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洋一号B卫星
海洋一号B卫星是中国第一颗海洋卫星(HY-1A卫星)的后续星,星上载有一台10波段的海洋水色扫瞄器和一台4波段的海岸带成像仪。该卫星在HY-1A卫星基础上研製,其观测能力和探测精度进一步增强和提高。主要用于探测叶绿素、悬浮泥沙、可溶有机物及海洋表面温度等要素和进行海岸带动态变化监测,为海洋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服务。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海洋一号B卫星
- 轨道高度:798km
- 轨道周期:100.83
- 数据下行频率:X频段
发射过程
2007年4月11日11时2分,中国自行研製的“海洋一号B”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卫星準确进入了预定轨道。
中国曾于2002年5月发射了首颗海洋卫星“海洋一号A”,在轨运行期间,卫星获取了大量的海洋监测数据,在海洋科学研究和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海洋一号B”卫星是“海洋一号A”卫星的后续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製。卫星轨道为太阳同步近圆轨道,卫星经在轨测试合格后,将交付国家卫星海洋套用中心使用。
用于发射的“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製。这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96次飞行。
优势
一是卫星重量增加了75公斤,其中燃料由13公斤增加到21公斤,设计寿命由原来的2年延长到3年。
二是两台观测仪器的性能都大幅提高。仪器视场由原来的13000多公里提升到3000公里;卫星重複观测周期由原来的3天缩短为1天,成像由每天2-3轨增加到每天7-8轨,对海洋的每天预测成为可能;成像仪谱段的解析度更窄,特定水体发出的颜色分辨得更清楚,从而对海洋泥沙和叶绿素的观测更精确。
三是结构更加可靠。卫星能够承受更大的外界震动和冲击;专利的太阳帆板带式压紧机构,使太阳帆板故障率大大降低。
用途
“海洋一号B”卫星是中国海洋立体监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海洋水色、水温环境要素探测,将为中国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河口港湾的建设与治理、海洋污染监测与防治、海岸带资源调查与开发,以及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等领域服务。
水温环境要素探测、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海洋污染监测和防治及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等领域。
基本参数
卫星和轨道参数
轨道类型 | 太阳準同步近圆形极地轨道 |
轨道高度 | 798km |
轨道周期 | 100.83 |
降交点地方时 | 10:30±30min |
覆盖周期 | 海洋水色扫瞄器1天, 海岸带成像仪7天 |
姿态控制 | 三轴稳定,对地定向 |
数据下行频率 | X频段 |
下行码速率 | 6.654Mpbs |
重量 | 442.5kg |
寿命 | 3年 |
感测器参数
海洋水色扫瞄器主要参数
光谱谱段範围 (μm) | B1:0.402~0.422 B2:0.433~0.453 B3:0.480~0.500 B4:0.510~0.530 B5:0.555~0.575 B6:0.660~0.680 B7:0.740~0.760 B8:0.845~0.885 B9:10.30~11.40 B10:11.40~12.50 |
波段中心波长偏移 | ≤2nm(B1~B8) |
星下点像元地面解析度 | ≤1100m |
每行象素数 | 1664 |
量化等级 | 10bit |
辐射精度 | 可见光:10% 红外:±1K(星上定标精度,300K时) |
海岸带成像仪主要参数
光谱谱段範围 (μm) | B1:0.433~0.453 B2:0.555~0.575 B3:0.655~0.675 B4:0.675~0.695 |
波段中心波长偏移 | ≤2nm |
星下点像元地面解析度 | 250M |
每行象素数 | 2048 |
量化等级 | 102bit |
观测要素
实时观测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及海岸带区域等
其它观测区:採用星上记录,过我国境内回放接收
主要探测要素:叶绿素、悬浮泥沙、可溶有机物及海洋表面温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