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磨刀门水道
磨刀门水道(Módāomén Shuǐdào)在广东省中南部。北起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大鳌镇百顷头,流经中山市与新会区、斗门县边界,南接珠海市交杯沙水道石栏洲入海。磨刀门水道上游连线西江,属西江下游干流,下游接交杯沙水道至口外,在珠海大桥下游2km处与洪湾水道相接,右岸与鹤洲涌相连。长54公里。因流经磨刀山与小托山之间,故名为磨刀门。磨刀门水道 是珠江出海口门之一,明代是浅海区,于清代中叶形成。从北部莲溪镇新围至南部白蕉镇八围尾,全长33.53公里。县境内流域面积177.8平方公里。过境流量523亿立方米,枯水期涨潮最大流量9370立方米/秒,洪水期涨潮最大流量10000立方米/秒。年输沙量2700万吨。首段河宽1.2公里~1.7公里(螺洲山嘴至天生河水闸)。河槽形态複杂,八顷段有漩涡淘刷堤岸形成险段。下段河宽2公里(天生河水闸至六围尾),河势又趋平顺。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磨刀门水道
- 地理位置:广东省中南部
- 源头:江门市新会区大鳌镇百顷头
- 流经地区:中山市与新会区、斗门县边界
- 全长:33.53公里
- 流域面积:177.8平方公里
- 所属水系:西江下游干流
磨刀门水道(Módāomén Shuǐdào)在广东省中南部。北起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大鳌镇百顷头,流经中山市与新会区、斗门县边界,南接珠海市交杯沙水道石栏洲入海。磨刀门水道上游连线西江,属西江下游干流,下游接交杯沙水道至口外,在珠海大桥下游2km处与洪湾水道相接,右岸与鹤洲涌相连。长54公里。因流经磨刀山与小托山之间,故名为磨刀门。
磨刀门水道 是珠江出海口门之一,明代是浅海区,于清代中叶形成。从北部莲溪镇新围至南部白蕉镇八围尾,全长33.53公里。县境内流域面积177.8平方公里。过境流量523亿立方米,枯水期涨潮最大流量9370立方米/秒,洪水期涨潮最大流量10000立方米/秒。年输沙量2700万吨。首段河宽1.2公里~1.7公里(螺洲山嘴至天生河水闸)。河槽形态複杂,八顷段有漩涡淘刷堤岸形成险段。下段河宽2公里(天生河水闸至六围尾),河势又趋平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