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底总动员(美国2003年安德鲁·斯坦顿执导电影)
《海底总动员》是一部由皮克斯动画工作室製作,并于2003年由华特迪士尼发行的美国电脑动画电影。这部电影的故事和剧本是由安德鲁·史丹顿编写的,导演则是史丹顿以及李·安克里治两人。故事主要叙述一只过度保护儿子的小丑鱼马林和它在路上碰到的蓝唐王鱼多莉两人一同在汪洋大海中寻找玛林失去的儿子尼莫的奇幻经历。在路途中,玛林渐渐了解到它必须要勇于冒险以及它的儿子已经有能力照顾自己了。
该影片一经上映即获得了空前好评,并于2004年成功收穫奥斯卡最佳卡通片奖 。综合全球的票房成绩来看,这部电影总共获得了约8.67亿美元的票房收入。它是2003年票房收入第二高的电影,DVD销售量也一直是最高的。美国于2012年9月14日进行了3D版的重映,首周末收穫1750万美元名列第二位。《海底总动员2》已经定档2016年6月17日公映。
基本介绍
- 导演:安德鲁·斯坦顿,李·昂克里奇
- 编剧:安德鲁·斯坦顿,鲍勃·彼德森等
- 主演:艾伯特·布鲁克斯,艾伦·德詹尼丝,亚历山大·古尔德等
- 出品公司:皮克斯公司
- 发行公司:华特·迪士尼影片公司
- 中文名:海底总动员
- 外文名:Finding Nemo
- 其它译名:海底奇兵,寻找尼莫
- 出品时间:2003年5月
- 製片地区:美国,澳大利亚
- 製片成本:6300万美元
- 拍摄地点:美国
- 拍摄日期:2003年
- 类型:喜剧,动画,家庭,冒险
- 片长:100分钟
- 上映时间:2003年5月30日
- 票房:全球票房9亿美元
- 分级:G(美国)
- 对白语言:英语
- 色彩:彩色
- imdb编码:tt0266543
- 主要奖项:奥斯卡最佳动画电影
剧情简介
主角是一对可爱的小丑鱼(Clownfish)父子。父亲玛林本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但在一场意外中妻子珊珊和大部分孩子都被鲨鱼吃掉,只剩下唯一的儿子尼莫。他们一直在澳洲外海大堡礁中过着安定而"幸福"的平静生活。但在那巨大的打击后鱼爸爸玛林一直谨小慎微,行事缩手缩脚,虽然已经身为人父,却丝毫不会影响它成为远近闻名的胆小鬼。也正因为这一点,儿子尼莫常常与玛林发生争执,甚至有那幺一点瞧不起自己的父亲。直到有一天,在父亲玛林的不信任眼神中,游向了停在海上的游轮底部。正当尼莫回返时,却被潜水员捉住了。并将它带到了澳洲悉尼湾内的一家牙医诊所。
在大堡礁的海底,心爱的儿子突然生死未卜的讯息,对于鱼爸爸玛林来说却无异于晴天霹雳。儘管胆小怕事,如今为了救回心爱的孩子,玛林也就只有豁出去了。它决心跟上澳洲洋流,踏上寻找自己儿子的漫漫征程。
虽说是已下定决心,但这并不代表玛林可以在一夜之间抛弃自己怯懦的性格。途中与大白鲨布鲁斯的几次惊险追逐,很快便令它萌生退意,险些使父子重聚的希望化为泡影。但幸运的是,玛林遇到了来自撒马力亚(Samaritan)的蓝唐王鱼(Regal Blue Tang)多莉(Dory)。多莉是一只热心助人、胸怀宽广的大鱼。虽然严重的健忘症常常搞得玛林哭笑不得,但是有多莉在身边做伴,却也渐渐令玛林明白了如何用勇气与爱战胜自己内心的恐惧,也懂得了一生中有一些事情的确是值得自己去冒险去努力的道理。
就这样,两条鱼在辽阔的太平洋上的冒险使它们交到了形形色色的朋友,也遭遇了各式各样的危机。而鱼爸爸玛林也终于克服万难,与儿子团聚并安全地回到了自己的家乡。过去那个让自己儿子都瞧不起的胆小鬼玛林,经过这次的考验后成为儿子眼中真正的英雄!一场亲情团聚的大戏,就此在充满泪水的眼睛中落下了帷幕。
演职员表
演员表
角色 | 配音 | 备注 |
---|---|---|
玛林 | 艾伯特·布鲁克斯 | 张国立(大陆配音 下同) |
多莉 | 艾伦·德杰尼勒斯 | 徐帆 |
尼莫 | Alexander Gould | 李凯悦 |
吉哥 | 威廉·达福 | 任亚明 |
Bloat | 布拉德·加瑞特 | ---- |
