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泉州师範学院

泉州师範学院

泉州师範学院

泉州师範学院(Quanzhou Normal University)坐落在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着名侨乡——泉州。学校前身为创办于1958年的泉州大学师範学院。1998年泉州师专、泉州教育学院、泉州师範学校合併组建新泉州师专。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正式升格为泉州师範学院,系福建省第一所新建地方省属本科高校。2014年12月5日,入选卓越教师培养计画。2018年1月,学校新增为福建省2018-2020年硕士学位授予培育单位立项建设单位

截至2017年5月,学校有东海和诗山两个校区,占地1185亩;另有校企合作软体学院(江南校区),占地105亩。下设二级学院18个,设定全日制本科专业63个,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9大学科门类,拥有省级重点学科7个。校本部有专任教师812人。面向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18498人。

1999年10月18日和2001年4月2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两次莅校视察指导组建泉州师範学院和东海新校区建设。泉州社会各界和海内外泉州籍乡贤捐资逾1亿元支持学校建设,20多座教学楼、实验楼、公寓楼以捐资者命名。

基本介绍

  • 硕士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硕士人才培养项目1个
  • 主管部门:福建省
  • 学校官网:http://www.qztc.edu.cn
  • 中文名:泉州师範学院
  • 外文名:Quanzhou Normal University
  • 简称:泉州师院
  • 创办时间:1958年
  • 类别:公立高校
  • 类型:师範类
  • 属性:卓越教师培养计画(2014年)
  • 现任领导:党委书记:游小波
    校长:屈广清
  • 本科专业:63个
  • 院系设定: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等18个二级学院
  • 校训:善学如泉 正心至大
  •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东海街道东海滨城
  • 院校代码:10399

