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惠城区(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
惠城(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一般指本词条
惠城区,是惠州市的市辖区,位于广东省东南部,南临南海大亚湾,与深圳、香港毗邻惠城区总面1170.6平方公里。2017年,惠城区辖8个街道和5个镇。
惠城区先后获得了“全国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中国男装名城”、“中国照明电器品牌基地”、“全国最具综合实力中小城市”、“全国投资环境十佳区”、“世博中国年·最具投资价值金融生态区”、“中国可持续发展品牌区和中国最佳生态(人文)宜居区”、“中国最具投资价值旅游强区”、“全国科普示範区”“全国计画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以及“全国科技进步示範区”六连冠、“广东省双拥模範区”八连冠、2017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国家智慧财产权强县工程示範县(区)、2018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等称号。
2019年3月,位列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惠城区
- 行政区类别:市辖区
- 所属地区:广东省惠州市
- 下辖地区:8个街道和5个镇
- 政府驻地:龙丰街道
- 电话区号:0752
- 邮政区码:516000
- 地理位置:广东省东南部、惠州市中部,东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东北端
- 面积:1170.6平方公里
- 人口:120.07万人(2017年常住)
-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性气候
- 着名景点:惠州西湖、丰渚园等
- 机场:惠州机场
- 火车站:惠州站,惠州西站、惠州北站(在建)、惠城南站(在建)
- 车牌代码:粤L
- 行政代码:441302
历史沿革
最早是隋开皇十年(590年)在梌山(今中山公园)设立循州总管府,辖归善、博罗、河源、新丰、兴宁、海丰6县。
隋大业三年(607年)改龙川郡,辖归善、博罗、海丰、河源,兴宁5县。唐武德五年(622年)改为循州总管府,管循、潮二州、循州辖归善、博罗、罗阳、海丰、陆安、河源、石城、兴宁8县。
唐嗣圣元年(684年)改为雷乡郡,辖归善、博罗、海丰、河源、雷乡5县。唐天宝元年(742年)改为海丰郡,辖归善、博罗、海丰、河源、雷乡,兴宁6县。
唐乾元元年(758年)改为循州,辖归善、罗阳、海丰、河源、雷乡、齐昌6县。
五代南汉乾亨元年(917年)改为祯州、辖归善、博罗、海丰、河源4县。
宋天禧四年(1020年)三月,避太子赵祯讳,改为惠州,自此有了“惠州”之称。
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称惠州路,仍辖归善、博罗、海丰、河源4县。
洪武二年(1369年)增辖龙川、长乐、兴宁。
正德十三年(1518年)增辖和平县。
隆庆三年(1569年)增辖永安县、长宁县。
崇祯六年(1633年)增辖连平州。
清雍正九年(1731年),惠州府辖归善、剥落、海丰、河源、龙川、长乐、兴宁、和平、长宁、永安11县及连平州。
雍正十一年(1733年),长乐、兴宁划归嘉应州,惠州府辖9县1州,直至清末。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9月,广东省第四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设于惠城,辖惠阳、博罗、海丰、陆丰、河源、紫金、新丰、龙门8县。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7月,第五专署行政督察区治所在惠城,辖惠阳、博罗、海丰、陆丰、河源、紫金、龙门7县。
