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
福州第一中学一般指本词条
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是福建省教育厅唯一直属管理的一所完全中学,原国家教委确认的中国名校,在福建省近现代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福州第一中学前身可追溯至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创建的凤池书院和同治九年(1870年)创建的正谊书院,曾先后易名为全闽大学堂、福建高等学校、福建省立第一中学、福建省立福州中学,1951年4月正式定名为”福州第一中学“。
截至2013年,学校校区占地221.7亩,有48个教学班,约2400名学生。教职工约200余人。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福州第一中学
- 外文名:Fuzhou No.1 High School
- 简称:福州一中
- 校训:植基立本,成德达材
- 创办时间:1817年(清嘉庆二十二年)
- 类别:公立高中
- 现任校长:李迅
- 知名校友:邓拓,王乃彦,李幼平,林觉民
- 所属地区:中国福建福州
- 主管部门:福建省教育厅
历史沿革
福州第一中学前身是创建于清嘉庆二十二年(公元1817年)的凤池书院和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的正谊书院。
校园文化景观

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总督汪志伊、盐法道孙尔準选择城内凤池里的三牧坊兴建书院,初名“圣功书院”。
清道光元年(1821年)8月14日,将“圣功书院”改名“凤池书院”。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位于福州三牧坊两侧的“凤池”、“正谊”两书院合併改建,更名为“全闽大学堂”,成为福建省最早一所公立学校。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全闽大学堂改名“福建高等学堂”。
民国元年(1912年)1月,校名改称“福建高等学校”。直属福建省巡按公署(福建省政府)管辖。
民国四年(1915年)1月,福建高等学校改称“福建省立第一中学”。
民国十年(1921年),着名教育家杜威在福州一中做专题演讲,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
民国十六年(1927年)1月,学校高中班级併入省立第一高级中学及省立理工中学,同月华侨中学、女子师範学校的国中班併入学校。校名改为“省立第一初级中学”。
民国十八年(1929年)1月,更名为“省立福州初级中学”。同年8月,复办高中班,定名“福建省立福州中学”。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学校被列为当时全国最优秀的十所中学之一。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8月,分设高中、国中两校,高中部为“省立福州高级中学”,校址仍在文庙;国中部为“省立福州初级中学”,新立校址于沙县洋溪,两校各自独立。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1月,省立福州初级中学迁回福州三牧坊原址,增设国中班,复称“福建省立福州中学”。
1951年4月,学校改称“福建省福州中学”。8月1日,学校正式定名为“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
1953年7月,学校成为首批10所省重点中学之一。
1979年3月1日,学校由福建省教育局管理,并重新确定为首批办好的16所省重点中学之一。
2003年学校在闽侯县上街镇大学城乌龙江大道建新校区,并于次年建成并开始招收高中新生。
2005年,老校区停止招收高中新生。
校名沿革一览表
校名 | 时间 |
---|---|
圣功书院 | 1817年至1821年 |
凤池书院 | 1821年8月14日至1901年 |
全闽大学堂 | 1902年4月9日至1904年(一说1903年) |
福建高等学堂 | 1904年1月(一说1903年)至1912年 |
福建高等学校 | 1912年1月至1915年 |
福建省立第一中学 | 1915年1月至1927年 |
省立第一初级中学 | 1927年1月至1929年 |
省立福州初级中学 | 1929年1月至1929年8月 |
福建省立福州中学 | 1929年8月至1939年8月 |
省立福州高级中学、省立福州初级中学 | 1939年8月至1946年1月 |
福建省立福州中学 | 1946年1月至1951年4月 |
福建省福州中学 | 1951年4月至1951年8月 |
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 | 1951年8月1日— |
以上资料来源于学校官网 |
办学条件
硬体设施