发展历史

学校前身

  • 原泉州师範高等专科学校
1958年5月1日,在大跃进的形势下,福建 晋江专区委员会决定创办泉州大学。泉州大学下设工学院、农学院、医学院、师範学院等四个学院。师範学院设有中文、数学、物理、化学四个专业,录取新生419人,学制一年、二年兼有。
1958年5月8日,福建 晋江专区第一所高等学校泉州师範专科学校正式开学上课。
1958年9月7日,泉州大学新生报到。
1958年10月1日泉州大学全体师生举行开学典礼,晋江专署 王德秀 专员,地委宣传部 朱展华 副部长出席典礼并讲话、副校长陈金源向全体师生员工作了开学报告。
1958年秋,创办泉州大学,下设工、农、医、师範四个学院,师院校舍暂寄于泉州师範学校。
1958年10月3日泉州大 学正式上课。
1959年3月27日,中共晋 江专区委员会决定把泉州大学几个学院分开设立,泉州大学工学院称泉州大学,单独设院;农学院和晋江专区农校合併,挂泉州农学院牌子, 医学院和晋江专区 医士学校合併,改为晋江专区医学专科学校。
泉州师範专科学校大门泉州师範专科学校大门
1959年7月24日,成立泉州师範专科学校校务委员会。
1960年6月24日泉州师範学院成立,师範学院共设8个专业(政教、中文、外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体育)教职工252人,在校生达1151人。
1960年7月23日启用“泉州师範学院”印章。
1960年9月泉州师範学院院部迁往清源山新校园。
1962年秋併入设址漳 州的福建第二师範学院,校舍后改办为晋江专区华侨子弟补习学校。
1978年3月,晋江地委决定复办泉州师专,成立复办泉州师专筹备领导组。1978年4月,省政府批准先办晋江地区师範大专班,师範大专班与泉州师範学校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合署办公,设政教、中文、英语、数学、物理、化学6个专业,学制二年。当年5月正式开学。招收1977年高考考生492名,此外还扩招1489名新生,大部分安排在地区各县(市)分班入学。
1978年5月8日,首批500名师範大专班新生举行开学典礼。
1978年12月15日,“福建省晋江地区师範大专班筹备组”改为“福建省晋江地区师範专科学校筹备组”。启用“福建省晋江地区师範专科学校筹备组”印章。
1981年泉州师专在晋江地区师範大专班的基础上正式复办了,校名全称:泉州师範专科学校。
1981年7月21日,国务院批准建立“泉州师範专科学校”。
1986年,福建省教育委员会将泉州师範专科学校列为“七五”期间重点建设师专之一。
1994年3月29日,福建省教育厅调整高校名称,泉州师範专科学校改名为“泉州师範高等专科学校”。
  • 原泉州教育学院
泉州教育学院创办于1951年。初名为晋江专区国小师资训练班,主任、党支部书记吴秀琼,校址设在鲤城区承天寺内。
泉州师範学院
1955年改名为晋江专区国小教育行政干部训练班,移址北门顶埔。
1960年再改名为晋江专区教育行政干部学校。
1969年至1971年停办。
1971年复办,校名为晋江地区中学教师学习班,校址设鲤城区二郎巷现 泉州财贸干校内。
1975年改校名为晋江地区中教师资训练班。
1977年改为晋江地区教育干部学校。
1977年改为晋江地区教育干部学校。
1979年6月10日,经晋江地委决定,更名为晋江地区教师进修学院。
1980年,校址由二郎巷迁至鲤城区学府路。
1985年元月,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并报教育部备案,升格为泉州教育学院,属具有师範性质的地方成人高等学校。
1997年底,福建 泉州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从1998年春季开始,逐步将泉州师範高等专科学校、泉州教育学院、泉州师範学校合併成一所师範高等专科学校,并在此基础上扩大征地,增加投入,筹建泉州师範学院。
  • 原泉州师範学校
泉州师範学校创办于1952年11月1日。先后开设初级师範班、速成师範班、艺术师範班、普通师範班和函授班。1966年因“文化大革命”停办。
1972年复办并更名为晋江地区师範学校,招收工农兵学员。1977年恢复正常招生,1981年恢复校名为泉州师範学校。学校复办后,先后办了普通师範班、体育班、文科班、数理班、大专班、民师班、英语班、音乐师範班、美术师範班、特殊教育师资班、普师函授班等。
1998年8月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泉州师範学校与泉州师範高等专科学校、泉州教育学院合併,组建新的泉州师範高等专科学校。原来由泉州师範学校招收国中毕业生四年制的音乐、美术、特师、普师专业,併入泉州师範高等专科学校的艺术系(音乐、美术专业)和普初教系(特教专业和普通国小师资专业),改为大专统一招生。泉州师範学校原有97级、98级中专师範生继续留校学习,按原学制读至毕业。泉州师範学校的人事、资产、业务许可权和党团、工会组织关係移交泉州师範高等专科学校。
  • 原南安师範学校
南安师範学校创办于1939年。校址位于南安县诗山、码头两镇接壤的高盖山北麓。初名为省立德化国民师範学校,中华民国29年(1940年)春季开始招生。开设半年制甲种简易班,1年制丙种简易班、2年制乙种简易班,4年制简易师範本科班。
1940年更名为省立德化简易师範学校,
1942年再更名为省立德化师範学校。增设高中普通师範科,学制3年。
1946年易名为南安师範学校。
1947年秋,增设高中艺术师範科。
1949年10月1日,人民政府接管学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先后开设有普通师範班、1年制师範速成班、国小教师轮训班、师範专科班等。
1966年因“文化大革命”停办。
1978年秋复办,先后开设2年制普通师範班。4年制普通师範班、3年制普通师範班、2年制民师班、老区预科班和扶贫预科班。
2001年11月,经市委、市政府上报教育厅同意批准,南安师範学校併入泉州师範学院,并在此基础上组建泉州师範高职学院。南安师範学校的人事、资产、业务许可权和党团、工会组织关係移交泉州师範学院,南安师範学校原有98级、99级师範生继续留校学习,按原学制读至毕业,由新组建泉州师範学院高职学院管理。
注:图册资料来源于学校官网

合併以后

1998年8月24日,经福建省长办公会议研究,同意将泉州师範高等专科学校、泉州教育学院、泉州师範学校三所学校合併,组建新的泉州师範高等专科学校。
2000年2月24日,全国高校设定评议委员会广州会议经过投票表决,全票通过同意泉州师专改为本科层次的泉州师範学院的动议。
2000年3月21日,国家教育部复函福建省人民政府,同意在泉州师範高等专科学校基础上建立泉州师範学院。
2000年4月17日,福建省人民政府下文同意建立泉州师範学院。
2001年11月23日,南安师範学校正式併入泉州师院,成为泉州师範学院所属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2003年2月16日,泉州师範学院第一届董事会。
2004年5月8日,福建省学位委员会正式发文,批准学校列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
2005年5月9日,接《教育部关于公布北京化工大学等54所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结论的通知》,顺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合格评估。
2011年正式获批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单位,系全国新建本科院校中首批拥有硕士专业学位点的高校之一。
2013年学校获批福建省硕士学位授予培育建设单位和福建省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
2018年1月,学校新增为福建省2018-2020年硕士学位授予培育单位立项建设单位。
2018年11月,教育部公示第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名单,泉州师範学院入选。