1950年2月,东江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设在惠城,辖惠阳、增城、紫金、连平、和平、陆丰、博罗、龙门、河源、龙川、海丰、宝安、东莞、从化、五华等15县。
1952年,改专区为行政区,惠阳县(含惠城)隶属粤东行政公署(行署驻潮州)。
1956年1月,成立惠阳专区,专署驻惠城,辖惠阳、博罗、河源、连平、和平、龙川、紫金、海丰、陆丰、宝安、东莞、增城、龙门等13县。
1959年3月,撤销惠阳专区,惠阳县(含惠城)隶属广州;年底隶属佛山专区。
1963年7月,恢复惠阳专区,专署驻惠城,辖惠阳、博罗、河源、连平、和平、龙川、紫金、宝安、东莞、增城、龙门等11县。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惠城区均是府、县、专署、地区和市府所在地。
现惠城区的辖地,20世纪30年代是惠阳县的鹅岭镇、鹤峰镇、永龙乡、共和乡、四维乡,博罗县的仁爱乡;新中国成立前夕是惠阳县的府城镇、县城镇、河南岸乡、三栋乡,博罗县的汝湖乡。
1949年12月,惠城称惠州镇。
1958年4月,惠州镇改惠州市(县级),同年11月复为惠州镇。
1964年11月,惠州镇再次改为惠州市(县级)。
1988年1月设立惠城区(县级),管辖範围与1987年的惠州市管辖範围相同。
2000年,惠城区辖5个街道、5个镇。
2002年,惠城区辖5个街道(桥东、桥西、江南、江北、龙丰)、5个镇(汝湖、三栋、惠环、河南岸、小金口),43个村委会、50个居委会。
2003年3月6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3]36号):将原惠阳市所辖的陈江、潼湖、潼桥、沥林、水口、马安、横沥、矮陂、芦洲、大岚等10个镇以及博罗县的仍图镇划归惠城区管辖。区划调整后,惠城区辖5个街道(桥东、桥西、江南、江北、龙丰)、16个镇(汝湖、三栋、惠环、河南岸、小金口、陈江、潼湖、潼桥、沥林、水口、马安、横沥、矮陂、芦洲、大岚、仍图)。
2005年5月辖9个街道(龙丰、桥东、桥西、江南、江北、惠环、河南岸、陈江、水口),11个镇(汝湖、三栋、潼湖、潼侨、沥林、马安、横沥、矮陂、芦洲、大岚、小金口)。
2005年12月9日,粤民区[2005]62号批准同意惠城区撤销小金口镇,设立小金口街道办事处;撤销矮陂镇、大岚镇,併入横沥镇。
2006年4月28日,行政区划调整后的新横沥镇、陈江街道办事处、小金口街道办事处、水口街道办事处挂牌成立。新的横沥镇由原来的横沥镇、矮陂镇、大岚镇组成,辖区面积343平方千米,经过区划调整的惠城区,辖10个街道办事处、8个镇,辖区面积不变。
区划详情
2017年,惠城区辖桥东、桥西、龙丰、江南、江北、河南岸、小金口、水口等8个街道,三栋、汝湖、马安、横沥、芦洲等5个镇;70个居民委员会、142个村,1202个村民小组。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惠城区位于广东省东南部,地处粤东地区的交通要津。中心坐标为东经114°40′北纬23°08′,总面积1170.6平方公里,东至汕头280多公里,西去广州130公里,南往香港(深圳)80公里。
地形地貌
惠城区地处东江中下游平原区、珠江三角洲东北端。地貌类型多样,台地占6成多,多分布在中部,沿江平原狭小,属东江谷地和西枝江谷地的一部分;平原近3成,多分布在沿江两岸;丘陵不足1成,多分布在北部,以东北-西南走向为主,属粤东岭谷区的一部分。地势为北西南三面向中部倾斜,形成一小盆地。东江水由北而下,到横沥镇后转往西,与西枝江合股后流往博罗。
气候条件
惠城区地处低纬的东江中下游平原区,靠近南海,属南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具有春润、夏湿、秋乾、冬燥的特点。平均气温为19.5℃-22.5℃,年均降雨量1731毫米,雨量充沛。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自然资源主要有钽铌、石灰石、石英砂、花岗岩及铁、钨、高岭土、黄石等矿产。
水文