小桃 | 埃里森·杰尼 | ---- |
Gurgle | 奥斯汀·彭德尔顿 | ---- |
Bubbles | 史蒂芬·鲁特 | ---- |
雷老师 | Bob Peterson | ---- |
Deb/Flo | 韦基·刘易斯 | ---- |
雅克 | 乔·兰福特 | ---- |
奈杰尔 | 乔弗瑞·拉什 | ---- |
柯路西 | 安德鲁·斯坦顿 | ---- |
卡洛儿 | 伊莉莎白·帕金斯 | ---- |
Squirt | Nicholas Bird | ---- |
职员表
製作人 | 监製 | 导演 | 副导演(助理) | 编剧 | 摄影 | 配乐 | 剪辑 | 选角导演 | 艺术指导 | 发行 |
---|---|---|---|---|---|---|---|---|---|---|
约翰·拉塞特、Jinko Gotoh 、Graham Walters | 葛拉罕·华特斯 | 安德鲁·斯坦顿、 李·安魁克 | 李·安克里治 | 安德鲁·斯坦顿、 Bob Peterson、 David Reynolds | 沙伦·卡拉汉、 杰洛米·拉斯基 | 汤玛斯·纽曼 | 大卫·伊恩·沙特 | Matthew Jon Beck、Mary Hidalgo、Kevin Reher | 拉夫·埃格尔斯顿 | 华特迪士尼 |
角色演员介绍
![]() | 玛林(Marlin)是一只生活在大堡礁的小丑鱼,生性胆小、懦弱,自从在一次鲨鱼袭击中失去了他亲爱的妻子和除尼莫外的所有孩子后,变得更加谨小慎微,非常深爱自己的儿子尼莫。 |
![]() | 多莉(Dory)是一只雌性蓝唐王鱼,热心、乐观,但却有一个健忘的小毛病,好心地带玛林寻找儿子,却常常带错路。她是玛林寻子途中遇到的一位朋友、帮手。 |
![]() | 尼莫(Nemo)片中小主角、玛林之子,是一只橙色带条纹的公子小丑鱼,爱冒险的它调皮而顽强。 |
![]() | 布鲁斯(Bruce)一只崇尚素食主义的大白鲨。 |
![]() | 奈杰尔(Nigel)一只奇特的鹈鹕,对除海鸥以外的任务物种都怀有好感,这只年纪不小的老鸟居住在澳洲雪梨港口一带。 |
![]() | 柯路西(Crush)是一只绿海龟,与生俱来十分準确的方向感,从不迷路。 |
![]() | 吉哥(Gill):有点黑社会老大性质的神仙鱼,讨厌人类,原来来自大海,脸上有伤疤,右鳍有残,像是经历过很多磨难,在牙医的鱼缸里生活,渴望自由的大海,教会尼莫很多道理,最后与鱼缸里的几位鱼虾弟兄逃往大海。 在《海底总动员2》里结尾客串出现。 |
。。
原声资料
序号 | 曲名 | 时长 |
---|---|---|
01 | Wow | 2:31 |
02 | Barracuda | 1:29 |
03 | Nemo Egg (Main Title) | 1:16 |
04 | First Day | 1:15 |
05 | Field Trip | 0:57 |
06 | Mr. Ray, Scientist | 1:28 |
07 | The Drivers | 1:56 |
08 | Lost | 1:03 |
09 | Short-Term Dory | 0:43 |
10 | Why Trust A Shark? | 1:17 |
11 | Friends Not Food | 1:51 |
12 | Fish-O-Rama | 0:29 |
13 | Gill | 1:40 |
14 | Mt. Wannahockaloogie | 1:20 |
15 | Foolproof | 0:32 |
16 | Squishy | 1:32 |
17 | Jellyfish Forest | 1:32 |
18 | Stay Awake | 1:47 |
19 | School Of Fish | 1:03 |
20 | Filter Attempt | 2:05 |
21 | The Turtle Lope | 2:04 |
22 | Curl Away My Son | 1:28 |
