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线与微波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天线与微波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是天线与微波技术领域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992 年经国防科工委批准建设,1998年建成并向国内开放。
实验室依託单位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和西安电子科 技大学,实验室设南京分部(固定人员56人)和西安分部(固定人员40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研究25人,教授19人。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天线与微波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 分部:南京分部,西安分部
- 通过验收:1998年
依託单位
实验室依託单位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科研与学术
研究方向
1.相控阵以及低副瓣、超低副瓣天线的理论与技术
2.现代天线微波测量理论与技术
3.天线微波的分析与设计技术
4.天线微波新理论与新技术研究
中心任务与研究成果
加强天线与微波技术领域的国防科技套用基础研究、培养天线与微波技术领域的高水平科技人才。实验室以“服务国家战略,跻身国际前沿,走跨越式发展道路”为宗旨,瞄準未来我军武器装备需要,在先进的相控阵研製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在多功能相控阵技术、星载有源相控阵技术、综合孔径技术、 组件技术、有源子阵技术、隐身技术等方面取得了重要 成果,许多方面己经进入国际前沿。实验室建成以来(1998 年-2009 年底),研究成果或以实验室研究成果为核心的技术成果共获得省部级以上成果奖励40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 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国防科学技术一等奖11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4项,省部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其中3项达到国际领先水平,15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研究成果直接转化套用于机载预警、机载火控、舰载多功能、飞弹测量等我军最尖端装备的天线系统研製,为我国的第一部机载预警固态有源相控阵雷达、第一部相控阵弹道测量雷达、第一部舰载多功能固态有源相控阵雷达、第一部星载固态有源合成孔径雷达、第一部天波超视距雷达、第一部固态有源相控阵目标特性测量雷达、第一部固态有源相控阵精密跟蹤测量雷达、第一部机载火控相控阵雷达、第一部大型机载预警雷达天线罩等研製成功作出了重要贡献,在远程预警、弹道测量、 火控制导、航天载人飞行测控、卫星碎片探测等方面取得了举世 瞩目的成就,产生了巨大的军事效益和社会效益。
学术委员会
序号 | 姓名 | 性别 | 职称/职务 | 工作单位 | 学术委员会职务 |
1 | 梁昌洪 | 男 | 教授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主任 |
2 | 张光义 | 男 | 研究员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 | 副主任 |
3 | 叶尚福 | 男 | 研究员 | 总参51所 | 委员 |
4 | 龚书喜 | 男 | 教授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委员 |
5 | 焦永昌 | 男 | 教授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委员 |
6 | 高 铁 | 男 | 研究员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 | 委员 |
7 | 胡明春 | 男 | 研究员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 | 委员 |
8 | 车文荃 | 女 | 教授 | 南京理工大学 | 委员 |
9 | 陈 彬 | 男 | 研究员 | 解放军理工大学 | 委员 |
10 | 严晓冰 | 男 | 研究员 | 720厂 | 委员 |
11 | 樊 勇 | 男 | 教授 | 电子科技大学 | 委员 |
12 | 何国瑜 | 男 | 教授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委员 |
13 | 李跃 | 男 | 研究员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研究所 | 委员 |
14 | 沈 泉 | 男 | 研究员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 九研究所 | 委员 |
15 | 徐金平 | 男 | 教授 | 东南大学 | 委员 |
16 | 徐云生 | 男 | 教授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委员 |
17 | 许家栋 | 男 | 教授 | 西北工业大学 | 委员 |
18 | 尹文言 | 男 | 教授 | 上海交通大学 | 委员 |
西安分部组织结构

西安分部下设三个研究室、一个微波暗室以及一间综合办公室,实验室主任由龚书喜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为梁昌洪。
西安分部简介
天线与微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分部)依託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建设,是专门从事天线与微波技术领域研究的国家级研究机构,是“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国家重点学科、“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国防特色学科的主要依託单位,拥有大型微波暗室和天线近远场测量系统和先进仪器设备。实验室位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北校区科技楼、新科技楼、微波暗室,总面积约5200余平米。
天线与微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家在“八五”期间投资建设的重点实验室。1992年批准立项,1998年通过验收。2000年通过运行情况评估,评估结果为良。2004年通过运行情况评估,评估结果为优。2009年通过运行情况评估,评估结果为良。
实验室承担了大量的973、863、国家自然基金、国防预研、国防型号、国防预研基金、省级项目和企事业单位的研究项目,年均科研经费数千万元;出版专着、译着、教材数种,在国内外着名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千篇,SCI、EI和ISTP收录论文数百篇,获得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数项,发明专利、软体着作等。
实验室按照“重视基础理论研究,重视理论联繫实际,重视科研团队建设”的工作指导思想,面向国际学术前沿,面向我国重大需求,开展天线与微波技术领域的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天线微波测量理论与技术、天线微波分析与设计技术、天线微波新理论与新技术研究等。
实验室一贯倡导团队精神,发挥集体智慧,形成了为共同目标而努力奋斗的优良作风。实验室汇聚了一批基础扎实、严谨务实的中青年学术骨干。实验室现有科技人员62名,其中院士1名,教授、副教授占总人数的以上,博士导师15人,特聘教授、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9人。承担了本学科大量本科生、研究生的课程与培养工作,每年招收硕士及博士研究生百余名。
天线与微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将针对当今世界天线与微波技术的发展趋势,一如既往地以前瞻性的基础理论研究为核心,以解决国家重大需求为重点,团结奋进,努力进取,为我国天线与微波技术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天线与微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将针对当今世界天线与微波技术的发展趋势,一如既往地以前瞻性的基础理论研究为核心,以解决国家重大需求为重点,团结奋进,努力进取,为我国天线与微波技术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