惠城区现有中小型水库67宗,其中中型水库4宗,小型水库63宗,设计灌溉面积10.48万亩,总库容1.38亿立方米;现有堤围14条(含筷子堤),总长度133公里,沿堤设灌排站33座,穿堤涵闸64座。
植物资源
低等植物
藻类植物:惠城区约有藻类4门6纲14属,除生于水底或漂浮水面的绿藻门接合藻纲水绵属和生于富含氮肥的积水或粪池的绿藻纲衣藻属比较常见外,在个别山涧溪流、寒泉的石块上,也可见到绿藻门绿藻纲丝藻属和金藻门金藻纲的球形种类丝状种类分布。
真菌类植物:约有4纲27属,是在生物界中仅次于昆虫的1个类群,是使林木致病的最重要的病原。寄生、兼生或腐生在林果上,可以引起病害传染流行。常见的有引起种实霉烂的藻状菌纲毛霉目根足霉属、毛霉属和子囊菌纲的麴霉属、青霉属及半知菌纲丛梗孢目暗色菌科交链孢属。
地衣类植物:惠城区地衣类植物基本上为茶渍属、文字衣属等壳状地衣,主要分布在汝湖镇红花湖和三栋镇十二栋一带。
高等植物
苔藓植物:约有11科11种,比较常见的有指叶苔、地钱科的地钱、葫芦藓科的葫芦藓(、灰藓科的大灰藓和金髮藓科的大金髮藓。
蕨类植物:约有12科16种,成为森林植被中草本层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多数为直立的陆生多年生草本,少附生的缠绕攀援的草本。除以裏白科的芒萁组成芒萁—松(杉)群落外,个别荒山、火烧迹地在自然状况下,首先替代的植物是芒萁,形成芒萁草本层,是强酸性土的指示植物。此外,在湿润的酸性土上,还生长着石松科的垂穗石松(铺地蜈蚣)石松、蚌壳蕨科的金毛狗、蹄盖蕨科的单叶双盖蕨)和乌毛蕨科的乌毛蕨。金毛狗还是澱粉植物,灾荒之年可作粮食。
动物资源
【无脊椎动物】惠城区约有4门7纲13目55科104种。在无脊椎动物中,除节肢动物门的多足纲(如蜈蚣)、蛛形纲(如蜘蛛),甲壳动物纲的虾,环节动物门的蚯蚓,软体动物门的田螺,线形动物门的线虫,大部分种类是节肢动物门的昆虫纲。在土壤里,在流水中,在生物体上,均有昆虫栖息,约有7目43科92种。昆虫直接或间接对人类有益外(如蜜蜂酿蜜),大部分都是松毛虫食害松叶等害虫。在昆虫中,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林木害虫是枯叶蛾科的马尾松毛虫和盾蚧科的松突圆蚧。
惠城区境内一般常见的昆虫有蝼蛄、蟋蟀、蝗虫、椿象、蚱蝉、龙眼鸡、吹绵蚧、松突圆蚧、蚜、金龟子、天牛、吉丁虫、叩头虫、象鼻虫、金花虫、瓢虫、(花大姐)公毛虫、舞毒蛾、尺蠖、袋蛾、粉蝶、蛱蝶、凤蝶、蜗牛、蜂、蚁、蚊、蚤等。
【脊椎动物】惠城区脊椎动物主要有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哺乳纲5纲。
鱼纲 分布在东江、西枝江的淡水鱼类约有105种(不包括引进品种),隶属7目19科,其中,鲤科鱼类品种有59种,105种淡水鱼类。
人口民族
截至2015年,全区常住人口120万人(其中户籍人口86.99万人)。
2017年末,惠城区常住人口为120.0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99.42万人,乡村人口20.65万人。人口出生率16.61‰,人口死亡率4.22‰,人口自然增长率12.39‰。
惠城区主体民族是汉族,其中少数民族有主要有壮族、苗族、土家族、瑶族等民族。惠城区居民以汉族为主,汉族常住人口116万人,少数民族户籍人口2109人,流动人口1515人,少数民族人口占0.36%。2017年中,有广西、贵州、云南、青海、甘肃、四川、新疆等20多个省市的壮族、土家族、苗族、彝族、维吾尔族等33个民族约1515名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全区有批准登记宗教活动场所29处,全区教职人员70人,信众约2.53万人。佛教场所8处,信众约10000人;道教场所4处,信众约5000人;基督教场所11处,信众约6500人;天主教场所5处,信众约3500人;伊斯兰教场所1处,信众约300人。
经济
综述
