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翀(明弘治十八年进士)
张翀(1469—1526),字鹏举。泰兴县城人。明弘治十八年进士。历任江西高县知县、福建道监察御史、江西广信府知府。
张翀入仕后敬德修业,立德立行。正德初年,张翀任江西上高县知县。任内,张翀治政“严明”,“卓有贤声”,“案无留牍,狱无滞囚,士民怀仰,称为良吏”。正德七年,任福建道监察御史,“风裁自持,弹劾无避,置考五品以下京职,一一得其实而服其心。” 嘉靖二年,升任江西广信府知府,广信地方在京城做大官的很多,这些京官的家属在地方上仗势欺人,鱼肉百姓,老百姓怨声载道。张翀到任后打击豪强,“小民见怀而巨室不悦”,土豪劣绅蓄意要扳倒张翀,但张翀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他们只得在京城托人找关係,想把张翀调走。张翀愤而辞职,“毅然来归”。
基本介绍
- 本名:张翀
- 字号:字鹏举
号北渚 - 所处时代:明朝
- 民族族群:汉族
- 出生地:泰兴县城
- 出生时间:1469年
- 去世时间:1526年
- 主要作品:北渚遗稿
- 主要成就:江西高县知县、福建道监察御史、江西广信府知府
人物简介
张翀,字鹏举,张羽二弟,弘治十八年进士。史载:张翀“赋性简重,自幼不伍群儿”。小的时候,父亲张黼“恐书香或泯”,亲自给他讲解四书五经,把他和兄长张羽一道送到县儒学去学习,并请进士出身的浙江人李文昭给他们讲课、“传经”,“延为之师”。在这样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张翀从小就有才名,“未冠即有声场屋”,弘治五年(1492年),年仅24岁的张翀不负众望,在众兄弟中脱颖而出,率先中举。张翀这次中举距叔祖父张珹景泰元年中举已有42年,张氏一家对这久违的功名兴奋不已,“接先叔祖中翰公之武,慰我重闱渴望之心”。他的父亲张黼高兴地说;“儿曹成吾志耶。”其时,张翀的祖母潘氏夫人尚在世,张黼告诉她说:“大(音tou)人(泰兴方言,特指父母亲),今有后,其无以子孙忧。”
在张翀的科举生涯中,从成化末年中秀才,参加乡试起,到弘治十八年会试中进士止,二十年时间内和明吴中四才子,即祝允明(祝枝山)、唐寅(唐伯虎)、文徵明、徐祯卿多次同场应试,其中,弘治五年与祝允明为同榜举人,弘治十八年和徐祯卿为同榜进士。
人物生平
张翀,字鹏举,张羽二弟,弘治十八年进士。史载:张翀“赋性简重,自幼不伍群儿”。小的时候,父亲张黼“恐书香或泯”,亲自给他讲解四书五经,把他和兄长张羽一道送到县儒学去学习,并请进士出身的浙江人李文昭给他们讲课、“传经”,“延为之师”。在这样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张翀从小就有才名,“未冠即有声场屋”,弘治五年(1492年),年仅24岁的张翀不负众望,在众兄弟中脱颖而出,率先中举。张翀这次中举距叔祖父张珹景泰元年中举已有42年,张氏一家对这久违的功名兴奋不已,“接先叔祖中翰公之武,慰我重闱渴望之心”。他的父亲张黼高兴地说;“儿曹成吾志耶。”其时,张翀的祖母潘氏夫人尚在世,张黼告诉她说:“大(音tou)人(泰兴方言,特指父母亲),今有后,其无以子孙忧。”
主要成就
应天府乡试第一百二十名,后参加会试第一百二名。弘治十八年,登进士第三甲第一百六十名
亲属成员
曾祖父张忠,曾任知府;祖父张琳;父亲张黼,曾任县丞。母蔡氏
个人作品
北渚遗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