政论月刊《文艺春秋》刊载“中国——这个麻烦的邻人”特辑。
原以为“远亲不如近邻”,日本3?11大地震后并引发核泄漏,中国从官方到民间都大力施以援手,但区别对待不同国家救援的是你们,往海里排放核污的是你们,拥有数量可疑的核电站的也是你们,怎幺到头来,我们却成了“麻烦的邻居”?
1. 赶不走的邻居
2.“不得已的措施”
3.天灾还是人祸?
第二章 谁是君子?
——日本右翼不好惹
2010年9月21日,日本鹰派人物、东京市长石原慎太郎大发牢骚:“中国的做法好似黑社会。”
原以为大家都是平等的,中国人讲究以礼相待,日本人平时也礼数周到,可你们怎幺还有一群右翼?不但隔三差五说我们坏话,而且个个身居国家要职。中国人从未允许这样的人物把控局势,你们呢?
1. 狂人石原慎太郎
2.“鹰派“那些事
3. 东瀛一条“狼”
4. 日本,听我对你说
第三章 谁占了谁?
——钓鱼岛只有一个
2009年5月27日,日本外相冈田克也说:“(钓鱼岛)不存在领土问题,没有讨论的余地。”
原以为我们息事宁人,把有争议的问题搁置一下,各自先谋发展,是不伤害彼此的解决之道。但我退一尺,你进一丈。真是困惑啊!明明不占理,为什幺还要步步紧逼?
1. 保卫钓鱼岛
2.“大白船”很厉害
3. 争什幺?
4. 一桩小事
第四章 谁在篡改历史?
——还南京大屠杀以真相
1994年 9月4日,大桥政太郎在日本《产经新闻》发表文章说:“没有一个证人亲眼看到(南京)大屠杀的发生。”
原以为“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习惯把鞠躬当礼数的日本人是很讲道理的,侵略和屠杀也是早就被认定的事实,怎幺你们还在抵赖?难道我们想听一句“对不起”,是很过分的要求吗?
1. 又来砍了吗?
2. 不能否认
3. 教科书“云里雾里”
4. 中国人要的不多
第五章 拜的什幺神?
——靖国神社有“鬼”
2005年5月26日,日本厚生劳动省政务官森冈正宏说:“甲级战犯在日本国内不是罪人,如果在靖国神社供奉甲级战犯被说成是件坏事,将会给后世留下祸根。”
原以为你们会顾虑我们的感受,毕竟侵略的是你们,受害的是我们。但把甲级战犯当英雄供奉,每年都刻意参拜,这样刺激受害者早就引起了四面八方的抗议,你们却仍是一意孤行。此情此景,不能不让人怀疑,靖国神社里之所以有这样的“鬼”,正是因为你们心怀鬼胎。这是误解吗?
1. 招魂社
2. “残忍心”
3. 一个普通人的愤怒
第六章 伤害有多深?
——细菌战和慰安妇的疤
日本“提携公司”总经理西花丰曾在《国民新闻》上撰文指出:“化学武器并非遗弃,而是接收的,是苏联军队从关东军手中接收后又转交给解放军的,因此管理责任在中国方面,日本政府并没有义务销毁。”2007年6月,63名日本议员在《华盛顿邮报》上登载声明:“没有强征慰安妇,慰安妇受到了很好的待遇。”
原以为战争结束了,就不会再有伤害,但你们遗留的化学武器和慰安妇,仍在摧残着这片土地。中国百姓并不贪心,更何况,金钱也不能让死人复生、让伤痕累累的身心完好如初。他们指责的,是你们的不理不睬、不管不顾。对于兇手的冷漠,受害者不该愤怒吗?
1. 中毒
2. 认个错很难吗?
3. “慰安妇”
4. 拖到死
第七章 谁威胁谁?
——日本财团“布控”中国
2010年的博鳌论坛上,日本经济学家山崎养世说:“日企搬到中国引发日本高失业率。”
原以为和平发展的年代,我们终于相安无事了,但你们的经济一出现问题,立刻就迁怒中国。军事上我们从未侵略过你们,经济上,我们又何曾伤害了你们?我们也从未想过要伤害你们。倒是你们,早就拉开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不是吗?
1. 穿西装的军团
2. 猎杀”上广电”
3. 海外日本
第八章 中国可怕吗?
——算算中日的历史账
《朝日新闻》报导,92%的日本人认为中国会强大,但表示担心中国会对日本构成威胁。”中国威胁论”在日本一直很有市场,这里是有历史原因的。
原以为我们已足够温顺——任何时候,即便是最强盛的时期,我们都未曾动过你们分毫,反倒是你们欺负了我们不止一次。但”中国威胁论”依然在日本很有市场,所以我们很困惑。至今国土仍未完整的我们发展军力就是要强取豪夺?因为你是大个子,所以你就是强盗杀人犯,这种逻辑在中国人看来是个笑话。难道日本人都认同?
