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舒城县
舒城县,隶属于安徽省六安市,古称舒州,位于安徽省中部、大别山东麓、巢湖之滨,江淮之间。是合肥、六安、安庆三市交汇处。介于东经116°26'—117°15'、北纬31°01'—31°34'之间,东西长86千米、南北宽49.5千米,总面积2100平方千米。
截至2018年,舒城县下辖15个镇,6个乡,1个开发区。
截至2017年末,舒城县常住人口76.8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92.8907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99954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891252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737701万元,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5.6:46.2:38.2,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为25132元,比上年增加2626元。
舒城是中国龙文化发源地之一,全国十三家梁祝文化发祥地之一。古代有西汉羹吉候刘信、教育家文翁,三国吴军统帅周瑜,宋代大画家李公麟,明代刑部尚书郑时、吏部尚书秦民悦,近代有被周总理誉为共产党初期情报战线“三杰”之一胡底、国家政治经济学界泰斗陶因等。2018年10月22日,入选2018年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创建名单。2018年12月,入选全国县域经济投资潜力100强。2018年重新确认国家卫生县城(乡镇)。
2019年3月,位列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2019年4月29日,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舒城县退出贫困县序列。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舒城县
- 外文名称:Shucheng County
- 别名:龙舒、舒县、庐江郡、舒州、舒鸠
- 行政区类别:区县级行政区
- 所属地区:安徽省六安市
- 下辖地区:15个镇,6个乡,1个开发区
- 政府驻地:舒城县城关镇梅河路
- 电话区号:0564
- 邮政区码:231300
- 地理位置:安徽省中部、大别山东麓、巢湖之滨,江淮之间
- 面积:2100平方千米
- 人口:76.8万人(2017年常住人口)
- 气候条件:北亚热带季风气候
- 着名景点:万佛山、万佛湖、周瑜城、百丈岩大瀑布、金汤池温泉
- 机场:合肥新桥国际机场(舒城设有舒城城市候机楼)
- 火车站:舒城站、舒城东站(在建)
- 车牌代码:皖N、皖N2等
- 行政区划代码:341523
历史沿革
夏、商时期,属扬州。
西周武王克纣后,封功臣偃姓子爵于此,立为舒国,后分立舒庸、舒鸠、舒蓼、舒龙、舒鲍、舒龚,史称“群舒”。舒城县是群舒地域之一部分。
春秋战国时期,周祚势衰,诸侯争霸,“群舒”势弱,周定王六年(前601年)楚庄王灭舒蓼。周简王十二年(前574年),楚共王灭舒庸,周灵王二十四年(前548年),楚康王命令尹屈建率师灭舒鸠。至周敬王十二年(前508年),前后百余年间,群舒先后为楚所灭。
舒城县

秦代,属九江郡。
汉代,汉高祖四年(前203年),置舒县。翌年,别置龙舒县。汉明帝永平五年(62年)封楚王英舅子许昌为龙舒侯,领舒县、龙舒县,改称“龙舒侯国”。
三国时期(220年—280年),初属魏、后属吴。
西晋时属扬州庐江郡。
唐开元二十三年(735年),置舒城县,属淮南道庐州。
北宋时属淮南西路庐州。
元时,初属江淮行省,至元十三年(1276年),属庐州路,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属河南江北行省。
明洪武元年(1368年),属直隶中书省庐州府,永乐十八年(1420年),属南直隶庐州府。
清顺治二年(1645年)属江南省庐州府,顺治十八年(1661年),属江南左布政使司。康熙六年(1667年),属安徽省庐州府。
中华民国三年(1914年),属安徽省安庆道,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安徽省开始分设行政区,后又改为行政督察区,舒城县属第三区(专署驻六安县年)。
1949年1月22日,全县解放,县、区、乡、村分别成立民主政府,是年5月1日,改为人民政府,属皖北行署六安专区,1952年—1985年底,属安徽省六安专(地)区。2000年至今,属安徽省六安市。
万佛湖风景区

行政区划
截至2018年,舒城县下辖15个镇,6个乡,1个开发区。舒城县政府驻城关镇。
统计用区划代码 | 名称 |
341523100000 | 城关镇 |
341523101000 | 晓天镇 |
341523102000 | 桃溪镇 |
341523103000 | 万佛湖镇 |
341523104000 | 千人桥镇 |
341523105000 | 百神庙镇 |
341523106000 | 杭埠镇 |
341523107000 | 舒茶镇 |
341523108000 | 南港镇 |
341523109000 | 乾汊河镇 |
341523110000 | 张母桥镇 |
341523111000 | 五显镇 |
341523112000 | 山七镇 |
341523113000 | 河棚镇 |
341523114000 | 汤池镇 |
