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观音阁镇(广东博罗县辖镇)

观音阁镇(广东博罗县辖镇)

观音阁镇(广东博罗县辖镇)

观音阁镇隶属于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地处东江中游西北岸,东面和南面隔江与惠城区芦洲镇相望,西面与杨村、杨侨镇相连,北面与麻陂、石坝镇相邻,是博罗、惠州(惠城区)、河源三地的交汇处。

截至2014年,观音阁镇版图面积143平方公里,下辖14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总人口29150人,其中户籍人口28050人,外来人口1100人。2014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2255亿元。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观音阁镇
  • 外文名称:Guanyinge Town
  • 行政区类别:镇
  • 所属地区:广东省博罗县
  • 下辖地区:观音阁1个社区、柏湖等14个行政村
  • 政府驻地:观音阁镇塘新路1号 
  • 电话区号:0752
  • 邮政区码:516164
  • 地理位置:东江中游西北岸、博罗县东北部
  • 面积:143平方公里
  • 人口:29150人(2014年常住人口)
  • 方言:客家话
  •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 车牌代码:粤L

历史沿革

清乾隆二年(1737年)陈姓从兴宁迁至观音阁镇地域开设店铺。
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村民在东江近鹅形埠头角建造“埠鹅古寺”,供奉“坐莲观音”,人称观音堂;后店铺逐渐增多渐成圩镇,故名观音阁。
1979年称观音阁人民公社。
1983年11月,恢复区乡建制,名为观音阁区。
1986年1月,改区设镇,更名为观音阁镇,属博罗县辖镇。

行政区划

截至2014年,观音阁镇辖棠下村、南坑村、砂岭村、伍塘村、联星村、彭村村、南村村、柏湖村、十字路村、菱湖村、杨村村、塘角村、桂岭村、泳新村14个行政村和观音阁社区1个社区。镇政府驻地观音阁镇塘新路1号 。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观音阁镇位于博罗县东北部,距县城罗阳镇69公里,地处东江中游西北岸,东面和南面隔江与惠城区芦洲镇相望,西面与杨村、杨侨镇相连,北面与麻陂、石坝镇相邻,是博罗、惠州(惠城区)、河源三地的交汇处。全镇国土总面积143平方公里,镇中心大致位于北纬23°24′,东经114°36′。

地形地貌

观音阁镇地貌主体为残丘缓坡和沖积平原,地势北高南低,南部为漫滩及阶地构成的平地,北部为丘陵区。

气候

观音阁镇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其次是东南风,气温温和,温润多雨,年平均气温21℃,平均降雨量1650毫米。

人口民族

观音阁镇民族以汉族为主。截至2014年,该镇有常住人口29150人,其中户籍人口28050人,外来人口1100人。

自然资源

水资源
观音阁镇观音阁镇
观音阁镇水资源主要来自东江,东江上游河段流经该镇9个行政村,总长达31.8公里。
土地资源
截至2014年,观音阁镇平地常用耕地面积27560亩,其中水田14149亩、旱地13411亩;山地以丘陵为主,总面积达46341亩。

经济概况

综述

2013年,观音阁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0716亿元,其中第一产业1.0472亿元、第二产业2.8342亿元、第三产业2.1902亿元;镇财政收入276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1.11亿元;完成税收2171.1万元,其中国税732.2万元、地税1438.8万元;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0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311元。
2014年,观音阁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2255亿元,比去年增长6.5%;其中第一产业1.0573亿元、第二产业3.0028亿元、第三产业2.1654亿元;镇财政收入3356万元;固定资产投资1.3033亿元;完成税收2288.2万元,其中国税879.3万元、地税1409万元;农民人均收入7038元。

第一产业

2013年,观音阁镇实现农业总产值1.6亿元,农业增加值1.05亿元。全镇种植水稻17731亩,产量7200吨;花生4535亩,产量2250吨;甘蔗3210亩,产量12800吨;甜玉米3520亩,产量5000吨;红瓜550亩,产量20吨;紫薯1500亩,产量1250吨。水果种植4890亩,其中荔枝2530亩、龙眼1310亩、其他1050亩。
2014年,观音阁镇实现农业总产值1.5780亿元,农业增加值1.0573万元。全镇耕地面积44394.2亩(水田17731亩,旱地26663.2亩),山地6.1万亩,生态林面积2.3万亩,鱼塘4530亩。农作物主要有水稻、花生、甘蔗;经济作物主要有甜玉米、红瓜、淮山、紫薯、白玉甜笋、蔬菜等;水果主要有荔枝、龙眼等。种植水稻34995亩,产量约13998吨;花生4235亩,产量约847吨;甘蔗17478亩,产量约87390吨;甜玉米5289亩,产量约5289吨;红瓜1600亩,产籽约56吨;紫薯约532亩,产量约266吨。全镇水果种植总面积6187亩,其中荔枝2912亩、龙眼2482亩、其它793亩