1. “狼来了”
2. 蛇吞象
3. 扫蕩“汉魂”
4. 寓军于民
第九章 日本,还欠一个道歉
2010年8月15日,日本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65周年纪念日。中国清华大学日本问题专家刘江永表示,日本欠中国一个正式道歉,对于给中国人民造成的伤害,日本理应有所表示。
1937年,在日本本州北部山区的一所学校里,一个小学生在被命令解剖青蛙时哭了起来,老师就在他的头上狠狠地打了一棍,并教训道:”你为什幺会为了一只小小的青蛙而哭呢?等你长大后,你将要去杀死100个或200箇中国人。”这就是日本人的武士道教育中的一个片段……
1. 为啥不道歉?
2. 丛林法则
3. 德国,错了就是错了
附属档案 / 日本人的几件事
1. 精緻
2. 严谨
3. 礼仪
4. 警察
5. 专业
6.“忍”者
7. 大日本
8. 神国
9. 压力
后记 / 道歉不能随便
参考资料
序言
日本并不成熟
颜石泉
眼下这本《日本,我误解你了吗?》,书名与加藤嘉一先生所着《中国,我误解你了吗》标题相向而行。我仔细阅读了加藤嘉一的这本书,发现两书的区别在于着眼点:写中国的从小处着眼,写日本的从大事入手。我忽然也觉得这正是中日两国关係紧张的问题所在。
其实,中国人特别希望与日本和平友好,儘管历史上发生了那幺多不愉快的事,而事实的确,这些不愉快是日本带给中国的。以中国的文化看,即使是邻居,做错了事真诚地道个歉,关係依然会友好。可如果不道歉或道歉不真诚,这关係自然会堵在那里。中国有俗语:人活一口气。恐怕日本也未必不是这样。
加藤嘉一是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他最近在FT网站撰有《日本人怎样看二战》的文章。文章由8月15日——“终战纪念日”说起,说了好多问题,但问题都是说给中国人听的。
有一段讲,日本政府和老百姓普遍认为,日本投降是因为美国向广岛和长崎两座城市投了核子弹,对日本人来说,两颗核子弹足以使国民认识到我们是受害者。加藤先生说,二战败给美国,日本人的挫败感以及”受害者”意识特别浓厚。
在中国人看来,这段话听起来就比较怪:一是美国投了核子弹日本才投降的。但是战争的本质是日本侵略他国,包括轰炸珍珠港,不投核子弹日本就会不败吗?二是核子弹使日本感到“足以”是“受害者”,那日本铁蹄世界,杀人无数呢?是日本侵略别国才导致别国的反击,正义非正义应该是有的吧。
加藤先生继续说,日本人大部分不认为自己败给中国……
这些话,这些观点正是我说日本人总从小事着眼,而中国人一定是从大事着手的不同角度,分歧由此而生。
依中国人的观点,加藤的说法照旧很奇怪:一,日本人败给谁总是败,而失败缘于自己的错,并非别人可强加。二,中国进行了抗日战争并最终胜利是事实,谁多打了仗是细节问题,无关抗日战争本身。三,日本人是不是只服核子弹,因此才与美国友好?所谓服强不服弱,却又有“受害者”的深刻感觉,为何?
大事大非是:日本是战败国,日本杀了无数中国人。这个对吧?不,日本人不这幺想,他想的是,日本人败给了美国,与中国何乾?日本人杀了中国人,可美国人杀了很多日本人。中国人就是听不惯这个逻辑!
所以日本才不情愿向中国道歉,或道歉不真诚。
所以日本才要去靖国神社参拜包括东条英机这样的人:他们为国捐躯啊。
加藤先生说,这是自由国家的权利。
中国离日本很近,怎幺差异会大到连谁对谁错都含混不清了?中国人由此对日本人有大意见。眼下这本《日本,我误解你了吗?》讲的就是这些意见。
我倒觉得,既然这本书叫“中国人民对日本人民的深刻对话”,不妨,两国人民真可以就大的方面,激辩一番。弄清楚后,或会真正更有利于和平与友好。或者,本书代表团与加藤嘉一的代表团辩论一下?