截至2014年,学校包括图书科技楼、教学楼、实验楼、行政办公楼、综合体育馆、食堂、学生宿舍等建筑。且拥有500个上网终端的校园网和新建成的“福州一中网站”,可连线到校园内所有教室、实验室、图书馆、办公室,而且网路中心装备有教学资料库、电子备课系统、仿真实验室、数位化图书等软体。另外,学校还配有各学科的多媒体演示教室、多功能电子阅览厅等硬体设备。且校内6500系列的主交换机和3500普通交换机构成的主控枢纽,实现了千兆到楼,百兆到桌面的高速通道。
办学规模
截至2013年,福州第一中学校区占地221.7亩,建筑面积72000平方米,有48个教学班,约2400名学生。
师资力量
截至2014年,学校共有教职工约200余人,本科及研究生学历获得者约120余人。100高级教师占教师总数的46%,其中有福建省优秀专家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5人,全国模範教师、优秀教师6人,特级教师34人(含已退休),省级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及培养对象19人。
特级教师一览表(截至2014年9月) | ||
序号 | 姓名 | 职称 |
1 | 陈日亮 | 语文特级教师 |
2 | 林碧英 | 数学特级教师 |
3 | 林桐绰 | 物理特级教师 |
4 | 朱以南 | 语文特级教师 |
5 | 黄筠 | 语文特级教师 |
6 | 朱鼎丰 | 物理特级教师 |
7 | 马秀髮 | 化学特级教师 |
8 | 龚秋红 | 生物特级教师 |
9 | 林鸿翥 | 美术特级教师 |
10 | 李必成 | 数学特级教师 |
11 | 李在惺 | 音乐特级教师 |
12 | 李西渠 | 语文特级教师 |
13 | 邱德奎 | 语文特级教师 |
14 | 陈肇和 | 数学特级教师 |
15 | 李迅 | 数学特级教师 |
16 | 陈巽懿 | 英语特级教师 |
17 | 任心琴 | 化学特级教师 |
18 | 官福城 | 美术特级教师 |
19 | 林应基 | 物理特级教师 |
20 | 陈申 | 物理特级教师 |
21 | 林树中 | 历史特级教师 |
22 | 林波 | 政治特级教师 |
23 | 林志强 | 语文特级教师 |
24 | 刘煊藩 | 数学特级教师 |
25 | 刘柳芳 | 数学特级教师 |
26 | 张礼朝 | 政治特级教师 |
27 | 王东 | 英语特级教师 |
28 | 陈鑫 | 生物特级教师 |
29 | 陈颖 | 信息特级教师 |
30 | 唐鸣 | 语文特级教师 |
31 | 陈德燕 | 数学特级教师 |
32 | 沈鸣 | 生物特级教师 |
33 | 陈庸壁 | 语文特级教师 |
34 | 林立灿 | 物理特级教师 |
办学成果
学生成绩
高考成绩
2014年高考,学校理科本一上线率98.4%;文科本一上线率98.5%;综合文理科,本一上线率为98.42%。有一名同学以692分摘得福建省理科状元(原始分),还有一名同学以696分(满分为750分)摘得“中国普通高等学校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台湾省学生”全国第二名。理科600分以上的高分人数有357人,占理科考生的58.81%;文科600分以上的高分人数有110人,占文科考生的71.90%。共有26名同学获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着名高校的“校长实名推荐”资格,有47名优秀学生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乔治城大学、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加州洛杉矶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等世界着名高校提前录取。
竞赛成绩
国际奖牌荣誉一览表(截至2012年) | ||
年份 | 获奖者 | 荣誉 |
1989年 | 沈周新 | 第21届国际化学奥赛金牌 |
1995年 | 林凌 | 第7届国际信息学奥赛金牌 |
2004年 | 刘啸峰 | 第55届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二等奖 |
2005年 | 刘啸峰 |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将其发现的一颗20817号小行星命名为“刘啸峰星” |
谢鑫淼 | 入选中国队参加第56届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 | |
2006年 | 三牧之声合唱团 | 第四届世界合唱节银奖最高级(九级) |
2007年 | 陶冶 | 第58届“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综合大奖三等奖,非母语国化学第一名及化学组第五名 |
2008年 | 林雨婷 | 第60届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ISEF)动物学学科大奖三等奖 |