341523200000 | 春秋乡 |
341523201000 | 柏林乡 |
341523202000 | 棠树乡 |
341523203000 | 阙店乡 |
341523204000 | 高峰乡 |
341523205000 | 庐镇乡 |
341523400000 | 舒城县经济开发区 |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舒城县位于安徽省中部,大别山东北麓、江淮之间,东邻庐江,西连岳西、霍山,南界桐城、潜山,北毗金安、肥西。介于东经116°26'—117°15'、北纬31°01'—31°34'之间,东西长86千米、南北宽49.5千米,总面积2100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舒城县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东西长86千米、南北宽49.5千米,总面积2100平方千米,最高点万佛山海拔1539米,最低处杭埠镇胜合村民组海拔6.8米。地貌大体分山地、丘陵、岗地、平原和水域五种。西南山区峰峦秀丽,林木葱茏。中部丘陵起伏,盛产茶叶桑麻栗果。东北为沖积平原,沃野平畴,沟渠纵横。
气候特徵
舒城县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季风显着。
舒城冬景

光能
舒城县太阳光能总辐射量平均112.6千卡厘米,4~9月辐射为70.12千卡厘米,占全年总辐射量62%。
日照
舒城县多年平均为1969小时,大于10℃日照时数为1359小时,占全年69%。
热量
舒城县多年平均温度在12.9~15.6℃,极端最高温度为40.5℃,极端最低温度为零下17℃;最热为7月,最冷为1月;无霜期多年平均224天,初霜日多年平均出现在11月10日,终霜日多年平均出现在3月30日;无雪期多年平均270天,初雪日12月下旬,终雪日3月上旬;地面温度多年平均17.8℃。土壤冻结深度一般在5~6厘米,最大深度10厘米;气温稳定在10℃以上,初为3月31日,终日为11月14日,持续日数229天,活动积温4972度。
降水
舒城县常年平均降水量在1033.5~1596毫米之间,山区最多,约占全县38%;春夏降雨最多占全年67.2%;冬季最少,占全年11.5%。多年平均蒸发量在1397.8毫米以上,一般最高为8月,约170毫米左右。风向风速,舒城县常年风向1、10、11、12月多西北风,风速平均2.1米/秒,最大9.7米/秒;2~3月多东风,风速平均2.3米/秒,最大10米/秒;4~9月多东南风,风速平均2.1米/秒,最大10.3米/秒以上。此外,每年4~8月,还出现颱风、龙捲风、冰雹。
水文概况
舒城县主要河流皆发源于境内西南山区,向东北蜿蜒而下,注入巢湖,归属长江水系。唯查湾乡桃李河流向西北,入淠河,属淮河水系。主要河流有:
杭埠河
原称龙舒水,又称前河、南溪河。发源于岳西县石关乡同安寨西侧南界岭头,向东流至柳树湾、合平田水(发源于小涧沖)、经晓天镇,至毛竹园合巴王河(现已不在),在龙河口汇乌沙河,过九井寺合龙潭河,经七门山、周瑜城、白马壋、将军壋、迎水庵至肥西县新河口,注入巢湖。舒城县境内长99.17千米,流域面积1587.5平方千米。
丰乐河
原称后河,发源于六安县烤炉寨,经东河口、南官亭,入舒城县长沖乡沙院村,至龙嘴合后河(源自思古潭河、张家店河),经三河镇至肥西新河口,汇杭埠河水,注入巢湖。全长117.45千米。是舒城与六安、肥西县的天然边界线。流域面积2080平方千米。
晓天河
发源于岳西县南界岭头。自1958年龙河口水库建成以后,即与杭埠河割断。该河从红石嘴进入舒城县大河乡南岳村,经晓天镇合朱河(发源于小涧沖),至大河沿合天苍水。经小河口乡至山七河镇双桂村碎石滩,注入龙河口水库。舒城县境内全程20千米。整个流域面积588.9平方千米。
河棚河
原名乌沙河,是杭埠河上游另一个主要支流,发源于舒城县西南山区黄土关和花岩山西北麓。经安菜、小街,至和平村合冯河,东行至双河口汇余河,到朱黄店合岚沖水,经河棚老街北折至新开岭,注入龙河口水库。全长32.5千米,流域面积200平方千米。
龙潭河
发源于城沖乡花岩山大徽尖,东经龙眠沖,至王河合枫林沖水,过三道弯至姚家河乡胡畈合汤池河,经观音庵、阙店乡、杜店乡叶畈村入杭埠河,全长31.8千米,流域面积320.9平方千米。
南港河
俗称孔家河,发源于东衖、西衖,二水于沙埂汇合,经南港北折于白马壋入杭埠河,全长30千米,流域面积150平方千米。
清水河
发源于傅沖、洪沖,二水合于山埠,北折经舒茶(沟二口)镇、龙王庙乡、百神庙镇至周公渡入杭埠河。全长34千米,流域面积45平方千米。
五显河
原名巴洋(王)河,1958年兴建龙河口水库后,地易地湮,遂以五显命名。该河发源于霍山县真龙地,经六安毛坦厂,入舒城县五显镇,至罗山村入龙河口水库,在舒城县境内全长约10千米。
土壤类型
舒城县土壤类别,传统说法有沙壤土、夜潮土、小黄土、黄泥土、清浆土、白土、马肝土等等,多不规範。1981年10月,舒城县开展土壤普查工作,查清舒城县土壤共有7个土类、12个亚类、38个土属、82个土种。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舒城县计有耕地66.9476万亩,其中水田57.0002万亩,旱地99474亩,山场153万亩,水面18.387万亩。常年平均降水总量26亿立方米;地面径流总量11.5亿立方米,径流深400—800毫米;水能发电蕴藏量约6万千瓦,可供利用约1.78万千瓦,已开发2779千瓦;农作物用水2.33亿立方米,沟塘堰库总蓄水量8.8093亿立方米,可供使用的2.24亿立方米。
植物资源
舒城县林木以松、杉、竹、茶、栗、桐、油茶、柳、杨、桃、榆等为主,计有79科、372个品种。
中药材以桔梗、半夏、贝母为主,计有203科、657个品种。