23 | New Travels | 1:13 |
24 | The Little Clownfish From The Reef | 1:15 |
25 | Darla Filth Offramp | 2:22 |
26 | Lost In Fog | 1:05 |
27 | Scum Angel | 1:22 |
28 | Haiku | 1:41 |
29 | Time To Let Go | 2:22 |
30 | Sydney Harbour | 0:28 |
31 | Pelicans | 1:12 |
32 | Drill | 0:50 |
33 | Fish In My Hair! | 1:29 |
34 | All Drains Lead To The Ocean | 1:36 |
35 | P. Sherman, 42 Wallaby Way, Sydney | 0:39 |
36 | Fishing Grounds | 1:41 |
37 | Swim Dowm | 1:46 |
38 | Finding Nemo | 1:19 |
39 | Fronds Like These | 1:57 |
40 | Beyond The Sea | 4:26 |
幕后花絮
拍摄花絮
- 在牙医诊所的地上,有一个巴斯光年的玩偶。
- 在牙医诊所中候诊的男孩看的漫画是《超人特攻队》,这是皮克斯公司为当时即将上映的《超人特攻队》打广告呢。
- 《玩具总动员》中比萨星球的卡车,当时还没上映的《汽车总动员》中的一辆车都从牙医诊所门口经过。
- Gill的脸部造型借鉴了其配音演员威廉·达福的脸部特点。Gill脸上的伤疤跟《疤面人》中Tony Montana的和《狮子王》中刀疤的位置一样。
- 鲨鱼布鲁斯喊的那句“Here's Brucey!”源自杰克·尼克尔森在《闪灵》中用斧子破门时那句大名鼎鼎的台词“Here's Johnny!”。
- 牙医诊所候诊室的造型来自一个坐落在加州皮克斯总部附近的牙科诊所。
- Darla这个名字来自皮克斯的製片人Darla K. Anderson。据说角色的灵感就来自于她。
- 海鸥进攻的场面模仿了希区柯克的电影《鸟》,Darla出场时的音乐来自希区柯克的《精神病患者》。
- 《海底总动员》是皮克斯第一部获得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的作品。
- 《海底总动员》是皮克斯第一部“见血”的电影,来自多莉的鼻子。
- 《海底总动员》最初从1997年开始準备,2000年投入製作,製作组超过180人。
- 在製作《海底总动员》中水母场面时,皮克斯专门负责海洋部分的动画师创造了一种全新的阴影方法,叫做模糊透视法(transblurrency)。用这种方法製作出来的画面既透明但又很模糊,就像被冻住的浴室玻璃。影片中整个水母区拥有74472只水母,每个镜头中都有超过8000只水母。
- 在《海底总动员》海龟迁徙的画面背景中,一共有200只海龟,虽然影片中没有说它们会游到哪里,但在DVD版本中主创透露它们的目的地是夏威夷。
- 多莉在《海底总动员》中只叫对7次尼莫的名字,其中四次多莉原本叫错了后来又改过来了。不过由于健忘,多莉给尼莫改了一堆名字,分别是:Chico, Fabio, Bingo, Harpo, 和Elmo。
- 电影的一秒拥有24帧画面,而在製作《海底总动员》时一帧画面需要渲染4天时间,因为水下环境、水下透光和鱼群呈现起来都太複杂了。
- 《海底总动员》里的大白鲨叫做Bruce,Bruce原来是《大白鲨》里那只鲨鱼模型的暱称,名字还是史蒂文·史匹柏以他的律师Bruce M. Ramer命名的。
- 主创们在设计马林和多莉时,就计画让两个角色拥有相反的个性,而他们的颜色——橘色和蓝色,也正好成反色。
- 多莉患有的短期记忆丧失症,来自主创对广泛误传的“金鱼只有三秒记忆”这一认知的调侃。
- 在拉丁语中,Nemo的意思是无名小卒,这个名字也致敬了儒勒·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中的尼莫船长。
