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体释放
所谓记忆体释放,就是将驻留在记忆体中的数据从记忆体中释放出来,以提高系统记忆体资源的利用率,进而提升系统性能。 在C++中,记忆体分成5个区,他们分别是堆、栈、自由存储区、全局/静态存储区和常量存储区。记忆体中,堆和栈的区别:1、管理方式不同; 2、空间大小不同; 3、能否产生碎片不同; 4、生长方向不同; 5、分配方式不同; 6、分配效率不同。
基本介绍
- 中文名:记忆体释放
- 解释:数据从记忆体中释放出来
- 提高:系统记忆体资源的利用率
- 提升:系统性能
电脑记忆体释放
推荐方法:
1. 第一步: 在桌面上点击右键建立一个文本文档;
第二步: 在此文本文档中编辑Mystart=space(50000000)
第三步:保存此文档档案名称为“xxx.vbs”,xxx为你自己所命名的文档名,关键是后缀为.vbs
第四步:保存类型为“所有档案”,保存文档在桌面上。
2. 第一步:打开 注册表[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Run]
下,删除不必要的开机启动项。例如:kugoo、3721、qq、dudu加速、realone、msn 等。
第二步:控制台-管理工具-服务 禁用 掉没有必要的windows服务 例如:windows自带刻录功能、messenger、net logon、auto update、Wireless Zero Configuration、Computer Browse;
第三步:到c:\windows下找Prefetch资料夹,将其下的所有档案全部删除;
第四步:减少桌面图示,儘量从 开始-程式 中启动软体。或在桌面建立 资料夹 将图示分类移入,启动时先打开资料夹。
第五步:开始 -附属档案-系统工具-碎片整理。进行碎片整理;
第六步:我的电脑-属性-高级 第一个 设定 ,选择调整为最佳性能 。
手机记忆体释放
目前还没有完全可靠的手机记忆体整理软体,一般手机和智慧型手机可以通过格式化记忆体卡、作业系统(塞班、WindowsPC等)等方法来释放记忆体,提高开机速度。
套用软体
常用的计算机记忆体整理软体包括 记忆体释放专家、超级兔子、Windows最佳化大师、360安全卫士等,部分防毒软体也配备了记忆体整理功能。
记忆体分配
五大记忆体分区
在C++中,记忆体分成5个区,他们分别是堆、栈、自由存储区、全局/静态存储区和常量存储区。
栈,就是那些由编译器在需要的时候分配,在不需要的时候自动清除的变数的存储区。里面的变数通常是局部变数、函式参数等。
堆,就是那些由new分配的记忆体块,他们的释放编译器不去管,由我们的应用程式去控制,一般一个new就要对应一个delete。如果程式设计师没有释放掉,那幺在程式结束后,作业系统会自动回收。
自由存储区,就是那些由malloc等分配的记忆体块,他和堆是十分相似的,不过它是用free来结束自己的生命的。
全局/静态存储区,全局变数和静态变数被分配到同一块记忆体中,在以前的C语言中,全局变数又分为初始化的和未初始化的,在C++里面没有这个区分了,他们共同占用同一块记忆体区。
常量存储区,这是一块比较特殊的存储区,他们里面存放的是常量,不允许修改(当然,你要通过非正当手段也可以修改,而且方法很多)
记忆体中,堆和栈的区别
初学记忆体的时候,免不了对堆和栈的学习了解。很多初学者对这一问题都很敏感!甚至一些“老手”对这一问题也有一些疑问。搞清楚堆区和栈区的区别,是我们学习,了解记忆体并进一步套用的必经阶段!
主要的区别由以下几点:
1、管理方式不同;
2、空间大小不同;
3、能否产生碎片不同;
4、生长方向不同;
5、分配方式不同;
6、分配效率不同;
管理方式:对于栈来讲,是由编译器自动管理,无需我们手工控制;对于堆来说,释放工作由程式设计师控制,容易产生memory leak。
空间大小:一般来讲在32位系统下,堆记忆体可以达到4G的空间,从这个角度来看堆记忆体几乎是没有什幺限制的。但是对于栈来讲,一般都是有一定的空间大小的,例如,在VC6下面,默认的栈空间大小是1M(好像是,记不清楚了)。当然,我们可以修改:
打开工程,依次操作选单如下:Project->Setting->Link,在Category 中选中Output,然后在Reserve中设定堆叠的最大值和commit。
注意:reserve最小值为4Byte;commit是保留在虚拟记忆体的页档案里面,它设定的较大会使栈开闢较大的值,可能增加记忆体的开销和启动时间。
碎片问题:对于堆来讲,频繁的new/delete势必会造成记忆体空间的不连续,从而造成大量的碎片,使程式效率降低。对于栈来讲,则不会存在这个问题,因为栈是先进后出的伫列,他们是如此的一一对应,以至于永远都不可能有一个记忆体块从栈中间弹出,在他弹出之前,在他上面的后进的栈内容已经被弹出,详细的可以参考数据结构,这里我们就不再一一讨论了。
生长方向:对于堆来讲,生长方向是向上的,也就是向着记忆体地址增加的方向;对于栈来讲,它的生长方向是向下的,是向着记忆体地址减小的方向增长。
分配方式:堆都是动态分配的,没有静态分配的堆。栈有2种分配方式:静态分配和动态分配。静态分配是编译器完成的,比如局部变数的分配。动态分配由alloca函式进行分配,但是栈的动态分配和堆是不同的,他的动态分配是由编译器进行释放,无需我们手工实现。
分配效率:栈是机器系统提供的数据结构,计算机会在底层对栈提供支持:分配专门的暂存器存放栈的地址,压栈出栈都有专门的指令执行,这就决定了栈的效率比较高。堆则是C/C++函式馆提供的,它的机制是很複杂的,例如为了分配一块记忆体,库函式会按照一定的算法(具体的算法可以参考数据结构/作业系统)在堆记忆体中搜寻可用的足够大小的空间,如果没有足够大小的空间(可能是由于记忆体碎片太多),就有可能调用系统功能去增加程式数据段的记忆体空间,这样就有机会分到足够大小的记忆体,然后进行返回。显然,堆的效率比栈要低得多。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堆和栈相比,由于大量new/delete的使用,容易造成大量的记忆体碎片;由于没有专门的系统支持,效率很低;由于可能引发用户态和核心态的切换,记忆体的申请,代价变得更加昂贵。所以栈在程式中是套用最广泛的,就算是函式的调用也利用栈去完成,函式调用过程中的参数,返回地址,EBP和局部变数都採用栈的方式存放。所以,我们推荐大家儘量用栈,而不是用堆。
虽然栈有如此众多的好处,但是由于和堆相比不是那幺灵活,有时候分配大量的记忆体空间,还是用堆好一些。
无论是堆还是栈,都要防止越界现象的发生(除非你是故意使其越界),因为越界的结果要幺是程式崩溃,要幺是摧毁程式的堆、栈结构,产生以想不到的结果,就算是在你的程式运行过程中,没有发生上面的问题,你还是要小心,说不定什幺时候就崩掉,那时候debug可是相当困难的!
因此,在构建程式的时候防止越界现象的发生,让你的程式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