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岸工程(期刊)
《海岸工程》创刊于1982年,是由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主管、山东海岸工程学会主办的在综合性学术期刊,为季刊。
期刊主要刊登港湾、海岸环境、入海河口整治、海岸保护、港口码头、防波堤、滩涂围垦及排海工程、能源、矿藏、渔业等海岸带资源开发和海岸带调查研究方面的研究成果、学术论文、调查和实验报告、海岸工程设计和施工的新方法、新工艺及其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和专题综述,并介绍中国国内外海岸工程科学的发展及最新动态。
据2019年3月期刊官网显示,《海岸工程》编辑委员会有学术顾问4名、委员31名,编辑部有编辑5名及英文译校1人。
据2019年3月9日中国知网显示,《海岸工程》共出版文献1889篇,总被下载226004次、总被引8420次、(2018版)複合影响因子为0.527、(2018版)综合影响因子为0.459。据2019年3月9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海岸工程》共载文829篇,基金论文317篇,被引量为3785、下载量为18469;据2015年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来源数据显示,该刊影响因子为1.27,在全部统计源期刊(6735种)中排第605名。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海岸工程
- 外文名称:Coastal Engineering
- 语言:中文
- 类别:公路与水路运输、海洋学
- 主管单位: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 主办单位:山东海岸工程学会
- 编辑单位:《海岸工程》编辑部
- 创刊时间:1982年
- 出版周期:季刊
- 国内刊号:37-1144/U
- 国际刊号:1002-3682
- 属性:中文核心期刊(1992年)
- 现任主编:马德毅
- 编辑部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仙霞岭路6号
历史沿革
1982年,《海岸工程》创刊,为半年刊。
1988年,期刊改为季刊。
2014年12月,期刊入选中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2016年,期刊改为全彩色印刷出版。
2017年3月,期刊开本更改为大度16开。4月,期刊启用新封面,同时旧封面停止使用。
办刊条件
栏目方向
《海岸工程》主要刊登港湾、海岸环境、入海河口整治、海岸保护、港口码头、防波堤、滩涂围垦及排海工程、能源、矿藏、渔业等海岸带资源开发和海岸带调查研究方面的研究成果、学术论文、调查和实验报告、海岸工程设计和施工的新方法、新工艺及其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和专题综述,并介绍中国国内外海岸工程科学的发展及最新动态。
期刊适合从事与海岸带及其工程科学有关的科研、教学、工程技术人员和海洋开发工作者阅读。
人员编制
据2019年3月期刊官网显示,《海岸工程》编辑委员会有学术顾问4名、委员31名,编辑部有编辑5名及英文译校1人。
学术顾问 | 袁业立 | 谢世楞 | 陈则实 | 夏东兴 | ||
委员 | 于定勇 | 亓发庆 | 丰爱平 | 史宏达 | 刘洪滨 | 刘德进 |
孙敬松 | 吴桑云 | 吴克俭 | 张卫红 | 陈兆林 | 陈沈良 | |
李亚明 | 李培英 | 周兴华 | 杨鸣 | 杨东方 | 杨锡显 | |
侯书东 | 胡泽建 | 赵新宇 | 唐筱宁 | 高文勇 | 贾世敏 | |
郭海燕 | 郭佩芳 | 徐家声 | 童明 | 窦希萍 | 樊晓光 | |
戴学军 | ||||||
编辑部成员 | 高峻 | 陈靖 | 王佳实 | 王燕 | 李燕 | |
英文译校 | 张德玉 |
办刊成果
出版发行
据2019年3月9日中国知网显示,《海岸工程》共出版文献1889篇。
据2019年3月9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海岸工程》共载文829篇,基金论文317篇。
收录情况
《海岸工程》被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社(CSA)之《水科学和渔业文摘》(ASFA)、《环境科学与污染管理》(ESPMZR)、《海洋技术、政策与非生活资源文摘》(OTPNR)、《水污染与环境质量文摘》(APEQ)、《生物科学与生命起源文摘》(BSLR)、《生命科学文摘》(BS)、《中国核心期刊(遴选)资料库》、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资料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碟版)》、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位化期刊群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资料库(全文版)》收录,同时为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1992年第一版)来源期刊。
影响因子
据2019年3月9日中国知网显示,《海岸工程》总被下载226004次、总被引8420次、(2018版)複合影响因子为0.527、(2018版)综合影响因子为0.459。
据2019年3月9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海岸工程》被引量为3785、下载量为18469;据2015年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来源数据显示,该刊影响因子为1.27,在全部统计源期刊(6735种)中排第605名,在天文学、地球科学、交通运输、工业技术类(2117种)中排第140名。
荣誉表彰
期刊曾被评为山东省科协优秀科技期刊。
文化传统
办刊理念
期刊重视理论联繫实际,特别注重其实用性。
投稿须知
文稿要求论点明确,方法(实验)合理,数据可靠,逻辑严密,语言简洁严谨。要求做到齐、清、定,篇幅长5000~8000字,重要论文可适当增加。
来稿内容不得涉及国家机密和一稿多投,必要时需提供相关证明。
文章内容应包括:题目;作者与工作单位及通讯地址(全称);摘要;关键字(3~8个);中图分类号;正文;参考文献;致谢(若有);英文摘要(包括论文题目、作者与工作单位、地址、邮编、文章摘要和关键字)。首页脚注处注明资助项目类别、项目名称和编号。同时,注明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若有)简介,格式:作者姓名(出生年)、性别、职称、学位、研究生导师级别、主要研究方向和电子信箱等信息。
论文摘要採用报导性文摘方式,内容应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字数一般不少于250字,摘要中不用图、表、化学结构式、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英文摘要应与中文一致。
文稿章节应标示清楚,标题分为3级,如:“1”;“1.1”;“1.1.1”;…,每个标题一般不超过15个字,文中段落可用1);2);…或(1);(2);…顺序分段。
文中所用名词术语、人名、地名等的中、外文和汉语拼音均应按国家有关标準规定使用。作者自创或罕见科技词语于文中首次出现时请注明含义或英文。计量单位必须採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文中所用外文及符号的格式应準确,英文、日文以外的外文请注明文种。
来稿只附最必要的图表(要求提供中、英文对照的图题和表题)。图件应清晰、线条流畅、美观,欢迎使用彩色图件;表格使用三线表。图、表应在文中相应处绘製。凡涉及国界的图件,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出版社正式出版的最新版本地图绘製。
参考文献应按引用的先后顺序,用方括弧加阿拉伯数字标于文中引用处右上角,并在正文参考文献处按引用顺序排列。中文参考文献要求全部译成英文(译文应从被引原稿英文摘要处摘引)列出,中文紧排其后。
引用他人观点、数据、图表、实验方法、公式等时必须注明出处。其他未提及的来稿格式有关细节和要求,可参阅该刊已刊登文章和样刊。
现任领导
职务 | 姓名 |
主编 | 马德毅 |
常务副主编 | 胡筱敏 |
副主编 | 李华军、孙淑娟、徐承德、鲍明哲、刘宇中、张恆一、贾企、辛华龙、于洪军 |
编辑部主任 | 胡筱敏 |
统计截至2019年3月,参考资料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