余林韵 | 第20届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银牌 | |
2010年 | 三牧之声合唱团 | 第六届世界合唱比赛混声青年组第二名 |
董辰兴 | 第四届国际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 |
苏钧 | 第51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IMO)竞赛金牌 | |
吴其瑾 | 第61届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学科大奖二等奖、专项奖——美国统计协会荣誉奖 | |
2011年 | 吴其瑾 | 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将编号为26323号小行星命名为“吴其瑾星” |
甘霖 | 入选第62届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国家队 | |
2012年 | 余晟兴 | 第63届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三等奖、国际创新科技协会二等奖 |
参考资料来源: |
国内奖牌荣誉一览表(截至2011年) | |||
科目 | 年份 | 奖项 | 获奖者(荣誉) |
数学 | 2004年 | 中国数学奥林匹克 | 荣膺(二等奖) |
2006年 | 中国数学奥林匹克 | 谢凌曦(二等奖) | |
2008年 | 中国数学奥林匹克 | 苏钧(二等奖) | |
2009年 | 第24届中国数学奥林匹克 | 苏钧获(一等奖,併入选国家集训队) | |
2010年 | 中国数学奥林匹克 | 苏钧(一等奖,併入选国家集训队) | |
2011年 | 中国数学奥林匹克 | 吴旋(一等奖,併入选国家集训队);黄山筱(二等奖);高复铖、蔡宇涵、邹豪风(三等奖) | |
2012年 | 中国数学奥林匹克 | 陈景林(二等奖);蔡宇涵、黄熹之(三等奖) | |
物理 | 2003年 | 第20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 | 林铭(二等奖);林毅恆(三等奖) |
2004年 | 第21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 | 叶伟(三等奖) | |
生物 | 2002年 | 第11届全国中学生生物奥林匹克 | 陈力颖、朱方捷(一等奖,併入选国家集训队) |
2005年 | 第14届全国中学生生物学奥林匹克 | 陈霓虹(二等奖) | |
信息 | 2002年 | 第19届全国中学生信息学奥林匹克 | 陈阳(三等奖) |
2003年 | 第20届全国中学生信息学奥林匹克 | 严寒凝(二等奖) | |
2006年 | 第23届全国中学生信息学奥林匹克 | 胡伯涛、肖汉骏(二等奖,胡波涛入选国家集训队);余林韵(三等奖) | |
2007年 | 第24届全国中学生信息学奥林匹克 | 肖汉骏、余林韵(一等奖);刘勤(二等奖) | |
2008年 | 第25届全国中学生信息学奥林匹克 | 李晓潇(二等奖);朱虹宇、刘冬煜(三等奖) | |
2009年 | 第26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 | 李晓潇(一等奖,併入选国家集训队);胡张广达、林承宇、刘佳倩(二等奖);谢路昱、吴旋(三等奖) | |
2010年 | 第27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 | 吴旋、刘佳倩、游榕晖(二等奖) | |
2011年 | 第28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 | 卓亮(一等奖);廖彤亮(二等奖);陈舒悦、潘人建(三等奖) | |
2012年 | 第29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 | 陈璞(二等奖);林旸焜(三等奖) | |
地理 | 2010年 | 全国中学生天文奥林匹克竞赛 | 董辰兴、林亨迪(二等奖);卢毅、高薇薇(三等奖) |
2011年 | 第四届全国中学生地理奥林匹克竞赛 | 林默涵(二等奖) | |
2012年 | 全国中学生天文奥林匹克竞赛 | 黎旭翔(金牌);王晔获(银牌) | |
体育 | 2010年 | 全国青少年健美操大赛总决赛 | 健美操队(啦啦操基础套路和提高套路二等奖) |
全国中学生围棋锦标赛 | 校围棋队(“最佳组织奖”、团体第五名) | ||
2011年 | 全国中学生“中国移动校讯通杯”排球联赛 | 校排球队(道德风尚奖);林家亮、林泽恩(最佳运动员) | |
全国中学生围棋锦标赛全国高中组 | 校围棋队(全国高中组团体第二名)、林宇昂(男子第3名)、庄聪雅(女子第2名) | ||
其他创新 | 2003年 | 第18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 刘啸峰(一等奖)、李少川、汪涛、施日立(二等奖) |
