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钟楼(福建省泉州市钟楼)

钟楼(福建省泉州市钟楼)

钟楼(福建省泉州市钟楼)

泉州钟楼是位于泉州东街西街十字路标準钟楼,1934年开始建设,于次年完工。钟楼高13.8米,由留英设计师设计,具有欧洲风格。目前,钟楼的钟由机械钟换上石英钟,钟楼还装上了节日灯,夜幕下的钟楼放射出新的光辉,更加灿烂夺目。钟楼位于泉州市区中心,与千年古剎开元寺近在咫尺,与东西塔遥遥相望,威远楼、东西塔和钟楼构成了独特的意境。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泉州钟楼
  • 外文名:Quanzhou Clock Tower
  • 地理位置:福建省泉州市东街西街十字路口
  • 建成时间:1935年
  • 火车站:泉州站、泉州东站、晋江站
  • 机场:泉州晋江国际机场

简介

泉州钟楼位于老城区的泉州西街、东街和中山路的十字交叉路口。钟楼上的时钟因为时间走得準,被“老泉州”称为“标準钟”。以前,手錶不是很普及,许多市民路过钟楼时都会习惯性地抬头看看时间;戴着手錶的市民,也会不由自主的驻足对对时间。附近的老人们说,这里的时钟,曾经是泉州惟一的公用时钟。现在,钟楼的时钟已由机械钟换上石英钟,还装上了节能灯,夜幕下的钟楼璀璨夺目,引人注目。
泉州钟楼泉州钟楼
1935年,十余米高、钢筋混凝土结构、形状像亭又像楼的钟楼落成。钟楼上部安有四面圆形、用玻璃罩着的时钟和一个风向标,中部像一楼阁,四面开窗,底层置一圆形基台,台上四柱支撑。整座建筑物结构简洁,线条明朗,没有气势雄伟,也没有雕樑画栋,更没有金碧辉煌,十分普通。虽然如此,正因为普通,钟楼在高楼林立的喧闹市区里反而显得特别突出,远远望去,宛若一名少女临街而立。

民间传说

据民间传闻,泉州钟楼有一段不同寻常的历史。相传1934年,国民党驻军某部旅长沈发藻欲娶一小姨太,晋江县长张斯麟得知后,找来一名黄姓护士。黄护士坚决不从,被逼无奈最后自杀,此事引起社会各界的极大公愤,黎明高中(现黎明大学)师生为维护正义,联合泉州妇女会及培元中学、培英女中等校师生上街游行示威。张斯吝为缓和事态,与学生代表进行谈判,被迫答应建一座钟楼谢罪。
钟楼
这座钟楼就是在之后的数十年中成为了泉州着名地标之一的泉州钟楼。

事实真相

家住泉州市区东街观东巷的93岁老人陈梅生指出,这些传闻将钟楼建造者张冠李戴,与事实不符。
1999年版《泉州教育史话》记载,在泉州平民医院当护士的永春姑娘黄彬彬被民团团长李某某看上,找县长吴石仙说合。吴逼黄护士嫁给李团长,黄坚决不从,并愤而自杀。黄的惨死引发学生集会抗议,吴县长自感理屈,答应建钟楼,以儆效尤,但钟楼还未建成,吴便去任,新任县长张斯麟拨款续建
陈梅生说,黄护士被逼婚自杀确有其事,他还亲眼目睹了社会的抗议集会运动,并且,他的母亲作为当年运动的主要参与者,曾撰文记录下事情经过,可以确定的是,逼婚致护士自杀的县长不姓张,而是吴石仙。
泉州老地标钟楼泉州老地标钟楼
陈梅生介绍,永春青年黄彬彬因不满家庭强迫她嫁给南安九都保卫团团长李某某,借回娘家之机逃到泉州,到县平民医院(今址泉州第一医院)当护士。李家贿赂晋江县长吴石仙,吴胁迫黄与李同居。黄强烈抗辩,宁死不屈,拿起升汞水一饮而尽,于1934年5月28日含恨离世。
黄彬彬惨死令社会轰动,群情激愤。泉州、厦门三家报社揭露了吴石仙受贿逼婚惨案经过。泉州一些中学学生及妇女代表数十人在泮宫开会,讨论声援,推选陈侃、施秀敏、黄志民、刘瑜壁(陈梅生母亲)、郭慰斐、王文觉、张卓英、陈裕成、陈如玉等人为执行委员,以“晋江青年声援黄彬彬惨案大会”名义,组成100多人的声援请愿队伍,要求主管部门法办吴石仙。
1934年,由于臭名昭着,吴石仙离任晋江县长一职。不久,余公武接任县长,他提倡建设新政。1935年起,张斯麐(音同麟)继任县长,也重视县政建设,其中就包括建钟楼。

钟楼保护

钟楼保护範围线是沿东街方向80米,沿西街方向80米,沿中山路南北方向各80米。保护措施规定,不得改变建筑原有的外貌、结构体系和内部重要装饰。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