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修水县
修水县,江西省九江市下辖县,古号“分宁”,国史有上望之称,位于江西省西北部,九江市西部,修河上游,地处幕阜山与九岭山山脉之间。是(赣、湘、鄂)三省,(靖安、奉新、宜丰、铜鼓、平江、通城、崇阳、通山)九县的交界处;三个省会城市(长沙、武汉、南昌)的中心点,自然地理形成众星拱月之势。
修水县面积4504平方千米,下辖18个乡和18个镇,2017年户籍人口882356人,是江西省面积最大和九江市人口最多的县,是九江市域副中心城市。2017年,修水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68.15亿元。
修水县是着名的革命老区,体现在“三个第一”: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面军旗在这里设计、製作并率先升起,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在这里组建,毛泽东同志领导的秋收起义第一枪在这里打响,全县有10余万优秀儿女为革命事业献出宝贵生命,其中在册烈士10323人。有红色革命遗址遗蹟60余处,秋收起义修水纪念馆被授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4年被评为江西省“十大红色景点”。
宋代黄庭坚诗书双绝,与苏轼齐名。桃里陈氏“一门五杰”(陈宝箴、陈三立、陈寅恪、陈衡恪、陈封怀)蜚声海内外。在现代革命史上,秋收起义首先在修水爆发,是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中心,是南方重点林业县,全县流行的方言有修水话(属赣语-昌靖片-都昌小片)、怀远话(属客家语-铜鼓片)。2019年3月,被确定为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修水县
- 外文名称:Xiushui County
- 行政区类别:县
- 所属地区:江西省九江市
- 下辖地区:义宁镇、渣津镇、古市镇等
- 政府驻地:义宁镇
- 电话区号:0792
- 邮政区码:332400
- 地理位置:江西省西北部、修河上游
- 面积:4504平方千米
- 人口:882356人(2017年户籍人口)
- 方言:修水话(赣语)、怀远话(客家语)
- 气候条件:亚热带湿润气候
- 着名景点:山背遗址、黄庭坚墓、灵源摩崖石刻、南山摩崖石刻、东岭石林 等
- 火车站:修水站
- 车牌代码:赣G
- 行政代码:360424
- 矿产资源:钨、黄金、铀、石英、铍、钼 等
建制沿革
修水历史悠久,商封艾侯国,春秋为艾邑,先后属吴、楚、越管辖。汉建艾县,隋代併入建昌县,唐代为武宁县,800年(唐德宗贞元年间)析武宁县西八乡建分宁县,唐宋两代因之,均为县等上望的泱泱大县。元代升为宁州,1801年(清嘉庆六年)改名义宁州。1912(民国元年)改名义宁县,1914年改名为修水县,因境内修河得名。
修水是江西西北门户,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汉代以来,屡有重大兵事发生。明清时期,多次高悬过李自成、石达开、李秀成等王师义旗。土地革命前后,修水的革命斗争如火如荼,秋收起义首先爆发和湘鄂赣省委及省苏维埃的驻扎修水,使该县成为湘鄂赣根据地的中心和着名苏区,在中国革命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修水是革命老区,是秋收起义的主要策源地之一,是工农革命军第一面军旗设计、製作并率先升起的地方,是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中心,红色旅游资源也十分丰富。全县现有革命旧址、遗址、遗蹟60余处,重要的有二三十处。如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部旧址、团部旧址,湘鄂赣省委、省苏维埃旧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彭德怀、罗荣桓、何长工、谭政、滕代远、肖克、王首道等均在修水留下了战斗的足迹。在整个革命斗争历程中,有10万余修水儿女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在册的有名有姓的革命烈士10342名。有秋收起义纪念馆、革命烈士纪念馆两处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徵集、收藏了国家一级文物7件、二级文物12件、三级文物58件及大量尚未定级的革命文物和文献资料。成为辐射湘、鄂、赣周边地区乃至全国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阵地。

“五·四”运动爆发时期,这里就成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修水支部。1926年,中共修水县委第一个支部干事会成立,胡思先为书记,同年冬,成立中共修水临时县委。1927年,震撼世界的秋收起义首先在修水爆发,并在修水製作了“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军旗和臂章。1928年,修水县杨嗣暴动委员会成立。8月6日,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等在湖南平江起义,成立红五军,挥师攻克修水县城,正式建立了中共修水县委和修水县苏维埃政府。1930-1933年间,曾建立中共修水中心县委、领导修、武、铜、宜、通等县党组织,进行土地分配。1931年,湘鄂赣省委在本县上杉改组,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正式成立,先后还建立了省总工会、妇联会、红军学校、法庭、医院、银行,开办了兵工厂、被服厂、铸钢厂和造币厂等,修水革命斗争达到鼎盛时期。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修水革命斗争处于低潮,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土地革命时期一万多名烈士为革命捐躯。抗日战争时期,修水成为南昌会战、上高会战和几次长沙会战的重要防线,日军曾三次侵入修水,均被抗日军民击退。1949年6月1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129师386团在民主自卫军配合下和平解放修水。
行政区划
修水县辖义宁镇、白岭镇、全丰镇、古市镇、大桥镇、渣津镇、马坳镇、杭口镇、港口镇、溪口镇、西港镇、山口镇、黄沙镇、黄港镇、何市镇、上奉镇、四都镇、太阳升镇、路口乡、黄龙乡、上衫乡、余段乡、水源乡、石坳乡、东港乡、上杭乡、新湾乡、布甲乡、漫江乡、复原乡、竹坪乡、征村乡、庙岭乡、黄坳乡、大椿乡、程坊乡等18乡18镇,共有26个居委会、361个行政村,5768个村(居)民小组。
修水风景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修水县,江西省九江市下辖县,古号“分宁”,国史有上望之称,位于江西省西北部,九江市西部,修河上游,地处幕阜山与九岭山山脉之间。是(赣、湘、鄂)三省,(靖安、奉新、宜丰、铜鼓、平江、通城、崇阳、通山)九县的交界处;三个省会城市(长沙、武汉、南昌)的中心点,自然地理形成众星拱月之势。
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
修水县是江西省面积最大和九江市人口最多的县,其中中心城区规划面积128平方公里,中心城区框架达到30平方公里,2015年修水县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25平方公里,2015年修水县中心城区常住人口20万,2015城镇化率48.2%,是江西省地区副中心城市和九江市域副中心城市。
修水县地势周高中低、西高东低,海拔最高点1715.5米,修水自西向东汇经赣江入鄱阳湖,年均温16.5℃,年降水量1580毫米,日照充足。宋代黄庭坚诗书双绝,与苏轼齐名。桃里陈氏“一门五杰”(陈宝箴、陈三立、陈寅恪、陈衡恪、陈封怀)蜚声海内外。在现代革命史上,秋收起义首先在修水爆发,是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中心,是南方重点林业县,全县流行的方言有修水话(属赣语-昌靖片-都昌小片)、怀远话(属客家语-铜鼓片)。
修水县是着名的革命老区,体现在“三个第一”: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面军旗在这里设计、製作并率先升起,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在这里组建,毛泽东同志领导的秋收起义第一枪在这里打响,全县有10余万优秀儿女为革命事业献出宝贵生命,其中在册烈士10323人。有红色革命遗址遗蹟60余处,秋收起义修水纪念馆被授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4年被评为江西省“十大红色景点”。
修水风景

