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蔡资深古民居

蔡资深古民居

南安官桥漳里蔡资深古民居修建群,距泉州市约20公里,距厦门市约80公里。村中现存汉式古修建16座,有序地漫衍于3公顷的长方形地块中。蔡资深古民居与闽西的永安土楼被誉福建的两朵民居奇葩。清朝同治乙丑年春,侨居菲律宾的巨贾蔡启昌回到宫桥漳里村,相中了村边叫“漳州寥”风水宝池,于是他斥资买地,大兴土木,开始兴建蔡氏华宅。其子孙连续建筑,逐渐形成了範围宏壮,构造严整的民居群。此中许多修建装修质料从南洋海运过来,加上闽南独具魅力的镌刻艺术、装修品格组成了一幅中西合璧的修建图画。蔡资深古民居每一座都是一首立体的诗。山墙门廊,处处饰有砖刻、石雕泥灰雕,内容有人物故堂隔扇有很多字画,还不乏有名家手笔,如念书楼上木隔扇中,就有清末泉州籍状元吴鲁和清同感治状元陆润庠的书法真迹 蔡资深古民居修建群,拂去百年的风尘,留住年华的印记,民成为处旅游胜地。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南安官桥漳里蔡资深古民居建筑群
  • 别称:蔡资深古民居
  • 建立时间:清 代
  • 所在地:中国 福建省
  • 相关名人:蔡资深
  • 其他信息:这是一处占地几公顷,由1 7 幢独立建筑组成的清 代民居

简况

这是一处占地几公顷,由1 7 幢独立建筑组成的清 代民居,始建于清代鹹丰年间。现除两幢坍塌外,其余 基本保持完整。乡野之处有这等规模的建筑,在当时可 谓辉煌。蔡氏民居现为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央电 视台几次播放过它的身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将之列 为古建筑保护对象。为此,在不长的时间里,它的身价 陡然看涨。

建筑特色

蔡氏古民居建筑群,座座屋脊高翘,雕樑画栋,门前墙砖石浮雕,立体感强,窗梭镌花刻鸟,装饰巧妙华丽,门墙厅壁书画点缀,别有一番情趣,篆隶行楷,各具韵味,留下较多当时名流的书画。书画如墨、彩、金、素等色彩斑谰;匾额如书、卷、扇、菱等别具一格;门窗如圆、拱、菱、方等形式多样。随处可见的木雕、泥塑、砖雕及石雕,工艺精美,多数採用透、浮、平雕等手法。雕琢内容丰富多彩,有禽兽,花鸟、鱼虫、山水人物,图案古朴,而东北角最后一座附建的书轩,梳妆阁,为二层小楼,凭栏远眺,令人油然而生幽幽古情。
古民居精美的雕饰,不仅集中表现了闽南成熟的雕塑艺术,而且反映了受印度教、伊斯兰教及南洋文化和西方建筑艺术的影响,誉为闽南建筑的大观园。同时古民居以其宏大的规模、严整的布局、精美的雕饰、丰富的内涵,从而被誉为一座地地道道的清朝闽南建筑博物馆。