- 两只海龟的名字——Crush和Squirt,是美国两家最受欢迎的橘子汽水的品牌名。
- 《海底总动员》系列的动物有各地的口音,比如第一部中的龙虾有波士顿的口音,因为负责製作影片的动画师之一就来自于麻萨诸塞州,让片中小角色用家乡的口音也算是主创享有的小福利。
- 导演安德鲁·斯坦顿在两部《海底总动员》中都为海龟Crush配音。斯坦顿最初本来没想在成片里用自己的声音,只想在初剪时配着玩。但是配音在试映时很受欢迎,于是斯坦顿决定还是继续用自己的声音。后来他躺在自己的办公室的沙发上完成了海龟的配音。
- 给《海底总动员》中海龟Crush儿子Squirt配音的是布拉德·伯德的儿子尼古拉斯·伯德。之前布拉德·伯德在皮克斯办公室给大家放自家拍的家庭DV,结果安德鲁·斯坦顿相中了伯德儿子的声音。
- 《无耻之徒》里的老爹威廉姆·H·梅西最初被指定为马林配音,他还录完了第一部所有台词和对白,不过最后他还是被艾伯特·布鲁克斯替代了。
- 皮克斯动画师Glenn McQueen在製作《海底总动员》过程中去世,为了纪念他皮克斯就以McQueen作为《赛车总动员》里主角的名字。
- 《海底总动员》成功的关键在于水下世界给观众的直观感觉,为了保证逼真,主创们经常跑去参观水族馆,还特地去蒙特利和夏威夷潜水。皮克斯公司内部有一个25加侖的水族箱,动画师们经常在水族箱前开会研究各种鱼类,而且还被安排学了不少鱼类学知识。
- 为了準备製作马林和多莉被困在鲸鱼里的那组镜头,负责阴影效果的艺术总监罗宾·库珀和美工师伯特·贝利爬进了一只在马林郡北部搁浅死掉的灰鲸的体内。工作人员解剖了死鲸的尸体来研究它的结构——肌肉、心脏、肺、鱼鳍、肝脏等等。
- 製作《海底总动员》时,主创们本来已经製作出了特别写实特别逼真的海洋表面的画面,但由于害怕观众以为他们用了实物镜头,团队不得不把画面弄的假一点。
- 动画师们在创作《海底》时学习了狗的表情,观察狗狗眼睛的变化,然后再把这些运动和反应运用到鱼身上。
- 以“研究”之名,约翰·拉赛特坚持让《海底》主创考了潜水证,还让他们去大堡礁潜水。
- 《海底总动员》中展现海浪动画的电脑程式曾在《怪兽电力公司》中用来做Sully的头髮。
- 《海底总动员》最初被前迪士尼CEO认为会是一部失败的电影。根据James Stewart所着的一本名叫《迪士尼之战》的书里透露,在看完由梅西配音的初剪版后,当时迪士尼CEO麦可·埃斯纳私下跟董事会成员们表示,这部电影肯定会扑街:“电影挺好的,但是没法跟皮克斯之前的电影比。当然他们觉得这部电影很棒,但相信我,它根本不行。”后来导演安德鲁·斯坦顿让艾伯特·布鲁克斯重新配音,而影片上映后得到了皮克斯动画有史以来最好的评价,也在当时成为影史上票房最高的动画电影。
- 《海底总动员》一上映,美国当地的热带鱼就开始供不应求,需求量最大的是影片中俩主角的品种——小丑鱼和蓝吊鱼。但是也像片中的小孩Darla一样,很多宠物新手不知道怎幺照顾好这些宠物鱼,所以最终把鱼养死的不在少数。人们最后发现生长在盐水里的热带鱼需要至少30加侖的水族箱,并且严格控制水中盐度,否则都会导致鱼死亡。
- 为了防止孩子们学习《海底总动员》里尼莫从下水道逃生的做法,美国几家下水道修护机构联合发布了一项警告,要求小孩不要将宠物鱼从下水道沖走,虽然下水道都最终通向大海,但是管道中水流强劲,加上内部生长的一些植物,很有可能会把鱼给碾碎。
- 《海底总动员》上映之后,一名法国儿童图书作家起诉影片侵权。这位名叫Franck Le Calvez的作家在影片上映的一年前出国一本书,讲的是一只小丑鱼经历千辛万苦寻找他不熟悉的母亲的故事。事实上,这个故事原本是Calvez在1995年写的剧本,但是没人对故事概念感兴趣所以一直没有卖出去。在《海底总动员》上映后,Calvez起诉皮克斯侵犯故事着作权,但是最终他连尝两次败诉,还被要求交纳8万美元的破坏费和法庭费用。
穿帮镜头
- 珊瑚鱼体积应该比玛林大。而小丑鱼的雌性体积比雄性大。一般是雄性的2倍。
- 潜水员的船船尾有2个推进器。发动的时候它们的方向一致,而实际上应该是方向相反的。