地形地貌
修水是个比较典型的山区县,以山为主,素有“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说法。境内四周群山环绕,北有幕阜山,南有九岭山,均为东北——西南走向,从四周向中心依次是中山、低山、丘陵和河谷地形。中、低山占总面积的65%,高丘占总面积的20.5%,低丘占总面积的13.5%,河谷阶地仅占总面积的1%。全县地势西高东低,向东北倾斜,略如碗状。全县地貌分五种类型:
①中山类型:海拔1000—1500米,少数山头超过1500米,面积580.4平方公里。全县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头有64座,黄龙山主峰高达1511米,五梅山主峰(山门峡)高达1716米。中山地区农田极少,植被覆盖较好,800—1000米的地带多为针、阔叶混交林,1000米以上多为灌丛和草丛草场,可以种草养畜,发展草食动物。
②低山类型:海拔500—1000米,面积2346.6平方公里。低山地区,植被差异较大,南部低山植被茂盛,林木蓄积量丰富,是本县木材主要基地。西部山区,植被较差,水土流失严重,是长江流域水土保持重点地区之一。
③高丘类型:海拔300—500米,面积924.9平方公里。地形波状起伏,地貌形态多姿,多为次生植被,主要有松、杉和油茶林。这类地区的水能资源极为丰富,对发展农村小水电十分有利。
④低丘类型:海拔300米以下,面积606.1平方公里。山上以松杉和油茶林、混杂灌木林为主。山腰、山麓广布农田。东南部以水田为主,西北部水田、旱地各半。
⑤河穀类型:海拔100米以下,面积45平方公里。分布在修河及部分一级支流两侧,有宽狭不等的岗地、平地和洼地。农田集中,光热资源丰富,土质肥厚,有机质含量较多,水利灌溉条件较好,複种指数较高。水田、旱地以一年两熟为主,并有部分一年三熟和两年五熟,但在多雨年份,雨量集中,山洪暴发,易遭短期涝害。
修水风景
①中山类型:海拔1000—1500米,少数山头超过1500米,面积580.4平方公里。全县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头有64座,黄龙山主峰高达1511米,五梅山主峰(山门峡)高达1716米。中山地区农田极少,植被覆盖较好,800—1000米的地带多为针、阔叶混交林,1000米以上多为灌丛和草丛草场,可以种草养畜,发展草食动物。
②低山类型:海拔500—1000米,面积2346.6平方公里。低山地区,植被差异较大,南部低山植被茂盛,林木蓄积量丰富,是本县木材主要基地。西部山区,植被较差,水土流失严重,是长江流域水土保持重点地区之一。
③高丘类型:海拔300—500米,面积924.9平方公里。地形波状起伏,地貌形态多姿,多为次生植被,主要有松、杉和油茶林。这类地区的水能资源极为丰富,对发展农村小水电十分有利。
④低丘类型:海拔300米以下,面积606.1平方公里。山上以松杉和油茶林、混杂灌木林为主。山腰、山麓广布农田。东南部以水田为主,西北部水田、旱地各半。
⑤河穀类型:海拔100米以下,面积45平方公里。分布在修河及部分一级支流两侧,有宽狭不等的岗地、平地和洼地。农田集中,光热资源丰富,土质肥厚,有机质含量较多,水利灌溉条件较好,複种指数较高。水田、旱地以一年两熟为主,并有部分一年三熟和两年五熟,但在多雨年份,雨量集中,山洪暴发,易遭短期涝害。


气候特徵
修水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热量丰富,无霜期长,光照较充足,雨量充沛。各地气候差异大,立体气候明显。年平均气温16.7℃,年降水量为1634.1mm,年日照为1600.4小时。
修水风景

