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海棠无香

海棠无香

海棠无香

苏东坡老夫子一生所写海棠诗词不少,独这诗的标题毫无美感,既不简洁,也无深意,而且显得很拖拉,诗名叫《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也许初看谁也不会当是吟诵海棠花诗吧,好些宋诗选里都没有选苏轼这首海棠长诗,要不是看到鲜于枢的《海棠诗卷》,我也不知道先生还有这样一首宣洩内心情感的诗。

基本介绍

  • 作品名称:海棠无香
  • 创作年代:北宋
  • 文学体裁:七言绝句
  • 作者:苏东坡

基本释义

褪尽东风满面妆,可怜蝶粉与蜂狂。
自今意思谁能说,一片春心付海棠。
海棠是一种花名。海棠无香的意思是形容一个人喜欢另个人而对方反而喜欢别人,他的情感只为喜欢的那个人投入;而忽略了喜欢他的人。所谓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成为海棠无香。
还有一个意思,就是在角落默默付出,没有人注意过,从来就不在意
可指 只有如花似月迷人容貌而无半点才情的美女。同于有色无香。
海棠暗恋去了,它怕人闻出心事,所以捨去了香。

相关趣事

江城地瘴蕃草木,只有名花苦幽独。
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满山总粗俗。
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
自然富贵出天姿,不待金盘荐华屋。
朱唇得酒晕生脸,翠袖卷纱红映肉。
林深雾暗晓光迟,日暖风轻春睡足。
雨中有泪亦悽怆,月下无人更清淑。
先生食饱无一事,散步逍遥自扪腹。
不问人家与僧舍,拄杖敲门看修竹。
忽逢绝艳照衰朽,叹息无言揩病目。
陋邦何处得此花,无乃好事移西蜀。
寸根千里不易到,衔子飞来定鸿鹄。
天涯流落俱可念,为饮一樽歌此曲。
明朝酒醒还独来,雪落纷纷哪忍触。
说实话,我读完这诗就记住了“先生食饱无一事,散步逍遥自扪腹”这句。写海棠花的那些句子,前背后丢。吃饱了没事情,一路散漫而走,看看花草,像是很逍遥的一样。其实这时候先生郁闷着呢,因乌台诗案锒当入狱,几乎命丧秋后,虽终获赦免,却还是皇命一道贬配黄州,政治上失意到了深渊。这诗就是初到黄州,孤身漫步山野,心若死水时,偶见海棠花傲立丛间,而顿生感触,引为知己的写照。
在黄州的四年里,先生不时与海棠对酌于月下,为之而赋诗吟词,等到以《海棠》为题的七绝时,先生已经自号东坡居士,躬耕于东坡之间,心态早不是初来黄州时的悲凉,对海棠花也不是叹惋,而是有一种“痴语”之举。
东风袅袅泛崇光,
香雾空濛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
故烧高烛照红妆。
后世有说东坡平生一恨事:海棠无香。恐怕是对先生爱海棠的误解,海棠浅红而无妖艳,洁白而无哀伤,正是先生爱海棠之因,这香气已然是俗气的东西了。
野史有记,先生曾以海棠为题,游戏调侃自己的好友张先:“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髮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盖因词人张先八十高寿迎娶了一个十八妙龄的女孩,先生多有异议,所以才用这一“压”字,把先生的未讲又很想说的意思全括于内。
这个传闻有点靠不住的。张先是在元丰元年走完一生,此时离“乌台诗案”的发生还有一年,所以如果先生游戏张先借用海棠花,恐怕之后是不会再把她视为知己的。先生曾有“诗笔老妙,歌词乃其余技”的讚誉来评价张先,他和张先年纪相差近五十岁,想必这样的调戏是不可行的。况且,在任杭州通判任上,苏子自己也娶了一位年纪实在很轻的如夫人王朝云的,如此五十步笑一百步,未免有点滑稽。
先生倒是和过张先的一词,名曰:《江城子 湖上与张先同赋卜运算元》,词云:
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
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
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
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
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一乘画舫,饮酒听琴。雨后的西子湖,便如琴弦上流淌出的音符一般,略微的哀怨,稍稍的无奈,仿佛美人儿的倚窗叹息。如此的雅致情趣,或才是这对忘年的词友该有交流。
清刘廷玑在《在园杂誌》里,记有一趣闻,说是有一年他到淮北巡视,“过宿迁民家”,见到“茅舍土阶,花木参差,径颇幽僻”,尤其发现“小园梨花最盛,纷纭如雪,其下海棠一株,红艳绝伦”。由此景而想起一绝句: “二八佳人七九郎,萧萧白髮伴红妆。扶鸠笑入鸳帏里,一树梨花压海棠。”

海棠典故

1:海棠花姿潇洒,花开似锦,自古以来是雅俗共赏的名花,素有“花中 神仙”、“花贵妃”、“花尊贵”之称,在皇家园林中常与玉兰、牡丹、桂花相配植,形成“玉棠富贵”的意境。另外海棠花又称断肠花,思乡草。有象徵游子思乡,表达离愁别绪的意思。又因为其妩媚动人,雨后清香犹存,花艳难以描绘,又来比喻美人。
2:南宋陆游诗云:“虽艳无俗姿,太皇真富贵。”形容海棠艳美高雅。陆游另一首诗中:“猩红鹦绿极天巧,叠萼重跗眩朝日。”形容海棠花鲜艳的红花绿叶及花朵繁茂与朝日争辉的形象。
3:宋释惠洪《冷斋夜话》记载.唐明皇登香亭.召太真妃.于时卯醉未醒.命高力士使待儿扶掖而至。妃子醉颜残妆.鬓乱钗横,不能再拜。明皇笑日:“岂妃子醉.直海棠睡未足耳!”这是“海棠春睡”典故的由来。
4:海棠春睡(睡海棠)
宋·乐史《杨太真外传》:“上皇登沉香亭,诏太真妃子,妃子时卯醉未醒,命力士从侍儿扶掖而至。妃子醉颜残妆,鬓乱钗横,不能再拜。上皇笑曰:‘岂是妃子醉,真海棠睡未足耳。’”太真即杨贵妃,初为寿王妃,后为女道士,号太真。后因以“睡海棠”、“海棠睡”等写海棠或比喻娇美的女子。
宋·苏轼《海棠》诗:“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元·卢挚〔双调·蟾宫曲〕《杨妃》:“梧桐雨润零了海棠,荔枝尘埋没了香囊。”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