- 牙医把尼莫从鱼缸捞出来装进了一个顶部有封口的袋子,而后来的镜头中袋子上的封口没了。
特效製作
有关水母
水母的出现跨出了动画海洋生物的一大步。这种果冻状的海洋生物是由莉莎·佛赛尔和丹尼尔·菲恩博格製作的,这一场面的複杂係数除了做出那种半透明的凝胶效果,再有就是其数量之巨。
每只水母都有三大部分:冠可以在水面上浮动;触鬚是带刺的部分,从冠的外部悬吊下来;手臂则是从冠中间垂下来。而冠有时是手动的,软体自动将悬挂在冠上的物体挪开。为了创建计算机控制的运动,艺术家们必须手绘出基本的形状,然后技术人员利用基本的形状创建三维模型,以用来调整运动以获得理想自然的外观。
海洋设计
曾经有人认为燃烧的火焰效果是无法虚拟的,不过事实证明了高科技软体的无所不能。于是,皮克斯又将下一个目标定位于流动的水,这是一个更难超越的模拟境界。当然,这次的海洋不能再是《海的女儿》中那如空气一般清澈、透明的海水了。安德鲁·斯坦顿创造出了一种很自然的海底影像。
卡通片中出现的灯光和色彩要比实际海洋中的色彩丰富一些,海底通常是昏暗深沉的,阳光是无法通过海水达到海底的,海底的物体会随着距离的远近而呈现不同的颜色,但电影中的海水始终保持着一种饱和的颜色,虽然有些不真实,但效果的确不错。
鱼的模仿
如何製造出一条活灵活现的虚拟鱼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拉尔夫·艾格雷斯顿说:“鱼是一种湿滑、多鳞的动物,我希望观众能够喜欢我们创造出的动画形象。什幺样的形象才能让观众接受,最后我们选择了三种材质——胶性、天鹅绒状和金属效果。”小丑鱼玛林和尼莫的皮肤属于胶性材质,而道瑞的皮肤明显带有天鹅绒的柔软效果,而金属质感的皮肤则赋予了成群的鲔鱼。
每个人认为鱼游动的时候必然会摇动尾巴,所以,即使现实中蓝倒吊游动的时候并不摇动尾鳍,但套用到卡通片中,实际效果看起来就会特别蹩脚,后来布朗还是添加了道瑞摇动尾鳍的动画。
卡通片中运用了大量的肢体语言,鱼鳍就相当于手臂,在适当的时候插入鳍的动作,这样使鱼的动作看起来很自然。如何製作鳍的动作也是一个问题:在水下举起手的话,身体就会后移,如果鱼儿在某地旋动,艺术家们就必须找到鱼儿正确游动时的平衡点,让它游动动作看起来真实可信。除此之外,鱼儿丰富的表情让其更具人性化。
获奖记录
年份 | 颁奖方 | 奖项 | 接受方 | 结果 |
---|---|---|---|---|
2003 | 欧洲电影奖 | 国际场景奖 | 安德鲁·史丹顿 李·安克里治 | 提名 |
2003 | 好莱坞电影节 | 好莱坞动画电影奖 | 安德鲁·史丹顿 | 获奖 |
2003 | 国家电影评论协会 | 最佳动画电影 | 提名 | |
2004 | 奥斯卡金像奖 | 最佳动画电影 | 安德鲁·史丹顿 | 获奖 |
最佳原创音乐 最佳音效剪辑 —— 最佳原创剧本 —— | 汤玛斯·纽曼 盖瑞·雷斯同 麦可·席维尔 安德鲁·史丹顿、鲍勃·彼德森 大卫·雷诺兹 | 提名 | ||
2004 | 美国金球奖 | 最佳音乐及喜剧电影 | 提名 | |
2004 | MTV电影大奖 | 最佳喜剧演出 最佳电影 | 艾伦·德杰尼勒斯 | 提名 |
2004 | 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 | 最佳原创剧本 —— | 安德鲁·史丹顿、鲍勃·彼德森 大卫·雷诺兹 | 提名 |
2004 | BMI电影电视奖 | BMI电影音乐奖 | 汤玛斯·纽曼 | 获奖 |
2004 | 安妮奖 | 最佳卡通片 最佳动画角色 最佳动画角色设计 最佳动画导演 —— 最佳动画效果 最佳动画音乐 最佳动画製作设计 最佳动画配音 最佳动画编剧 —— | —— 道格·斯威特兰德 李奇·尼尔瓦 安德鲁·史丹顿 李·安克里治 马丁·古叶 汤玛斯·纽曼 拉夫·埃格尔斯顿 艾伦·德杰尼勒斯 安德鲁·史丹顿 鲍勃·彼德森、大卫·雷诺兹 | 获奖 |
2004 | 土星奖 | 最佳动画电影 最佳女配角 | —— 艾伦·德杰尼勒斯 | 获奖 |