2017年惠城区(属地,含市直)地区生产总值(GDP)初步核算为718.25亿元,比上年增长6.2%。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1.76亿元,增长4.3%,对GDP贡献率为2.2%,拉动GDP增长0.1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10.55亿元,增长3.9%,对GDP贡献率为18.8%,拉动GDP增长1.1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85.95亿元,增长7.3%,对GDP贡献率为79.0%,拉动GDP增长4.88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3.0:29.3:67.7。2017年,惠城区人均GDP为59825元。
第一产业
2017年,惠城区累计完成农业总产值36.11亿元(生产价,下同),同比增长4.7%,其中:种植业完成23.66亿元,增长7.2%;林业完成0.73亿元,增长20.0%;畜牧业完成8.97亿元,下降1.9%;渔业完成2.50亿元,增长5.9%;农林牧渔服务业完成0.26亿元,下降0.4%。全区累计完成农业增加值22.31亿元,增长5.2%。
全年穀物产量8.71万吨,增长13.9%;蔬菜产量40.23万吨,增长4.1%;水果产量3.53万吨,增长4.6%。
全年肉类总产量3.63万吨,下降2.2%;其中猪肉产量3.01万吨,下降2.4%;禽肉产量0.58万吨,增长1.2%。全年水产品产量2.28万吨,增长3.5%。
第二产业
2017年,惠城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52.72亿元(现价,下同),下降0.5%。分经济类型看,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77.77亿元,下降5.9%,股份制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74.95亿元,增长4.2%。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长3.7%,重工业下降5.6%,轻重工业比例为37.8:62.2。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3.95亿元,同比增长3%。规模以上工业民营企业生产继续保持领先发展态势,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30.0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26.4%,同比增长8.8%;分行业看,电子行业全年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28.71亿元,下降8.4%。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产值437.11亿元,下降5.2%。
第三产业
2017年,惠城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52.72亿元(现价,下同),下降0.5%。分经济类型看,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77.77亿元,下降5.9%,股份制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74.95亿元,增长4.2%。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长3.7%,重工业下降5.6%,轻重工业比例为37.8:62.2。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3.95亿元,同比增长3%。规模以上工业民营企业生产继续保持领先发展态势,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30.0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26.4%,同比增长8.8%;分行业看,电子行业全年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28.71亿元,下降8.4%。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产值437.11亿元,下降5.2%。
