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淀网友
“海淀网友”是除了已经被公众熟知的“朝阳民众”和“西城大妈”外,存在海淀区的“神秘组织”。他们隐藏在电脑手机萤幕之后,随时随地向警方提供各类线索,办案民警却很少见过他们的庐山真面目。警方根据这一群体的特点,给他们起了一个外号“海淀网友”。
2015年8月份以来,海淀警方对3000余名“海淀网友”发放了150万元奖金,不过超过九成的“海淀网友”都主动放弃了奖励。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海淀网友
- 国家:中国
- 起源时间:2015年
- 起源地点:北京海淀区
组织背景
海淀区高校云集,就在前几年的数据统计中,近60所高校中的在校大学生人数占全市的一半以上,是全国最大的高校群体,再加上中关村科技园区和海淀新区科技创新中心两大创新园区中接触网路的白领,海淀网友的‘基数程度’可以说是北京最高的。海淀网友的活跃度也非常高。
除了基层派出所利用社交软体集合了一大批网路志愿者、信息员,海淀公安分局设立官方微博“海小博”和微信服务号“海小薇”以来,也收到了大量来自网友举报的各类违法犯罪线索。
作为最早在北京各分县局中率先开通警务微博的海淀公安分局,如今微博冬粉的数量已然达到了20万以上。2014年,分局又开通了“海淀公安微信”服务号。这被海淀分局称之为“双微警务”工程,众多海淀网友便是“海小博”和“海小薇”的忠实冬粉。几乎每天都有热心的网友通过私信举报各类违法犯罪线索,涉嫌嫖娼卖淫的娱乐场所、使用假币的门店、传播不良信息的网站等多个类别。这些线索中,有的是网友日常生活中的亲历,有的则是在上网时无意发现的线索。通过双微形成互动,主动回应民众期待,维护了海淀公安信息发布的权威性、公信力和亲和力,也为海淀网友反映各类情报线索拓宽了更多的渠道。民警梳理网民反馈信息后,会及时交付有关部门开展相关工作。对海淀网友通过留言、评论、私信等渠道反映的问题诉求,也将按照“核查事实、快速反应、妥善处理、及时反馈”工作原则,及时流转相关业务部门进行核实处理,回应网友需求。
2015年10月,“海淀网友”卡通形象也正式推出。这一卡通形象是海淀警方向广大网友徵集而来,是以网友们和海淀公安的民警们投票的方式,票选而出。
组织成员
“海淀网友”虽然基数更加庞大,大多是隐藏在电脑手机萤幕背后的幕后英雄,和“西城大妈”大多是本地居民的社区主人意识不同,海淀网友反馈的线索不仅仅局限于自己所居住的地域,只要拿着手机,随处都可能会出现海淀网友的身影。
和“西城大妈”“朝阳民众”“丰台劝导队”并称“四大神秘组织”的“海淀网友”,也许才是最神秘的——从2016年初至今,已经为警方提供3100多条有效信息,可有时,连办案民警都不知道提供线索网友的庐山真面目。他们隐藏在电子设备之后,观察着现实和虚拟世界,帮助警方刬除“两个世界”里的犯罪。
“海淀网友”不仅是京城的“驰名商标”,可以说具有世界级影响力,而打出这一知名度的,就是网友古门(化名)——他协助警方,一举挫败使2.5亿台电脑感染病毒的跨境黑客团伙,这起案件名为“火球”案。
网路平台
2016年1月,“海淀网友”互动平台正式上线运行,今后网友可将疑似违法犯罪线索,以文字、照片或视频的方式线上举报,并通过平台与警方实时沟通。“海淀网友”这一京城着名的“情报组织”,又多了一个信息採集的平台。平台内有“线索举报”、“网友说吧”、“精彩时刻”、“小薇说事”、“精彩活动”、“个人中心”等六大栏目,初步实现了情况收集、线索举报、线上互动、资讯推送、意见反馈、线上鼓励等功能。其中,“线索举报”是该平台的核心功能。举报信息经过初检后,会按照警务类线索和非警务类线索进行分类流转。警务类线索由警方负责处理,非警务类线索则会通过区城市管理指挥中心转递给相关责任部门处理。海淀警方及海淀区综治部门的有关负责人均表示,对于有价值的线索,保证做到百分百回复。
主要事迹
拖鞋大盗
2015年5月8日,曙光派出所接到报警,一户商家的财务室记忆体放的现金被盗。调取了财务室及周边监控录像进行仔细观察之后,谭飞在监控视频中发现一名身着黑色半袖的年轻男子有重大嫌疑。监控显示,该男子早在5月2日就已经进店实施过盗窃。每次作案时,他总是赤脚进入财务室,而后趁室内无人之际下手翻箱倒柜。