办学条件

师资力量

截至2017年5月,校本部现有教职工1177人,其中专任教师812人。专任教师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人、国家“千人计画”特聘专家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画1人;福建省特殊支持高层次人才“双百计画”1人、福建省闽江学者特聘(讲座)教授24人、省级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3人,福建省教学名师4人、福建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画19人、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画8人。
学校入选首批泉州市事业单位人才高地,成为泉州市首批2个事业单位人才高地之一。

院系专业

泉州师範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广播电视学、广告学、书法学。
泉州师範学院政治与社会发展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经济学、历史学、文化产业管理、公共事业管理。
泉州师範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数学与套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泉州师範学院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物理学、通信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泉州师範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音乐学、音乐学(南音方向)、舞蹈学。
泉州师範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美术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动画。
泉州师範学院化工与材料学院化学、套用化学、生物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技术、材料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
泉州师範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地理科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科学、环境科学。
泉州师範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
泉州师範学院体育学院: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泉州师範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教育技术学、数字媒体技术、国小教育、套用心理学。
泉州师範学院陈守仁工商信息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服装设计与工程、市场行销、物理管理、电子商务。
泉州师範学院航海学院:航海技术、轮机工程。
泉州师範学院套用科技学院汽车服务工程、公共事业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升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升本)、英语(专升本)。
泉州师範学院软体学院软体工程、动画。
泉州师範学院海洋与食品学院:学院开设生物科学(师範类、理科)、生物技术(理科)、食品科学与工程(工科)、海洋技术(工科)等4个本科专业
名单为2016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资料

学科建设

截至2016年3月,学校共有省级重点学科3个,本科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九大学科门类。
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硕士专业人才培养项目:艺术硕士。
福建省重点学科:中国语言文学、生物学、音乐与舞蹈学。
福建省新建本科高等学校重点学科:中国现当代文学、音乐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凝聚态物理学。

教学建设

  • 教学成果
截至2017年5月,现有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画改革项目1个、教育部教师队伍建设示範项目“专业和课程改革”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1个,以及省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01项;获评福建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6项、二等奖11项。省级精品课程25门、省级实验教学示範中心6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项目10个、省级特色专业7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8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2个、省级公共基础课实验平台5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5个。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音乐学、电子商务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南音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1个泉州师範学院——石狮市华宝海洋生物化工有限公司理科实践教育基地
省级精品课程25门文学概论、外国文学、教师口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现代汉语、无机化学、经济地理学、地质学基础、器乐、物理化学、有机化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电子商务、综合英语、政治经济学等
省级实验教学示範中心6个物理实验教学示範中心、工商信息实验中心化学实验中心、信息技术实验教学中心等
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项目10个海西经贸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信息管理与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闽南文化套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泉州地区生物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音乐学(南音)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服务海西体育产业实用型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鞋类造型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人文社科专业师範教育人才实践能力培养创新实验区等
省级特色专业7个汉语言文学、历史学(文博旅游)、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际经济与贸易、电子商务等
省级教学团队4个汉语言文学教学团队、经济学教学团队等
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8个):对外汉语、音乐学(南音方向)、特殊教育、汉语言文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历史学(旅游文博方向)、英语、物流管理
2013年,泉州师範学院教师发展中心获批“福建省教师教学发展示範中心”,是福建省高校首批8个省级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之一,也是泉州市唯一的省级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 学生成绩
2011-2013年,学生在国际和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创业”挑战赛、CCTV全国青年歌手大赛、全国高校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师範院校学生语言文字大赛、全国高师田径运动会等各级各类相关学科赛事中屡创佳绩,累计获得省级以上奖励500多人次。2004-2013年毕业生就业率均超过94%。
中山广场中山广场
  • 所获荣誉
校党委连续两次荣获省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学校连续五届荣获省级“文明学校”称号,荣获省级“五一劳动奖状”、“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平安校园”。

