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摩雅傣(1960年徐韬执导电影)
电影《摩雅傣》上海海燕电影製片厂摄製于1960年,主要剧情为:米汗为反抗头人老叭的调戏,被诬为“琵琶鬼”活活被烧死。十八年后她的女儿依莱汗长大成人,与翻了身的青年农民岩温相爱。老叭又重施故伎,迫使她与老父逃往他乡,老父死于途中。她无法生活又怕岩温变心,投河被解放军救起,在党的培养下成为傣族医生。这时岩温已做了副区长,依莱汗医好许多病人,并破除琵琶鬼的迷信,与岩温终成眷属。
基本介绍
- 导演:徐韬
- 编剧:季康,公浦
- 主演:秦怡,魏鹤龄,康泰,常态,夏天,邓楠
- 出品公司:上海海燕电影製片厂
- 对白语言:汉语国语
- 中文名:摩雅傣
- 出品时间:1960年
- 製片地区:中国大陆
- 类型:剧情
- 片长:107分钟
- 上映时间:1960年
- 色彩:彩色
演职员表
职员表
导演 | 副导演(助理) | 编剧 | 摄影 | 剪辑 | 美术设计 | 录音 |
---|---|---|---|---|---|---|
徐韬 | 范莱 黄晨 | 季康 公浦 | 罗从周 | 沈传悌 | 胡登仁 | 苗振宇 |
▪ 作曲:葛炎
电影《摩雅傣》DVD 封面

▪ 化妆:姚永福
▪ 製片主任:徐进
▪ 演奏: 上影乐团,上海民族乐团
▪ 指挥:陈传熙
▪ 独唱:任桂珍
演员表
角色 | 演员 | 备注 |
---|---|---|
米汗 | 秦怡 | ---- |
依莱汗 | 秦怡 | ---- |
波依汗 | 魏鹤龄 | ---- |
岩温 | 康泰 | ---- |
老曹 | 常态 | ---- |
老叭 | 夏天 | ---- |
召竜帕沙 | 邓楠 | ---- |
米爱金 | 智世明 | ---- |
札娜 | 宏霞 | ---- |
南苏 | 狄梵 | ---- |
小依珍 | 玉娟红 | ---- |
岩祥 | 刀光德 | ---- |
岩温母 | 谭云 | ---- |
岩祥父 | 刀发祥 | ---- |
热梭 | 温锡莹 | ---- |
竜巴头 | 李天济 | ---- |
电影剧情
解放前的西双版纳,美丽善良的傣族少妇米汗因抗拒封建头人老叭的侮辱,被诬为“琵琶鬼”惨死在火中。
电影《摩雅傣》海报

十八年后,依莱汗长大成人,与翻身贫农岩温相爱。但解放不久的西双版纳,封建势力仍然非常强大。老叭看到大头人的女儿喜欢岩温,为拉拢岩温,竭力撮合二人,但岩温不为所动。老叭迁怒于依莱汗,使出毒计,散布依莱汗是“琵琶鬼”的谣言,迫使依莱汗的父亲焚毁了自己的房子,带着依莱汗逃往他乡。
老父不幸在途中死去,依莱汗强忍悲痛返回寨子,却看到岩温的母亲为岩温整理结婚服装,误以为岩温变心,绝望之中投江自尽。但人民解放军及时救下了依莱汗,两年后,她在党的培养下成为傣族的第一名摩雅傣——医生,并回到家乡服务。她医术高超,治癒疾患,用事实破除了“琵琶鬼”的谎言。
一次,已任副区长岩温在执行公务时中了老叭的暗枪,依莱汗悉心救护,使岩温恢复健康。他和依莱汗解除了误会,终成眷属。作恶多端的老叭也受到了法律的严正制裁。
影片评价
影片反映了新旧社会更迭时期,交织着民族矛盾的阶级斗争,描写解放后傣族第一代女医生的成长曆程。
秦怡在片中兼饰母亲和女儿两个人物。她刻苦深入生活,儘量缩小本人在年龄、形体上与“女儿”这一角色之间的差距。通过她的精心表演,依莱汗的艺术形象,给观众留下了较深的印象。
影片段预告絮
1958年后,中国的边疆民族地区实行了民主改革,废除头人制度,边疆的政治形势还不太稳定,电影《摩雅傣》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拍摄的。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的电影正处在一个发展的黄金时期,很多有关少数民族的优秀题材都被看好并改编为电影剧本、拍成电影,很受欢迎。《摩雅傣》故事情节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同时也表现了傣族村寨美丽的景色和的风土人情。
秦怡在片中同时扮演母亲米汗与女儿依莱汗两个人物,时间跨度大、人物性格不同,要演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为此,秦怡就去找曾被打成“琵琶鬼”的受害者採访、学习,体验她们内心当时的痛苦和绝望,把一个受旧势力和封建迷信迫害的妇女形象在银幕上塑造出来。同时,对该片的分寸也要把握得很到位才行,因为既要有感染人、吸引人的故事情节,又要体现改造坏头人、团结好头人的一个民族政策。中国电影界自1955年起,开始反对公式化、艺术化,影片既要拍得好看,也要拍得有政策性,的确是一件很不容易做好的事。
导演徐韬要求秦怡扮演女儿依莱汗时穿无袖的筒裙,即把肩膀全部露出来,符合傣族妇女劳动时的形象。可是秦怡觉得自己的形象与影片中的米汗母女还有一定的差距。为了更好的把人物形象塑造好,她坚决不穿露臂膀的无袖衣裙。影片中有一段米汗为孩子唱摇篮曲的情节,秦怡认为发挥得比较好。傣族音乐和民歌里的感染力很强,歌里曲调的处理也非常具有感情色彩,秦怡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听了也都很感动。影片拍摄过程中,採取现场录音的方式,所以电影里面的傣族歌秦怡都会唱。秦怡把在体验生活中感受到的傣族人民的感情表达方式、气质,都用到了人物形象塑造上来。在表演时,她能够牢牢把握住这种情绪给自己的冲动。
《摩雅傣》拍摄过程很辛苦。在西双版纳拍外景时,秦怡的双腿都被小黑蚊咬得伤痕累累,她吃了一点止痒药却又发生了过敏,身上到处都起了红斑、水泡,最严重的是双手肿胀得不能弯曲,在拍骑马戏时,常常险些掉下马来。最让秦怡难忘的还有拍摄与岩温结婚的那场戏,为了拍一个拂晓前的镜头,连续十天了,秦怡都要在深夜二时起床,寒冬腊月,虽说不致于天寒地冻,但早晨也很冷。秦怡光着脚在冰冷彻骨的沙子地里跑时,常常会被冻得乱跳……不过,看到样片里自己比较到位、令人感动的表演,秦怡觉得吃多少苦也值得了。而得到当地傣族民众的首肯,更让她觉得十分欣慰。
1955年以后,电影界开始反公式化、艺术化,使演员的一些表演受到了限制,个人的艺术创造也被遏制了。在演米汗从森林里偷偷跑回家看丈夫和孩子时,秦怡根据自己的体会,在演出爱情戏的时候把那种感情用紧紧地无言地拥抱丈夫这个动作来表达,但是最后因怕“过火”而被删去了。
该片上映后,观众很喜欢,有时秦怡和观众见面,观众都不叫她的名字,而是叫她“依莱汗”,让秦怡感到十分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