各季气候特徵是:
- 春季冷暖空气交会频繁,气温变化幅度大,常因冷空气入侵造成低温阴雨天气,对春播不利。也经常因暖湿气流较强及其对流活动强盛,造成局部暴雨、大风、强雷电以及冰雹等灾害性天气过程。四月份开始进入汛期。
- 初夏处冷暖空气辐合带,西南常有低涡东移,产生连续阴雨和连续暴雨,引发洪涝灾害。雨季结束后,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加强并控制本地,修水县进入盛夏,天气酷热少雨,常常产生高温乾旱天气。
- 初秋修水县由夏季风开始转向冬季风,经常有冷空气入侵产生秋寒,称为寒露风,影响秋季作物生长,特别是影响二晚齐穗。深秋受变性高压控制,秋高气爽,风小雨少多日照,有利秋收冬种。但经常发生秋季乾旱。
- 冬季较寒冷,少雨乾燥,盛行北风,常因强冷空气(寒潮)入侵,产生降温、降雪和冰冻天气过程。虽然冬季偏暖,但极端最低气温降至-5℃以下也经常出现。
日照
修水县境内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629小时,日照百分率为38%。大于10℃期间的日照为1254小时,平均每天有5.6小时,占全年日照时数的76%。
气温
修水县各地年平均气温在13—17℃。最热月为7月,月平均气温在27—28℃。最冷月为1月,月平均气温为3—4℃。平均气温年较差为24—25℃。极端最高气温为44.9℃(出现在1953年8月15日)。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11.6℃(出现在1967年1月16日和1972年2月9日)。初霜一般出现在11月中旬,最早为10月24日,最晚为12月15日。终霜一般出现在3月中旬,最早为2月15日,最晚为4月8日,年平均无霜期247天,最长为289天,最短为223天。
降水量
修水县年平均降水量为1500毫米以上。降雨季节分配不均匀,4—6月降雨集中,多年平均为700—800毫米,占全年47%, 10—12月为140—190毫米,占全年10%。降雨年际变化较大,最多的1954年2296毫米,最少的1968年只有1088毫米。
自然资源
水资源
修河是境内主要水系,修河及其11条支流,流贯全境。修河发源于幕阜山东麓,上游又称渣津水,汇合司前水,大桥水,东港水,东津水,山口水,北岸水,杭口水,奉乡水,安溪水,三都水等,蜿蜒曲折,呈树枝状分布,向中心河谷辐合。在曾家桥起称修河,向东北出境,流经武宁、永修,在吴城汇合赣江后注入鄱阳湖。西部汨罗水,发源于黄龙,经水源、大桥和湖南平江,注入洞庭湖。
地表水资源
平水年地表水总量37.4万万方,已利用的有2.67万万方,利用率为7.14%。与全国12%比,利用率低。

地下水资源
地下水资源受气候、岩性、构造、地貌等多种因素控制,富水性极不均一,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全县总量为4.78万万方,已利用1563.5万方,利用率为3.27%。地下热水资源丰富。如白岭温泉有三处,水温40℃以上,总出流量1.656升/秒,渣津司前株树下温泉,水温21.5℃,出流量20.268升/秒;黄沙汤桥温泉,水温62℃,出流量3升/秒。
水能资源
修水县境内河流众多,水能资源非常丰富,理论蕴藏量达39万千瓦,可开发量为20万千瓦,占理论蕴藏量51.28%。水能分布以山口水、东津水最多。
林业资源
根据中国林业部“八、三、二、五”的标準,修水县被定为中国江南48个林业县之一。据该县林业局的资源调查,全县林木种类有91个,320属,714种。全县林业用地面积497.71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73.69%。活立木蓄积量736万立方米,全县人平均山地5亩多。在林业用地中,有林地307.7万亩,占山地的62.02%,疏林地面积37.7万亩,占山地的7.56%;灌木林24.5万亩,占4.94%;无林地123.5万亩,占24.81%。全县天然林占林地的93.09%,人工林46.8万亩,占林地的6.91%,经济林40万亩,其中:油茶35.7万亩,占88.53%。全县荒山牧草地123.4万亩,大部分适宜林木牧草生长。
草场资源
修水县草场面积69.3万亩,可利用面积59.7万亩。可分为六大类:即低山丘陵草丛草场,面积29.5万亩,占42.6%;低山丘陵疏幼林草丛草场,面积16.1万亩,占23.2%;农隙闲地草丛草场,面积8.9万亩,占12.9%;低中山草丛草场,面积8.8万亩,占12.8%;低中山丘陵草丛草场5.8万亩,占8.4%;人工草场,面积555亩,占0.08%。
水产资源
修水县水域面积15万余亩,占全县总面积2%。其中河流面积11.2万亩,水库面积3万亩,池塘面积1.2万亩,可利用养殖面积3.2万亩,占水域面积的16.58%;水产动、植物资源:鱼的品种有草、青、鲢、鱅、鳊、尼罗罗非鱼、镜鲜、红荷苞鲤、银鱼、日本鲫、东北鲫、鳜等30多种。贝类有圆角无齿蚌、背角无齿蚌、河蚬、田螺等。水生植物有莲藕、茭白、菱角、水浮莲、细绿萍、红萍等多种。

该县渔业生产是一个薄弱环节,普遍存在“三低”,即水面养殖利用率低;塘、库养鱼单产低;渔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占的比例低。
生物资源
修水县自然条件适宜多种野生动、植物的生存和繁殖,名贵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
野生动物资源:哺乳类主要有金钱豹、梅花鹿、獐、山獾、黄麂、南狐、貂、水獭等;爬行类主要有蕲蛇、金环蛇、银环蛇等;鸟类主要有环颈雉、相思鸟、猫头鹰、鹦鹉、斑鸠等。
野生植物资源:珍稀树种有53种。其中:属中国国家重点保护的有钟萼木、香果树、银杏、鹅掌楸、罗汉果、天竺桂、青钱柳(即甜茶树)。野生木本粮品种有茅栗、板栗、棠葛粉、蕨粉、细叶木诸等。可以制酒的有金樱子、猕猴桃、野葡萄、枣子、柿子、杨梅等。特别是猕猴桃资源丰富。野生药材有1000多种,主要有杜仲、白朮、三尖杉、厚朴、黄芪、川芎、桔梗、金银花、土茯芩、淮山、黄莲等。此外野生豆类有艮豆二种、绿豆一种、豇豆三种、小豆五种、扁豆二种、米豆一种。
矿产资源
修水县矿藏储量十分丰富,已发现矿产35种,矿种多、分布广、规模大、品位高、易开採,主要矿产有钨、铀、石英、金、大理石、长石、石煤、石灰石、铍、钼、瓷土、云母、花岗岩、青石板等。
钨矿储量丰富,总储量约24.4万多吨。主要分布在港口、布甲、黄港、黄坳等地。香炉山钨产品位最高,储量最大,由中国五矿公司开发利用。
石英资源可采储量达200万吨,远景储量3000多万吨。
石煤是该县非金属矿的主要矿产,分布很广,可靠储量47.7亿吨,石煤中还含有一定数量的钒、铀、铬、铝。

