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海城镇(广东省海丰县海城镇)

海城镇(广东省海丰县海城镇)

海城镇(广东省海丰县海城镇)

海城位于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境中北部,东临城东镇、公平镇,西接深汕特别合作区赤石镇,南椅附城镇、梅陇镇,北面与惠州市惠东县相接壤。

海城历史以来长期为汕尾市中部中心 ,是海丰县的经济、文化、交通、人口中心。

海城作为国家重点城镇、汕尾市中心城镇、汕尾卫星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临近厦深铁路 鮜门站、 汕尾站,距瀋海高速埔边出口和鮜门出口分别17公里、30公里。

海城既是一个具有一千六百七十多年历史古邑的文化中心,也是一块有着光荣传统的革命圣地――中国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发祥地。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海城镇
  • 外文名称:Haicheng town
  • 别名:红城 
  • 行政区类别:镇级
  • 所属地区: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
  • 下辖地区:下辖22个居委、村委
  • 政府驻地:海城镇广富路
  • 电话区号:0660
  • 邮政区码:516400
  • 地理位置: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的中部
  • 面积:231.29平方公里
  • 人口:74.6万(2009年)
  • 气候条件: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
  • 着名景点:红宫红场,文天祥公园,烈士陵园,方饭亭
  • 机场:汕尾深汕国际机场(在建)
  • 火车站:汕尾站
  • 车牌代码:粤N 

简介

海城镇区地图海城镇区地图
海城镇辖12个社区(海珠社区 新桥社区 龙门社区 南门社区 新安社区 龙津社区 新园社区 城西社区 城北社区 北门社区 云岭社区 新城社区),9个村委(莲光村 埔仔村 万中村 南垭村 新望村 莲花村 长埔村 桂望村 召贡村),
1993年被汕尾市定为卫星镇,2003年列汕尾市中心城镇、技术创新专业镇,是海内外、港澳台同胞投资创业的宝地。

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的浩蕩春风,使海城插上腾飞的翅膀。汕尾市委、汕尾市政府带领全镇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实现经济大跨越。2013年,全镇完成工农业总产值18.26亿元,比增18.8%。其中:工业总产值16.16亿元,比增20%;农业总产值2.1亿元,比增6.7%。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30.62亿元,比增18%;全社会固定资产完成总额33.48亿元,比增21%。全年完成本级税收2361万元,其中国税完成976万元,地税任务1385万元。居民可支配收入15840元,农民人均收入8863元,分别比增11%和11.5%;全镇综合实力明显增强,雄居全县 乡镇领先地位。
海城夜景海城夜景
该镇坚持三大文明一起抓。中心城镇规模凸现,市政建设日新月异,红城大道、海丽大道、二环南路、二环北路、三环路、广富路、新华路、西华路等纵横交错;县城配套绿化长廊,绿化面积135万平方米; 龙津河、南门湖焕然一新,龙津渔唱、南湖泛舟,为游客所称讚。占地面积60万平方米的龙津东片民营工业区和龙津西片外资工业区已初具规模,占地面积600万平方米的长埔工业新区正在加紧筹建之中。县城商贸蓬勃发展,六大市场生意兴隆,形成了商品一条街、美食一条街、电器一条街。城西教师村、龙津教师村英才荟萃;烈士陵园文化广场、铜钱山广场、龙舌埔广场和青年公园、云岭公园等园林式公园,成为人们健身、娱乐、休闲的好去处。海城先后获得“全国民众体育先进单位”、海丰县先进镇”、“海丰县文明镇”、“海丰县乡镇企业百强镇”、海丰县卫生镇”等殊荣;教育文化、社会治安、医疗卫生、计生殡改、反腐倡廉等社会各项事业成绩骄人。勤劳、勇敢、智慧的海城人民奏响了一曲团结拼搏、奋进不息的时代乐章;今日的海城处处呈现政治清明,社会文明,人民安居乐业,一派富庶祥和的喜人景象。

历史文化

海城,历史悠久,地灵人杰,英才辈出。农民运动领袖彭湃、着名音乐家马思聪、“核弹之父”彭仕禄、国际体操金奖获得者黄曼丹、国际杂技“金小丑”金奖获得者陈小洁……等均为海城骄子。红宫、红场和彭湃故居、烈士陵园、方饭亭等历史文物保护单位,是人们缅怀先烈、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基地。
海城的历史文化底蕴深远、灿烂辉煌。