历史名称

蔡氏古为济阳人氏,后迁莆田、晋江,几经迁徙, 来到南安官桥镇外现在的漳里村定居,地名曰“漳州寮 ”。据蔡氏后人说,他们的祖先初来时,此地还是荒野 连片,将就搭个草寮把家安顿下来,取名“将就寮”。 后来发了,不再将就了,就取谐音给了它一个美名:漳 州寮。这地方就这样得名,其实和现在的漳州竟毫不相 乾。
蔡氏民居的正式名称是“蔡资深古民居建筑群”, 为的是纪念建造者。蔡资深俗名蔡浅,据当地百姓告知 ,他并非蔡氏血脉,乃蔡家抱养,是一位亦商亦绅的人 物,在菲律宾有偌大的公司,是南洋巨富,又封了个资 政大夫,官至二品,但却是个闲职,不问政务,只是在 地方上颇有修桥造路赈灾救济的善举。因为有经商的阅 历,蔡资深在建造这一建筑群时,特地建了一处典当铺。不知当时在此等荒野,会有什幺样的经营业绩?当铺 已经坍塌,只剩下四面围墙告示人们它的历史存在。
蔡资深有1 0 个儿子,传至今日,已是第七代。蔡 氏后裔在漳州寮不过百余,更多的人口现均居海外。海 外族人已久不通音讯,所以漳州寮的人们都说不出个準 确数字,且都有一点无奈和遗憾。人们常津津乐道的根 的意识,在这里似乎并没有多少体现。从海外出生长大 的那一代起,恐怕更多是与那方土地认同了。据说今年 将有一个世界南安同乡会的活动,蔡氏族人準备再作努 力连结亲情血脉,但愿他们能如愿以偿。

日渐衰颓盗贼觊觎令人忧

1 7 幢整整齐齐、方方正正排列的古民居,建造在 比较冷清的闽南乡野,在当时应该是很显眼的。奇怪的 是,蔡氏古民居建筑群兴建和鼎盛时期,正是中国社会 大动荡之际(鹹丰至光绪年间)。但这里却看不到任何 防範设施,围墙也不过二三米,强人要入内易如反掌。 听说在兵荒马乱时,就有人遭绑架过。建造者的善良愿 望和世道险恶,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因为在电视亮过相 ,蔡氏民居又引人注目。那相当气派的一群建筑,随处 可见的精美石雕、木雕以及砖雕,虽经日月侵蚀,依然 珍贵。为了加强保护,南安市文管会在该处设了办公室 ,派了专人驻守。但驻守的同志告诉我们,大规模的修 复只能等待国家文物局拨专款,地方无力负担。看着日 渐衰颓的历史文物,他们也心疼。正面的保护乏力,盗 贼的觊觎却日炽,不用说屋檐下的青草石雕刻,就连那 十分笨重的石舀,也都有人偷,防不胜防。
这一天,我们遇到的都是些老人和妇女,或独自闲 坐,或三三两两聊天,日子似乎很闲散。谈起祖宗的辉 煌,他们也会激奋,细事琐事一一如数家珍把玩,空蕩 荡的大屋里,往往是寥寥几人,我们去访谈,免除了他 们的寂寞,故而个个谈兴很浓。阴雨的天气,破旧的老 屋,老人和妇女,也是一种冷清的和谐。再回头看看我 们刚路过的几公里外的南安市官桥镇那般商潮涌动、行 人匆匆的景象,又是一种巨大的反差。再构想一下蔡氏 的海外族人,可也有此等悠哉者?

农业没给蔡氏留下昔日辉煌

蔡资深在南洋发达后,抱着“久远之业,商不如农 ”的传统观念,回故乡买了这块荒地,亲率族人开垦, 种粮种果,大兴土木,留下了这一大群古民居。如今果 树依然葱郁,良田依然耕作,但并没有给蔡氏家族留下 昔日辉煌的根基,倒是海外的商业成就还令人羡慕。商 海自然风险很大,但农耕的根基作用于蔡氏家族已蕩然 无存。是传统观念过于陈旧,抑或社会的变迁过于急剧 ,也许都是。

后记

走近蔡氏古民居,你是在走近一段历史,这是一段 碰撞得叮噹作响,摩擦得遍体伤痕的历史。太多的悖谬 在这里交织汇聚,说什幺白云苍狗,说什幺沧海桑田, 都带有过于空洞过于抽象的感慨。其实,你只要在蔡氏 古民居建筑群中呆上一日半天,你就会被深深地震撼。 历史就是这般的严酷,时光就是这般的无情。“大江东 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个时代只能有适合那 个时代的产物,一切人为的矫枉,都构成悖论,都在沖 突着,然后便在某个部位凝固起来,令后人去诉说慨叹 ,它只是静默地任你观照。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