石灰石是石煤中的伴生矿,分布也很广,全县可靠储量约50亿吨,是石灰和水泥的原料,还可以加工轻质碳酸钙,为化学工业提供原料。
瓷土储量约2500万吨,分布在古市、义宁等地;陶土储量7000万吨。
大理石分布在港口、横山、四都等地,储量丰富。
人口民族
2017年末,全县户籍人口882356人,其中城镇户籍人口140831人,乡村户籍人口741525人。年末常住人口760087人,其中城镇人口329042人,乡村人口431045人,城镇化率43.29%。人口自然增长率7.63‰。
政治体制
县委书记:孙朝辉
县委副书记、县长:张林
县委副书记:欧阳明华
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袁观云
县委常委、纪委书记:艾 菲

县委常委、宣传部长:袁汝琴
县委常委、县政府常务副县长:但传捷
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秦小雄
县委常委、农工部部长:梅 勇
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万 强
县委常委、修水工业园管委会党工委书记:张立军
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熊运锋
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刘淑川
经济
综合
初步核算,2017年,修水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68.1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9.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10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81.04亿元,增长8.6%;第三产业增加值65.01亿元,增长11.0%。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3.1∶48.2∶38.7。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1.6%、51.4%、37.0%,分别拉动经济成长1.1、4.6、3.3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22174元,增长8.5%。

第一产业
2017年,修水县全年实现农林牧渔现价总产值34.75亿元,比上年增长5.2%。其中,农业产值17.53亿元,增长3.3%;林业产值3.88亿元,增长8.4%;牧业产值7.92亿元,下降4.1%;渔业产值3.27亿元,增长6.5%;农林牧渔服务业2.15亿元,增长3.4%。
2017年,修水县洪涝灾害对粮食生产产生影响,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50565公顷,比上年下降3.4%,其中稻穀播种面积37494公顷,下降5.3%。全年粮食总产量263300吨,比上年下降3.0%;其中稻穀产量227373吨,下降4.1%。
2017年,修水县油料种植面积10496公顷,增长6.1%;油料总产量17513吨,增长6.5%。年末可採摘茶园面积4119公顷,增长7.9%;茶叶产量5484吨,增长48.1%。棉花种植面积544公顷,减少3.7%。水果总产量4073吨,增长1.3%。
2017年,修水县全年肉类总产量49796吨,比上年增长7.3%。蚕茧产量4453吨,增长0.6%。
2017年,修水县全年水产品产量1.82万吨,比上年增长8.3%。
第二产业
2017年,修水县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42.69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总产值147.62亿元;重工业总产值195.07亿元。分经济类型看,股份制企业完成总产值339.90亿元;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完成总产值2.79亿元。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控股企业完成总产值58.99亿元。分三大主导产业看,矿产品精深加工业完成总产值110.76亿元,增长24.7%;机械电子产业完成总产值12.36亿元,增长20.5%;绿色食品产业完成总产值57.06亿元,增长17.1%。
2017年,修水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3%;实现工业主营业务收入326.80亿元,增长14.0%;实现利润48.96亿元,增长12.4%。全年工业园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62.71亿元,增长12.5%;实现利润38.51亿元,增长9.0%。
2017年,修水县全年全社会建筑业总产值27.39亿元,比上年增长4.1%。
第三产业
贸易
2017年,修水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9.89亿元,比上年增长13.0%。按经营地统计,城镇零售额43.90亿元,增长13.1%;乡村零售额15.98亿元,增长12.8%。按规模统计,限额以上零售额16.30亿元,增长21.8%;限额以下零售额43.58亿元,增长10.1%。按消费形态统计,住宿餐饮收入9.98亿元,增长13.2%;商品零售额49.91亿元,增长13.0%。
财政金融
2017年,修水县全年财政总收入23.89亿元,比上年增长9.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5.68亿元,下降7.9%。分部门完成情况统计,国税部门完成11.51亿元,增长68.0%;地税部门完成9.06亿元,下降20.3%;财政及其他部门完成3.31亿元,下降7.0%。全年共实现税收收入20.57亿元,增长12.9%,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为86.1%。
2017年,修水县全年财政一般预算支出51.38亿元,增长8.6%。其中一般公共服务、公共安全、教育、科技、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城乡社区等八项重点支出总计完成36.81亿元,增长10.8%
2017年,修水县金融机构币各项存款余额206.08亿元,比上年增长12.7%,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27.29亿元,增长12.1%;金融机构币各项贷款余额131.95亿元,增长12.7%。
交通运输、邮电通信和旅游
2017年,修水县全年旅客周转量55286万人公里,比上年下降4.4%;货运周转量71127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4.3 %。
2017年,修水县全年邮政业务总量3035万元,比上年增长12.6%。年末固定电话用户5.6万户,行动电话用户50.6万户。宽频用户12万户。
2017年,修水县全年接待旅游总人数46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9.7%;旅游综合收入38亿元,增长31.2%。
社会事业
教育
2017年,修水县有普通初级中学37所,在校学生34896人,普通高级中学5所,在校学生7648人,专任教师2517人;国小354所,在校学生数74418人,专任教师3111人;中等职业学校2所,在校学生3256人,专任教师144人。

文化
2017年末,修水县有县级图书馆2个,藏书16万册,全年图书借阅20万人次。全年组织文艺活动564场次,送电影下乡5271场次。全县共有电影院4个,放映队19个,全年电影观众50万人次。城乡有线电视用户12.8万户。