彭湃故居

彭湃故居座落于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风景秀丽的龙津河东面的海城镇桥东社,悠悠的汕尾龙津水就绕汕尾彭家门前流过。彭湃故居坐北向南,面临龙津河,原始建于清末,主楼双层,面宽3间12.9米,进深10 9米,前廊子仿西式建筑,楼板加铺花砖。风火式山墙,总建面积266平方米。彭湃同志在这里度过童年和青少年时代代。彭湃的书斋“得趣书室”就在故居东侧。由于彭湃投身革命运动,彭家的家财家产和故居,都为革命作过贡献。《汕尾文物志》中记载:1925年3月,广东国民革命军第一次东征到达我后,周恩来同志和革命军的苏联军事顾问鲍罗廷及加伦将军曾在此住宿,一起研究工作。《汕尾文物志》又记载:1925年6月,革命军回师广州,军阀陈炯明残部重陷 海丰,故居遭焚毁,只遗下墙基。解放后,人民政府拨款修围墙加以保护。1962年7月7日广东省人民委员会颁布该旧址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含得趣书室)。1986年,国家文物局拨款15万元按原貌重建,并陈列彭湃烈士生平文物展览,使得彭湃故居正以新的面貌公开开放,中外游客络绎不绝地前来瞻谒,也写下了许多优美诗词。
海城镇(广东省海丰县海城镇)

历史沿革

海城镇始建于明代洪武27年(1394年),初称为所城,分东城和新市寨二处。东城内设有东西南北四城门和示牌楼、参将里等处。后为历代县城所在地。清代时改为兴贤坊,民国时为一区,后改为镇,镇内分城厦、东田、溪西三小镇。
1949年10月11日海城解放后,成立海城镇工作委员会。1950年4月,属一区,区府驻县警报楼(海城永隆当、县老邮局)。6月成立海城镇,直属一区府,镇政府驻人民北路南段,镇内划分为龙津、大街、和荣、仁和、新兴、河带、幼石、金带、红城、益子、和安等11个街区。1957年,原隶属城关区的名东、城北、西南、中河等乡併入海城镇。1958年4月撤区并大乡。9月撤乡建人民公社,12月,原城关区、关新乡、守望乡、台东乡、关东乡、赤山乡、荣山乡、联河乡、海城镇合併成立海城人民公社。驻址海城施厝塘。
1959年2月底,海城公社辖红城、城西、城北、名东、城南、中河、赤山8个村委会。1961年6月,海城公社划出联河、赤山、守望、关新等成立海城镇公社。1963年又撤销海城镇公社,与联河、赤山、附城、守望等公社合併为海城公社。1964年6月,恢复海城镇建制。1975年2月,原莲花山公社长埔大队划给海城镇管辖。
1984年3月,附城、城东、莲花山三区併入海城镇。3区1镇合併后,成立海城、城东、莲花山3个管区。1987年1月,撤区建镇,海城镇仍然保留镇建制,辖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新城、城西、城北、北门、新园11个居委会和长埔1个村委会。1995年3月,又从城西、城北居委会中分出云岭居委会,海城镇共辖11个居委会和一个村委会,镇址仍设在海城施厝塘。1995年9月迁至广富路北侧。2004年12月31日,撤销原莲花山镇,划入海城镇管理,所辖範围增加到十三个社区和九个村委会。