此外,舒城县还有特产绿茶、兰花茶、生姜、大蒜、板栗、桂花、桔梗等。
动物资源
家养畜禽以牛、猪、鸡、鹅、鸭为主,野生兽禽以虎、灵猫、雉、雀等为主,计有50余种类;水产以鲢、鱅、青、草“四大家鱼”为主,计有6目8科、40多种;还有蜜蜂、虎纹蛙、蝮蛇等其它小动物。
矿产资源
舒城县矿藏有大理石、萤石矿、铁矿、金矿、石棉、矾矿、铁砂、黄砂、石英石、花岗岩以及矿泉水、温泉等。朝阳乡泉水堰村的柳抱泉,日出水量100吨以上,经国家地质部、卫生部、轻工业部、中国地质大学鉴定,泉水中含有偏硅酸等10多种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
人口
截至2017年末,舒城县户籍总人口998181人。其中,男性人口519267人,占52.0%;女性人口478914人,占48.0%。全县常住人口76.8万人,比上年增长0.1万人,增长0.1%。0-17周岁人口163583人,比上年增长2.2%;18-34周岁人口中235920人,比上年下降1.8%;35-59周岁人口中397970人,比上年下降0.9%;60周岁以上人口200708人,比上年增长0.8%。
经济
综述
2017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928907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99954万元,比上年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891252万元,比上年增长11.2%,其中工业增加值744058万元,比上年增长11.9%;第三产业增加值737701万元,比上年增长9.0%。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5.6:46.2:38.2,与上年相比,第二产业比重上升1.6个百分点,第一产业比重下降1.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上升0.1个百分点。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GDP达到19297元,比上年增加1999元;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为25132元,比上年增加2626元。
固定资产投资
2017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76146万元,比上年增长19.0%。其中,项目投资1601447万元,比上年增长21.1%;房地产开发投资274699万元,比上年增长8.2%。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20950万元,比上年下降9.1%;第二产业投资652073万元,比上年增长11.7%;第三产业投资1203123万元,比上年增长24.2%。在建项目236个,比上年下降8.2%。其中,新开工建设项目161个,比上年下降21.5%。59个亿元以上项目共完成投资1186280万元,比上年增长44.1%。工业投资完成652073万元,比上年增长11.7%。其中,製造业完成投资520901万元,比上年下降5.1%;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完成投资113250万元,比上年增长300.8%;採矿业完成投资17922万元,比上年下降158.4%。
财政税收
2017年,全县财政收入完成210231万元,比上年增长19.0%,高于GDP增速10个百分点。其中,国税收入101883万元,比上年增长56.1%;地税收入70130万元,比上年下降5.5;财政部门完成收入38195万元,比上年增长46.4%。国家财力集中程度(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达到10.9%,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
2017年,全年实现财政支出454462万元,比上年增长6.3%。其中:一般公共服务43992万元,同比增长12.6%;国防支出225万元,与上年持平;公共安全21910万元,同比增长19.6%;教育106530万元,同比增长2.7%;科学技术10722万元,同比增长2.2倍;文化体育与传媒8069万元,同比增长70.5%;社会保障和就业60721万元,同比增长26.9%;医疗卫生与计画生育36529万元,同比下降35.2%;节能环保9606万元,同比2.0倍;城乡社区支出25079万元,同比增长1.2倍;农林水支出85414万元,同比增长8%;交通运输13729万元,同比下降33.7%;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1918万元,同比下降68.1%;商业服务业事务1425万元,同比下降42.7%;金融支出95万元,同比下降12.8%;国土海洋气象等支出6326万元,同比增长99.3%;住房保障支出17114万元,同比下降30.3%;粮油物资储备事务503万元,同比下降30.6%;国债还本付息支出4555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23万元。全年实现政府性基金收入391348万元,社保基金收入43251万元;政府性基金支出437878万元,社保基金支出43251万元。全县21个乡镇共实现财政收入70627万元,比上年增长51.6%。其中国税51111万元,地税19516万元。收入超1000万元的乡镇11个,与上年持平,其中城关镇和杭埠镇收入过亿元;收入在500-1000万元的乡镇6个,收入不足500万元的乡镇4个。
