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海洋观测卫星

海洋观测卫星

海洋观测卫星

海洋观测卫星(Ocean Observation Satellite)用遥感器感测海面的电磁辐射,以监视、分析和研究海洋环境的人造地球卫星。

海洋观测卫星的发射对于研究大面积的海洋动态现象,提高海洋水文气象预报的準确性,开发海洋资源,发展海运事业和沿岸及近海工程建设,乃至检测海洋污染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中文名称海洋观测卫星
英文名称ocean observation satellite
定  义用于观测海洋现象的人造地球卫星。
套用学科海洋科技(一级学科),海洋技术(二级学科),海洋遥感(三级学科)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海洋观测卫星
  • 外文名:Ocean Observation Satellite
  • 定义:用于观测海洋现象的人造地球卫星
  • 套用学科:海洋科技>海洋技术>海洋遥感

卫星简介

20世纪,随着对海洋观测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考虑,卫星不受气候、区域、地理环境条件限制,具有飞机、船舶、岸站和浮标等传统观测手段所没有的优势,能够大面积、同 步、多要素地进行观测和测量,将卫星观测与上述传统观测手段相结合,可形成较好的海洋立体观测。因此,海洋观测卫星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海洋观测的主导手段之一。空间技术的发展使海洋卫星遥感技术变成了可能,海洋观测卫星应运而生,这为人类全方位的了解和认识海洋提供了有力的观测手段。海洋观测卫星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已经实现了从探索、试验到业务套用阶段的过渡。世界上主要的航天大国都具备了完善的海洋立体观测体系,而海洋观测卫星具备的大面积、全天候、全天时、高时效的观测优势,使其成为海洋立体观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面积、高精度、全方位认识和管控海洋,发展海洋经济,维护海洋开发环境安全。建立完善的海洋遥感调查监测体系,扩大卫星和航空遥感的套用领域和範围,能够显着提高对海洋的监控能力。
ENVISAT卫星ENVISAT卫星

分类

根据遥感器的工作波段可分为:
可见光遥感器
红外遥感器
微波遥感器
主动式发射电磁波和被动式发射电磁波遥感器
HY-1卫星遥感长江口悬浮泥沙分布(国家卫星海洋套用中心提供)HY-1卫星遥感长江口悬浮泥沙分布(国家卫星海洋套用中心提供)

发展阶段

海洋观测卫星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探索试验(1970~1978年),这一阶段主要载人飞船搭载试验和利用气象卫星、陆地卫星探测海洋;
第二阶段试验研究阶段(1978~1985年),该阶段美国发射1颗海洋卫星(SeaSat-A)和1颗雨云卫星(NUMBUS-7),该星上载海岸带水色扫瞄器(CZCS)。这两颗皆属于实验研究性质;
第三阶段套用研究阶段(1985~),在这一阶段世界上发射了多颗海洋卫星。如海洋地形卫星Geosat、Geo-1、Topex/Poseidon,海洋动力环境卫星ERS-1 & ERS-2、Radarsat,海洋水色卫星(SeaStar ROCSAT、KOMPSAT)。
除此以外、还在别的卫星上搭载海洋探测器。
海洋二号卫星噪声试验海洋二号卫星噪声试验

各国发射情况

国家
运载火箭名称
有效载荷名称
发射起飞时间
(协调世界时)
预定星箭分离轨道
发射地点
日本
N-II型火箭(代号8)
“桃花-1”
1987.02.19
01:23
太阳同步轨道
种子岛宇宙中心N发射工位
H-I型火箭(代号6)
“桃花-1B”
1990.02.07
01:33
近地轨道
种子岛宇宙中心N发射工位
中国
CZ-4B
海洋1号(HY-1A)
2002.05.15
01:50
太阳同步轨道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
CZ-2C
海洋1号(HY-1B)
2007.04.11
03:27
太阳同步轨道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
CZ-4B
海洋2号(HY-2)
2011.08.15
22:57
太阳同步轨道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
CZ-4C
海洋3号(HY-3)
高分三号(GF-3)
2016.8.09
22:55
太阳同步轨道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
美国
改进型宇宙神-F
海洋卫星-1
1978.6.27
近极地轨道
范登堡空军基地
飞机加Pegasus火箭
SeaStar
1997.08.01
太阳同步轨道
美国西海岸
Ariane 42P
TOPEX/Poseidon
托帕克斯卫星
1992.08.10
non-sun-synchronous orbit
Kourou
"大力神Ⅱ"
N-ROSS
1990
美欧
Deltall- 2
Jason-1
2001.12.07
non-sun-synchronous orbit
范登堡空军基地
Deltall - 2
7320
Jason-2
2008.06.20
non-sun-synchronous orbit
范登堡空军基地
中法
长征二号丙
CFOSAT
2018.06
欧洲
ERS-1卫星
1991.07.17
近极地太阳同步轨道
ERS-2卫星
1995.04.21
近极地太阳同步轨道
ENVISAT-1卫星
2002.03.01
近极地太阳同步轨道
中国台湾
US LLV booster
ROCSAT-1
1999.01.27
范登堡空军基地
Jason-3海洋观测卫星全貌Jason-3海洋观测卫星全貌

套用

海洋水色环境遥感
利用水色卫星资料开展了浮游植物藻华的多尺度变化及其调控机制研究,包括颱风、中尺度涡、季风和短期气候振荡等不同尺度过程的影响。研究发现颱风不仅可引起表层、次表层浮游植物藻华和增加渔丰度,且可引起跨陆架的物质输运。中尺度涡对南海浮游植物时空分布及粒级均有显着影响。利用长时序的水色遥感叶绿素浓度数据,分析了海洋浮游植物的动态变化。
(1)赤潮监测
(2)绿潮监测
(3)渔场环境监测
(4)海冰监测
海洋二号卫星发射海洋二号卫星发射
海洋地形环境遥感
主要用于探测海表面拓扑,即海平面高度的空间分布。此外,还可探测海冰、有效波高、海面风速和海流等。美法合作于1992年8月发射的TOPEX/Poseidon卫星和GFO卫星是目前最精确的海洋地形探测卫星。此外,美国EOS计画将于2002年和2007年发射Laser ALT-1和ALT-2,可用于精确测量陆表和冰面地形。
海洋观测卫星Jason-3海洋观测卫星Jason-3
海洋动力环境遥感
主要用于探测海洋动力环境要素,如海面风场、浪场、流场、海冰等,此外,还可获得海洋污染,浅水水下地形、海平面高度信息。欧洲空间局(ESA)于1991年7月和1995年4月相继发射的ERS-1和ERS-2是这类卫星中最具代表性的。此外,除了海洋卫星以外,还有不少海洋探测器搭载的卫星,但功能不外乎海洋水色、海表拓扑和海洋动力环境等方面内容。
(1)颱风监测
(2)灾害性海浪监测
(3)风暴潮监测
(4)全球海平面变化监测
(5)海啸预警
(6)大洋渔业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