产业特点

引进生态型农业提高农民收入
一场场山雨染绿了荒山和翠峦。正在开发生态农业的海城镇莲花山茶庄,免费赠送给农户种植的30万株铁观音茶苗,已茁壮成长,翠绿欲滴,长势喜人。莲花山茶庄是汕尾市海城镇招商引资的生态农业项目,由台湾蜜饯实业有限公司和福建长福茶庄合作开发。计画首期投资3000万元,在汕尾莲花山建祖寮村,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徵用山坡地10000亩,种植铁观音、乌龙茶、黄旦、黑旦、四季春和莲花山本山茶等优质茶叶。海城镇大力发展高产、优质、生态、环保的现代农业,建立一批内连千家万户,外接国际国内市场的农业龙头企业,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格局。继投资超100万元的埔仔养殖场、莲花养兔场和长埔科技养殖场等引进之后,莲花山茶庄将建成集育苗、种养、观赏和加工于一体的生态园。为提高农民的收入,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在海城镇的指导和帮助下,该茶庄与当地南垭、埔仔峒、建祖寮村农户挂鈎,免费赠送30万株茶苗让农户种植。其中建祖寮村的吴义辉、赵惠隆各种植3万株和1万株,成为公司扶持的种茶大户。据悉,赠送给莲花山当地农户种植的30万株茶苗,公司给予技术支持和管理,300亩茶苗培育顺利,出苗率达85%以上。公司将定期进行收购、加工。
海城镇海城镇
做活“山”文章
莲花村,位于汕尾市海城镇西北部,镇中心区13公里,背靠莲花山主峰,。以前,该村村民除了耕种几亩水稻、蕃薯等粗放型、低值经济作物维持温饱。该村几届班子决心带领乡亲们改变村子的贫困面貌。村干部经过调研和综合村民的意见后,决定做活“山”字文章。莲花村山坡丘陵自然资源丰富,适宜种水果,1993年我们瞄準市场,带头并发动民众种植桃、梅、李、龙眼、木瓜等回收时间短的水果。”在发展生产中,村干部在产、供、销等环节上穿针引线,为村民服务,广大民众尝到种果的甜头后,种果积极性空前高涨。扩展后,全村已种植桃、李、梅、龙眼等优质水果近1000亩,单这一项全村增加收入20多万元。其中莲花建祖村吴振鸿、赖美涛现已种植水果200亩,柑州坑村的李北清种植水果100多亩。
该村还依託该村地处莲花山森林公园中心区,辖区内有鸡鸣寺、云莲寺度假村等风景名胜林立的旅游资源,开发特色餐饮业、运输业等第三产业。全村从事第三产业的人数近50人。全村现有旅游用品门店12间,餐饮店6间,客货车6辆,年净收入近300万元。

人口数据

城镇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109180
57092
52088
家庭户户数
23879
家庭户总人口(总)
105008
家庭户男
54775
家庭户女
50233
0-14岁(总)
31869
0-14岁男
18280
0-14岁女
13589
15-64岁(总)
70843
15-64岁男
35648
15-64岁女
35195
65岁及以上(总)
6468
65岁及以上男
3164
65岁及以上女
3304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87964

着名人物

马思聪

小提琴家、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广东汕尾人。
1912年5月7日,马思聪作为马家的第五个儿子,出生在汕尾市城幼石街上的一座深宅大院里,小名艾。马思聪的父亲马育杭同广东的风云人物陈炯明是总角之交,后来当上了广东省的财政厅长,这才得以维持9个儿女的一大家的生活。海丰马思聪的父母都不懂音乐,但广东的戏剧之乡所独有的地方戏剧音乐深深地影响着童年的马思聪。1923年,11岁的马思聪终于实现了他的梦想,随大哥来到法国,开始了他的音乐生涯。先后就学于南锡音乐学院、巴黎音乐学院学习小提琴。1929年初,马思聪因家境突变回国。在香港、广州、上海等地演出,被誉为“音乐神童”。后1930年再次赴法,向毕能蓬(Binembaum)学作曲。1931年,广东省政府官费资助,马思聪再次赴法留学,第二年归国,任中国第一所现代“汕尾私立音乐学院”院长,主要在广州、香港、上海、南京、北平等地从事演出;同时,又先后在广州音乐院、中央大学教育学院音乐系任教。1932年马思聪 与他的女弟子王慕理结婚。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多年转辗于华南、西南各地坚持从事频繁的演出,并先后任中山大学教授、中华交响乐团指挥、贵阳艺术馆倌长等职。1945年抗战胜利后,先后担任台湾交响乐团指挥、广州艺术音乐系主任、上海中华音乐学校校长、香港中华音乐院院长等。1950年后任中央音乐学院首任院长,併兼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音乐创作》主编等职。由于文革原因,1967年1月,赴美国定居,从事作曲、教学工作。1987年5月20日美国费城逝世。2007年12月14日,马思聪异国辞世20年后骨灰归葬广州,同日《马思聪全集》在广州艺博院举行首发式。周总理生前曾说过一句话:“我平生有两件事深感遗憾,其中之一就是马思聪50多岁离乡背井去美国,我很难过。”
马思聪马思聪

