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归乡诗
《梦归乡诗》是南北朝鲍照创作的一首五言排律。
基本介绍
- 作品名称:梦归乡诗
- 创作年代:南北朝
- 作品体裁:五言排律
- 作者:鲍照
诗词正文
衔泪出郭门。
抚剑无人逵。
沙风暗塞起。
离心眷乡畿。
夜分就孤枕。
梦想暂言归。
孀妇当户叹。
缫丝复鸣机。
慊款论久别。
相将还绮闱。
历历檐下凉。
胧胧帐里辉。
刈兰争芬芳。
採菊竞葳蕤。
开奁夺香苏。
探袖解缨徽。
寐中长路近。
觉后大江违。
惊起空叹息。
恍惚神魂飞。
白水漫浩浩。
高山壮巍巍。
波澜异往复。
风霜改荣衰。
此土非吾土。
慷慨当告谁。
抚剑无人逵。
沙风暗塞起。
离心眷乡畿。
夜分就孤枕。
梦想暂言归。
孀妇当户叹。
缫丝复鸣机。
慊款论久别。
相将还绮闱。
历历檐下凉。
胧胧帐里辉。
刈兰争芬芳。
採菊竞葳蕤。
开奁夺香苏。
探袖解缨徽。
寐中长路近。
觉后大江违。
惊起空叹息。
恍惚神魂飞。
白水漫浩浩。
高山壮巍巍。
波澜异往复。
风霜改荣衰。
此土非吾土。
慷慨当告谁。
作品鉴赏
这是鲍照客居远方思念家室之作。诗的主要内容是还乡梦,开头几句是致梦之由,后面是梦醒的感慨。
开头写道:“衔泪出郭门,抚剑无人逵。沙风暗空起,离心眷乡畿。”这个开头就像电影镜头一样,现出了抒情主人公的活动形象:他含着眼泪走出城门,他走到无人的大道旁抚剑徘徊。“衔泪”,他是多幺伤心;“抚剑”,他又有多少心事,是功名不遂,还是心有不平?下面又现出了环境,风沙迷漫着天空,这又可以看作是个主观镜头,“暗空起”,可见他是在瞻望远方,下面说“离心眷乡畿”,他是在思念家乡,从前面的表情、行动可以知道,他对乡邦的眷念之情十分强烈。
中间就是梦了。“夜分就孤枕,梦想暂言归。”“夜分”,半夜。半夜才就寝,可见心绪的不宁,“孤枕”的“孤”,见出刺激。于是积思成梦了。下面就是梦中情形。“孀妇当户叹,缫丝复鸣机。”“孀妇”,独居之妇,指其妻。作者梦见其妻在窗下一边缫丝织帛,一边叹息。“复”,可见为两种劳动,这两种劳动一般说不能同时,此乃梦中所见,故成此恍惚。“慊款论久别,相将还绮闱。”“慊款”,深情的样子。“相将”,相携。“绮闱”,美丽的闺房。这里写夫妇会面、进屋情形,情意那幺美好。“历历檐下凉,胧胧帐里辉。”这是写夜色,檐外清凉可感,屋里清辉晔晔,使人产生身心俱适之感。“帐”指帷帐。有此一帐,清辉半笼,极是妙境。“刈兰争芬芳,採菊竞葳蕤。”“刈兰”、“採菊”,採集香花香草。这种活动一般在白天,刚写夜晚,又写到白天,刚写到室内,又写室外,正是梦境的错乱迷离。刈兰、採菊,是互致美好的感情。这两句亦可理解为比拟之词:闻到妻子的膏沐,感到比兰菊还要美好(“葳蕤”,鲜丽貌)。“开奁夺香苏,探袖解缨徽。”“夺”,取。“香苏”,香繐。“缨徽”,香囊。香繐、香囊皆为定情之物,繁钦《定情诗》写道:“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何以结恩情,美玉缀罗缨。”“罗缨”即为繐子。这里写开奁取香苏、伸手解香囊,是重温夫妇恩爱的意思。王闿运谓“探袖句近亵”(《八代诗选》),大概是指这里的描写有性爱的暗示。但这还是比较含蓄的,而繁钦的那篇诗就径直写出了“思君即幽房,侍寝执衣巾”了。以上是好梦,写得闪闪烁烁,一个镜头一个镜头的闪现,连贯性、清晰度不是很强,这正适宜梦境而且是男女交接梦境的表现,既给人以美感,又给人以很多的想像余地。“梦中长路近,觉后大江违。”写梦醒,又像是镜头的“甩切”,从梦境一下子过渡到实境,一边是好梦,一边是“大江”,给人以强烈的印象,也表现了主人公无比遗憾的心情。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也是运用了这种笔法。