卫生
2017年末,修水县共有卫生机构492个,其中,县级医院6所,乡卫生院35所;年末共有床位2837张。年末卫生工作人员3705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3562人。
社会保障
2017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15元,比上年增长1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266元,增长8.7%。
2017年末,全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76938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37.5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32150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50127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750998人。全县低保人数47213人,其中城镇7642人,农村 39571人。五保集中供养率53%。全县90周岁以上老人1769名,享受政府长寿补贴520万元。
2017年,修水县投入扶贫资金9.73亿元,整合财政涉农扶贫资金6.68亿元。预计全县47个贫困村退出,5147户20784人脱贫。
交通运输
修水城市交通便捷通畅,政府全面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政策,城区有82辆公交汽车,240辆计程车,公共运输出行分担率为23.9%,高出中国城市公共运输分担率的13.9%,县城有71个停车点,3863个停车泊位,百辆汽车停车位37.4%。
山区坦途

公共运输
修水县公共运输主要以修水龙宁公交公司线路为主,目前是九江市下属的各县市里公交软硬体系统做的最好的一个县。修水公交现开通运营的线路达10条,其中郊区线路4条。 2011年,修水公交公司引进空调巴士运营,填补了当时修水县尚无空调公交的空白。修水公交大多数票价实行一元通票制,其中,空调车夏季2元。2012年8月开始使用手动语音报站公交系统;2013年6月开始使用自动语音报站智慧型公交系统;2013年6月开始使用修水市民公交IC卡(可到联盟商家刷卡打折消费),公交智慧型调度系统正在筹划中;2015年1月1日,修水县引进11米长度公车(宇通ZK6108HGC公车、福田BJ6105C6MHB公车),标誌着修水公交从此迈入11米时代,也是九江市下属的各县市里唯一率先使用大容量11米公车的县。
在修水最新城市规划中2011-2030线路规划里以柯龙公路为中心轴,形成“一轴多环”的串联式总体布局。到规划期末共设12条线路,其中快速公交线路3条,旅游公交线路1条,普通公交线路8条,线路总里程为170公里,占规划城市主次干道总里程的82.52%。
公交线路
线路名称 | 线路 区 间 | 途 经 站 点 |
1路 | 良塘总站 — 良塘总站 | 良塘总站→总站广场→宁红商贸城→良塘公寓→人民医院南院→市民服务中心→二中→移民新村→茶博园→福利中心→检察院→南桥小区→卫生局→汇源国小→联盛广场→中医院→南昌银行→珠江酒店→东协佳苑→人民医院北院→散原中学→良友大楼→二小→林业大楼→工商局→澄江花园→修水报社→马家洲公园→珠江酒店→南昌银行→中医院→联盛广场→汇源国小→卫生局→南桥小区→检察院→福利中心→茶博园→移民新村→二中→市民服务中心→人民医院南院→良塘公寓→宁红商贸城→总站广场→良塘总站 |
2路 | 五杰广场 — 吴都 | 五杰广场→二小→山谷公园→金三角→罗桥→安驰修理厂→公路分局→修水一中→消防大队→芦塘加油站→食品厂→玻纤厂→驾校→长青陵→走马国小→走马岗→森源电子厂→赣北钨业→吴都 |
3路 | 五杰广场 — 湘竹 | 五杰广场→林业大楼→山谷公园→高速公路连线线口→汪坑十字路口→韩源毛家→青水桥新村→山谷泉酒业→峰华源路口→万顺连电子厂→何家店工业园→何家店路口→桐源→桐树岭→铙家井→湘竹 |
4路 | 二小 — 良友大楼 | 二小→林业大楼→山谷公园→七圣庙→妇幼保健院→东电公司→四小→狮子岩→樟树下→宁红大市场→三中→民政局→南昌银行→珠江酒店→东协佳苑→人民医院北院→散原中学→良友大楼 |
5路 | 驾校 — 良塘总站 | 驾校→芦塘加油站→修水一中→六小→妇幼保健医院→东电公司→四小→狮子岩→樟树下→宁红大市场→三中→民政局→中医院→联盛广场→汇源国小→卫生局→南桥小区→检察院→福利中心→茶博园→移民新村→二中→市民服务中心→人民医院南院→赣北城→良塘总站 |
6路 | 良塘总站 — 山谷公园 | 良塘总站→赣北城→人民医院南院→市民服务中心→二中→移民新村→茶博园→福利中心→检察院→公安局→文体中心→计生委→司法局→凯旋国际→秀水家园→景昕花园→珠江酒店→东协佳苑→人民医院北院→散原中学→良友大楼→二小→山谷公园 |
7路 | 茶子岗叉路口 — 良塘总站 | 茶子岗叉路口→征村乡政府→福湾→赣北城→人民医院南院→二中→移民新村→建材市场→良塘总站 |
8路 | 良塘总站 — 竹坪 | 良塘总站→汽贸城→赣北城→人民医院南院→二中→移民新村→敬老院→惠普驾校→马家坳→南圳→竹坪 |
9路 | 新一小 — 妇幼保健院新 | 新一小→恆丰花园→时代华庭→新城花园→南昌银行→民政局→三中→宁红大市场→樟树下→狮子岩→东电→妇幼保健院 |
10路 | 民政局 — 良塘总站 | 民政局→ 中医院→ 联盛广场→ 汇源国小→ 卫生局→ 南桥小区→ 新职高→ 良塘第三安置小区→ 物流园→八小→小商品市场→ 汽贸城→ 良塘总站 |
出租汽车

修水县计程车拥有量为240辆,分属全县2个计程车公司,分别是新国线计程车公司和宏强计程车公司,都统一安装GPS和税控计价器。计程车起步价为3元/公里,后每公里1.4元。
历史文化
文物古蹟
修水有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结束的全县文物普查中,收集流散文物750件,全县有古文化遗址116处,其中上奉山背跑马岭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最着名。1978年被命名为山背文化。黄龙山黄龙寺,为中国佛教禅宗五家七宗之一黄龙宗的发祥地,是宋代江西四大丛林之一。黄龙宗宋时传入日本,在日本犹有15个支派,黄龙山有晋葛洪,宋黄庭坚等名人石刻和众多名胜古蹟。县城南山崖曾是黄庭坚读书之地,现已闢为黄庭坚纪念馆,馆藏文物丰富,其中以众多黄庭坚碑刻、墓誌、着作等资料,最为着名。自宋代以来闻名朝野的双井村,有黄庭坚陵园以及石刻等遗址遗蹟。清水岩内有周敦颐等名人题刻。近代陈宝箴父子故居及遗蹟,保存完好。革命历史文物和遗址,以县城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部旧址和上衫乡的湘鄂赣省委省事苏旧址最着名。秋收起义修水纪念馆和烈士馆,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修水10324名革命烈士树起巍巍丰碑。渣津的兜率寺始建于隋开皇年间,是修水佛教传播最早的弘法道场。唐宋达到鼎盛时期,宋代为本县六大禅院之一,历代高僧辈出。僧墓、古蹟众多。2002年释法照禅师主持投入巨资重建梵宇。2007年9月,由省民族宗教事务局授牌为“江西省重点寺院”。