2004年 | 首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 | 刘啸峰 | |
第四届“明天小小科学家”评选 | 刘啸峰(全国一等奖) | ||
第19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 谢鑫淼、叶思琳、王夏薇、马沁沁(一等奖);宋华夏、陈夏(二等奖);谢鑫淼、叶思琳、王夏薇(英特尔英才奖);马沁沁(高士其科普奖);宋华夏获(先导科学奖金奖) | ||
2005年 | 第二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 | 谢鑫淼 | |
第20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 何劲、王帅、王汀滢、王彧虹、王旭辉(二等奖);张颖、闵园菲、林岸立、刘力涛(三等奖); 王彧虹(英特尔英才奖) | ||
2006年 | 第21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 李辰、胡伯涛、唐艺(一等奖);陶冶(二等奖);肖洁(三等奖) | |
第六届“明天小小科学家”评选 | 陶冶(一等奖,全国共10名);杨闻笛(二等奖,全国共30名);谢学军(提名奖) | ||
2007年 | 第22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 张世威(二等奖);吕纳获(三等奖) | |
2008年 | 第23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 林雨婷(一等奖);余启联(二等奖) | |
2009年 | 第九届 “明天小小科学家”评选 | 吴其瑾(一等奖,全国共10名);余启联(三等奖) | |
2010年 | 第25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 甘霖(一等奖);许陈苑(三等奖) | |
第十届“明天小小科学家”评选 | 陈正颖(三等奖) | ||
福建省荣誉(截至2011年) | |||
年份 | 获奖者及荣誉称号 | 颁发单位 | |
2007年 | 李辰、陶冶、唐艺、李唐坦、罗泽响五位同学被授予第七届“福建省小科学家”称号 | 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科学技术厅 | |
参考资料来源: |
教师成绩
教师荣誉
截至2014年(据不完全统计),学校有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4人、全国中语会“终身成就奖”1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範”2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全国模範教师”1人、香港板宁顿“孺子牛金奖”1人、“苏步青数学教育奖”1人、“福建省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福建省杰出人民教师”1人、“福建省省德育先进工作者”2人、“福州市先进教育工作者”3人、“福建省优秀教师”2人。
教师荣誉一览表 | |
荣誉 | 姓名 |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 陈日亮、朱鼎丰、李必成、李迅 |
全国中语会“终身成就奖” | 陈日亮 |
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範 | 朱鼎丰、邱德奎 |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 李迅 |
全国优秀教师 | 李迅、陈巽懿 |
全国模範教师 | 李必成 |
香港板宁顿“孺子牛金奖” | 朱鼎丰 |
苏步青数学教育奖 | 李必成 |
福建省有突出贡献专家 | 朱鼎丰 |
福建省杰出人民教师 | 李必成 |
福建省十大杰出青年 | 李迅 |
福建省省德育先进工作者 | 王能斌、张礼朝 |
福州市先进教育工作者 | 林波、刘柳芳、张礼朝 |
福建省优秀教师 | 肖毅、刘煊藩 |
参考资料来源:(截至2014年) |
科研成果
姓名 | 课题名称(级别) | |||
李迅 | 套用网路进行以教师自我评价为主/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校长/师生/家长共同参与的教学评价(教育部全国重点课题) | |||
姓名 | 发表论文 | |||
陈日亮 | 撰有《刚刚迈开的步子》、《浅谈语文教师的智力素养》等文 | |||
林桐绰 | 撰有《中学物理‘研究式数学方法’的探索》等文 | |||
邱德奎 | 《我看中国小教育研究》、《学校文化的传承、创新和福州一中的实践》 | |||
姓名 | 主要专着 | |||
陈日亮 | 《我即语文》 | |||
林桐绰 | 《中学物理教学问题论析》、《中学物理实验教学实践与研究》 | |||
