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晋江市第一中学
晋江市第一中学是福建省重点中学,福建省省一级学校,福建省省文明学校,福建省智慧财产权试验学校。
截止2014年12月,校园占地面积157亩,建筑面积89982㎡,绿化面积43869㎡。全校共有69个教学班,高中38个,国中32个,学生3567人。共有教职工246人,其中高级教师65人,中级教师104人,硕士研究生14人,国家级、省级、泉州市级学科带头人、骨干老师27人。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晋江市第一中学
- 外文名:JinJiang NO.1 High School
- 简称:晋江一中
- 校训:诚、严、勤、毅
- 创办时间:1952年
- 类别:公立中学
- 现任校长:陈燎原
- 知名校友:蔡英挺 刘骁骞
- 所属地区:福建省
- 主要奖项:2017年一“99+3”分全省最高分通过省示範性高中建设校验收
- 主管部门:福建省晋江市教育局
- 校训:诚严勤毅
- 办学理念:学生第一
- 培养目标:负责任有作为的现代公民
历史沿革
1952年4月,晋江县人民政府创办第一所公立中学——晋江县第二中学,任命郑碧桃为代副校长,首届招生4个班229人,校舍暂设于庄氏家庙。5月5日,正式开学并启用校印。1960年7月更名为晋江第一中学。
1964年,被福建省教育厅评为首批重点中学。
1985年,与旅菲晋江一中校友会创办晋江华侨塑胶有限公司,这是福建省历史上第一个由海外校友会与母校联办的合资厂。为此,《福建侨乡报》专题报导《赠鸡胜于送蛋》。
1998年,在青阳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迁移石鼓山麓岩山后数千座坟墓,扩展校园建设用地23亩多,校园面积增至117亩。
1999年5月,科学楼正式投入使用,建筑面积达10336平方米,为当时省内中国小面积最大的科学实验单体建筑。2002年8月,建成省内中国小第一个人工草400米标準田径场。
1999年12月,通过省一级达标验收。
2007年1月13日,学校举行王哲铭天文台揭牌仪式。这是福建省第一个以学生名义命名的天文观测台,由中科院院士王绶琯亲笔题写。
办学条件
办学规模
截止2014年12月,校园占地面积104450平方米,建筑面积89982㎡,绿化面积43869㎡。全校共有62个教学班,高中38个,国中24个,学生3100人。
硬体规模
截止2014年12月,教学楼包括A、B两幢,A幢建筑面积4954m两幢,B幢建筑面积6414m,总投资1250万元。六层框架,包括教室56间,年段室6间,教研室4间,共有4人安全出口。A、B两幢教学楼配有消防设施,各间教学配有多媒体设备,且都能够接入网际网路,实现教育技术现代化设定校园管理信息系统,视频点播系统、视频广播系统,多媒体电脑室、多媒体语言室、多媒体电教室、多媒体音乐室、多媒体科学报告厅、 CAI课件製作室。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按照国家示範学校标準设定。教室配有电脑、大萤幕彩电. 可进行视频点播和视频广播等现代化教育教学,并可进入国际网际网路。图书楼藏书12万多册,设有图书电脑管理中心、教师书库、学生书库、教师阅览室、学生阅览室、多媒体音像阅览室。
师资力量
截止2014年12月,共有教职工246人,其中高级教师65人,中级教师104人,硕士研究生14人,国家级、省级、泉州市级学科带头人林月影、姚立宏等、骨干老师许鹏芬等27人。
办学成果
学生成绩
高考成绩
2011年本一上线率33.94%,本二上线率93.32%。
2012年本一上线率40.82%,本二上线率96.96%。
2014年届本一上线人数349人,本一上线率55%;本二上线率98.43%。
2015年届晋江一中学子包揽晋江市文理科状元。
2018年3人考取清华北大,72人考取985高校。
学科竞赛
参赛人 | 时间 | 学科 | 赛事名称 | 参赛作品 | 获奖情况 | 指导老师 |
唐伟杰 | 2009年 | 工程设计 | 福建省第七届机器人大赛 | 省三等奖 | 吴清理、林金焕 | |
李婉瑜 | 2009年 | 工程设计 | 福建省第七届机器人大赛 | 省三等奖 | ||
潘必证 | 2009年 | 工程设计 | 福建省第七届机器人大赛 | 省三等奖 | ||
吴明月 | 2009年 | 工程设计 | 福建省第七届机器人大赛 | 省三等奖 | ||
庄振源 | 2009年 | FLL挑战赛 | 福建省第七届机器人大赛 | 省三等奖 | 李正仁、周健 | |
叶清亮 | 2009年 | FLL挑战赛 | 福建省第七届机器人大赛 | 省三等奖 | 李正仁、周健 | |
吴心妮 | 2012年 | 第九届泉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 《基于Freehand的立体与变画的新颖设计方法》 | 泉州市一等奖 | 吴清理 | |
苏以铭 | 2012年 | 第九届泉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 《电流效应探究器》 | 泉州市一等奖 | 郑红专、吴清理 | |
蔡奕佳 | 2012年 | 第九届泉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 《开环、闭环控制系统演示装置》 | 泉州市二等奖 | 林月影、蔡金城、吴清理 |
教师成绩
截止2014年12月,“十一五”、“十二五”科研课题落户学校:全国性课题7个、省级课题7个、市级课题8个,都取得显着的成果。1999年该校老师参加国中物理说课活动,获得福建省一等奖,《〈变阻器〉说课教案》发表于《福建中学教学》1999年第8期。学校每学年召开一次教育教学研讨会,彙编论文一册。共有 21篇论文发表于CN刊物上。确立了国家级“语文自学能力培养”、“福建省物理教法改革五年跟蹤实验”和“分层推进教学改革”等三个实验课题。“语文自学能力培养”课题研究已荣获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授予的全国教学成果二等奖。
