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袁公河

袁公河

袁公河,发源于五莲县青山西麓,西流入莒县境内,注入沭河。此河历史悠久,早在南北朝时期就见诸典籍,据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沭水》篇:“袁公水东出清山,寻坤维而注沭。”“清山”今写为“青山”。“坤维”一词,民国杨守敬注:“西南流,此以卦名代。”①从《水经注》的记载可知,北魏时期的袁公河,其发源地和流经方向与现在是一致的。

基本介绍

  • 中文名:袁公河
  • 外文名:Yuan Gonghe
  • 发源地:五莲县青山西麓
  • 流入:沭河
  • 最早出自:水经注
  • 流域面积:174平方公里
  • 长度:20.3千米
  • 地理位置:莒县
  • 源头:五莲县青山西麓
袁公河的名称由来,郦道元没有做出解释,但可以推断:袁公河是为纪念一位“袁公”而得名。南北朝之前,普通人是不能称“公”的。《汉语大字典》注:公是“古代朝廷最高官位的通称。《汉书·百官公卿表》:‘太师、太傅、太保,是为三公。’汉代亦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三公。”可见,“袁公”应该是一位职务极高并且与莒地有关的袁姓官员。
遍览北魏之前的历史,唯有一人符合这个条件,他就是东汉末年的袁绍。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诸侯割据。袁绍拥有青、冀、幽、并四州,辖区相当于现在的山东、山西、河北、北京、天津等省、市地域,袁绍凭藉泰山、黄河之险,与“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抗衡,使当时的傀儡皇帝汉献帝不得不封袁绍为太尉兼大将军之职,位居“三公”之列,因此史书中多次称之为“袁公”。
关于袁绍的为人,史书中有详细的记载:袁绍官渡战败,两年后病死。“绍为人政宽,百姓德之,河北士女莫不伤怨,市巷挥泪,如或丧亲。”③战乱时期,袁绍能宽以待民,自然得到百姓的爱戴,这应该是取名“袁公水”表示对袁绍的纪念的根本原因。
关于莒县在这一时期的地域归属问题,还需再作说明。东汉时期,莒县处在徐州的最北部,与青州为界;④三国时期,莒县地处青州的最南部,与徐州相接。⑤袁昭所处的历史时期是东汉末年向三国时期的过渡阶段,这时的地域分界决定于各路诸侯势力的强弱,东汉王朝的原有分封形同虚设。况且这时的徐州刺史刘表“犹木禺之于人”,⑥刘表与袁绍之间双方势力相差很大。由于袁绍势大,刘表势弱,处于两州之界的莒地官员自然倾向于袁绍;袁绍宽政爱民,刘表暗弱无能,百姓也会拥护袁绍。据此推断,此时莒地属袁昭的势力範围。
总上所述,袁公河是在三国初期为纪念袁绍而得名,含义有二:其一,袁绍宽政爱民,百姓德之,取名“袁公水”,以志纪念。其二,取名“袁公水”说明当时袁绍的势力範围南至莒县地域。
[注]
①民国杨守敬《水经注疏·沭水》篇。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2195页。
②《后汉书·袁绍传》。
③《后汉书·袁绍传》李贤注引《献帝春秋》。
④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二册。地图出版社1982年版。
⑤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三册。地图出版社1982年版。
⑥《后汉书·刘表传》。

地图信息

地址:桑园路东150米

地图信息

打开百度地图查看详情

反馈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