文化艺术
流行方言
修水县流行的方言有修水话(属赣语昌靖片都昌小片)、怀远话(属客语属铜鼓片)。
(1)修水话,属赣语昌都片。昌都片是赣语十一个方言片之一,主要分布在江西赣江下游及鄱阳湖的北部和西北部地区,包括南昌市、南昌县、新建、安义、永修、修水、武宁、德安、星子、都昌、湖口、奉新、靖安以及湖南的平江,共14个县市。

(2)怀远话,属客语铜鼓片,分布在山口、何市、上奉等镇。赣西北的客家话(铜鼓片)已独立于其他片系生存了多年。 受当地江西方言以及毗邻湘卾(浏阳,平江)诸县口音及措词的整合,客家话铜鼓片已在一定程度上从梅州市区(梅江区、梅县区)的本音本语飘移。这种飘移足以造成铜鼓客家人及其他片系客家人之间口头交流一定程度的障碍。飘移的另一因素是铜鼓客家话要独立应付大量新生辞彙,很难创生出与其他片系一致的术语。铜鼓本地人称客家话为“怀园声”。未见有人用铜鼓客家话发表文学作品,但民间艺人用铜鼓客家话创作并演唱了大量的山歌。老艺人涂雪枚在20世纪六十年代创作并演唱的“翻身卖粮”等精品曲目曾灌制唱片公开发行。客家话铜鼓片也散见于邻近的万载,宜丰,上高等地。
修水茶俗
修水盛产茶叶,“双井茶”早在宋代就名誉京师;“宁红”茶叶也一向以“茶盖中华,价压天下”而称着于海内外,修水人居家时却很少喝这种颇具特色有颇为别致的待客茶。