人民生活
2017年,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228元,比上年增长8.9%。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858元,比上年增长8.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916元,比上年增长9.0%。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2422元,比上年增长8.1。其中,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4699元,比上年增长7.8%;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0538元,比上年增长8.0%。
第一产业
2017年,全县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581370万元,比上年增长3.4%。其中,农业产值203673万元,比上年增长3.1%;林业产值107553万元,比上年增长3.6%;牧业产值169128万元,比上年增长2.8%;渔业产值70538万元,比上年增长3.3%;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30478万元,比上年增长7.8%。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17755万元,比上年增长3.4%。全县新增农民专业合作118户,新登记家庭农场46户。全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181家(其中省级21家、市级80家)。
种植业
2017年,全年粮食播种面积64363公顷,比上年下降0.5%;总产406304吨,比上年增长1.1%;其中,穀物播种面积61874公顷,比上年下降0.5%;总产392478吨,比上年增长0.9%。豆类播种面积1676公顷,比上年增长9.4%;总产5325吨,比上年增长4.9%。薯类播种面积813公顷,比上年增长8.3%;总产8501吨,比上年增长7.4%。油料播种面积13676公顷,比上年下降13.9%;总产29375吨,比上年下降12.7%。蔬菜种植面积11707公顷,比上年增长2.1%;总产284098吨,比上年增长2.3%。茶叶产量2606吨,比上年增长4.8%。设施农业中蔬菜1687公顷,比上年下降2.4%;瓜果类24公顷,比上年增长26.3%;花卉苗木类16公顷,比上年下降11.1%;食用菌类79公顷,比上年下降4.8%;其他作物2公顷,同上年持平。
林业
2017年,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造林1301公顷,全县森林覆盖率48.4%,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畜牧业
2017年,全年肉类总产量51205吨,比上年下降3.1%。禽蛋产量20935吨,比上年下降4.2%。猪存栏145415头,比上年下降1.2%;猪出栏229286头,比上年下降1.3%;家禽出栏2085万只,比上年下降4.5%;家禽存栏594万只,比上年下降1.8%。牛存栏8238头,比上年下降2.0%;牛出栏2839头,比上年下降5.5%。
渔业
2017年,水产品养殖面积8500公顷,同上年持平。水产品产量38000吨,比上年下降0.2%,其中养殖产量35000吨,捕捞产量3000吨。
农业基础
2017年,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24067吨,比上年下降0.2%。农村用电量19035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6.5%。农药使用量2102吨,比上年下降0.5%。

第二产业
工业
2017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4家,比上年净增4家。其中,产值超亿元的企业共有7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2.5%。其中,轻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5%,重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7.0%。全县23个行业大类中的有16个行业产值实现增长。其中,家具製造业增长15.8%,造纸和纸製品业增长37.6%,化学原料和化学製品製造业增长19.1%,橡胶和塑胶製品业增长23.2%,非金属矿物製品业增长74.9%,金属製品业增长21.4%,专用设备製造业增长103.7%,汽车製造业增长32.7%,电气机构和器材製造业增长603.4%,计算机通信其他电子设备製造业增长38.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19.8%;工业销售产值比上年增长17.4%;实现利润总额比上年增长21.8%,实现利税总额比上年增长22.5%;亏损企业亏损总额(逆指标)增长466.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业人员24658人,比上年下降8.1%;工业产品产销率达97.0%,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48.8%,比上年提高17.4个百分点。全县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上年增长116.6%,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8.3%。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比上年增长57.2%。
