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闽南民居营造技艺
闽南民居营造技艺是发源于泉州的一种独具特色的传统建筑技艺,始于唐五代,是闽南地区古建筑技艺的主流,传播于闽南文化圈的泉州、漳州、厦门,还有台港澳及东南亚等地区。
俗称“皇宫起”的官式大厝是泉州最为典型的类型,在泉州侨乡随处可见,其代表作有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南安蔡氏古民居和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杨阿苗故居。
基本介绍
- 中文名:闽南民居营造技艺
- 发源地:泉州
- 性质:传统建筑技艺
- 发展时期:唐五代
- 特色:闽南地区古建筑技艺的主流
简介
何为“闽南民居营造技艺”
闽南民居属于中国传统院落式民居的一个流派,是民居形态中材料使用和结构技术最先进、构成因素最丰富、“礼”的层次最複杂和装修装饰最多样的一种类型。
闽南民居营造技艺分为大木作、小木作、瓦作、砖石作、油漆作、彩画、堆剪作等主要工种,其中大木作最为重要。工匠也按工种分类和分工,同样以大木作工匠为核心。
特色
该技艺发源于泉州,是闽南地区古建筑技艺的主流
早报讯 (记者张素萍)泉州南音、泉州李尧宝刻纸已入选世界“非遗”名录,但鲜为人知的是,泉州市博物馆发起参选的闽南民居营造技艺也入选世界“非遗”!
记者昨日获悉,8 月19日至20日,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的颁证仪式暨保护论坛在北京举行。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列入世界“非遗”名录,而闽南民居营造技艺作为其三大技艺之一,也被囊括其中。
泉州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国际古建筑修复师姚洪峰说,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是以我国3个省的营造技艺“捆绑”在一起,联合进行申报的。福建省是其中之一,而泉州是福建省惟一参与併入选的城市。
其实,申报工作早在2008年前就开始了。“我们以杨阿苗民居为代表性建筑,製作了相关文字、图片、视频资料,用来介绍闽南民居营造技艺。”泉州市博物馆馆长陈建中说,闽南民居营造技艺发源于泉州,工作人员以杨阿苗民居建造技艺为範本,“阐述”了该技艺。此技艺是“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的一个子项,也许就是它造成了该技艺入选世界“非遗”,但却长时间“养在深闺人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