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树仁大学
香港树仁大学(Hong Kong Shue Yan University),简称香港仁大(HKSYU),前身为香港树仁学院,位于香港北角宝马山慧翠道10号。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十一大法定大学之一,也是香港地区法定财政自资的综合性私立大学。
香港树仁大学以“树德立仁、敦仁博物”的办学理念推行仁者教育,旨在培育具智慧、内涵和修养的人才。香港树仁大学包括文学院、商学院、社会学院三大学院。
1971年,香港贤达胡鸿烈律师及浸会文学院院长钟期荣联合创办前身香港树仁学院,在当时港英政府的阻拦下仍坚持提供四年制大学课程。2006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会同行政会议通过正名动议,正式承认其大学地位,成为香港地区第一所财政自资的私立大学。2015年,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香港树仁大学与北京语言大学开始合办中文博士班。
2010年5月中,树仁大学在国际教育资讯机构QS Quacquarelli Symonds的“2010年亚洲大学排名”中,跃升46位:由2009年的447位上升至2010年401位。
2014年香港最佳大学民意排名(按香港大学民意研究计画调查结果)中指出,树仁大学评分跻身第8位;树仁大学得分升幅冠绝八大院校,上升0.48分至5.89分,超越5.74分的岭南大学,排名更首度超越资助大学,跻身第8位;是16年调查以来首度有私立大学排名高过政府资助院校。
2015、2016年香港最佳大学民意排名,树仁大学均维持第8名。
基本介绍
- 中文名:香港树仁大学
- 英文名:Hong Kong Shue Yan University
- 简称:香港仁大(HKSYU)
- 创办时间:1971年
- 类别:财政自资的私立大学
- 学校类型:综合
- 属性:香港法定大学
- 所属地区:中国香港
- 现任校长:胡鸿烈
- 知名校友:郭咏琴,陈美茵,刘德华(荣誉博士)
- 主管部门: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教育局
- 校训:敦仁博物
- 校歌:树仁大学校歌(1972年作)
- 主要院系:文学院、商学院、社会学院
- 学校地址:香港北角宝马山慧翠道10号(宝马山校址)
- 科研机构:当代中国研究中心等
- 研究平台:跨学科研究平台等
历史沿革
艰难创校
1971年,鑒于当时香港大专学位严重不足,为给中学毕业生提供升学机会。钟期荣辞去香港浸会学院(现香港浸会大学)文学及社会科学院院长的职位,胡鸿烈把当大律师时所赚的财富全部投入创办大学,并以买下跑马地成和道3层高的小洋房做课室。
树仁学院早期校址

1978年,当时港英政府拨出宝马山的一幅地,作为当时的树仁学院的永久校址,但地皮峭斜,在坡上只能兴建数层校舍,胡氏坚持打下176条地桩,建成12层高校舍。当时港英政府建议树仁学院(现香港树仁大学)、岭南学院(现香港岭南大学)和浸会学院(现香港浸会大学)三所专上学院改行“二年预科、二年专科和一年学术性教育”,并由其提供经济资助,但树仁坚持四年制,没有接受港英政府的拨款,一直受到当时港英政府的冷落,树仁的发展因而严重受到限制。
正名历程
1985年,树仁学院迁至宝马山现址。
1995年,树仁学院图书馆大楼落成。
1999年,因香港特区政府教育统筹委员会发表教育改革建议,错误把树仁纳入“持续进修学院”,贬低其法定地位。树仁集合多方面的力量,设立“争取树仁成为私立大学委员会”,争取支持,正名大学,得到广泛的正面回应。
2000年,香港教统局提供四百六十万港元为其作升格作评审费用,正式踏上升格正名之路。
2001年,树仁学院顺利通过香港学术评审局的评审,获準开办4个荣誉学士学位课程,并修改专上学院条例,成为香港第一所可颁授荣誉学士学位的私立高等院校,但仍未正名为大学。
2005年,树仁第三幢主要建筑物——宿舍文康大楼,施工三年后终于落成,初具成为大学的规模。
2006年,香港学术评审局完成对树仁的最后一次院校评审,并正式通过其管治及质素保证机制,同年确认过树仁具备自我评审资格。特首会同行政会议决定,批准树仁正名为“香港树仁大学”,并即日生效,成为香港首间法定财政自资大学。
香港树仁大学获正名

2017年,香港特区政府拨款兴建的研究院综合大楼落成。
2018年,香港行政长官指令批准香港树仁大学颁授多个课程的硕士和博士学位。
办学条件
院系设定
文学院 | |||
中国语言文学系 | 英国语言文学系 | 历史学系 | 新闻与传播学系 |
商学院 | |||
会计学系 | 工商管理学系 | 经济及金融学系 | 法律与商业学系 |
社会科学院 | |||
辅导及心理学系 | 社会工作学系 | 社会学系 |
(表格内容资料来源:香港树仁大学官网)
办学特色