社会事业
医疗事业
截至2017年,区属卫生机构共有596个。分类型看,医院9个,乡镇卫生院7个,妇幼保健院1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63个,农村卫生站136个,门诊部(诊所)379个。共有床位2483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5386人。其中,执业医师2052人、执业助理医师356人、注册护士2404人、乡村医生65人。
社会保障
截至2017年,末惠城区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22个,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床位5242个。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302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6611人,农村五保供养人数1116人。
年末全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36.87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41.71万人;参加失业保险33.62万人;参加工伤保险35.35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人数55.99万人;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13.34万人;年末领取失业金人数597人;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离退休人员21741人。
惠城区全年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实际死亡人数27人,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0376人/亿元。
教育
截至2017年,惠城区托、幼园园有233所、国小有185所、中学有730所、特殊教育3所。
民生事业
截至2016年,惠城区民生支出38.33亿元,2012年增加6.80亿元,增长22%,占全年财政支出74%。惠民实事96项完成92项。新增就业1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0.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41%,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五保、孤儿、“三无”人员(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且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抚养能力的老年人、残疾人以及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供养标準每人每月分别提高到550元、1000元、1331元和1400元。
交通
惠城区地处珠江三角洲东北端,东连惠东至汕头280多公里,南往深圳、香港86公里,西往广州130公里,北依罗浮山脉至河源、梅州。大京九铁路、广梅汕铁路、珠三角肇佛广莞惠城际铁路、广汕铁路、赣深铁路以及济广高速、长深高速、武深高速和广龙高速等多条重要快速通道贯穿其中,距惠州港46公里。
惠州惠城区

