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辽朝年号
辽始建国于907年,初名契丹,未建年号。916年始建年号神册。947年1月(辽太宗会同九年、后晋出帝开运三年)攻占开封灭后晋,耶律德光在开封登基改汗称帝,并改国号为大辽,983年(圣宗统和元年)复称契丹,1066年(道宗鹹雍二年)恢复国号为大辽。1125年为金所灭,凡九帝二百一十九年。
基本介绍
- 中文名:辽朝年号
- 别名:契丹年号
- 分类:年号
- 国号(大辽):947年—983年、1066年—1125年
- 国号(契丹):907年—947年、983年—1066年
- 东辽(东丹):926年——952年(或982年)
- 东辽:1213年——1269年
- 后辽:1216年——1219年
- 北辽:1122年——1123年
- 西辽:1124年——1218年
- 后西辽:1224年——1309年
- 代表人物1:耶律阿保机、耶律洪基、耶律延禧
- 代表人物2:耶律淳、耶律大石、耶律直鲁古
- 代表人物3:耶律留哥、耶律厮不
- 代表年号:统和、重熙、保大
- 年号相关:重熙增币
辽朝年号
本文列举辽朝(907年——1125年)、东丹(东辽/东契丹)(926年——952年/982年)、北辽(1122年——1123年)、西辽(1124年——1218年)、东辽(1213年——1269年)、后辽(1216年——1219年)的年号。
大辽(契丹)
辽朝(907年——1125年)建国之初未使用年号,在916才建元神册。947年1月(辽太宗会同九年、后晋出帝开运三年)攻占开封灭后晋后改国号为大辽,983年(圣宗统和元年)复称契丹,1066年(道宗鹹雍二年)恢复国号为大辽。1125年为金所灭,凡九帝二百一十九年。
契丹:907年——947年;983年——1066年
大辽:947年——983年;1066年——1125年
辽朝共有22个年号。
皇帝 | 年号 | 时长 | 乾支(改元) | 公元起止 |
---|---|---|---|---|
太祖耶律阿保机 | —— | 10年 | 丁卯 | 907——916 |
神册 | 7年 | 丙子(十二) | 916——922 | |
天赞 | 5年 | 壬午(二月) | 922——926 | |
天显 | 1—2 | 丙戌(二月) | 926——927 | |
太宗耶律德光 | 天显 | 2—13 | 丁亥(十一) | 927——938 |
会同 | 10年 | 戊戌(十一) | 938——947 | |
大同 | 1年 | 丁未(二月) | 947 | |
世宗耶律阮 | 天禄 | 5年 | 丁未(九月) | 947——951 |
穆宗耶律璟 | 应历 | 19年 | 辛亥(九月) | 951——969 |
景宗耶律贤 | 保宁 | 11年 | 己巳(二月) | 969——979 |
乾亨 | 1—4 | 己卯(十一) | 979——982 | |
圣宗耶律隆绪 | 乾亨 | 4—5 | 壬午(九月) | 982——983 |
统和 | 30年 | 癸未(六月) | 983——1012 | |
开泰 | 10年 | 壬子(十一) | 1012——1021 | |
太平 | 11年 | 辛酉(十一) | 1021——1031 | |
兴宗耶律宗真 | 景福 | 2年 | 辛未(六月) | 1031——1032 |
重熙 | 24年 | 壬申(十一) | 1032——1055 | |
道宗耶律洪基 | 清宁 | 10年 | 乙未(八月) | 1055——1064 |
鹹雍 | 10年 | 乙巳 | 1065——1074 | |
大康 | 10年 | 乙卯 | 1075——1084 | |
大安 | 10年 | 乙丑 | 1085——1094 | |
寿昌 | 7年 | 乙亥 | 1095——1101 | |
天祚帝耶律延禧 | 乾统 | 10年 | 辛巳(二月) | 1101——1110 |
天庆 | 10年 | 辛卯 | 1111——1120 | |
保大 | 5年 | 辛丑 | 1121——1125 |
东辽(东丹)
东丹国,或称东辽、东契丹。926年契丹灭渤海国,辽太祖在其地置东丹国为属国,封耶律倍为”人皇王“主之。年号甘露(926年——936年),凡十一年。辽穆宗耶律璟应历二年(952年)十二月,耶律安端死,其地直属辽廷。乾亨四年(982年),废除东丹国号,东丹国灭亡。