2011年8月15日,日本《读卖新闻》网站报导,时任财务大臣的野田佳彦说,牌位被摆放在靖国神社中的甲级战犯”并不是战犯”。
这种观点让中国人寒心,因为正是他们屠杀了大量的中国人。
加藤嘉一先生的这篇文章中的观点让很多中国人不接受,我也不接受。
日本那点儿小心眼儿,我客气地说是不成熟。德国多大气,有镜子的啊。中国人因此而更尊重德国,相信全球都是。
大是大非,玩什幺小逻辑。
2011年8月21日,陆川先生的《南京!南京!》终于获準在东京中野区公民会馆首映,有近千名日本民众前往观影。
在交流会上,一位日本观众问陆川:”日本至今仍存在一种声音,认为南京大屠杀是虚构的,如果这也指向这部电影,你会如何回应?”陆川说:”我希望他们都来看电影,电影里关于日本的内容都是根据日本老兵的日记和家书拍摄的,全部有证据可考。战后的德国马上就道歉了,是勇于承认错误而往前走。”陆川的话音刚落,回应他的是全场经久不息的掌声。
另一位观众问陆川:”为什幺你没有把南京大屠杀的元兇松井石根放到电影中去?”陆川说:“因为制定杀戮计画的军官有很多机会发言,而贯彻杀戮命令的底层军人和被杀害的平民则被忽视。”陆川说完,又是一阵全场雷鸣般的掌声。
由此看来,更多的民间交流更有益于中日关係。只是不解,日本政府有什幺理由要在大是大非问题上设定那幺多障碍,与两国关係的长远利益,这根本不值得。所以我赞同本书的用意,与日本人民深度沟通,事情本已发生,历史已成过去,承认过去方可大步朝前。
中国人并不否认日本民族的优秀,本田车、几乎所有的家用电器,甚至还有瓷器。2003年我在江西短暂工作,曾想大篇幅向江西省撰文,力促做好景德镇这张江西的也是中国的名片,力促全方位引进日本生产工艺。可惜时间太短,未果。
中国人就是想不通,为何日本侵略了中国,还似有天大的委屈,以至于不认错,不道歉。
日本的不成熟已经影响了亚洲经济的发展,否则,亚洲未必不如欧洲,尤其未来。
因果有序,凡事皆有报应,这是中日两国共同的信仰。
是为序。
2011年12月20日于上海
前言
日本人怎样看二战?
苏言 唐静松
在《日本,我误解你了吗?》一书即将付梓出版之际,日本青年作家加藤嘉一的一篇文章在FT中文网掀起网友空前广泛热议,热议的焦点主要源于文中的观点:日本是民主国家,所以在野党等国会议员参拜靖国神社,当属情理之中;日本国民是二战的受害者;日本败给了美国,而不是中国……
加藤嘉一1984年出生于日本伊豆,作为日本公派留学生来到中国,后取得北京大学国际关係学院硕士学位,现为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可以说,加藤嘉一是中国人比较熟悉的日本青年,与其他日本人相比,加藤嘉一对中日两国关係已经算是比较中立与客观。然而他的《日本人怎样看二战》的观点,仍然深深伤害着中国人民。这也恰是本书要与日本人民进行深刻对话的焦点问题。故在此,我们将其原文转发如下:
8月15日——“终战纪念日”。这个日子对日本国民的意味特殊而複杂。中午,东京日本武道馆,“全国战死者追悼仪式”在炎热中举行,7200名二战遗属出席了仪式。天皇向310万名“战死者”表示哀悼,强调日本必须始终走和平道路。
1945年8月14日正午,日本天皇裕仁向全国广播了接受中美英三国联合发表的《波茨坦公告》、实行无条件投降的诏书。15日日本政府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
作为日本国民,我自然也为”战死者”默哀了一分钟。66年前,日本人从战败的废墟中站起来,成为一个民主国家,制定了和平宪法,重建了国家社会。战后,日本自卫队没有杀过一个人,没有一个自卫队员被杀。事实充分证明,日本战后的发展路线是和平的。
此次,日本首相菅直人和执政党阁僚都没有参拜靖国神社,遵守了政治公约。至于52名在野党等国会议员参拜靖国神社,当属预料之内,情理之中。在信仰、言论自由且多元化的日本社会,让国民在面对一场历史事件时,採取统一的价值观,永远属于不可能。何况,就执政党和在野党的政客们而言,历史认识早就超越了个人信仰本身,而成为了夺取权力,迎合大众的工具。从功利角度出发,把历史认识和政治利益结合起来,挂鈎在一起,也是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政治家的普遍谋生法。
前一阵,横滨市教育委员会为国中生採用了被部分中国媒体称为”美化战争,陷入自我历史观的右翼教科书”。从2012年春季4月开始的4年内,横滨市内149所市立国中学校均将使用育鹏社出版的历史和公民科目教科书。这一讯息不仅在中国国内,在日本国内也引起了大争议。不少日本有识之士表示反对说,”使用此教科书对孩子们培养健康历史观不利,”支持方则主张说,”此教科书有利于培养孩子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科书问题是造成日中之间隔阂的老问题。教科书和普通书籍不一样,普通图书,由于出版自由,出版商出什幺都可以。在日本有很多类似于”我们要打败中国”这样的书,就像中国网路上愤青之间也会流传“中国打败美国”的书籍一样,可以自由出版。