建筑业
2017年末纳入“一套表”範围统计的建筑资质等级企业45家,累计实现建筑业产值506464万元,比上年增长21.1%。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55.9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4.3%,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72.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0.3%。资质内建筑业企业从业人员18343人,比上年下降15.7%。
第三产业
国内经济
201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77804万元,比上年增长11.9%。其中,住宿餐饮收入77378万元,比上年增长8.0%;零售业商品零售额736194万元,比上年增长12.6%;批发业销售额64232万元,比上年增长7.9%。批发零售业零售额占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91.2%。城镇消费品零售额517909万元,比上年增长14.9%,占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9.0%;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59895万元,比上年增长1.7%,占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0%。全县限额以下企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745081万元,比上年增长11.1%,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4.9%;限额以上企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32723万元,比上年增长14.6%,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5.1%。从限额以上企业零售业态看,粮油食品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31.2%,饮料类增长21.6%,菸酒类增长62.8%,化妆品类增长55.1%,电子出版物及音像製品类比上年增长25.9%,通讯器材类比上年增长10.6%。电子商务、物流快递等新业态快速成长,限额以上企业中通过公共网路实现的商品销售额增长24.2%。
对外贸易
2017年,进出口总额1290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6.1%。其中,出口8210万美元,比上年下降20.1%。全年利用境外资金1150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2.5%。
房地产业
2017年,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274699万元,比上年增长8.2%。其中,住宅完成投资238497万元,比上年增长14.7%。房屋施工面积2273621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21.7%;房屋竣工面积77404平方米,比上年下降63.2%;商品房销售面积574821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2.5%。其中,商品房住宅销售面积504899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5.9%;商品房销售额341293万元,比上年增长46.4%。
邮电通信
2017年,全年实现邮政业务收入3200万元。移动、电信、联通业务收入11.5亿元。年末固定电话用户8.1万户,年末行动电话用户60.2万户。年末国际网际网路用户9.8万户。
旅游业
2017年末全县拥有星级宾馆(饭店)6家,星级饭店客房总数679间;旅行社11家,星家农家乐38家,名胜风景区和文物保护区个数7个。2A级以上风景区7个。全县接待游客50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4%,旅游总收入26亿元。比上年增长13.0%。
金融业