对外交流

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巴西、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几十所高校开展交流合作。实施闽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项目,与台湾辅仁大学等知名高校合作,联合培养套用型人才。实施密克罗尼西亚学历留学生项目。实施国际船员培训项目。致力汉语国际推广,2005年成为福建省最早选派国际汉语教师中国志愿者的两所高校之一,每年承办华裔学生学中文及各类型语言文化推广活动,获批福建省海外华文教育基地。与巴西驻广州总领事馆合作设立“泉州师範学院中国巴西友谊中心暨巴西艺术交流中心”。

学术研究

科研成果

泉州师範学院2011-2013年度科研成果统计汇总表
类别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
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索引收录的论文
SCI
38人次
20篇
9篇
12篇
EI
32人次
13篇
30篇
21篇
ISTP
12人次
3篇
13篇
11篇
科研项目
国家级
4项
5项
10项
8项
省级
35项
47项
63项
89项
市级
51项
40项
50项
41项
校级
48项
48项
55项
53项
横向
5项
9项
14项
10项
科研成果
着作、教材类
主编
19部
13部
18部
21部
论文成果类
文学与传播学院
49篇
60篇
76篇
77篇
政治与社会发展学院
39篇
42篇
46篇
35篇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37篇
47篇
29篇
50篇
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
36篇
29篇
38篇
41篇
音乐与舞蹈学院
25篇
21篇
37篇
37篇
美术与设计学院
41篇
32篇
30篇
37篇
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48篇
67篇
65篇
68篇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45篇
34篇
38篇
25篇
外国语学院
25篇
19篇
21篇
37篇
体育学院
9篇
12篇
17篇
13篇
教育科学学院
49篇
25篇
29篇
29篇
陈守仁工商信息学院
87篇
76篇
77篇
84篇
套用科技学院
29篇
26篇
24篇
17篇
继续教育学院
5篇
8篇
7篇
9篇
机关
56篇
45篇
46篇
58篇
图书馆
8篇
17篇
15篇
23篇
合计
588篇
560篇
595篇
640篇
文艺创作
18项
9项
7项
7项
专利与计算机软体
9件
3件
7项
4件
奖项
第九届省社科优秀成果奖
5项
第五届市社科优秀成果奖
24项

科研条件

截至2015年6月,学校建有省级以上科研创新平台16个,省级院士工作站“泉州市生态工业园区规划与建设研究院士工作站”。“分子生物与药物化学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被评为福建省高校自然科学类优秀科研创新平台,“闽南文化生态研究中心”被评为福建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基地。
学校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合作成立“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闽南文化研究基地”,与台盟中央合作成立“台盟中央闽南文化交流研究基地”,与《求是》杂誌社合作建立“泉州师範学院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与福建省残疾人联合会共建“福建省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基地”,与福建省开闽姓氏文化研究院共建“泉州师範学院闽南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近海资源生物技术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智慧型计算与信息处理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信息功能材料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化工材料绿色纳米技术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福建省重点实验室:福建省大数据管理新技术与知识工程重点实验室、福建省海洋藻类活性物质製备与功能开发重点实验室。
福建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南音研究中心。
福建省高校人文社科基地体育产业研究中心、特殊教育与社会融合研究中心、闽南文化生态研究中心。
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云计算物联网电子商务智慧型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
福建省行业技术开发基地:福建省轻纺化工清洁生产产业技术开发基地。

学术资源

据2014年图书馆官网显示,泉州师範学院图书馆馆藏126万册,电子图书120多万种,中外文电子期刊8000种,中外文期刊1800种。二级学院资料室藏有书刊5万多册,中外文期刊500种,工具书、专业书籍门类齐全。各资料室建立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为本院师生提供借阅服务。人文学院的文艺学研究所、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所和汉语言文字学研究所拥有专业图书和报刊资料约3000册,人文学院资料室、外语学院的资料室,其藏书数量已达4031册,艺术学院资料室藏书数量更是达到42162多册(件)。
图书馆图书馆

学术交流

2012年,“泉州师範学院特殊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和闽台交流合作中心”项目由国家发改委立项,获中央财政支持5000万元。学校与福建电大泉州分校、省新华发行(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泉州分公司正式签订协定书,共同建设“泉州海峡文化学术交流中心”,项目总投资约2亿元。

