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纳普尔那峰
安纳普尔那峰,又译安纳布尔纳峰、安纳普尔纳峰,又称库塘峰,英文名ANNAPURNA I。安纳布尔纳峰,即安纳布尔纳I峰,海拔8091米(另有海拔8090米的测量数据),经纬度坐标是东经83.82°、北纬28.6°。安纳布尔纳I峰是世界第十高峰,是安纳布尔纳峰群的最高峰,位于尼泊尔境内,属于喜马拉雅山脉,位置十分偏僻。
安纳布尔纳I峰的气候覆杂多变,与珠穆朗玛峰大体相似,冬半年乾燥而风大,为乾季和风季。夏半年为雨季,呈大陆性高原气候特徵。大体来说,每年6月初至9月中旬为雨季,强烈的东南季风带来的暴雨引起了频繁的冰崩、雪崩,造成山上云雾瀰漫,冰雪肆虐的恶劣气候。11月中旬至翌年的2月中旬,因受强烈的西北寒流控制,气温可达-60℃,平均气温在-40℃至-50℃之间。最大风速可达90米/秒。只有在4月底至5月末,或者9月至10月这段时间,是风季与雨季过渡的时节,也就常有三四次持续2—5天的好天气,这时便是进行登山活动的绝好时机,包括安纳布尔纳I峰在内的喜马拉雅地区最好的攀登季节是春季,好天气周期持续较长,一般两周左右。不过而且由于安纳布尔纳I峰地处偏远,路途艰险複杂,每年也只有9月至10月可以接近。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安纳布尔纳峰
- 外文名:ANNAPURNA I
- 位置:尼泊尔境内
- 海拔:8091米(另有海拔8090米的测量数据)
- 排名:世界第十高峰
- 经纬度坐标:东经83.82°、北纬28.6°
- 所属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攀登历史
安纳布尔纳I峰是第一座被登顶的8000米级山锋,但这丝毫不能表明它是一座容易攀登的山峰,事情恰好相反,因为多发雪崩事故它被所有攀登者认为是世界上最难逾越的高峰之一。在1950年首登成功之后,20年里没有任何人再次攀登成功。安纳布尔纳那峰的登顶死亡率也在所有8000米级山峰中名列前茅:截止2000年,共有106人登顶过该峰,但也有54位攀登者再也没有醒来。
安纳普尔那峰

1950年6月3日,法国登山队的Maurice Herzog和Louis Lachenal首次登上安纳布尔纳I峰峰顶(北壁路线),这也是人类首次登上8000米级高峰。
1970年,Chris Bonington率队,首次从南壁路线登上安纳布尔纳I峰峰顶。
1978年10月,两位美国女登山家Irene Miller和Vira Komarkova,从北壁路线登上安纳布尔纳I峰峰顶。
1985年,义大利人莱因德·梅斯纳尔(Reinhold Messner)开闢西北壁线路新路线登顶安纳布尔纳I峰。
安纳普尔那峰

1993年,“中国西藏14座8000米以上高峰探险队”登顶安纳布尔纳I峰。
1999年4月29日,西班牙人奥亚尔扎巴(Juanito Oiarzabal)登顶安纳布尔纳I峰,完成14座8000米级山峰的攀登,用时13年。他是世界上第6位完成此项壮举的登山家,同时他也是第3位无氧攀登所有14座8000米级山峰的登山家。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在完成这一壮举以后,还在继续攀登,截止2004年底,他已经攀登了22座8000米级高峰。
2002年5月16日,西班牙登山家伊鲁拉特基(Alberto Inurrategi)攀登安纳布尔纳I峰成功,完成14座8000米级山峰的攀登,用时10年。他是世界上第10位完成此项壮举的登山家,同时他也是第4位无氧攀登所有14座8000米级山峰的登山家。
2005年5月16日,美国登山家维耶斯图(Ed Viesturs)登顶安纳布尔纳I峰,完成14座8000米级山峰的攀登,用时13年。他是世界上第12位完成此项壮举的登山家,同时他也是第5位无氧攀登所有14座8000米级山峰的登山家。他是1996年5月10日珠峰世纪山难的亲历者兼倖存者。他在此次登顶安纳布尔纳I峰以前曾两次在这里失败。总而言之,他就是坚韧的攀登者的象徵。现在他已经宣布退休。
原因分析
安纳布尔纳那I峰的气候覆杂多变,与珠穆朗玛峰大体相似,而且由于安纳布尔I纳峰地处偏远,路途艰险複杂,每年也只有9月至10月可以接近。安纳布尔纳I峰二号营地,是比较危险的地段,它处在一个巨大的冰墙的凹部,冰墙上是多年的积雪,非常危险。随时都有滑坠、崩塌下来的危险。只能挖雪洞建营。过去有许多外国队,宁愿长途行军,跨过或撤回一号营地,也不在此过夜。有许多人就是在这里,成了安纳布尔纳I峰永远的伴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