后八句写梦醒之后。“惊起空叹息,恍惚神魂飞。”这是大梦初醒、恍恍惚惚的情状,一个“空”字点出了他的失望。“白水漫浩浩,高山壮巍巍。”这是他眼前所见,大水漫无边际,山峰高大雄伟,真是山高水远,阻隔了归程。水前加一色彩字“白”,见出迷惘。“波澜异往复,风霜改荣衰。”“往复”出郭璞《江赋》:“自然往复,或夕或朝。”此谓江潮的来去起落。“荣衰”,滋荣衰老。这两句意思是说,事物变化很大,波澜在往复中变,植物在风霜中变,而人也不知不觉在岁月中变老了。“此土非吾土,慷慨当告谁。”前一句出王粲事。王粲往荆州依刘表,思念家乡,作《登楼赋》曰:“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慷慨”,情绪激动貌。这两句是说:这里不是我的家乡,滞留在这里的郁闷能告诉谁呢。这见出客居的孤独、依人的不得意,与开头的“衔泪”、“抚剑”照应。也见出思念家人的焦灼、迫切:积思成梦,一叙阔别,而须臾梦破人杳,这叫人何以为怀!从这里的用典看,此诗当作于荆州、作者任职于临海王府时,曹道衡谓作于永安令任上(《中古文学史论文集·鲍照几篇诗文的写作时间》),也有可能。永安即今湖北随县,古代在荆州範围内,用典也颇切合。
这首诗的语言表达、情景描写都较好,梦写得尤其好。王闿运说“铺叙太详”(同上)正是优点所在,此前还没有比这首更精细的记梦诗,尤其是关于夫妇会见的记梦诗。唐代的元稹《江陵三梦》、《梦游春》诸作似受到这诗的某种影响。
开头写道:“衔泪出郭门,抚剑无人逵。沙风暗空起,离心眷乡畿。”这个开头就像电影镜头一样,现出了抒情主人公的活动形象:他含着眼泪走出城门,他走到无人的大道旁抚剑徘徊。“衔泪”,他是多幺伤心;“抚剑”,他又有多少心事,是功名不遂,还是心有不平?下面又现出了环境,风沙迷漫着天空,这又可以看作是个主观镜头,“暗空起”,可见他是在瞻望远方,下面说“离心眷乡畿”,他是在思念家乡,从前面的表情、行动可以知道,他对乡邦的眷念之情十分强烈。
中间就是梦了。“夜分就孤枕,梦想暂言归。”“夜分”,半夜。半夜才就寝,可见心绪的不宁,“孤枕”的“孤”,见出刺激。于是积思成梦了。下面就是梦中情形。“孀妇当户叹,缫丝复鸣机。”“孀妇”,独居之妇,指其妻。作者梦见其妻在窗下一边缫丝织帛,一边叹息。“复”,可见为两种劳动,这两种劳动一般说不能同时,此乃梦中所见,故成此恍惚。“慊款论久别,相将还绮闱。”“慊款”,深情的样子。“相将”,相携。“绮闱”,美丽的闺房。这里写夫妇会面、进屋情形,情意那幺美好。“历历檐下凉,胧胧帐里辉。”这是写夜色,檐外清凉可感,屋里清辉晔晔,使人产生身心俱适之感。“帐”指帷帐。有此一帐,清辉半笼,极是妙境。“刈兰争芬芳,採菊竞葳蕤。”“刈兰”、“採菊”,採集香花香草。这种活动一般在白天,刚写夜晚,又写到白天,刚写到室内,又写室外,正是梦境的错乱迷离。刈兰、採菊,是互致美好的感情。