文化传统

学校标识

  • 校标
校标为圆形图案,校标上部自左而右环绕中文校名标準全称,下部自左而右环绕英文校名标準名称,中间为圆形图案。圆形图案以泉州师範学院新校区的标誌性建筑——南大门为设计主体,套用现代的设计手法加以抽象表现,借用校门顶部的钢架结构造型和校门两侧帆形门柱组合成小篆书体“泉”字;两侧门柱的剪影叠加,形成两个“川”字相对应,代表着泉州晋江和洛阳江,显示出泉州师範学院的地理位置,即晋江和洛阳江的交汇之处,同时又有海纳百川之意;校门顶部的钢架犹如一艘抽象的航船,下面的横线图案象徵海面,寓意作为一所年轻的本科高校,泉州师範学院正在扬帆起航;弧形的钢架造型又犹如一枚钢印,寓意泉州师範学院是所重承诺的高等学府。通过富有节奏和韵律的线条排列,象徵泉州师範学院严谨的学术精神和轻鬆自由的学术氛围。由建校年份“1958"体现出泉州师範学院的历史进程。校标标準色为刺桐红。刺桐红颜色採用由蓝、红、黄混色而成,分别象徵着海洋、阳光、热情、刺桐花和闽 南红砖墙。同泉州师範学院所有建筑色彩风格相似,其标誌的色彩属性体现学校形象的同一性。
  • 校训
善学如泉 正心至大
善学,语出《礼记.学记》:“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指善于学习的人,老师很安闲,而教育效果反而加倍的好,学生更把功劳归诸于老师教导有方,这是增进学问的方法。老师受到尊敬,然后真理学问才会受到敬重。善学如泉,意为希望学生勤学、感恩、善于积累,如源泉般时时把握力量、知识、感情的来源;如泉水般清澈反观自己并端正前进的方向。
校训校训
正心,语出《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正心,就是教人防止个人感情、欲望的偏向。正心所要达到的目的是把个人道德修养达到完善的地步,也是《大学》中讲培养人的最高要求。“善学”和“正心”,契合大学精神的两个方面——知识的积累和人格的完善,也是每一个学生在大学里所应该学到的立身处世之根本,即拥有知识,拥有良好的道德修养。
“泉”和“大”,在这里可解释为一种境界,即知识积累过程应像泉水涓涓细流汇成大海、提高修养应放到做人至关重要的位置;同时又是一种地理标识,即泉州;此外,更是一种目标,即全体泉州师範学院人奋斗的“泉州大学”。

社团组织

学校的学生组织主要有团委会指导下的学生会、学生社团联合会,学生处指导下的自律会,校党委宣传部指导下的校报记者团,校广播电台等。
截止2013年9月,学校有39个校级学生社团,近百个二级学院社团。校级社团主要由校学生社团联合会的指导下,共分为五大类社团:
公益类:环保协会、微博协会、同心社、青春健康同伴社、花卉协会;
实践类:旅游协会、物流协会、摄影协会、商务协会、电子商务协会、市场行销协会、优蓝口语协会、微电影协会。
研究类:集邮协会、YBC学生创业俱乐部、天文爱好者协会、晴帆心理协会、收藏协会、微博协会;
体育类:棋牌协会、瑜伽协会、长跑俱乐部、跆拳道协会、轮滑协会、足球协会、篮球协会、武术协会、网球协会、脚踏车协会、羽毛球协会;
文艺类:原野剧社、I尚动漫社、街舞协会、书画协会、吉他协会、罗曼交谊舞协会、读者协会、桐江文学社、影评协会、学生通讯社;
校友师生交流平台:泉州师範学院百度贴吧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泉州师範学院现任领导
名誉院长
姚建年
党委书记
游小波
党委副书记
院长
屈广清
林伟、高云程
副院长
王珊、陈亚兵、杨晓翔、黄江昆
纪委书记
邱银富

