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漳里蔡氏古民居建筑群

漳里蔡氏古民居建筑群

漳里蔡氏古民居建筑群

南安蔡氏古民居建筑群位于南安官桥漳里村,是明清时期闽南民居官式大厝的典型代表,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其营造技艺属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2008年以“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南安)”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蔡氏古民居主人蔡浅,又名蔡资深,南安人,清朝光绪年间着名旅菲华侨,封赠资政大夫。古厝群于清朝鹹丰五年(1855年)兴建,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全部完工,前后历经52年,现存建筑有13座汉式古大厝(第宅),2座宗亲祠堂已倒塌,占地面积约100多亩,大小房间400间,坐北朝南。蔡资深是华侨富商,其古民居群建筑装饰技艺吸收南洋文化和西方建筑的装饰艺术特点,所用装饰材料,如珍贵的楠木以及当年少有的水泥花砖,都从国外进口,雕塑中还有诸如大力士扛东西之类的故事,属于外来文化。大厝石墙体以及在大门周围重要部位採用辉绿石装饰的建筑手法,与现存的北宋伊斯兰教寺院清净寺的高大规整石砌墙体以及辉绿石砌筑的穹窟形拱顶大门一脉相承,外部墙体注重装饰用红砖拼凑出各种华丽图案,则与现在西亚阿拉伯建筑的装饰风格十分类似,堪称“世界建筑重要遗蹟”。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漳里蔡氏古民居建筑群
  • 位置:南安官桥漳里村
  • 民居主人:蔡浅
  • 兴建时间:1907年

简介

位于福建省南安县官桥漳里村,距泉州市区20公里,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泉州十八景之一。
福建省南安县官桥

历史和格局

该古民居建筑群主要由旅菲侨胞蔡启昌及其子蔡资深于清同治年间(1862)至宣统三年(1911)兴建。现存较为完整的宅第共16座,房间近400间,占地40多亩,坐北朝南,分五行排列,东西长200多米,南北宽100多米,每座民居都有二进或三进,有护厝或东、西厢房。建筑多为穿斗式结构,硬山或卷棚屋顶。东面还附建书轩、梳妆阁、醉经堂。主体建筑为硬山式屋顶,雕樑画栋装饰着精美的木雕、灰雕、砖雕、花岗岩和辉绿岩石雕,并有清末泉州籍状元吴鲁和陆润庠等名人的书画作品,整个古民居群气派恢宏,是闽南传统民居中的典型代表,箇中又体现中外建筑艺术的交融。最大的一座民居地处西端,建于光绪年间,是群体中惟一东西朝向的建筑,宅内厅堂墙上的装饰,历经百年风雨沧桑,已显斑驳了。厅堂上的摆设依然是古香古色,蔡氏的祖先们当年应该就在这儿商议家事。可是头顶上的电扇,脚下的瓷砖,分明在提醒我们时光的流逝。在让人感叹流年易逝的同时,又感悟了艺术与文化的永恆。最小的一座地处东端,建于宣统年间,是群体中建造最晚的,它虽小而布局完整,装饰精美。后有灶间库房,中有挂落敞厅,前为花圃,为蔡氏私塾及主人聚宴消闲之处。群体中其余12座面积适中,布局完整。东部7座成三排两列组合,由南向北纵深,前后平行,南北95米,笔直贯穿,透视感极强。西部4座成两排组合,群体中布局最为完整。庭南有侧屋一列,俗称“花巷”,为佣僕所居,等级分明。后排靠东一座,东北角建有两层的读书楼,当地人称之为“梳妆楼”,据传这里曾演绎过一段缠绵、曲折、哀婉的爱情故事,神秘的传说为古老的民居增添了一番别有的韵味。
漳里蔡氏古民居建筑群
文化内涵古民居规模宏大,布局严整,雕饰精美,内涵丰富,为闽南地区所仅见,堪称世界上独一无二,被誉为一座地地道道的、五光十色的“清朝闽南建筑博物馆”。吸引了一批批的古建筑专家和各方游客慕名而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官员专程到此,给予很高的评价。迪安博士称讚:“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如此壮观的古民居建筑群,它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1996年9月2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1年6月25日,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