2004 | 青年艺术家奖 | 最佳家庭动画电影 最佳年轻男配音表现 最佳年轻女配音表现 | —— 亚历山德·古德 艾莉卡·贝克 | 获奖 |
製作发行
製作公司
1. 华特·迪士尼影片公司 [美国] (presents)
2. 皮克斯动画工作室 [美国] (copyright owners)
3. Disney Enterprises Inc. [美国] (copyright owners)
上映日期
国家/地区 | 上映时间 | 国家/地区 | 上映时间 | 国家/地区 | 上映时间 |
---|---|---|---|---|---|
加拿大 | 2003年5月30日 | 美国 | 2003年5月30日 | 新加坡 | 2003年6月6日 |
韩国 | 2003年6月6日 | 台湾 | 2003年6月14日 | 阿根廷 | 2003年7月3日 |
巴西 | 2003年7月4日 | 墨西哥 | 2003年7月4日 | 挪威 | 2003年7月5日 |
香港 | 2003年7月17日 | 巴拿马 | 2003年7月23日 | 菲律宾 | 2003年8月13日 |
菲律宾 | 2003年8月20日 | 澳大利亚 | 2003年8月28日 | 纽西兰 | 2003年8月28日 |
埃及 | 2003年9月3日 | 立陶宛 | 2003年9月5日 | 法国 | 2003年9月13日 |
希腊 | 2003年9月14日 | 巴林 | 2003年10月1日 | 泰国 | 2003年10月3日 |
英国 | 2003年10月10日 | 爱尔兰 | 2003年10月10日 | 比利时 | 2003年10月17日 |
挪威 | 2003年10月19日 | 捷克 | 2003年11月13日 | 斯洛伐克 | 2003年11月13日 |
丹麦 | 2003年11月14日 | 挪威 | 2003年11月14日 | 瑞典 | 2003年11月14日 |
瑞士 | 2003年11月19日 | 匈牙利 | 2003年11月20日 | 德国 | 2003年11月20日 |
科威特 | 2003年11月25日 | 比利时 | 2003年11月26日 | 法国 | 2003年11月26日 |
荷兰 | 2003年11月27日 | 西班牙 | 2003年11月28日 | 芬兰 | 2003年11月28日 |
冰岛 | 2003年11月28日 | 日本 | 2003年11月29日 | 义大利 | 2003年12月3日 |
葡萄牙 | 2003年12月5日 | 希腊 | 2003年12月5日 | 日本 | 2003年12月6日 |
斯洛维尼亚 | 2003年12月11日 | 俄罗斯 | 2003年12月25日 | 土耳其 | 2004年1月23日 |
票房纪录
2003年6月1日,美国上映首周票房收入70251710美元。(3374块银幕同时放映)
2003年10月5日,英国上映首周末票房收入152793英镑。
截止2003年12月18日,美国票房累计收入339714978美元。
截止2004年7月25日,义大利票房累计收入21870594欧元。
截止2012年12月29日,全球总票房921616174美元。
影片评价
- 儘管在大部分卡通片中伟大的总是母亲,这次父亲成了故事的英雄。——《芝加哥太阳时报》
- 观看皮克斯作品最大的乐趣在于,不仅是小观众,陪他们一起来的大观众也会有收穫。——《华盛顿邮报》
- 一座海底大宝藏,也是充满视觉感染力的天才作品。——《华尔街日报》
- 让这部老少鹹宜的卡通给那些缺乏动作,乐趣和新意的真人影片上一课吧!——《滚石》
- 所有皮克斯电影中最好的一部,这里说的所有包括《玩具总动员》第一部和第二部,《虫虫特工队》以及《怪兽电力公司》。尼莫给家庭观众们献上了一场甜蜜愉悦、引起共鸣的盛宴以及视觉上美轮美奂的享受。——《今日美国》
- 一部非常聪明又有想像力的影片,画面如此的美以致于只看画面就值得再看第二遍了。——《好莱坞报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