就在民警努力寻找嫌疑人时,工作人员于5月12日又来到派出所报案,称财务室再次被盗。通过查看监控录像,民警发现实施盗窃的还是那名年轻男子,这次他在离开现场时却遇到了麻烦——由于行窃后发现进来的门被上了挂锁,该男子在店内两个门之间多次转圈却出不去,一阵折腾后才从捲帘门与地面的缝隙中钻了出去。监控视频中,谭飞还发现一个细节,就是嫌疑人离开现场时穿的是拖鞋。探长谭飞根据多年工作经验,判断嫌疑人穿拖鞋不可能走太远,其应该暂住或躲藏在案发现场周边地区。
谭飞将嫌疑人作案时被监控拍下的影像截图发到由辖区保全员、店铺工作人员及安防志愿者组成的微信群中,让大家积极辨认,一旦发现该人立即报警。5月20日下午2时许,谭飞接到微信群里一名网友的来电,称在石佛寺村一网咖内有一名衣着、相貌特徵均与嫌疑人相似的男子在此睡觉,脚上就穿着拖鞋。
谭飞迅速带领民警赶到现场,看到警察,这名男子手足无措,很快便承认了自己曾先后三次潜入某店铺财务室内盗窃的犯罪事实。
警方重奖
“朝阳民众”和“西城大妈”出名了,不过关于这一群体的讨论也在网路中积蓄髮酵。有网友认为,群防群治力量是我国社会服务管理中的一项特色。类似群防群治工作的“邻里守望”制度在一些已开发国家,早已深入人心。
在英国的德文郡,社区业主家的门、墙上会贴着大小各异的、色彩不同的邻里守望标誌牌。标牌一般印有图案,警察与老人儿童手拉手站在一起,一般有这样的一些话:“你已走进邻里守望地区。”英国政府早在1982年就出台了《邻里守望相助方案》,居民志愿者在当地警方的支持下建立起邻里守望组织,要求社区成员组成社区工作小组和地方警察一起防止犯罪。
邻里守望制度源自美国,它是由地方政府或警察部门发起,由市民志愿人员组织的民众性机构。美国国家预防犯罪委员会专门编写了《邻里预防犯罪手册》,详细阐明了怎样组建邻里守望制的细节,包括怎样运作、什幺人参加、投入多大的人力物力等。美国的一些媒体经常报导中国人把国内的一些习惯和行为带到美国而被邻居找上门来或举报的事情,例如当众晾晒被褥衣服、不清理门前的积雪、晾晒腌製品等等,这正是“邻里守望”在起作用。
2015年9月,北京警方结合《北京市公安局关于实施民众举报涉恐涉暴线索奖励办法的通告》推出涉恐线索举报模板。警方表示,为充分发挥群防群治队伍在维护社会治安中的积极作用,对一批有价值的线索予以及时奖励。目前部分区县分局已经将奖励工作常态化,确定专人负责,实行月奖励机制,奖励资金及时发放,对反映的重要敏感线索做到一事一奖、一案一奖,以提高民众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积极性。
放弃奖励
“在海淀万泉庄路长春健身园,都有一变态把车停在路边‘打飞机’……而且每次他都故意把车门大开着。”2015年8月19日上午,一名家住海淀的网友通过微博将自己的遭遇反映给了海淀公安分局,并将自己录製的涉事男子的不雅视频一同上传。
视频发布不到半小时,海淀公安分局的民警便立即启动了工作机制展开侦查,不到一天的时间,涉事的男子身份便得到确认。最终,这名男子因为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被海淀警方依法治安拘留,他对自己曾经所做的荒唐之事也供认不讳。
案件自始至终,在网路另一端的海淀网友没有露面。类似被神秘的“海淀网友”举报后得到侦破的案件已屡见不鲜。此外,在捷运10号线车道沟站外,同样一名有“变态行为”的男子,被海淀网友拍摄了图片并反映给了海淀公安分局的官方微博,民警根据网友提供的线索,在连续两天的蹲守之后,也将这名男子抓获。
“他们是热心社会治安的群体,举报各类正在发生的违法犯罪行为十分专业,但他们不要求任何回报,对于有无奖励也从未提及。”海淀公安分局的民警介绍说,仅8月份以来,海淀警方就奖励了3000余名信息员150万元,不过,超过九成提供过有效信息线索的“海淀网友”都主动放弃了奖励。
荣誉
2019年1月18日下午,在由海淀区委政法委主办、海淀公安分局承办的“一路同行----海淀区最美治安志愿者、海淀网友揭晓仪式上,12名治安志愿者荣获“海淀区最美治安志愿者”荣获称号、10名海淀网友获得“特殊贡献奖”。
社会评价
“他们热心社会治安,往往对各类正在发生的违法犯罪尤其是街头侵财类犯罪更为关注,这些案件看起来不大,却都是直接维护辖区民众切身利益的现案。”海淀分局民警说,“但他们的举报更多是出于热心,他们不求回报,不要奖励。很多时候当案件处理完毕后,他们便又消失了,所以‘海淀网友’是最贴切的称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