2017年,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795488万元,较年初增加378720万元,比上年增长11.1%。广义政府存款余额为651793万元,较年初减少26585万元,比上年下降3.9%。住户储蓄存款余额2530770万元,占全部存款余额的66.7%,较年初增加267986万元,比上年增长11.8%。全县各项贷款余额2224890万元,较年初增加486808万元,比上年增长28.0%。住户贷款余额1054598万元,较年初增加297318万元,比上年增长39.3%。其中短期贷款307951万元,较年初39836万元,比上年增长14.9%;中长期贷款余额746648万元,较年初增加257482万元,比上年增长52.6%。非金融企业机关团体贷款1170292万元,较年初增加189490万元,比上年增长19.3%。其中短期贷款574068万元,较年初增加12428万元,比上年增长2.2%;中长期贷款余额495897万元,较年初增加211495万元,比上年增长74.4%。票据融资总额为100027万元,较年初减少34433万元,比上年下降25.6%。
交通运输
交通
2017年,全县年末公路通车里程达到5096公里。其中,等级公路2973公里,高速公路6.8公里,境内铁路6.5公里。
公路
206国道、105国道、沪蓉高速公路、3条省级公路、122条县级公路纵贯舒城县全境。
铁路
合九铁路贯穿境内。
水路
舒城县水路运输通巢湖长江。
运输
2017年,全县拥有公车路线45条,公车运营车辆327辆,实有计程车519辆。货运周转量216100万吨公里,旅客周转量19200万人公里。发生交通事故件数5785件,死亡人数124人,受伤人数1627人,平均每起事故损失895元。
社会事业
科技事业
2017年,全县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5家,专利申请989件,比上年增长9.3%;专利授权210件,比上年下降49.4%。
教育事业
2017年,全县现有各类学校142所,在校生总数73334人。其中,中等师範学校1所,在校生2759人;普通高中8所,在校生11138人;职业高中2所,在校生2956人;国中40所,在校生16866人;国小62所(103个教学点),在校生34805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300人。全县公办幼稚园28所(附设幼儿班36处),在园幼儿4510人。全县现有民办学校83所(不含幼儿看护点15所),其中高中2所,九年一贯制3所,持证民办幼稚园74所,民办培训机构3所,民办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22642人,教职工1223人,专业教师1273人,其中本科学历以上894人。民办幼稚园在园幼儿13614人,教职工1184人,专任教师656人,持有教师资格证595人,占专任教师的90.7%。
文化事业
2017年,全县有剧场、影剧院1个,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乡镇文化站(馆)21。公共图书馆图书总藏量525千册,比上年增长1.0%。
体育事业
2017年,现有体育场馆659个。2017年重大比赛获金牌数8个,银牌数10个,开展体育健身活动305次,参加活动人数34.9万人。举办第十一届省直机关环湖健身走活动。
卫生事业
2017年,全县现有各类卫生机构365个,医院床位2819张。年末拥有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877人。其中,执业医师(助理)867人,注册护士992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4.8‰,婴儿死亡率3.4‰,产妇住院分娩比例100%。
劳动就业
2017年,全县城镇新增就业岗位7141个。
社会保障
2017年,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总人数为571690人;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数42498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24567人;参加生育保险23756人。
社会福利
2017年,全县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数41个,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床位5986张。全县城镇低保对象12212人,农村低保对象31004人,供养农村五保10163人,农村传统救济人数772人。
环境保护
2017年,全县拥有自然保护区1个,自然保护区面积2000公顷。全县创建全省生态乡镇16个,安徽省生态村37个。全县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100%,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100%。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72%以上。全年依法关停轮窑企业14家,责令13家非法搅拌站和8家非煤矿山企业停产整治。7家混凝土搅拌站、8家非煤矿山企业落实了防尘抑尘措施。全年淘汰黄标车2356辆,农作物秸桿综合利用率90%。
安全生产
2017年,全县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88起,死亡28人,受伤5人,直接经济损失1647万元。其中:道路交通事故13起(其中生产经营性事故2起),死亡12人,受伤2人,直接经济损失4.4万元;火灾事故59起,无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275万元;工矿商贸事故16起,死亡16人,受伤3人,直接经济损失1368万元。
历史文化