境内有国道G205、G324线2条,省道S120、S254线2条县道X198、X199、X200、X201线4条,乡道19条(由公路部门养护),有惠深(盐田)、惠河、广惠高速公路3条,公路总里程253.97公里;东江大桥、西枝江大桥、新开河大桥、惠州大桥、新西枝江大桥、新东江大桥、新新开河大桥、惠澳大道西枝江大桥等大型公路桥樑8座,总长4381.63延米。惠州机场、惠州港、东江构成惠城区水、陆、空立体交通网路。
民族文化
文化遗产
据掌握的情况,惠城区现存的或业已消亡但存在记忆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致有11类上百项:
惠城区

1、民间文学(口头文学)类:惠州歌谣,惠州谚语,惠州谜语(以上三项参见本站“史志荟萃”栏的“惠州志·艺文卷”),惠州民间故事,惠州民间传说等。
2、语言类:惠城区的本地居民基本使用客家话(惠州话、惠阳话)。
3、民间美术类:绘画(如镜画、壁画),雕塑(如木雕、竹雕、泥塑),工艺(如首饰镶嵌),剪纸,纸扎(如扎纸花、扎花灯,也属民间手工技艺类)等。
4、民间音乐类:惠州话驳(对)山歌,客家山歌,锣鼓柜,行嫁哭、死人哭,丧乐等。
5、民间舞蹈类:舞龙(金龙、银龙、草龙),舞狮(麒麟、扁鼻狮、大头狗狮、斗牛狮、白鸽狮、艾赛狮),舞凤,舞鳌鱼、舞杂水(人扮的鱼虾蟹蚌),斗牛舞等。
6、曲艺类:客家龙舟说唱,惠州木鱼书说唱,粤曲,“讲古仔”(说书)等。
7、民间杂技类:手托戏,扮色等。
8、民间手工技艺类:手工工具、农具和手推车的製作,榨油,榨糖,酿酒,梅菜加工,腌鹹菜罗卜、腌腊肉,制茶,製革,制陶、制瓷,烧石灰,制木屐,织麻,扎花,绳结,刺绣(如织香包、花鞋),裁剪,缝纫,竹编(如织凉帽),装帧,字画装裱,烟花爆竹等。
9、习俗类:农谚,做会,西湖花艇,捕鱼方法,养蚕、养蜂,墟市日期及交易方式,码头,搬运、挑担,服饰、头饰、足饰,饮食习俗(如行酒令、打包、盐焗鸡、腌蚬、沙糕飠半、逆糍、艾角、阿女麻叫、豆花),居住习俗,人生礼俗,岁时节令习俗(如储“七夕水”),民间信仰(如谭公庙会、伯公会)等。
10、民间知识类:民间治疗疾病方法(如拔火罐、刮痧、凉茶、喊惊等),民间建筑知识,民间的地理、风水和动植物知识等。
11、游艺、传统体育与竞技类:打布勾、“羊咪咩”、摆儿茶、玩小沙牛、跳格仔、打贼、打玻子、滚铁圈、丢蜡烛钉、弹纸角、打奇落、拍公仔、抓子、打“哔卜筒”、撩火柴骨、砸仙、捉人捉、盲鸡摸蛤、打筹、打牛筯草、打水撇、堆沙、反线花、猜钱、猜人、打“眼其螺”(蜗牛)、踢燕(踢毽子)、放纸鸢、打野餐、跳伯公、坐手轿;破蔗标;斗鸡,斗雀,斗茶,斗蟋蟀;烧宝塔,放孔明灯,摆山灯;李家拳、龙形拳、白眉拳、四门拳,划龙舟等。
文物保护单位
截至2015年,惠城区有50处文物保护单位,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8处,见下表:
序号 | 名称 | 时代 | 地址 | 立为保护 单位时间 |
---|---|---|---|---|
1 | 东平窑址 | 北宋 | 桥东东平窑头村 | 1978年7月 |
2 | 泗洲塔 | 明代 | 西湖西山 | 1978年7月 |
3 | 望野亭 | 民国 | 中山公园内 | 1978年7月 |
4 | 工会、农会旧址 | 大革命时期 | 桥西都市巷11、13号 | 1978年7月 |
5 | 中山纪念堂 | 民国 | 中山公园内 | 1978年7月 |
6 | 瓦窑岭窑址 | 北宋 | 三栋镇官桥村 | 1984年6月 |
7 | 东坡井 | 北宋 | 桥东白鹤峰 | 1984年6月 |
8 | 王朝云墓 | 北宋 | 西湖孤山 | 1984年6月 |
9 | “贞寿之门”牌坊 | 清代 | 三栋镇书房下 | 1984年6月 |
10 | 黄氏宗祠 | 清代 | 惠环镇欧村 | 1984年6月 |
11 | 飞鹅岭 | 近代 | 南湖西南岸 | 1984年6月 |
12 | 恐龙蛋化石及其 | 白垩纪晚期 | 军分区礼堂 | 1990年7月 |
13 | 元妙观 | 明、清 | 西湖平湖北岸 | 1990年7月 |
14 | 嘉祐寺 | 清代 | 桥东学背街 | 1990年7月 |
15 | 文笔塔 | 清代 | 桥西大东城基 | 1990年7月 |
16 | 古城墙 | 明、清 | 桥西上米街至北门渡口所 | 1990年7月 |
17 | 拱北桥 | 明代 | 桥西渡口所左侧 | 1990年7月 |
18 | 陈九成墓 | 明代 | 龙丰挂榜山北麓 | 1990年7月 |