待客茶俗一般是这样:客人进门,主人递上一碗盐菊花凉茶,有的泡有茶果或家制清茶,使凉茶有色,有香,又略有鹹味,也有在茶里放了少许花椒子,那种麻辣香酥又生凉意的味道,使你喝后心神一爽。客人喝着凉茶,热情的主人已在着手準备香料茶了,其中香料因人因地而异,多的可达十余种,如:炒芝麻、炒黄豆、炒花生米、炒糯米、盐可萝蔔乾、盐生姜丝、甚至有放盐笋丁、盐酱瓜丁等等的。讲究的还把红萝蔔等切成梅花形,圆环形。这些香料最基本的是菊花、芝麻、豆子、几乎是每泡必备,所以修水人有句俗话:老大老大娘三样喜,女婿、菊花、鸡。可见菊花在居家中的重要性。 对于需要进一步表示敬意的客人或想挽留吃饭而客人时间却不允许的,主人接上来奉上的是“滚茶”,其实已是麵点腊肉汤一类,另有一番讲究的。有时客人急着要走,主人搞茶不赢,则要包上三五个鸡蛋,硬塞给客人,称作“当茶”或是“代茶”。
这一套待客的茶俗,代代相传,过去,一直很少变化,从中也可看出,旧日里无热水瓶,要一下泡出香料茶或滚茶,根本不可能,故先以凉茶应急。此外,山区集市贸易欠繁荣,来了客人,临时砍肉困难、腊肉、鸡蛋则可随到随取,不致窘迫,如今生活条件不同了,有些人视情况已取消了凉茶,靠集镇近的,“泡泡茶”也儘量用新鲜猪肉,更有的泡上蜂蜜,麦乳精,或以汽水、啤酒之类的饮料待客,以显示生活富足。时代的步伐,已经迈入茶俗的领域了。
旅游名胜
黄龙山
黄龙山,自然风景秀丽,系幕阜山脉的主峰,以山雄、景奇、木丰、水美的自然景观而着称,被誉为“江西的香格里拉”,同时其历史底蕴厚重,影响深远。黄龙山是几百万年前剧烈的地壳运动的产物,属褶皱断块山。黄龙山自古未遭人为破坏,至今一派原生态、纯自然的原始风光,自然景观大小难以胜数,黄庭坚、苏东坡等历代达人贤士题诗赋句,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诗章石刻,又为其增添了浓郁的人文气息和厚重的历史内涵。景区内曾被历朝三次封赐的祖庭黄龙寺至今犹存,香火兴旺。南宋慧南(详见《中国名人大辞典》)大师开创黄龙一宗,使黄龙寺成为宋代江西四大丛林之一,中国禅宗七宗之一黄龙宗的发源地,举世闻名。从隋朝开始一直成为宗教与佛教活动的重要场所。深受黄龙宗影响的日本佛教界,经常专门派人前来拜谒黄龙祖庭。黄龙山蕴藏丰富的常年不低于70ºC的温泉,具有很好的药用功效。为方便游客,景区建有多处风格别样的休闲避暑山庄和温泉洗浴场所,是人们休闲度假的理想之选。每年3月举办的黄龙山登山节和黄龙寺特定的佛事节庆活动都会吸引大量游客。景区内主要景观有:龙王峰、龙湫池、试剑石、鸣水瀑布、黄龙寺摩崖石刻、刘磐墓、犀牛望月、石田三亩、泰清温泉、玉皇殿、石龟问松、八卦石等40多处。
东浒寨
东浒寨风景区位于修水县征村乡潭坑村境内,总面积约14400余亩,因附近啊有两座山如钟似鼓的山而得名,钟鼓钟鼓,东浒东浒,因钟鼓与当地方言东浒相似,所以当地老百姓口口相传,“钟鼓寨”也就变成了“东浒寨”,八千多万年前,这里原是一片汪洋大海,经过一次大的地质构造运动,使这里由海洋变成陆地,方才形成今天这种独树一帜的丹霞地貌。
东浒寨境内方圆3公里内山势雄伟,古木参天,悬崖峭壁,清泉暗河,扑朔迷离。
东浒寨分大小两寨,由两座高耸的岩山组成,相隔为深300余米,宽几米的大裂谷,俗称银子坑,银子坑由一块巨石(天桥)连为一体。寨四周悬崖林立,仅有险道(俗称十八盘)通往大寨山顶,山顶操兵场地势平坦,面积在5000平方米以上。
东浒寨是太平天国时期起义军的驻地,岩洞、操兵场、石桌、泉井、石马、系马桩至今保存完好,还有罕见的方竹生长。旅游区内还有五马归巢、油盐石、虎跳夹、龙巖、红岩寺等景点,其中虎跳夹为长200米,宽2至5米,深100余米的裂谷,谷内清泉叮咚,至今无人探问。
千年古镇
渣津镇,商周时期开始建城,古称艾侯国,是古艾文化策源地 、佛教文化发祥地、中共苏区根据地,同时也是全国生态小城镇建设的样板镇 。渣津镇龙岗坪的商周遗址,创造了上下二千年的古“艾”文化 。始建隋朝开皇末年的兜率寺,是宋时黄龙宗派重要弘法道场,香客络绎不绝 。2002年,由高僧法照禅师住持规划重建后的兜率寺,规模浩大,气势宏伟,是周边地区举行佛教活动的重要场所 。革命时期,彭德怀 、腾代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渣津镇亲自指挥战斗,现存革命旧址多处 。渣津烈士陵园,安葬烈士有1006名,墓碑上刻有徐先华等烈士芳名,墓前建有烈士亭,竖有烈士塑像,是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境内的龙峰山巍峨雄姿,是其天然屏障;美丽的修河穿境而过;古樟 、古杉 、石松 、奇棕等珍贵树种随处可见 ,自然环境保护良好 ,使得其成为全国生态城镇建设的典範 。主要景观有:古艾遗址 、龙安寨自然风景 、千年古寺—兜率寺 、烈士陵园 、石人洞 、石人峰 、龙岗坪 、石门秀水 、万寿宫等 。
布甲溶洞
布甲乡位于修水县最北部,于赣鄂两省修水、武宁、通山三县交界处,全乡版图为114平方公里。境内风光旖旎、气候宜人,景色秀丽,峰峦叠嶂,沟壑纵横,全乡平均海拔在750米。峰巅海拔1550米的太阳山野生中草药上百种,是天然药场。座落在布甲村的布甲溶洞,洞深400余米,分四关三厅,洞内两侧溶岩画廊,钟石满目、姿态各异、美不胜收,特别是后厅三柱笋石如三尊菩萨端坐其中,一尊酷似观音坐莲,满面慈容,迎接游客朝拜。相传宋代大诗人、书法家黄庭坚在本乡洞上、画湾两村传道授业,故有“蛤蟆不叫念书台”“黄雀不跳画湾地”的传说。
汤桥温泉
黄沙镇汤桥温泉位于县城南东30公里, 于十里秀水下游,汤桥集镇之中。这里山清水秀、四周翠柏苍松,又有全县闻名的石咀水库和最大的水产养殖场。汤桥乃嘉庆皇帝的太师万承风故里和安葬地,现故地尚有万承风的陵墓和牌坊,万承风属修水历史上着名的学者和名人。嘉庆皇帝主政期间,万承风力荐嘉庆来自己的故乡休闲、沐浴,一睹和享受汤桥这一自然景观。

汤桥地热分布面广(约1000平方米)且孔泉多处。水温为62度,为高热温泉。其矿化度为38毫克/升,价值为8.5弱硷性。属重碳酸钠型温泉,每天涌量为759.2吨,据专家考证,温泉水含有多种对人体有保健作用的矿物元素,尤其对人体的皮肤有其独特的理疗作用。
山背文化遗址
山背文化遗址位于修水县上奉乡山背村,距修水县城约36公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是中国长江中下游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修水的山背文化、广东曲江的石峡文化、福建闽江的昙石山文化为东南地区三种有代表性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
1961年1月-9月,江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考古鉴定工作组在修水县山背地域发现43处古文化遗址,并选择跑马岭、杨家坪及养鸭场三处遗址进行试掘,揭露面积200平方米。调查和试掘共获480件石器。
程坊风景区
程坊风景区位于江西省东津水电站库区,距县城34公里,该区域山清水秀,空气清新,冬暖夏凉,气候宜人,自然风光美不胜收,到处峰峦叠嶂,林木繁茂,古木参天,鸟鸣山幽,碧波蕩漾,有“小桂林山水”之称。特别是水库的形成,库区有了3万亩水面,蓄水8亿立方米,且水澄碧晶莹,水质甚佳,透明度达7米以上,无污染物质,净化能力强,属国家一级水体。水域开阔处达5000米,观赏仰角4-5度,视野宽广,狭处只有几米,曲折幽邃。不论从哪个角度,都难以辨别出水的流向和尽端。四面临水的孤岛12个,最大的近千亩;三面临水、一面临山的岛屿100多个。从县城至库区码头全线为三等级油路和水泥路。
修河旅游风景区
省级风景旅游区。位于修水县境内双井村到杨梅渡村总长约36公里的修河及沿岸地区。“大广”高速可直达景区。距南昌、九江、长沙、武汉均在230公里以内。是集游览、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综合型旅游风景区。景区1995年7月由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2005年又再做规划,进行深入开发建设。 风景区整体规划面积约70平方公里,主要以36公里修河观光长廊为线,以沿途山谷故里景区、湿地野趣景区、修水人家景区、野外拓展景区、抱子望归景区、石林溶洞景区、杨梅渡古樟群景区为点而组成,被称为“一线串七珠”。 景区内有清可见底、沿岸植被保持自然原生态风貌的修河。有宋代诗人、书法家黄庭坚故居、墓葬、摩崖石刻群。有秋收起义修水纪念馆(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部、团部旧址)。有钟灵毓秀、神秘奇特的石林溶洞和千亩桃林、梨林掩映辉映等景观。区内景点有100多处,着名的有双井访茶、石矶钓月、草径闲鹭、十里秀水、旌阳野渡、云岩晓钟、鱼舟唱晚、抱子望归等,被称为“修江八景”。