历任领导

姓名职务任职时间
泉州师範高等专科学校
张桂如
兼任泉州大学校长
1958年-1959年
张连
兼任泉州师範专科学校党委书记、校长
1958年-1959年
陈金源
历任泉州大学副校长、泉州师範专科学校副校长、泉州师範学院院长兼党委副书记
1958年7月-1961年4月
崔梦周
泉州师範专科学校党委书记
1959年-1961年
施宣铁
泉州师範专科学校党委书记
1982年5月-1985年
黄乐德
泉州师範专科学校校长、党委副书记
1982年5月-1986年2月
陈世兴
泉州师範专科学校校长兼党委副书记
1986年2月-1998年12月
庄晏成
泉州师範专科学校党委书记
1991年9月-1993年9月
陈笃彬
泉州师範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书记
1997年5月-1998年12月
原泉州教育学院
王仪延
晋江专区小教训练班负责人
1950年-1953年
吴秀琼
晋江专区小教行政干部训练班负责人
1955年-1956年
倪章屿
晋江专区小教行政干部训练班班主任、党支部书记
1956年2月-1958年
曾甘源
晋江专署教育干部学校党支部书记
1960年2月-1968年
王亮之
晋江专署教育干部学校校长
1960年-1968年
黄文卿
晋江地区中学教师学习班党支部书记
1971年-1972年5月
马煜
晋江地区中学教师学习班党支部书记
1972年-1973年
潘天成
晋江地区中教师资训练班党支部书记、主任
1973年10月
赖景星
晋江地区教育干部学校书记
任晋江地区教育干部学校校长、书记
任晋江地区教师进修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院长
1977年
1978年4月起
1979年7月-1984年
吴铉铉
晋江地区教师进修学院书记
晋江地区教师进修学院党总支书记
1979年10月
1984年11月-1989年12月
张永年
晋江地区教师进修学院党总支副书记(享受正职待遇)
1984年11月-1985年6月
丘熙洽
晋江地区教师进修学院院长
泉州教育学院院长
1984年11月-1985年1985年-1998年11月
黄种禄
泉州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
1989年12月-1998年11月
原泉州师範学校
陈家缉
曾任公立溪亭艺术专科师範学校校长
林德耀
曾任泉州乡村师範学校校长
刘庆平
曾任省立晋江乡村师範学校校长
郭养洛
泉州师範学校校长
1952年-1955年
曾艳霜
晋江地区师範学校书记
1972年
潘聪谋
晋江地区师範学校书记
1972年5月-1973年
陈淑辛
晋江地区师範学校校长、书记
1973年-1974年
陈励金
晋江地区师範学校书记
1977年4月-1982年
黄乐德
晋江地区师範学校副校长、校长
1977年12月-1981年5月
林昭群
泉州师範学校校长、党总支书记
1981年5月-1984年9月
雷拱照
泉州师範学校校长
泉州师範学校党总支书记
1982年4月-1984年1月
1984年1月-1988年6月
辜钦祺
泉州师範学校校长
泉州师範学校党总支书记
1984年-1988年6月
1988年6月-1989年7月
蔡乃永
泉州师範学校校长
1988年6月-1992年7月
陈古涛
泉州师範学校书记
1989年-1992年7月
庄碧川
泉州师範学校校长、书记
1992年8月-1998年11月
三校合併后的泉州师範高等专科学校
陈世兴
泉州师範专科学校校长兼党委副书记
1998年12月-2000年10月
陈笃彬
泉州师範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书记
1998年12月-2000年10月
原南安师範学校
邹有华
省立德化国民师範学校校长
1939年-1941年
郑文荣
省立德化师範学校校长
1941年-1946年
戴世龙
省立南安师範学校校长
1946年-1948年
薛克柽
省立南安师範学校校长
1948年-1949年
曾荣华
省立南安师範学校校长
1949年-1951年
陈家蘩
省立南安师範学校校长
1951年-1952年
黄文卿
省立南安师範学校校长
兼任党总支书记
1954年-1971年1955年-1959年
蔡文明
兼任南安师範学校党总支书记
1957年-1959年
吴奕民
南安师範学校党总支书记
1959年-1963年
黄焕明
南安师範学校党总支书记
1963年-1964年
张宝殿
南安师範学校党总支书记
1964年-1969年
张永年
南安师範学校校长、书记
1979年6月-1984年6月
吕佳声
南安师範学校校长、党总支副书记
南安师範学校党总支书记
1989年8月-1997年
1997年-2001年11月
万建明
南安师範学校校长、书记
2001年3月-2001年11月
泉州师範学院
陈笃彬
泉州师範学院院长
2000年10月-2007年5月
黄印春
兼任中共泉州师範学院委员会书记
2000年10月-2001年5月
黄子杰
泉州师範学院院长
2007年5月-2013年7月
洪辉煌
泉州师範学院党委书记
2001年4月
赵捷
泉州师範学院党委书记
2010年5月-2012年10月
李清彪
泉州师範学院院长
2015年5月-2017年2月
屈广清
泉州师範学院院长
2017年2月-
资料来源于学校档案馆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