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泵送法
泵送法是指混凝土由混凝土泵直接压送至混凝土输送管进行浇灌。混凝土泵送为防止输送管内有水降低混凝土质量可採取以下方法:在系送混凝土之前,一般在输送管内先泵送水下不分散砂浆;在泵管内,先投人海绵球后泵送混凝土:在泵管的出口处安装活门,在输送管没入水之前,先在水上将管内充满混凝土,关上活门再沉放到既定位置。当混凝土输送中断时,为防止水的反窜,应将输送管的出口插入已浇灌的混凝土中。当浇灌面积较大时,可採用挠性软管,由潜水员水下移动浇灌。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泵送法
- 外文名:pump-down
- 别称:泵送混凝土
- 定义:混凝士泵压送混凝土输送管浇灌
- 属于:混凝土
- 学科:土木工程
简介
泵送法又称泵送混凝土,是用混凝土泵或泵车沿输送管运输和浇筑混凝土拌合物。是一种有效的混凝土拌合物运输方式,速度快、劳动力少,尤其适合于大体积混凝土和高层建筑混凝土的运输和浇筑。从1907年开始就有人研究混凝土泵,1932年荷兰人J.C.库依曼製造出卧式混凝土缸的混凝土泵,有了实用价值。第二次大战后在欧美得到推广。50年代中叶联邦德国研製了液压操纵的混凝土泵,工作性能大大改善。60年代中叶又研製了混凝土泵车,机动性更好。中国在50年代就套用混凝土泵,但大规模套用是从1979年在上海宝山钢铁总厂工程上开始,此后在中国的高层建筑上得到推广。1986年上海的商品混凝土已有86%是泵送的。混凝土泵分挤压式泵和活塞式泵,多用后者。根据混凝土泵能否自己行驶又分固定式、拖式和混凝土泵车。后者能自己行驶,便于转移工地,车上还装有三节能伸缩或屈折的布料桿,能将混凝土拌合物直接运至浇筑地点,施工十分方便。活塞式泵主要由料斗、液压缸和活塞、混凝土缸、分配阀、丫形管、沖洗设备、动力和液压系统等组成。其中分配阀是重要部件,有各种型式,其中闸板式、管式性能较好,套用较多。输送管可为钢管、橡胶管和塑胶软管。钢管每段长3m,常用者为φ100、125和150mm,还配有45°、90°等弯管和变截面的锥形管。布管时应儘量减小混凝土拌合物在管中的流动阻力。
混凝土配合
1)水泥用量较多,强度等级C20~C60範围为350~550kg/m3。
2)超细掺合料时有添加,为改善混凝土性能,节约水泥和降低造价,混凝土中掺加粉煤灰、矿渣、沸石粉等掺合料,水泥和矿物参合料的总量不宜小于300kg/m^3。
3)砂率偏高、砂用量多,为保证混凝土的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 ,以便于运输、泵送和浇筑,泵送混凝土的砂率要比普通流动性混凝土增大砂率6%以上,约为38~45%。
4)石子最大粒径,为满足泵送和抗压强度要求,与管道直径比1∶2.5(卵石)、1∶3(碎石)~1∶4、1∶5。5)水灰比宜为0.4~0.6,水灰比小于0.4时,混凝土的泵送阻力急剧增大;大于0.6时,混凝土则易泌水、分层、离析,也影响泵送。6)泵送剂,多为高效减水剂複合以缓凝剂、引气剂等,对混凝土拌合物流动性和硬化混凝土的性能有影响,因而对裂缝也有影响。
成品保护
1、为保护钢筋、模板尺寸位置正确,严禁踩踏钢筋。
2、在拆模或吊动其它物件时,不得碰坏施工缝处企口及止水带。
3、振捣混凝土时保持好钢筋位置,保护好穿墙管、电线盒及预埋件和洞口位置,振捣时应注意不得挤偏或使预埋件挤入混凝土内。
4、在混凝土浇筑时要派专人看护钢筋和模板,同时应注意混凝土不得污染钢筋,对钢筋应採取有效的保护措施,泵管口套用挡板,防止混凝土直接落在钢筋上,如有污染套用钢丝刷或湿布及时进行擦拭清理,有偏移的钢筋应及时扶正就位。
5、在浇筑完的混凝土强度未达到1.2Mpa时,严禁上人行走和堆放重物,特别是楼梯踏步的表面要採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6、冬期施工在已浇的楼板上覆盖保温材料时,要在铺的脚手板上操作,儘量不踩踏出脚印,或随盖随抹,将脚印处搓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