我阅读过饱受争议的“右翼教科书”。其内容确实有”美化战争”的味道。这本教科书对于日本侵略亚洲国家的那段历史写得相对少一些,模糊一些。里面说,作为东方国家,在日俄战争中第一次打败西方强国的日本试图解放亚洲。这本教科书也提到日本走向扩张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卢沟桥事变起,那些对日本不利的负面因素或多或少被掩盖了。
如果作为普通书籍,此类书的刺激性和煽动性应该说很低。在日本,”歪曲历史的中国共产党”;”对本国历史一无所知的中国人”;”南京大屠杀存在吗?”等挑衅性的书籍众多。问题是,教科书需要通过文部科学省(等于中国教育部)审批的。所有学校都有权利自主选择教科书,而2005年4月,由”新日本历史教科书编撰会”支持的扶桑社出版了《新历史教科书》,成为了在中国国内引起”反日游行”的重大起因。
由扶桑出版社出版的教科书之採用率不到0.1%。从这一数字能够发现,日本的教育机构、学校以及老师们还是有良知的,尤其在历史、语文、道德等对孩子人格影响重大的科目上,儘可能避免煽动性、情绪化的内容。当然,这绝不是採用率百分之多少的问题,把它审批通过本身损害国家形象,也给即将面向社会和未来的孩子们带来不良影响。
我曾在国中、高中阶段学习的教科书里有着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描写,只是没有像中国孩子阅读的”抗日战争史”那幺突出。它写着”至于死亡人数多少,在两国政府之间存在立场上的不同,有待进一步讨论”,我的历史老师也这幺告诉我们的。
有一点是难以避免,即每个历史老师的价值观五花八门,政府让所有学校使用审查过的教科书是一回事,使用教科书的历史教师怎幺讲课,讲得多深又是另一回事。因为,政府不可能统一所有历史教师的教学方法。每一个老师都保持自己的风格和方式,教育才能丰富多彩。教育的核心目的绝不是简单灌输知识,而是以能吸引学生好奇心和注意力的方式去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否则历史教育变成洗脑课了,陷入本末倒置的长期恶性循环。
日本的教育平台可能与中国有些差异。日本有一些老师特别”右”,有些特别”左”。我曾参与组织东京大学和北京大学学生之间互访交流的京论坛(Jing Forum)。我专门安排让两校的学生参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和日本一所着名高中,并对老师和高中生进行採访。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採访日本高中老师和学生的中国大学生很惊讶,对我说,“日本每个历史老师的观念都不一样。”有一个女生跟我分享感想:”在这所高中,所有老师用的教科书都是一样的,但每一位老师之间的教学方法却截然不同。有的老师很重视教科书的作用,有的不怎幺用,完全以讲故事的方式与学生聊历史,我觉得这个很有趣。”
每一个历史老师对历史的观念、理解和立场不同,就跟中国的关係而言,有的老师热爱中国古代史,在讲解世界历史的时候绝大多数时间都在讲中国史。有的老师喜欢中国,他们对当年侵华战争的态度甚至比中国人还激进。当然也有”偏右”、”极右”的老师,他们承认日本侵略了中国,但讲到侵略时却把侵略行为模糊化。
冷静下来思考,每一个人对任何一段历史的看法和立场不同,天经地义。我们不是死板的机器,而是会思考的人类。不同的思考肯定产生不同的观念和立场。
中国人和日本人之间在认识历史问题上存在较大差距,这再正常不过。生长环境不同,接受的教育不同,舆论处境不同。我不认为中国人要接受日本人的历史观,只是从相互理解,共同发展的角度,渴望中国人知道一点点日本人的历史观为什幺不简单地符合中国人的标準和要求,日本人对二战的认知为什幺如此複杂、微妙。
日本人对中国、美国、二战、东京审判等认知错综複杂,至今为止没有丝毫的定论。大家天天讨论,”你不对,缺乏证据”;”你也不对,缺乏道德”;”你这个卖国贼,真丢脸”;”你这个缺乏国际视野的陈旧人物,滚出去”……这种讨论没完没了,至少在我生存的这个时代,应该不会结束,其实也不应该结束。历史认识也需要实事求是,没有一成不变的历史认识。它是通过人类不断的讨论和探索,一步一步梳理、更新、深化的进程。这一面对历史认识的基本立场应该成为全球公民的思想共识。
不言而喻,日本政府和老百姓普遍认为,日本投降是因为美国向广岛和长崎两座城市投了核子弹。对于日本人来说,两颗核子弹足以使得国民认识到”我们是受害者”。这里我说的是老百姓、国民,他们绝大多数也是无辜的,是被动捲入战争的。第二次世界大战败给美国,日本人的挫败感以及“受害者”意识特别浓厚。
2011年8月16日 写于东京靖国神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