学校荣誉
福建省科技教育基地学校 | 师德建设先进集体 | 泉州市教育科研先进单位 | 省素质教育工作先进校 |
省先进教工之家 | 福建省师德建设先进集体 | 福建省智慧财产权试验学校 |
文化传统
校标
如图:

校标释义
校标形体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由“一”和“中”二字组合成一个迈着正步的“书”山,坚定,稳健,有力;“1”设计为一个向上的箭号,代表学校追求第一,学生是第一的。“书”字两横为流动云彩,由远及近环于“1”字,表明学校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学生的明天,以学生为第一。图的右侧是一颗红星,表意启明星,说明学校是学生成长的航标灯。另一部分是外圈,标注中英文字:“晋江第一中学”和“NO.1 MIDDLE SCHOOL JINJIANG”,说明了学校的区域地位和价值形象;外圆为天,内方为地,构成“天圆地方”的理念;圆形中国印,代表学校弘扬传统文化、传播现代文明的历史使命。校标色彩由“红、绿、蓝”三色组成:红,喻义为“人”,表明学校以人为本。绿,喻义为“地”,代表校园勃勃生机。蓝,喻义为“天”,诠释师生博雅情操。红绿蓝三色,表明“人在天地间”。天圆地方的构造,天地人一的和谐,关注人文与自然,体现发展和创新。
校训
在“诚严勤毅”校训的基础上,逐渐形成 “学生第一”办学理念,基本含义是:我是第一中学学生,一中以学生为首位,一中学生追求卓越,一中学生素质优秀。提出“培养负责任有作为的现代公民”的育人目标,围绕“一核心、两基点、四特生”,即以道德教育为核心,以时间管理和问题教育为基点,着力四特生(综合特优生、学科特优生、技能特长生、特定层次生)发现培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学科哲学。高中教育目标是“三会三高”:思想高素质、学习高质量、生活高品位;国中教育目标是“三会三自”:会做人,管理自主;会学习,学习自觉;会生活,生活自理。
一中校歌
晋水流长,石鼓山香;
莘莘学子,桃李芬芳;
诚严勤毅育英才,砺志求索铸辉煌;
诲人不倦学不厌,师道学风谱新篇;
奔腾不息勇开创,长风破浪挂风帆;
长风破浪挂风帆.
校歌释义
晋江一中校歌创作于1997年9月,发表在《福建歌声》1998年第2期。该校教师洪德棋作词,吴紫藩、邱志强作曲。校歌以继承和弘扬“诚严勤毅”的一中精神为主旨,意在激发学生爱校爱国的激励他们刻苦学习,锐意进取,不懈求索,树立新时代跨世纪中学生的自豪感和责任感。歌词“晋水流长,石鼓山香”,点明地理位置;“莘莘学子,桃李芬芳”,展现学生风貌;“诚严勤毅育英才”,揭示校训;“砺志求索铸辉煌”,义取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诲人不倦学不厌”,由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而来;“师道学风谱新篇”,赋韩愈“师说”以新义;“奔腾不息勇开创”,与校刊互为双关;“长风破浪挂风帆”,由李白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云帆济沧海”化用而成。曲调应和歌词。力求慷慨激昂,抒发青少年学生意气风发、积极向上的豪迈情怀。
历任领导
历任领导 | 职位 | 在职时间 |
郑碧桃 | 校长 | 1952.2-1954.8 |
吴清瓶 | 校长 | 1954.9-1960.8 |
乔明生 | 校长 | 1958.3-1959.3 |
吴清瓶 | 支部书记 | 1956.3-1960.3 |
吴清瓶 | 校 长 | 1960.9-1961.7 |
郑汲水 | 校长 | 1961.8-1962.2无到位 |
林书铭 | 校长 | 1963.3-1964.3 |
吴清瓶 | 支部书记 | 1960.9-1961.7 |
林书铭 | 支部书记 | 1963.3-1964.3 |
林书铭 | 校长 | 1964.4-1969.10 |
林书铭 | 支部书记 | 1964.4-1969.10 |
曾华源 | 校长 | 1970.4-1972.7 |
苏承枢 | 校长 | 1972.9-1978.4 |
郑 编 | 校长 | 1978.4-1988.8 |
陈 苗 | 支部书记 | 1978.8-1984.8 |
郑编 | 支部书记 | 1978.4-1978.8 |
郑编 | 校长 | 1978.8-1987.12 |
陈 苗 | 支部书记 | 1978.8-1984.7 |
郑 编 | 支部书记 | 1984.7-1987.12 |
翁德辉 | 校长 | 1988.8-1995.8 |
郑编 | 校长 | 1988.1-1988.8 |
郑 编 | 支部书记 | 1988.1-1988.8 |
蔡君依 | 支部书记 | 1990.8-1992.5 |
蔡君依 | 书记 | 1990.8-1994.2 |
翁德辉 | 校长 | 1992.5-1995.8 |
蔡君依 | 支部书记 | 1992.5-1994.2 |
翁德辉 | 支部书记 | 1994.3-1995.8 |
黄东羲 | 校长 | 1995.8-2003.8 |
黄东曦 | 支部书记 | 1997.8-2003.8 |
陈瑞山 | 书记 | 2003.08-2007.8 |
王劲松 | 校长 | 2003.08-2007.8 |
陈瑞山 | 支部书记 | 2003.8-2007.8 |
陈燎原 | 校长 | 2007.8-现在 |
知名校友
蔡英挺人民解放军上将
林炳尧人民解放军中将
陈立奇 极地科考队首席科学家
王维宝 着名画家
王冬星 知名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