朱鼎丰 | 荆棘之路:陈君实教育实践文集 | |||
李在惺 | 斑鸠调(女声合唱、李在惺编合唱版) | |||
李西渠 | 《国中语文单元过关与辅导》 | |||
邱德奎 | 教辅《单科王牌》高中语文第一、二册 | |||
陈巽懿 | 《高中英语单元过关与辅导》、《中学英语课外活动指导》 | |||
官福城 | 《轻舟已过万重山》 | |||
林应基 | 福建省高考自主命题複习纲要2007年物理 |
(以上参考资料来源:)
学校荣誉
年份 | 荣誉称号 | 颁发单位 |
1960 | 全国文教系统先进单位 | 国家教委 |
1986 | 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007年人事部、教育部再次授予) | 团家教委、教育工会全国委员会 |
1989 | 全国学校卫生工作先进集体 | 国家教委 |
全国中国小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
福建省文明学校 | 中共福州市委、福州市人民政府 | |
2005 | 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先进学校 | 全国计算机学会 |
2007 | 2003-2007年“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项目优秀试验学校” | 中国科协 |
2008 | 福建省奥林匹克教育特色学校 | |
2009 | 福建省2006-2008年度文明学校标兵 | 福建省委省政府 |
2009 | 全国民众体育先进单位 | 国家体育总局 |
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 | 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 | |
2010 |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技教育创新十佳学校 | |
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 ||
2011 | 全国教科文卫体系统先进工会组织 | |
2012 | 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状、福建省2009-2011年度德育工作先进学校 | |
参考资料来源: |
校园文化
学校标识
校训
植基立本,成德达材
释义:植根基础树立根本成,完成道德,品行通达,达到材能,意思是: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髮展为本”的办学指导思想,根植于坚实的基础培养,使学生成长为德才兼备、品学兼优、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校庆
校庆日原定于每年的5月8日,源于全闽大学堂。2007年恰逢学校190周年校庆,为纪念2002年5月13日时任福建省长习近平做出了建设福州一中新校区的决策而改在了5月13日。
校徽
以“Moral(道德)、Modesty(谦逊)、Multiplicity(多样化)”为福州一中校标(3M造型)阐释。校徽是1997年时为纪念建校180周年设计的,寓意三牧的三个M组成的花朵形状,象徵福州一中这一朵鲜艳的教育之花永远盛开不败。
福州一中校徽(校标)

校歌
校歌完成于抗日战争期间,由本校教师管雄、饶士斌分别作词、曲。歌词如下:
闽山苍翠水萦迴,美哉伟哉我福中。
正谊凤池托迹古,此班人物甲南东。
李忠定、俞家军,缅怀壮烈挹高风。
鸡鸣风雨同舟切,百千健儿齐起勤勇复公忠。
振起中华民族,万祀永无穷。
社团文化
学生组织
截至2014年,学校有静之书画社、SCAN计算机社、七户机器人社、电影社、学生会记者团、口语社与希英社异同、模拟联合国社、牧岩话剧社、欧洲第二外语社、棋社、曲苑社、日语社、天文社、心语社、KS侦探社、希望英语俱乐部、三牧文社、音乐社、足球社、时新社、武术社、街舞社、跆拳道社、排球社、篮球社、羽毛球社、桌球社、网球社、海外留学俱乐部、商业模拟社、青藤地理社、学生会体育部等30多个社团组织。另有福州一中论坛、ADN学生联盟、福州一中吧等学生交流平台。
天文台和天象馆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现任领导一览表(截至2014年) | |
职务 | 姓名 |
校长 | 李迅 |
党委书记 | 王能斌 |
副校长 | 蔡辉森、王能斌、张礼朝、肖毅、林波 |
历任领导
校名 | 职务 | 姓名 | 学历 | 任职时间 |
凤池书院 | 山长 | 赵在田 | (清)进士 · 翰林 | 1817-1836 |
山长 | 魏敬中 | (清)进士 · 翰林 | 1836-1853 | |
正谊书院 | 山长 | 林鸿年 | (清)进士 · 翰林 | 1866-1885 |
山长 | 陈璧 | (清)进士 · 翰林 | 1896-1928 | |
凤池书院 | 山长 | 曾宝彦 | (清)进士 · 翰林 | 1899-1901 |
全闽大学堂 | 总教习 | 叶在琦 | (清)进士 · 翰林 | 1902.5-1905 |
