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洋法理论与实践
《海洋法理论与实践》分为13章。人类与海洋;海洋法概述;内水;领海及毗连区; 岛屿与群岛水域;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专属经济区;大陆架; 公海;国际海底区域;海洋科学研究;海洋环境保护与保全;海洋争端的解决。为使读者方便查阅相关法规,《海洋法理论与实践》增加了两个附录,附录一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缔约国批约年表;附录二为中国现行的主要海洋法律法规。
基本介绍
- 书名:海洋法理论与实践
- 作者:薛桂芳 胡增祥
- ISBN:9787502772604
- 定价:60.00 元
- 出版社:海洋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9年02月
- 开本:16开
内容简介
当前园林景观的经济价值日益增大,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性在城市景观规划中日趋明显。《海洋法理论与实践》主要针对广大园林景观设计师、园林工程师、施工图製作人员及园林景观专业院校师生的需要编制而成,从筑龙网近期园林景观设计作品库中反覆筛选,精选、收录了众多优秀的园林景观设计施工图。书中第一章为园林建筑篇,包括景区大门、公共卫生间和其他园林建筑;第二章为特色水景篇,包括瀑布喷泉、水幕景墙和溪流驳岸。《海洋法理论与实践》採用直观的图集表现方式,以方便广大读者的查阅。同时,书中附赠光碟一张,光碟中涵盖书中景观设计方案的所有CAD图纸,便于读者对其进行编辑、修改,或者直接调用。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人类与海洋
第一节 海洋概述
一、海洋的构成
二、海的类型
三、海底形态
四、海洋空间结构
第二节 海洋与人类的关係
一、海洋对气候的调节
=、海洋生物资源的利用
三、海洋矿产资源的开发
四、海上交通运输
五、人类生存发展的新空间
六、海洋的水资源
七、海洋可再生能源
八、海洋旅游资源
九、海洋与国家安全和军事战略
十、海洋的其他价值
第二章 海洋法概述
第一节 海洋法的概念
一、国际海洋法的概念
二、国内海洋法
三、国内海洋法与国际海洋法的关係
第二节 海洋法的历史发展
一、发展简史
二、海洋法会议和海洋法公约
三、执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两个协定
四、《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与其他海洋专门公约的关係
第三节 现代国际海洋法的特徵和基本内容
一、现代国际海洋法的特徵
二、现代国际海洋法的基本内容
第三章 内水
第一节 内水的概念
一、海湾
二、海峡
三、海港
四、河口湾
第二节 内水海域的法律地位
一、内水海域的重要性
二、内水海域的法律地位
第三节 中国的内水海域
一、渤海
二、琼州海峡
三、河口
四、海港
第四章 领海及毗连区
第一节 领海的概念
一、领海的定义
二、领海与内水的区别
第二节 测算领海宽度的方法
一、领海基线
二、领海的外部界限
三、海岸相向或者相邻国家间领海界限的划定
第三节 沿海国对领海的主权
一、对领海行使主权的範围和内容
二、沿海国的义务
第四节 领海内的无害通过
一、通过的概念
二、无害通过的意义
三、关于外国军用船舶可否无害通过他国领海问题
四、关于无害通过需要说明的问题
第五节 毗连区
一、毗连区的概念
二、毗连区的性质
第六节 中国的领海及毗连区
一、中国划定领海的历史沿革
二、1958年我国《关于领海的声明》
三、领海及毗连区法
四、中国的领海基线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的实施
第五章 岛屿与群岛水域
第一节 岛屿的法律制度
一、岛屿的概念
二、岛屿的地位
三、岛屿的法律制度
四、岛屿在海域划界中的作用
第二节 中国的岛屿
一、岛屿分布概况
二、中国岛屿分布特徵
三、中国岛屿的主权问题
四、中国的原则立场
第三节 群岛国与群岛水域
一、群岛国
二、群岛国的群岛基线
三、群岛水域的法律制度
第六章 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
第一节 海峡概述
一、海峡的概念
二、海峡的重要性
三、海峡的分布与分类
第二节 用于国际航行海峡的通行制度
一、“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的概念
二、用于国际航行海峡的通行制度
三、海峡的无害通过制度与过境通行制度比较
第七章 专属经济区
第一节 专属经济区的概念
一、专属经济区的定义
二、专属经济区的性质
第二节 各国在专属经济区内的权利与义务
一、沿海国在专属经济区内的权利、管辖权与义务
二、其他国家在专属经济区的权利与义务
三、沿海国法律和规章的执行
第三节 专属经济区内生物资源的养护和利用
一、专属经济区内生物资源的养护
二、专属经济区内生物资源的管理
三、专属经济区内生物资源的利用
四、内陆国在沿海国专属经济区的权利与义务
五、地理不利国在别国专属经济区的权利与义务
第四节 专属经济区的划界原则
一、相邻与相向国家间在专属经济区划界问题上的争议
二、专属经济区的划界原则
第五节 中国的专属经济区
一、中国专属经济区制度
二、中国与有关国家的渔业合作协定
三、我国在专属经济区的渔政巡航
四、案例
第八章 大陆架
第九章 公海
第十章 国际海底区域
第十一章 海洋科学研究
第十二章 海洋环境保护与保全
第十三章 海洋争端的解决
附录
参考文献
……
前言
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是地球生命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全球气候的调节器,自然资源的宝库,国际交往的重要通道,与人类的生存、经济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自20世纪40年代开始,不少沿海国家把目光转向海洋,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列为求生存、谋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20世纪9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家为摆脱入口、资源和环境三大问题的困扰,又把开发利用海洋作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开发中国家,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三大问题更为突出,因而开发利用海洋显得更加重要和迫切。1996年5月1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1996年第八届人大四次会议上通过的《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画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加强海洋资源调查,开发海洋产业,保护海洋环境”的战略任务。1997年9月,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强调指出,要统筹规划国土资源开发和整治,严格执行海洋资源管理和保护的法律。2001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画纲要》提出:加大海洋资源调查、开发、保护和管理力度,加强海洋利用技术的研究开发,发展海洋产业。加强海域利用和管理,维护国家海洋权益。2006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午规划纲要》指出:要“强化海洋意识,维护海洋权益,保护海洋生态,开发海洋资源,实施海洋综合管理,促进海洋经济发展。综合治理重点海域环境,遏制渤海、长江口和珠江口等近岸海域生态恶化趋势。恢复近海海洋生态功能,保护红树林、海滨湿地和珊瑚礁等海洋、海岸带生态系统,加强海岛保护和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完善海洋功能区划,规範海域使用秩序,严格限制开採海砂。有重点地勘探开发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和国际海底资源。”2007年10月1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最佳化升级,这是关係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信息、生物、新材料、航空航天、海洋等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