中国文学系在树仁创校时即已开设,一直肩负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与推行“仁者教育”之使命,四十多年来,矢志不渝。一直开设四年制荣誉文凭课程,经香港学术评审局审核通过,2001年,招收第一届荣誉学位生。中国文学系承传中华传统文化、给予学生全面系统的中文学科知识、研究与创作相结合、提高两文三语水平、注意道德与审美教育、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意思维能力等方面。
历史系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们既对中国历史有深入的认识,又取得对世界史有综合性的理解,并培养均衡的视野,在全球化的趋势下,拥有香港与中国公民对历史应有的理解,获得一系列适用于日后工作或深造的技能。
工商管理系旨在教育学生成为能改变世界的商业专业人士。坚持“作为学者和作为好公民,把学生个人培养为一个具有道德品质且充分发挥其潜力整体”的使命,在传统中国的文化价值观和现代规範框架中推进商业道德教育,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的商务专业人士,培育以仁爱为特徵的商业教育集群,学生活动学生活动有助于在香港和内地的商业和社会进步。
学生活动
学生事务处为学生或学生社团订购设施来组织活动,负责与社会团体建立联繫,提供指导、协调和财政支持,以确保活动能够顺利进行。学生事务处还安排各种活动,包括学术交流、研讨会,让学生从多方面发展。
香港树仁大学专门设有香港树仁大学内地生协会,为学校联繫中港两地学生的重要桥樑。
生活设施
香港树仁大学住宿和设施位于香港北角宝马山,共三十层楼,其中学生宿舍十七层,学生宿舍高层可俯瞰维多利亚港,员工宿舍三层,共用设施八层。综合楼中的体育设施包括健身室、游泳池和多功能场地,营造一个健康、愉快、和谐的生活学习环境。
香港树仁大学研究院综合大楼除设有研究中心、多用途礼堂、多媒体实验室、演讲厅及课室外,亦为学生提供500个宿位。大学宿位数量因而增加一倍。大楼还预留了宽敞地方供学生使用,包括多个自修室、休憩室、电脑室、咖啡座、天台花园等。裙楼也划定了学生自由活动场地。
合作交流
香港树仁大学为学生提供许多外出交流的机会,香港树仁大学与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师範大学等中国内地高校,查尔斯达尔文大学、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墨尔本大学、南澳大学、近畿大学、立命馆亚洲太平洋大学、山口大学、拉曼大学、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等国际高校建立了合作关係。
自成立以来,香港树仁大学一直与美国和加拿大的大学建立联繫及关係。为促进文化交流,树仁自1972年起与东北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合办商业管理、会计及社会学的学分制暑期课程,课程在树仁校舍举行。树仁曾于1974年与棕榈滩大西洋学院合办社会学课程。修读这些课程所得学分获美国的大学承认,并获美国教育委员会认可。自1988年起,香港树仁大学与英国莱斯特大学合办经济学(荣誉)文/理学士课程。
此外,香港树仁大学与北京大学自1994年开始合办中国近现代史硕士课程。于2015年9月,香港树仁大学与北京语言大学开始合办中文博士班,兼读制博士学位课程课程均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
学术研究
科研机构
Business, Economic and Public Policy Research Centre | Centre for Qualitative Social Research |
Counselling and Research Centre | Contemporary China Research Center |
Enterprise and Social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re | Neuropsychology Laboratory |
Online Communication Research Centre | Survey and Research Centre |
SRS Consortium for Advanced Study in Dynamic Cooperative Games SRS | |
Sustainable Real Estate Research Center |
研究特色
跨学科研究平台(IDS)由Research Grant Council资助,旨在在大学的三个战略研究领域建立跨学科协作:基于大脑的教学和学习、决策、谈判和说服。
●利用现有和新获得的资源,建立一个跨学科的平台,进一步开展学术研究,鼓励机构间的跨学科合作;
●为学术界提供机会,从尊敬的学者和杰出的研究者那里获得知识;
●发展决策、谈判和说服以及基于大脑的教学和学习领域的研究专门知识;
●改善大学和教育机构的教与学。