彭仕禄

彭仕禄,男,1925年出生,广东汕尾海丰县人。出生在 汕尾市海丰县海城镇城桥东社。农民运动领袖彭湃之子。
彭仕禄3岁时母亲蔡素屏牺牲,4岁时父亲彭湃在上海龙华就义,后随祖母周凤逃亡香港、澳门。7岁时被七叔彭述带往汕头,交由地下党组织把他托给支持革命的穷苦人家抚养。为避免敌人“斩草除根”,他辗转一家又一家,不断易姓改名,认百家父母、兄弟姐妹,吃百家饭菜,穿百家衣裳。为了求生存,他当过小乞丐、佣人、放牛郎、绣花工。1933年和1936年两次被捕,后在祖母周凤和党组织营救下获释。1939年他参加东江纵队当特务队员
。半年后,党组织把他送回香港转赴重庆,见到敬爱的周恩来。1940年底彭仕禄到延安,先是读书,后在海丰县延安中央医院当护仕。1943年组织又让他继续念书,被评为模範学员。1945年“八?一”参党。读书后即任化工技术员,1951年被派往苏联留学。学成回国后,曾任研究室副主任、副教授、副总工程师、副院长、总设计师、六机部副部长兼总工程师、水利电力部副部长、总工程师、核工业部总工程师等职。
彭仕禄彭仕禄
彭仕禄领导和参与我国第一代核潜艇的研製工作获得成功,1985年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作为总设计师,彭仕禄为特等奖第一获奖人。1988年获国防科工委颁发的总设计师荣誉状。在我国核动力科学技术发展中(核潜艇、核电站),彭仕禄作出了系统的、创造性的技术成就,为我国核能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独特的不可磨灭的贡献,不愧是核能技术领域卓越的开拓者与带头人之一。在国际核能动力技术界也具有很高声誉。1987年开始他的熠熠生辉的人生轨迹,被英国出版的《世界名人录》中年年辑入。他是中共十一大、十二大、十三大党代会代表,十二大中共中央候补委员,是四届及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八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八届人大环资委委员。

柯麟

柯麟,曾用名辉萼,1901年生于广东省海丰县。1920年在海丰中学毕业后,考进广东公医大学。1924年加入共青团,不久,转为中共党员,任该校团支部书记。1926年毕业,留该校附属医院当医生。1927年赴武汉出席全国共青团代表大会,旋被派往国民革命军第4军,先后任24师教导队医官、军部医务处主任。是年9月随第4军回广州,任该军后方医院副院长,参加广州起义。失败后避难上海,开设达生医务所作为党的秘密联络点,并参加中央特科的工作。1929年彭湃在上海牺牲后,柯麟配合党组织惩杀了出卖彭湃的叛徒白鑫。后经党组织决定,离沪到福建厦门工作。嗣因该地党组织遭破坏,遂赴香港开设华南药房,后因党组织要他到澳门照料叶挺将军,遂举家移居澳门。自1935年至1951年,柯麟在澳门一面为党工作,一面在医务事业上奋发进取,终于成为澳门最大最好的镜湖医院院长,由此跻身上层社会,广交当地各界知名人士,从而便于完成所交给的统战任务。柯麟是中国共产党杰出的地下工作者,着名的医学教育家。柯麟被誉为中山医学院的一代宗师。1991年9月23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知名景点

云莲寺
坐落于汕尾市海城镇莲花山主峰东侧海拔800米处。创建于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至今已有357年的历史。其时清兵攻掠江南,战乱频仍,海奉瘟疫流行。开山祖师比丘尼玄云法师结庐弘法,在山中採药悬壶济世,为民消灾解难,至清康熙七年圆寂葬于寺后山腰。清道光十年(1830年),由郑嘉柏等义举重修庵寺,留下碑记为证。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该寺是革命武装活动的基地,1934年毁于战火。1993年冬,经上级批准,由居士郑炎华等策划复建云莲寺。在广大信众和海内外人士的鼎力支持下,现已建成圆通宝殿、荷花池、地藏王阁、药师佛阁、慈云宫、钟鼓楼、僧舍、客房、斋菜馆、百步阶、芳名亭、外山门等,并修通4.7公里的环山水泥公路。寺中照明、通讯、自来水等生活设施齐全,为信众旅游食宿提供极大便利。
云莲寺云莲寺
汕尾市云莲寺地理位置优越,环境幽雅,背靠崇山峻岭、悬崖峭壁,左右青龙白虎夹护,前面象鼻山逶迤而来印斗朝拱,远方公平水库和红花地水库如镜辉耀。胜地嵯峨.有捧天浴日之奇。寺前茂林藏秀,流泉响奇,沿阶而上,赏心悦目。有“罗汉脚”、“金龟望月”、“木鱼朝天”等奇岩异石.自然风光雄、奇、险、幽,使人叹为观止。寺中还有玄云祖师手植的山桔和油甘树,至今300余年犹开花结果,生机盎然。并有该寺镇山之宝——玄云祖师遗传下来的汉白玉石香炉、石舂臼等文物。该寺主殿圆通宝殿供奉準提菩萨,左右侧殿各供奉药师佛和地藏王佛像。现聘请广东佛教协会会长释新成大和尚任方丈,省佛协副会长、大佛寺释耀智大师任首座。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