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姜嫄墓
姜嫄墓位于陕西武功老城南侧小华山上, 《武功县誌》载:“姜嫄墓在南门外,南去360步,又西40步,墓在坎上,与东原梅家庄通。
一说 姜嫄墓 俗名“娘娘坟”,姜嫄,一作姜原。周族始祖后稷之母,有邰氏之女。一说为帝喾之妻。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姜嫄墓、姜嫄圣母墓
- 墓主人:姜嫄,帝喾的元妃
- 规模:其封土高4米,底方形形周长15米
- 文保级别: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位置:陕西省武功县武功镇
- 门票:免费
- 开放时间:全天
- 其他位置:陕西彬县炭店乡水北村
概况简介
姜嫄(上古时代人),姓姜,陕西省武功县人,原为炎帝后代有邰氏的女儿,后来成为黄帝曾孙帝喾的元妃,姜嫄踩巨人足迹而生下后稷,后稷教人务农,成为中国的农耕始祖,也是周人的祖先。

姜嫄墓
姜嫄墓位于陕西武功古城南侧小华山上, 《武功县誌》载:“姜嫄墓在南门外,南去360步,又西40步,墓在坎上,与东原梅家庄通。” 1981 年被陕西省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姜嫄圣母被《诗经》描述“赫赫姜嫄,其德不回。”死后被安葬在漆、湋水环绕的小华山顶端,姜媛墓松柏笼罩,其前面崖壁委蛇,岗峦叠嶂,似群臣手握“笏板”,形成“万笏来朝”之势,向经天纬地的圣母行朝拜大礼。史料中将这一奇峻的景观列入“武功八景”之一,受到人们的瞻仰和嚮往。
墓址介绍
墓地中高,两旁垂供如翼,故称 “飞凤穴”。 其封土高约4米,下为方形,周长15米。《史记》载,姜嫄为帝喾元妃,履巨人之足迹而生后稷,母以子贵,世人尊称姜嫄为圣母。
其墓冢面朝东方,墓前有清代砖雕牌楼一座,正面顶额书“姜嫄圣母墓”五个大字, 牌坊匾额字迹漫漶,两边对联已不见。左右对联上方横额分别镌刻:“厥初生民”,“炎黄巨尊”。左右楹联镌刻:“履帝武敏周人生,亘古高冢志邰城”。背面顶额匾额上书“母仪邰城”,左右对联为:“益稷三章漆永明”,“大雅一歌山川秀”。
清代学者吴大澂在牌坊两边题写的的对联和湋水环绕的圣母陵寝,在峭壁岗峦的顶端千年屹立。周民族的始祖母子二人自此地“泛舟湋水间,排水患,赖水利,始圳田。”千百年来,多少名人曾以诗咏之,唐代诗人韦应物曾写道:“翠岭香台出半天,万家烟火照晴川。诸僧近住不相识,且听微钟记往年。”

居高临下俯瞰武功镇全景尽收眼底,极目远眺,漆水映带,蜿蜒于郁郁葱葱的林木、花草、庄稼之间,时隐时现,飘忽不定,一年四季,各不相同,诗情画意尽在其中,人们观后无不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绿野村南建有祭坛,每当农曆腊月初八,人们就在这里举行祭拜仪式,墓前的坡地也被称为“腊祭坡”。此俗一直延续至今,虽不举行大型活动,但是十里八乡的民众,来墓前祭奠的人络绎不绝。
修建历史
姜嫄为周人始祖,历朝历代为帝王将相及人们所敬仰,届时都举行大型祭祀活动。从汉代就开始营造祭殿,直至明代,姜嫄墓曾占地六十余亩,庙堂、殿宇、楼阁连成一片,古柏参天,十分壮观。
民国时期,墓地40亩,有围墙墓区、牌坊门楣。
1956 年文物普查登记:墓前有一砖砌牌坊,中门上有石刻“姜嫄圣母墓”五个大字,为光绪丙子年立,清代陕西督学使吴大徵篆书。清知县陈尔弗重修陵园围墙,方圆约三十亩之大,树大葱茏,罩尽整个山头,历代铭碑林立其间,远远望去,十分巍峨,“姜嫄古墓小华山”为《武功八景》之一。牌坊后有石碑两块,前后竖立。
石羊