桃里陈氏故居与五杰广场

陈氏故居:修水桃里是清末两代名人陈宝箴、陈三立父子的诞生地,陈宝箴之子陈三立(1853—1937)维新四公子之一,清末同光体诗派代表人物,近代爱国诗人;陈三立长子陈衡恪(1876—1923)近代着名画家,与齐白石齐名,并擅长篆刻、书法、诗文;陈三立三子陈寅恪(1890—1969)现代着名史学大师、教育家,他学识渊博,在国内学术界享有崇高声誉。(陈氏一家三代祖孙四人均载入《辞海》《中国名人大辞典》);陈衡恪次子陈封怀(1900—1993)着名植物园专家、植物分类学家。陈氏一家四代出了这五位杰代人物。
着名人物
自唐宋至清代,本县共有进士201名,举人317名,仅宋代即有进士160名。北宋一朝,双井村出进士48名;历代有丞相2名,尚书16名,正一品官员3名,从一品1名,正二品5名,从二品4名;

知名文学艺术家21名。黄庭坚开创江西诗派,与苏轼齐名,并称“苏黄”,也是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宋代名臣徐禧布衣腾达,胸蟠甲兵,殉节永乐城,有“宋殒长城”之叹。徐禧子徐俯,官至参知政事,又是江西诗派着名诗人,名句流传至今。余玠,南宋政治家、军事家、四川按抚置制使余,治蜀10年,屡挫蒙军。明代周季麟、周季凤兄弟,均官至左都御史,史称“双凤”。清万承风,为宣宗侍读。
近代以来,更是名人迭出。桃里陈氏一门,有4人名载《辞海》,陈宝箴,官至湖南巡抚,支持维新变法,向光绪帝推荐维新人才,在湘办新学兴新政,为全国封疆大吏中唯一支持和从事变法者。其子陈三立,为同光体诗派领袖,清末民国初诗坛泰斗。三立长子陈衡恪(师曾),近代着名画家,与齐白石齐名。三子陈寅恪,闻名海内外的史学大师,着名教授,曾任中央文史馆副馆长。古琴大师、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查阜西,曾参与组织着名的“两航起义”。着名中医徐瀛芳,民国期间,是全国中医委员会七委员之一,被医界誉为“中医科学化先锋”。当代着名作家胡旷,所着《潘虎》等文已成为当代文学史上文艺性革命斗争回忆录的代表作。
现代名人有着名科学家,原华南植物研究所所长陈封怀,着名书法家、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黄绮和着名京剧表演艺术家黄蜚秋等。古代和近代县人留下各类专着272部1198卷,这些都被修水人民引为骄傲。
修水名人
黄庭坚(1045—1105)宋代大诗人,大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苏门四学士”之一,诗歌方面,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书法方面,他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
徐俯(1075—1141)黄庭坚之甥,江西派着名诗人之一。
余玠(?—1253)南宋政治家、军事家、四川按抚置制使余,治蜀10年,屡挫蒙军。
陈宝箴(1831—1900)官至湖南巡抚,是当时全国唯一支持维新变法的封疆大吏。
陈三立(1853—1937)维新四公子之一,清末同光体诗派代表人物,近代爱国诗人,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第二任三江师範学堂(南京大学的前身)总稽查。
陈衡恪(1876—1923)即陈师曾,近代着名画家,与齐白石齐名,并擅长篆刻、书法、诗文。
陈寅恪(1890—1969)中国现代最负盛名的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与王国维、梁啓超、赵元任并称清华大学四大国学大师。他学识渊博,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崇高声誉。
陈封怀(1900—1993)着名植物园专家、植物分类学家。
匡一点(1924—2002) 现代诗人。有专着《听涛楼吟草》、《听涛楼律苗》等出版。
傅梅影(1928—2011)现代画家。以画梅花着称,出版画册《江南一枝梅﹒傅梅影》等。
沈德咏(1954—)现任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正部长级)、一级大法官。中纪委委员,十八届中央委员。
城市荣誉
国家卫生县城 | 国家园林县城 | 全国生态示範县 | 全省生态建设先进县 | 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 |
省级园林县城 | 全省双拥模範县 | 省级文明城市 | 中国名茶之乡 | 全国科普示範县 |
省级卫生县城 | 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 | 全国重点产茶县 | 中国书法之乡 | 全省外贸出口先进县 |
全国国家级平安畅通县 | 全国茶叶科技示範基地县 | 全省“一大四小”工程建设先进县 | 全省种子管理先进县 | 全省木材流动监督工作先进县 |
全省农田水利建设先进县 | 全省标準化茶园创建先进县 | 全省信访维稳工作先进县 | 全省社会救治工作先进县 | 全省农田水利建设先进县 |
全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市建设工作先进县 | 全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先进县 | 江西省十佳魅力新城 | 江西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 江西的西伯利亚 |
文章奥府 | 中国最美的河流 | 空气都是甜的 | 全省城市管理工作先进集体 | 全省绿化工程建设优胜县 |
江南生态新城 | 省级生态宜居县城 | 省级森林城市 | 江西省十佳宜商县级城市 | 2014中国深呼吸小城100佳 |
江西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 2014中国最具幸福感县级城市 | 中华生态文明茶乡 | 全国十佳生态文明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