福建高等学堂 | 监督 | 陈宝琛 | (清)进士 · 翰林 | 1905-1906 |
监督 | 林炳章 | (清)进士 · 翰林 | 1906-1908 | |
监督 | 陈宝琛 | (清)进士 · 翰林 | 1908-1909 | |
监督 | 陈培锟 | (清)进士 · 翰林 | 1909-1911 | |
校长 | 王修 | 日本高等师範(该校第一期毕业) | 1911- | |
福建省立第一中学 | 校长 | 王修 | 日本高等师範(该校第一期毕业) | 1922(共11年) |
校长 | 张哲农 | 北京师範大学 | 1922-1923 | |
校长 | 曹廉箴 | 英国格林大学 | 1923 | |
校长 | 魏宪章 | 1923 | ||
校长 | 施冕南 | 福建法政专门学校 | 1923 | |
校长 | 张湛 | 日本明治大学(该校第一期毕业) | 1923-1927 | |
省立第一初级中学 | 主席委员 | 戴锡樟 | 北京师範大学 | 1927-1928 |
主席委员 | 陈震飞 | 北京师範大学 | 1928 | |
校长 | 张哲农 | 北京师範大学 | 1928.2-1928.12 | |
省立福州初级中学 | 校长 | 庄观澜 | 北京师範大学 | 1929.1-1929.8 |
省立福州中学 | 校长 | 庄观澜 | 北京师範大学 | 1929.8-1932.1 |
校长 | 戴锡樟 | 北京师範大学 | 1932.1-1934 | |
校长 | 张湛 | 北京师範大学 | 1934-1936.1 | |
校长 | 苏师颖 | 北京师範大学 | 1936.1-1937 | |
校长 | 刘天予 | 东南大学 | 1937-1938.5 | |
校长 | 陈粤人 | 中央政治大学 | 1938.5-1939.8 | |
省立福州高级中学 | 校长 | 陈粤人 | 中央政治大学 | 1939.8-1941 |
校长 | 王启炜 | 中央大学 | 1941.7-1944 | |
校长 | 柏鸿铭 | 中央政治大学 | 1944-1945 | |
省立福州中学 | 校长 | 郑庭椿 | 北京燕京大学 | 1945.3-1946.9 |
校长 | 孙承烈 | 日本东京高等师範 | 1946.9-1947.7 | |
校长 | 林浩藩 | 大厦大学 | 1947.7-1948 | |
校长 | 朱民生 | 中央大学 | 1948-1950.2 | |
校长 | 冯邦彦 | 美国维其妥大学硕士 | 1950.2-1951.4 | |
校长 | 冯邦彦 | 美国维其妥大学硕士 | 1951.4-1951.11 | |
省立福州第一中学 | 校长 | 叶振汉 | 广西大学 | 1952.2-1952.8 |
校长 | 桑耘(女) | 1952.8-1954.8 | ||
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 | 校长 | 顾耐雨 | 暨南大学 | 1954.8-1956.8 |
校长 | 陈君实 | 厦门大学 | 1957.2-1960.1 | |
代校长 | 王贻珠(女) | 苏州中学 | 1960-1962 | |
校长 | 陈君实 | 厦门大学 | 1962.8-1966.6 | |
校长 | 陈君实 | 厦门大学 | 1979.12-1983.8 | |
校长 | 朱鼎丰 | 江苏师範学院 | 1983.8-1999.9 | |
校长 | 邱德奎 | 福建师範大学 | 1999.9-2002.12 | |
参考资料来源官网: |
历届英才
分类 | 校友 | 荣誉称号 |
两院院士 | 陈 彪 | 中国科学院院士,天体物理学家 |
陈可冀 |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医心脑血管学家 | |
冯 端 | 中国科学院院士,固体物理学家 | |
李幼平 | 中国工程院院士,电子学家 | |
林 群 | 中国科学院院士,数学家 | |
刘应明 | 中国科学院院士,数学家 | |
唐崇惕 | 中国科学院院士,寄生虫病学家 | |
田昭武 | 中国科学院院士,电化学家 | |
王乃彦 | 中国科学院院士,核物理学家 | |
王任享 | 中国工程院院士,摄影测量与遥感专家 | |
李 俨 | 中国科学院院士,历史学家 | |
王海舟 | 中国工程院院士,冶金分析表征专家 | |
其他院士 | 吴 宪 | 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生物化学家、营养学家 |
萨本栋 | 中央研究院院士,物理学家、电机工程专家、教育家 | |
邓叔群 | 中央研究院院士,着名真菌学家、植物病理学家、森林学家 | |
黄周汝吉 | 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国科学家 | |
文化名人 | 邓 拓 | 新闻学家、哲学家、作家 |
梁遇春 | 散文家 | |
(以上内容根据2015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参考资料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