北辽
保大二年(1122年),金军攻克辽中京,天祚帝被金兵追击逃入夹山(今内蒙古萨拉齐西北大青山)。三月,耶律大石与燕京留守李处温等拥立耶律淳为帝,遥降天祚帝为湘阴王,这一政权史称北辽。次年十一月,在位仅20日的耶律术烈身死乱军之中,国亡。凡十九月。
君主 | 年号 | 起止 | 时长 | 乾支 |
---|---|---|---|---|
宣宗耶律淳 | 建福 | 1122三月—六月 | 4月 | 壬寅 |
(萧普贤女) | 德兴 | 1122六月—十二月 | 7月 | 壬寅 |
梁王耶律雅里 | 神历 | 1123五月—十月 | 6月 | 癸卯 |
英宗耶律术烈 | —— | 1123十月—十一月 | 1月 | 癸卯 |
西辽
西辽(1124年——1218年)又称哈剌契丹或黑契丹,辽宗室耶律大石所建。1211年(天禧三十四年)政权为乃蛮部屈出律所夺,依旧使用西辽国号,但不使用年号(一说沿用天禧年号)。1218年为蒙古所灭,凡四帝八十八年。
君主 | 年号 | 时长 | 乾支 | 公元起止 |
---|---|---|---|---|
德宗耶律大石 | 延庆 | 10年 | 甲辰 | 1124——1133 |
康国 | 10年 | 甲寅 | 1134——1143 | |
感天后萧塔不烟 | 鹹清 | 7年 | 甲子 | 1144——1150 |
仁宗耶律夷列 | 绍兴 | 13年 | 辛未 | 1151——1163 |
承天后耶律普速完 | 崇福 | 14年 | 甲申 | 1164——1177 |
耶律直鲁古 | 天禧 | 34年 | 戊戌 | 1178——1211 |
屈出律 | —— | 8年 | 辛未 | 1211——1218 |
东辽
1212年(金卫绍王崇庆元年),契丹皇族耶律留哥反金自立,1213年三月称辽王,建元元统,史称东辽。后向蒙古称臣。1269年忽必烈撤藩,国亡。凡五十七年。
君主 | 年号 | 时长 | 乾支 | 在位 |
---|---|---|---|---|
耶律留哥 | 元统 | 4年 | 乾支 | 1213——1216 |
(姚里氏) | (辽王) | 7年 | 庚辰 | 1220——1226 |
耶律薛闍 | (辽王) | 13年 | 丙戌 | 1226——1238 |
耶律收国奴 | (辽王) | 22年 | 戊戌 | 1238——1259 |
耶律古乃 | (辽王) | 11年 | 己未 | 1259——1269 |
后辽
1216年辽朝皇族后裔耶律厮不所建,史家称这一政权为后辽。1219年国亡。
君主 | 年号 | 时长 | 乾支 | 在位 |
---|---|---|---|---|
耶律厮不 | 天威 | 1年 | 丙子 | 1216 |
耶律乞奴 | 天祐 | 1年 | 丙子 | 1216 |
耶律金山 | 天德 | 2年 | 丙子 | 1216——1217 |
耶律统古与 | 天授 | 2年 | 丁丑 | 1217——1218 |
耶律喊舍 | 沿用天授 | 2年 | 戊寅 | 1218——1219 |
后西辽
西辽政权崩溃后,契丹贵族八剌黑·哈只卜(一译勃劳格·郝贾布·本·廓尔杜兹或步拉克·哈集布,或巴拉克·哈吉布),率一部分西辽臣民逃亡到伊朗起尔曼(今伊朗克尔曼省)地区建立了完全伊斯兰化的“库图鲁厄汗”政权,即称“起儿漫王朝”。中国史家称为后西辽。起儿漫王朝历经八帝二后,存在85年,最后被蒙古人的伊儿汗灭亡。其间仍坚持契丹铸币惯例,八帝二后都曾登基改元并铸新钱,但均未见建有汉文年号,钱币都为阿拉伯文王号打制币。
宋辽金夏年号对照
辽朝在907年——960年年间与同期其他政权的年号及乾支对照参见词条:五代十国年号。
960年以后的历年乾支及与宋朝、西夏、金朝的年号对照参见词条:宋朝年号。
其他年号
辽朝统治地区其他势力年号:
国号 | 君主 | 年号 | 起止 | 时长 | 对应辽朝纪年 |
---|---|---|---|---|---|
兴辽 | 大延琳 | 天庆 | 1029八月——1030八月 | 2年 | 辽圣宗太平九年——太平十年 |
大元 | 高永昌 | 隆基 | 1116正月—四月 | 1年 | 辽天祚帝天庆六年 |
奚 | 萧乾 | 天复 | 1123正月—八月 | 1年 | 辽天祚帝保大三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