文化传统
目标使命
为香港社会不同行业的实际需要,训练有能力及全面均衡发展的年轻人;推广人文精神及学习自由,并对香港之高等教育作出承担;及以身作则体现人文精神之德行及修养。
传承及弘扬传统中华文化;培养学生全面均衡的品格,在社会、学术及个人生活上,尽显潜能;提供知识及思考训练,发挥独立批判思维;结合理论及专业知识,为社会製造合适的人材。
大学校训
敦仁博物,寄寓莘莘学子成仁德兼备的君子。推己及人,方为仁者。
“敦仁”就是培养仁者的精神,以严律己,以宽厚诚信待人,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而“博物”,是指为学要博大又要浚深,不可马虎,为将来治学及服务社会打好基础。
学校领导
职务 | 姓名 |
---|---|
校监兼校长 | 胡鸿烈博士 |
学务副校监 | 胡耀苏教授 |
常务副校监 | 胡怀中博士 |
学术副校长 | 孙天伦教授 |
行政副校长 | 梁镜威 |
协理学术副校长 | Andrea Hope |
协理学术副校长(教学发展) | 陈洁诗博士 |
协理行政副校长 | 张国平 |
协理副校长(学生事务) | 叶秀燕 |
研究办事处总监 | 陈蒨教授 |
研究生院总监 | 王建元教授 |
(表格内容资料来源:香港树仁大学官网)
杰出校友
校友 | 杰出成就 | 学系 | |
---|---|---|---|
政界 | 黄鸿超 | 香港特别行政区公务员事务局常任秘书长 | 法律 |
余冠威 | 香港公民党创党执行委员及青年公民主席 | 工商管理学系 | |
商界 | 范鸿龄 | 中信泰富前董事总经理 | 法律 |
张舜尧 | 泰升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主席 | 工商管理学系 | |
曾展章 | 香港有线电视企业有限公司营运总裁 | 工商管理学系 | |
龙子明 | 宏利金融区域经理 | 法律与政治系 | |
文学界 | 梁科庆 | 香港作家 | 中文系 |
曾景辉 | 香港作家 | 会计系 | |
演艺界 | 梁美薇 | 香港填词人 | 新闻与传播学系 |
刘德华 | 香港演员、歌手、作词人、製片人 | 中文系 | |
区健莹 | 香港知名独立乐团MY LITTLE AIRPORT成员 | 新闻与传播学系 | |
林鹏 | 香港知名独立乐团MY LITTLE AIRPORT成员 | 新闻与传播学系 | |
刘永坚 | 旅台港籍音乐製作人、 作曲人 | 新闻与传播学系 | |
陈逸宁 | 电影製作人 | 辅导及心理学系 | |
陈嘉宝 | 电影製作人 | 新闻及传播学系 | |
乐瞳 | 演员、歌手 | 工商管理学系 | |
新闻及传播界 | 黄丽帼 | 香港无线电视记者 | 新闻与传播学系 |
陈美茵 | 香港无线电视记者及主播 | 新闻与传播学系 | |
伍玮玮 | 香港无线电视记者 | 新闻与传播学系 | |
彭国柱 | 香港无线电视记者 | 新闻与传播学系 | |
文宇轩 | 香港无线电视体育组高级记者 | 新闻与传播学系 | |
李盼侬 | 香港无线电视记者 | 新闻与传播学系 | |
周诗泓 | 香港无线电视记者 | 新闻与传播学系 | |
郭子龙 | 香港无线电视体育记者 | 新闻与传播学系 | |
李家文 | 香港无线电视主播及中国组副採访主任 | 新闻与传播学系 | |
郭咏琴 | 香港无线电视主播及首席记者 | 新闻与传播学系 | |
徐忠明 | 香港无线电视新闻及资讯部总採访主任 | 新闻与传播学系 | |
蔡俊业 | 香港无线电视记者 | 新闻与传播学系 | |
包云龙 | 《成报》社长 | 新闻与传播学系 | |
伍振荣 | 博艺集团创办人 | 新闻与传播学系 | |
伍妙敏 | 博艺集团合伙人 | 新闻与传播学系 | |
李彤 | 香港亚洲电视新闻部採访主任 | 新闻与传播学系 | |
李志坚 | 香港宽频电视新闻台新闻总监 | 新闻与传播学系 | |
卢瑞盛 | 香港《资本杂誌》总编辑 | 新闻传播学系 | |
麦燕庭 | 前香港电台新闻部採访主任 | 新闻与传播学系 | |
马启仁 | Now宽频电视足球评述 | 社会学系 | |
李月华 | 香港记者协会前任主席 | 中文系 | |
胡丽云 | 香港记者协会现任主席 | 中文系 | |
刘致新 | 红酒评论家 | 新闻与传播学系 | |
社福界 | 黄莫辉 | 香港红十字会副秘书长 | 社会学系 |
李少鹤 | 初等教育研究学会主席 | 社会学系 | |
教育与宗教界 | 黄成荣 | 香港城市大学套用社会科学系副教授 | 社会系 |
刘永坚 | 大同技术学院多媒体设计系助理教授兼系主任 | 新闻与传播学系 | |
陈卓华 | 香港公开大学李嘉诚专业进修学院讲师 | 工商管理学系 | |
钟尚文 | 香港专上学院套用社会科学系助理课程主任 | 社会系 | |
樊剑帮 | 香港中文大学那打素护理学院研究助理 | 辅导及心理学系 | |
萧源 | 英皇教育补习导师 | 中文系 | |
翁传铿 | 基督教文艺出版社社长 | 中文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