1958 年占地20亩,冢高4米余。尔后占地仅数亩墓区围墙毁圯无存,题碑匾额残剥不堪。
1981 年被陕西省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0年建起牌坊门楣,划定了保护範围,树立保护标誌,镶嵌吴氏“姜嫄圣母墓”题匾。
2018 年墓冢封土外形修饰青石砖加固,更换墓碑和省级文保单位保护碑。牌楼进行残缺补换、彩绘、加固,对墓区及墓冢封土周围进行穿插式立体绿化,在原址向北栽植柏树等树木百余株。
诗歌描述
《诗经·大雅·生民》的开端说:“厥初生民,时维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载生载育,时维后稷。”
《诗经·鲁颂·閟宫》说:“赫赫姜嫄,其德不回,上帝是依。”
彬县姜嫄墓
姜嫄墓位于彬县炭店乡水北村拜家洼,西距县城5公里。传说是古代姜嫄的葬地。墓为不规则圆台形,封土高7米,直径约20米。明《一统志》载:“姜嫄墓,在邠州城东北一十里,有庙。姜嫄,虞后稷之母。”墓前曾有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陕西巡抚毕沅题写的“姜嫄圣母墓”碑1通。再前有水一潭,名叫“响潭”。潭对面有平地一区,俗称“拜家凹”,传说系昔日春秋致祭之处。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 保护单位 | 古遗址 | ◆郑家坡遗址 | |
古建筑 | ◆报本寺塔 ◆武功城隍庙 | ||
陕西省 重点文物 保护单位 | 古遗址 | ◆香尧遗址◆王烧台遗址 ◆史家遗址◆岸底遗址 | |
古墓葬 | ◆姜嫄墓◆苏武墓◆隋炀帝墓◆康海墓 | ||
古建筑 | ◆教稼台◆武功关帝财神庙 ◆望仙宫◆寺背后塔◆二水寺塔 | ||
陕西省非物质 文化遗产 | 民俗 | ◆苏蕙织回文与武功民间送手绢风俗 | |
民间文学 | ◆农业始祖后稷传说 | ||
传统手工艺 | ◆普集烧鸡◆武功土织布技艺 | ||
市县级文物 保护单位 及其 他 | 古遗址 | ◆浒西庄遗址 ◆赵家崖遗址◆美阳关 ◆游凤街遗址 ◆浮沱遗址 ◆香湾遗址 ◆南店子遗址◆羊尾村遗址◆二水村遗址 ◆三合村遗址◆黄家河遗址◆庞家堡遗址 ◆张家台遗址◆焦阳遗址◆阎家遗址 ◆后稷祠 ◆青龙关 ◆六门堰 ◆三江口 ◆庆善宫 ◆邰封里◆太白城遗址 ◆普济渡口◆杨虎城城址 | |
墓 、祠 | ◆商鞅墓 ◆安禄山墓 ◆车光倩墓 ◆苏蕙墓◆游师雄墓 ◆苏瑰墓 ◆马如墓◆苏武祠 ◆康海祠 ◆太白行祠 | ||
建筑 | ◆小华山 ◆上阁寺 ◆龙王庙 ◆东岳庙 ◆毗卢寺 ◆玉皇阁◆三清殿◆显灵宫 ◆鸿禧观◆武功金仙观 ◆烧台庵皇阁 ◆马家都堂 ◆杨虎城公馆 ◆西农筹建处 ◆绿野书院 ◆武功县新民高等国小 | ||
亭、驿 | ◆高望亭 ◆绿野亭◆申明亭◆旌善亭 ◆邰城驿 ◆长宁驿◆五里舖◆董兆铺 | ||
寺、庙 | ◆客山寺 ◆二水寺 ◆睡佛寺 ◆清凉寺 ◆印台寺 ◆观音寺 ◆天花堂 ◆太白殿 ◆香山寺 ◆甘皇殿 ◆白兔寺 ◆石佛寺 ◆释化寺 ◆洪教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