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家建筑
客家建筑即是客家民居。客家民居有三种样式:客家排屋、客家围屋、福建土楼在建筑美学视野中,客家民居有千姿百态的建筑造型。
客家民居与其他地区的传统民居建筑一样有共同特点都是坐北朝南,注重内採光;以木樑承重,以砖、石、土砌护墙;以堂屋为中心,以雕樑画栋和装饰屋顶、檐口见长。
客家建筑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比较着名的客家建筑代表有鹤湖新居、蔡蒙吉故居、深圳碉楼、东升围、大万世居、茂盛世居、观澜版画村、田丰世居、龙田世居 、贵湖塘老围、洪围、玉田世居、崇林世居、南阳世居、碧滟楼、苏家围、四角楼、蔡蒙吉故居、南华又庐、仁厚温公祠、磐安围、满堂客家大围、东生围、善述围、承德楼、栗园围、人境庐、济济楼、李惠堂故居、崇庆第、丘逢甲故居、福田世居、鳌湖老村、环水楼、大田世居、新乔世居、新桥世居、长隆世居、甘坑客家小镇、玉田世居、璇庆新居、西埔新居、丘逢甲故居、叶剑英故居、叶挺故居、九厅十八井、光禄第、崇庆第等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客家建筑
- 外文名:Hakka architecture
- 建筑风格:客家民居
- 地理位置:广东、福建、江西
- 分类:客家排屋、客家围屋、福建土楼
- 分布最多:梅州、深圳、惠州、河源、福建
简介
客家民居始建于唐宋,兴盛于明清。围屋结合了古朴遗风以及南方文化的地域特色,是中国五大民居特色建筑之一。只要在客家人聚居之处,都能见到围屋的蹤迹,包括中国大陆南部的广东、江西、广西、福建省,台湾的屏东、云林、台中东势等。
中国传统的民居建筑不可能抛开风水观念而谈,所以建房之初,尤其重视屋基的选择.客家“围龙屋”以“一进三厅二厢一围”为基本的结构,其它无论是二围、三围还是多围,都是在这基础上增添扩建而成的。
深圳客家民居
鹤湖新居
鹤湖新居是中国目前规模最大的客家民居建筑群,是深圳现存300多座客家围中保存最完整、最具代表性的一座。鹤湖新居建于清朝乾隆年间,为广东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广东客家人开发深圳地区的历史见证,为研究深圳历史、文化、民俗和建筑等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观澜版画村
深圳观澜版画村,是在原深圳客家村落的基础上改扩建而成,位于中国新兴木刻运动的先驱者、着名版画家、美术理论家陈烟桥的故乡—深圳市龙华区观澜街道牛湖社区。其建筑风格为典型的客家排屋形式。
大万世居
大万世居坐落在深圳市坪山区大万路33号坪环社区西南的客家村,为古堡式客家围屋建筑。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规模宏大,占地1.5万平方米。平面呈方形,四角建有炮楼,正面有大六楼,均为高高的围墙相连,围墙上有走马廊相通。围龙屋大门向南,门楼上塑有“大万世居”4个大字。大门前为禾坪,再前是月形池塘,禾坪侧仍保留有旗桿石。

田丰世居
田丰世居位于深圳市龙岗区龙岗镇田祖上村。建于明永曆十六年。由梅州兴宁迁居龙岗的刘姓客家人所创建。
龙田世居
龙田世居位于深圳市坪山区坑梓街道田段心社区。建于清朝道光十七年),占地5000平方米,是深圳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客家围龙民居之一,1987年被列为宝安县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8月,被核

定为广东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这里是坑梓黄氏乡亲的最古老的居住、生活、祭祀场所之一,也是情系海内外坑梓黄氏乡亲的根。
甘坑客家小镇
甘坑村原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老村庄,被誉为深圳十大客家古村落之一,甘坑客家民居特色有炮楼、碉楼、骑楼、吊脚楼等风情建筑融于山水之中,与几百年的客家老屋形成一种独特的客家文化载体。
新乔世居
新乔世居为广东省深圳市典型的客家围屋建筑。位于深圳市坪山区坑梓街道新乔村新乔围。

环水楼
环水楼位于深圳龙岗区龙岗街道龙新社区,目前,光绪二年时光绪皇帝为叶伯熙颁发的“岁进士”牌匾,仍完整地高挂在环水楼正门上。历经百年岁月,牌匾表面的朱丹红虽已褪去颜色,但“岁进士”三个大字依旧清晰可辨。
福田世居
福田世居客家围,位于深圳市大鹏新区葵涌镇三溪村委会办公楼院东北侧。为三堂两横式布局。朝向东偏北13°。通面阔72.2米,进深50米,现存建筑占地面积3610平方米。
茂盛世居
茂盛世居位于深圳市横岗街道茂盛路,是典型的客家围屋,是客家人特有的、

融多功能于一体的建筑,中国五大民居之一。茂盛世居是广东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长安世居
长安世居客家围位于深圳市大鹏新区葵涌镇三溪村。
福建土楼
福建称土楼,江西称围楼、半围楼,广东称客家围。有园寨土楼、方形土楼(四角楼)、八卦土楼、五凤楼等。竹片木条做筋骨,石灰砂石为原料,内有住房,学堂、水井等。是同宗聚族而居的集中住宅,互相守望相助,具防御功能。
土楼特色
高、大、全
小型:2、3层单环。21-28间
中型:3、4层,大直径或双环。30-40间
大型:4、5层,大直径,两环或三环。60-72间
皆有1至3个水井,下层厨房,中层仓储,上层居室,只有上层居是对外开窗,每户有楼梯。珠牛圈、厕所在楼外。中间危祠堂、学校、议事厅

圆形土楼:丰作厥宁楼、承启楼、锦江楼
方形土楼:馥馨楼、遗经楼、永隆昌楼。
八卦土楼:振成楼、在田楼
五凤楼
两广人称围龙屋或围屋,闽西上杭人则称大屋,大楼,闽西上杭五凤楼有2000以上,广东全部一万以上。东西南北中五方配五色五凤,由厅下(正身)、横屋(护龙)、围龙(外围保护)等组成。
客家文化城
客家文化城于2003年9月开工,2004年10月竣工。整体设计外方内圆,整个建筑风格既秉承了中国传统文化建筑理念,又结合了浓郁的地方人文特色,她集祭祀庆典、文博展览、商贸活动、休闲娱乐为一体,是国内目前规模大、功能全的客家文化建筑群,可谓客家文化之聚焦,是一座展示客家文化的“大观园”,是一座客家人的“精神
家园”。

文化城是十九届世客会的重要参观点之一,中国(赣州)客家文化节主会场,中国客属第三届恳亲联谊大会主会场。
城内包括客家宗祠、太极广场、杨公祠、艺术长廊、客家博物馆、风情街等主要景点。赣南是历史上客家人的重要集散地和当今客家人最大的聚居地。
历史上一直处于赣南中心的赣县,其地居赣江源头,籍舟楫之利,北扼中州,南抚百粤,东接八闽,西连三湘,加之地势开阔、土地肥沃、物阜年丰,成了最早接纳南迁中原汉人的重要一站,是客家人的主要发祥地、中转站、大后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