舒城是中国龙文化发源地之一,全国十三家梁祝文化发祥地之一。古代有西汉羹吉候刘信、教育家文翁,三国吴军统帅周瑜,宋代大画家李公麟,明代刑部尚书郑时、吏部尚书秦民悦,近代有被周总理誉为共产党初期情报战线“三杰”之一胡底、国家政治经济学界泰斗陶因等。时至今天,国际金融学界着名学者、教授滕茂桐,中科院院士刘有成、宋家树,工程院院士刘、着名作家艾暄等,已成为祖国建设事业的栋樑之才。
舒城城北新区

舒城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组成部分,游击战争时期,是红二十八军、皖西北独立游击师的主要根据地之一。1938年新四军第四支队进驻舒城县西南山区东港沖和西港沖。东、西港成了新四军第四支队指挥机关的驻扎地,是皖中、皖东抗日游击根据地指挥中心。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期间,舒城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渡江战役指挥部所在地。
舒城先后发掘过牺鼎、铜壶、龙虎四环青铜鼓座、亚字形锦地钱纹镜、抄手端砚、错银造像镜等国家一级文物,馆藏珍贵文物现有三角雷纹铺首铜壶、神人车马画像铜镜、青白瓷柱子等,其中国家一级文物7件,二级34件、三级865件。舒城有花城遗址、汉代水利工程七门堰、新四军四支队旧址韦家大屋、清代古建筑褚氏祠堂等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已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列为省级9处,市级1处,县级21处。2007年舒城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点200处。按类型分:古遗址74处,古墓葬66处,石窟寺及石刻2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3处。按时代分:新石器时代12处,商周时期49处,汉代60处,宋代4处,明代6处,清代38处,中华民国10处,中华人民共和国21处。
风景名胜
![]() | 万佛湖景区万佛湖位于安徽省中部,大别山东麓,距省会合肥80千米,是中国首批、安徽省首家的“国家AAAAA级旅游区”,中国首批“国家水利风景区”,曾获“全国部门造林绿化400佳”的光荣称号和安徽省“九五”旅游接待贡献奖。万佛湖是国家AAAAA级旅游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国家地质公园、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旅游度假区。安徽旅游十大度假基地之一。 |
![]() | 万佛山景区万佛山位于舒城西南,距合肥140千米,距舒城万佛湖景区60千米,总面积50平方千米。森林覆盖率95%,负氧离子含量高,是国家级旅游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及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峰老佛顶海拔1539米,为舒(城)、桐(城)、潜(山)众山之祖,南与天柱山(1485米)遥相对峙。 |
![]() | 龙头塔 位于县城内东隅高阜上的龙头塔,外砌青青砖,内填泥土,高20.7米。塔身为六面七层,塔剎为生铁铸成,呈葫芦状。从第二层起,每面均有假拱券门。第四层嵌有石刻“龙头”二字,最上一层悬有六只铁铃。据石刻记载,此塔建于明代天启元年(1621年),清乾隆二十九年秋重修。此塔属文峰塔,建筑牢固,气势雄伟,是舒城县城标誌性建筑。 |
![]() | 鹿起山 位于南港镇鹿起村,鹿起山在舒城县城南15公里,今南港和舒茶交界处,鹿起山山下茶棵青青,山上松杉苍翠。山上苍松翠柏,郁郁葱葱。登山孔道分别自东、西坡蜿蜒而上,直至峰顶。原有南岳行祠,巍峨壮观,内有“走马转心楼”,朱栏玉砌,建筑别致,为佛教圣地,毁于解放前夕。祠前有试心台、洗剑池诸名胜。据《舆地纪胜》中的“岳山图跋”记载:闻古有一名僧来此,见梅花鹿从山中穿行,遂命名为鹿起山。因山中林木繁茂,每逢天朗气清之时,水汽蒸腾上升,山岚之气氤氲缭绕,似轻烟笼罩山峰,南岳行祠若隐若现,被称为“鹿起晴岚”。 |
![]() | 梅仙岛 梅仙岛位于万佛湖北岸,背靠大梅山,原称小梅山。梅山得名源于梅福隐居之故。据《汉书·列传》记载:西汉末年,南昌尉梅福因不满王莽篡权乱政,愤然弃官,隐居梅山。小梅山旧有梅仙亭,是后人缅怀和崇敬梅福敢于愤世嫉俗的精神而建。龙河口水库建成后,小梅山成为露出水面岛屿,被称为梅仙岛。岛上现有梅福塑像,并建有风火台、狩猎,园和猴园等。 |
地方特产
舒城县位于大别山腹地,土质肥沃,气候温和,雨水充沛,适合生产茶叶,早在明清年间,舒城小兰花就成为宫廷贡茶,每年兰花飘香的季节,当地茶叶也吸附兰花幽香,独具韵味。
毛主席1958年视察舒茶

舒城县茶叶产业成为优势产业之一,舒城小兰花品牌价值也逐年攀升,由2010年2.2亿元人民币上升到2013年4.36亿元。
2008年,舒城小兰花获地理标誌证明商标,开始依法规範使用舒城小兰花证明商标,实现了从无质到有质的转变,获许使用舒城小兰花证明商标的茶叶,不仅提高了售价,还实现了防伪查询,确保了茶叶的品质。
着名人物
周瑜(175年—210年),东汉末年名将。字公瑾,庐江郡舒县(今舒城)人,建安十三年(208年),周瑜率东吴军与刘备军联合,在赤壁击败曹操。建安十五年(210年),在伐蜀路上逝世,年仅36岁。
李公麟(1049年—1106年),北宋着名画家。字伯时,号龙眠居士。汉族,舒城人。神宗熙宁三年进士,历泗州录事参军,以陆佃荐,为中书门下后省删定官、御史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