19 | 表功牌坊 | 明代 | 桥西桥子头 | 1990年7月 |
20 | 黄氏书室 | 清代 | 环城西二路35、36号 | 1990年7月 |
21 | 明、清古街区 | 明、清 | 桥东铁炉湖1至20号、和平直街11至127号 | 1990年7月 |
22 | 陈炯明墓 | 民国 | 紫薇山 | 1990年7月 |
23 | 宾兴馆 | 清代 | 桥西金带南街 | 1990年7月 |
24 | 丰湖书院匾联石刻 | 清代 | 西湖惠州学院内 | 1990年7月 |
25 | 九龙潭摩崖石刻 | 南宋至民国 | 汤泉白水山 | 1990年7月 |
26 | 东江人民革命烈士纪念碑 | 现代 | 西湖丰山公园 | 1990年7月 |
27 | 留丹亭 | 民国 | 西湖点翠洲内 | 1996年7月 |
28 | 江倩墓 | 元代 | 小金口镇白沙堆村 | 1996年7月 |
29 | 落霞榭 | 民国 | 西湖百花洲内 | 1996年7月 |
30 | 普济桥 | 明代 | 小金口镇白沙堆村 | 1996年7月 |
31 | 黄埔军校东征阵亡烈士纪念碑 | 民国 | 惠州大桥南侧 | 1996年7月 |
32 | 七女湖起义旧址 | 清代 | 汝湖镇 | 1996年7月 |
33 | 点翠陶瓷店 | 民国 | 桥东水东西路42号 | 1996年7月 |
34 | 抗日军事机要庋藏室 | 抗日战争时期 | 西湖丰山公园 | 1996年7月 |
35 | 王氏宗祠 | 清代 | 江北12小区(水北村) | 2004年8月 |
36 | 梅花馆 | 清代 | 金带街五巷7号 | 2004年8月 |
37 | 梌山书院旧址 | 民国 | 中山北路66号原惠城区政府院内 | 2004年8月 |
38 | 桃子园 | 清代 | 桥东水东东路 | 2004年8月 |
39 | 杨坤如故居 | 民国 | 汝湖镇水苑村 | 2004年8月 |
40 | 杨起元故居 | 明代 | 金带街61号 | 2004年8月 |
41 | 黄氏祖居 | 明代 | 金带街54号 | 2004年8月 |
42 | 亮毅陈公祠 | 清代 | 金带街37号 | 2004年8月 |
43 | 陈氏祖居 | 清代 | 金带街东出口处 | 2004年8月 |
44 | 陈宅 | 清代 | 金带街一巷5号 | 2004年8月 |
45 | 趣园 | 清代 | 金带街南侧文兴街22号 | 2004年8月 |
46 | 余道元故居 | 清代 | 金带街高营房直街1号 | 2004年8月 |
47 | 廖仲恺先生纪念碑 | 民国 | 惠城区陈江镇窑前村 | 2004年8月 |
48 | 文笔塔 | 清代 | 惠城区横沥镇蔗布村 | 2004年8月 |
宗教信仰
截至2002年,惠城区辖区内有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4种宗教,开放的宗教场所8处。其中,佛教3处,道教1处,天主教1处,基督教3处,有各教神职人员36人,信徒约7500人。
风俗民情
舞麒麟
惠城区舞麒麟清乾隆《归善县誌》记载:“……其迎亲,为麒麟狮子兽头,童之载之,击鼓跳跃极为喧闹……”。惠州人说的“打狮”,其实主要是指舞麒麟,民间文艺以其“舞”定类,故称之“麒麟舞”,惠州麒麟是广东传统麒麟的主要发祥地之一。麒麟舞主要由“沙仙戏麒麟”、“沙仙驯麒麟”和“麒麟送吉祥”三部分组成,其共同特点是“出洞”、“绕头”、“耍尾”、“寻青”等系列变化动作,是模仿动物采青、闻青、试青、食青等训麒麟方式,结合声乐鼓点、美术、舞蹈、杂技、武术于一体的民间艺术表演的麒麟舞套路。
舞麒麟

舞狮
惠城区民间有舞狮的习俗,民间流行的主要有“醒狮”,惠城区人称“大头狗狮”、“麒麟狮”、“扁鼻狮”和“斗牛狮”等4种。一般在节庆、喜事、大型庆典和店铺开张等场合请来舞狮,以求“驱邪保全”。其中,春节期间舞狮最多,从春节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狮班穿街过巷,具有岭南的地方特色。多为一街一狮一武班,舞狮后是锣鼓鑔钹,持刀、棍、矛等冷兵器的武术队表演。

舞龙
称“耍龙灯”,是惠城区的民间传统风情,每年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穿街过巷,多是一街一龙,一路鼓乐不断,人数众多,浩浩蕩蕩,满城轰动。龙班过之处,时有长者带子、孙在龙的肚子下钻来钻去,所谓“钻龙骨”,表达人们望子成龙的愿望。