这两句亦可理解为比拟之词:闻到妻子的膏沐,感到比兰菊还要美好(“葳蕤”,鲜丽貌)。“开奁夺香苏,探袖解缨徽。”“夺”,取。“香苏”,香繐。“缨徽”,香囊。香繐、香囊皆为定情之物,繁钦《定情诗》写道:“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何以结恩情,美玉缀罗缨。”“罗缨”即为繐子。这里写开奁取香苏、伸手解香囊,是重温夫妇恩爱的意思。王闿运谓“探袖句近亵”(《八代诗选》),大概是指这里的描写有性爱的暗示。但这还是比较含蓄的,而繁钦的那篇诗就径直写出了“思君即幽房,侍寝执衣巾”了。以上是好梦,写得闪闪烁烁,一个镜头一个镜头的闪现,连贯性、清晰度不是很强,这正适宜梦境而且是男女交接梦境的表现,既给人以美感,又给人以很多的想像余地。“梦中长路近,觉后大江违。”写梦醒,又像是镜头的“甩切”,从梦境一下子过渡到实境,一边是好梦,一边是“大江”,给人以强烈的印象,也表现了主人公无比遗憾的心情。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也是运用了这种笔法。
后八句写梦醒之后。“惊起空叹息,恍惚神魂飞。”这是大梦初醒、恍恍惚惚的情状,一个“空”字点出了他的失望。“白水漫浩浩,高山壮巍巍。”这是他眼前所见,大水漫无边际,山峰高大雄伟,真是山高水远,阻隔了归程。水前加一色彩字“白”,见出迷惘。“波澜异往复,风霜改荣衰。”“往复”出郭璞《江赋》:“自然往复,或夕或朝。”此谓江潮的来去起落。“荣衰”,滋荣衰老。这两句意思是说,事物变化很大,波澜在往复中变,植物在风霜中变,而人也不知不觉在岁月中变老了。“此土非吾土,慷慨当告谁。”前一句出王粲事。王粲往荆州依刘表,思念家乡,作《登楼赋》曰:“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慷慨”,情绪激动貌。这两句是说:这里不是我的家乡,滞留在这里的郁闷能告诉谁呢。这见出客居的孤独、依人的不得意,与开头的“衔泪”、“抚剑”照应。也见出思念家人的焦灼、迫切:积思成梦,一叙阔别,而须臾梦破人杳,这叫人何以为怀!从这里的用典看,此诗当作于荆州、作者任职于临海王府时,曹道衡谓作于永安令任上(《中古文学史论文集·鲍照几篇诗文的写作时间》),也有可能。永安即今湖北随县,古代在荆州範围内,用典也颇切合。
这首诗的语言表达、情景描写都较好,梦写得尤其好。王闿运说“铺叙太详”(同上)正是优点所在,此前还没有比这首更精细的记梦诗,尤其是关于夫妇会见的记梦诗。唐代的元稹《江陵三梦》、《梦游春》诸作似受到这诗的某种影响。
作者简介
鲍照(414年—466年),字明远,东海(今江苏涟水北)人,出身贫寒。元嘉十六年(439年),为了谋求官职而去谒见临川王刘义庆,献诗言志,获得赏识,被任为国侍郎,到江州任刺史。元嘉二十一年(444年)因刘义庆病逝而失职在家闲居,历任中书舍人、秣陵令等小官。大明五年(461年),任临海王刘子顼的前军参军,故世称“鲍参军”。后晋安王刘子勛与宋明帝争夺皇位,刘子顼举兵回响,兵败,鲍照也为乱军所杀。擅长七言歌行,语言劲健,感情充沛,形象鲜明,发展了七言诗歌,对唐代李白、高适等人的创作有一定影响。今存《鲍参军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