第二产业

2012年,观音阁镇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85 亿元;年末有工业企业8家,其中规模以上3家。
观音阁镇发展规划图观音阁镇发展规划图
2013年,观音阁镇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53亿元;年内重点建设3个项目。
2014年,观音阁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456万元,比上年增长31.2%;全年共引进3个重大项目。

第三产业

2012年,全镇第三产业增加值1.89 亿元。年内盘活150亩闲置多年的土地,占地100亩的山水田园区启动建设,首期投资2.5亿元的200座庄园式游艇俱乐部开建。
油菜花开油菜花开
2013年,观音阁镇第三产业增加值2.19亿元;年内编制完成全镇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重点开发东江旅游项目。
2014年,观音阁镇第三产业增加值2.1654亿元;全年重点开发建设5个旅游项目。

社会事业

基础设施建设

2014年,观音阁镇升级改造观麻公路约7公里,投入389.34万元建设杨村村8.652公里村组道路,投入250万元完成全镇村道硬底化建设6公里,同时全年完成泥砖房改造130户,实现全镇无害化户厕改造率达98%;投入140多万元启动桂岭村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投入1422.03万元,完成泳新、杨村、菱湖、彭村和南村等五个行政村共8281.9亩的高标準基本农田建设;投入70多万元对该镇彭村、联星、柏湖、南坑、十字路等村排灌渠、水毁道路实施水利工程修复,受益民众达1万多人。

文化教育

2014年,观音阁镇有完全中学1所,有教职工57人,在校中学生541人;完全国小1所,教学点3个,有教职工114人,在校小学生1574人;幼稚园1间,幼师30人,在园幼儿605人。全年投入190万元建设完善了观音阁中学的饭堂,投入70万元完善文化路安全设施与绿化,投入109万元配齐中国小的教学仪器设备,投入36万元奖教奖学。
观音阁中学观音阁中学

医疗卫生

截至2013年,观音阁镇共有1所乡镇综合卫生院,15个村医疗卫生站。
2014年,观音阁镇完成各村(居)新农保、医疗保险、社会保障卡发放任务,覆盖率达100%。

交通

截至2013年,观音阁镇境内有观杨公路、观麻公路、观古公路等县级公路;镇域周边有惠深、广惠、惠河高速公路,京九铁路广梅汕段以及205国道、324国道。镇内东江航运上可达河源、龙川,下可至惠州、东莞、广州。

旅游景点

观音阁东江湿地公园
观音阁镇东江湿地公园是东江流域最大的天然生态湿地公园,主要有菱湖村碉楼、观音庙、东江草原古村和马鞍山等景点。菱湖村内共有3座历史悠久的围屋和4座碉楼,其中一座忠心围屋北碉楼保存完好,且里面机关重重。
观音阁镇观音阁镇
观音阁绿道处于东江湿地公园之中,全长约40公里,全程绿树成荫,绿道沿着东江分布结合原有的生态特点,统筹利用沿线的闲置民居、江景,将具有观音阁特点的自然景点、人文景观等串联起来,沿线设定有沿江观景台、脚踏车驿站、补水站等配套设施以及农家乐休闲餐馆等。
观音庙
观音阁镇观音庙包括埠鹅古寺、天后宫、三界庙三部分,是释道儒并蒂之地,系罗浮山派支宗教场所。
观音庙观音庙
埠鹅古寺历史最悠久。观音阁曾名埠鹅,寺内碑文载:“兹埠鹅一寺,创于明盛”。
在清代,粤东秀才赶考、官员赴任大多坐船路经观音阁,他们在慕名上岸朝拜观音的同时,也祈求天后娘娘赐予风平浪静、风调雨顺、岁岁平安。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观音阁众绅士在埠鹅古寺左侧建了天后宫,供奉天后娘娘神像,供过往商旅朝拜。
东江多洪水,墟镇及“埠鹅古寺”多次有被淹的危险,当地人便于清朝乾隆十五年,傍埠鹅古寺左侧建起了“三界庙”,庙中供奉的是天界、人界、地界“三界丞相”,也就是唐朝宰相魏徵的神像,望借其威名镇住洪魔。“三界庙”门前雕刻了一副对联“三春嘉景盛唐世、界地鼎兴魏相时”。
后来,埠鹅古寺、天后宫、三界庙被民间统称为观音庙。

领导班子

党委书记、人大主席:罗耀生
党委副书记、镇长:黄卓豪
党委专职副书记:彭健忠
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刘靖宇
党委委员、副镇长:陈雪峰
党委委员、武装部长:王建文
副镇长:叶永强
副镇长:刘贤景
(注:以上人员资料更新于2015年4月)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