舞龙

元宵灯节
元宵灯节是惠城区民间的一个盛大节日,据载,唐代已盛行,明、清至民国更盛。元宵节期间通城灯饰,人们倾城出动,观灯射谜,玩龙耍狮,狂欢达旦。1988—2002年,惠城区每年元宵节在下埔滨江公园、惠州西湖等地方举办大型灯展,花灯种类繁多,主要有七色彩灯、宫灯、走马灯、纱灯、花灯等。
端午节赛龙舟
惠城区人习惯在端午节举办龙舟赛,民间称之为五月节,赛龙舟称“扒龙船”。光绪《惠州府志》记载:“端午……归善自初一至初六为龙舟于西湖竞渡,费用甚巨”。惠州民间流行一首民谣:“五月节,扒龙船,龙鼓响,大江边”。1988—2002年,惠城区每年都在惠州西湖举行龙舟赛。1997年,参加龙舟赛队伍有22支龙舟队600多人,参赛队伍除惠城区各单位各派出队伍外,还有惠东等地龙舟队参赛。
重阳节登高、放风筝
惠城区民间有在每年重阳节登高、放风筝的习俗,民间传说重阳节登高会带来好运,连续3年登高则能时来运转。人们登山,以高榜山、飞鹅岭、丰山和汤泉边的象头山等处人流量较大。放风筝,是惠州人过重阳节另一习俗。因为重阳节比清明节天气好,风力适中,无雨,秋高气爽,很适应于放风筝。宋代后,风筝製作形状有鹊、鸢、鹞,还有虫、鱼等。
名人
邓演达、陈楠、陈纯、冯宝瑛、龚章、冯伊湄、翟泉、林冠慈、黄钥、冯重熙、丘兆深、黄烯、李国英、李长天、江逢辰、李星阁、廖仲爽、李义、李绮青、刘孟纯、梅蟠、梁永泰、林楚君、叶梦熊、黄植楠、苗致信、叶春及、黄公柱、王映楼、杨起元、黄植桢、吴仕端、赵念、林振雄、张友仁、青主、谢鸿恩、叶举、杨坤如、张礼泉、张良修、张可廷、翟火姑、骆凤翔。
风景名胜
惠州西湖 惠州西湖面积辽阔,湖岸弯环曲折,湖上洲屿点缀、三面青山环抱。湖泊东西最宽处达10公里,南北最长达8公里,面积最大时有10平方公里,湖区面积约80平方公里。在烟波浩淼的湖面上,堤桥如带,把湖面分割成五大部分,素有“五湖六桥”之称。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赞惠州“山川秀遽”。 | ![]() |
元妙观和準提阁 元妙观在芳华洲北面,始建于唐代天宝七年公元(748年)观内原有殿、楼、亭、阁和石碑、木刻、古柏、及几十尊塑象。 | ![]() |
红花湖 红花湖位于石埭山,是以自然山水资源为主体,面积9.80平方公里,库区水面1.62平方公里,水深27米,库容1900万立方米,集雨面积6.85平方公里。是惠州西湖古八景之一的水帘飞瀑,有觞咏亭等景点。 | ![]() |
高榜山 高榜山是红花湖景区北面最高山。高榜山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南可观红花湖秀丽山水,北可望惠州城璀璨美景,高榜山植被茂密,以本地乡土树种为主,属生态风景林。北面从小新村电视转播台办公场地有步行道通往山顶,从新联路至山顶有车行便道。高榜山是西湖十八景之“榜岭春霖”所在地,山上有民国碉堡群和陈九成墓。 | ![]() |
文笔塔 位于惠城区桥西东城基3号,建于清初,是一座五层楼阁式砖宝塔。平面八角形,高20.29米,塔身各层设假平座,较能反映清代塔的形制特点。(1990年)列为惠州文物保护单位。 | ![]() |
中山纪念堂 位于惠城区中山公园,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为纪念孙中山而建。惠州是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的基地之一。辛亥革命前夕,曾两次派干部到惠州组织发动三洲田起义和七女湖起义。民国十一年(1923年),孙中山亲自督师赴惠州,指挥攻打困守惠城的杨坤如叛军。中山纪念堂坐北向南,歇山式屋面,朱红色墙,面宽36.60米,进深25米,高16.50米。堂内设有舞台和888个座位的观众大厅。堂前面是公园广场。 | ![]() |
东江人民革命烈士纪念碑 位于惠城区丰山建于(1987年)碑文由聂荣臻元帅题写,碑前、碑后有6组浮雕和6组圆雕,分别反映出鸦片战争以来东江人民的革命斗争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