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兴宁市第一中学

兴宁市第一中学

兴宁市第一中学

兴宁市第一中学是广东省国家级示範性高中、广东省一级学校、广东省教学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梅州市重点中学。

兴宁市第一中学始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创办的兴民学堂,前身是1906年创办的兴宁师範简易科。1929年,兴宁县立中学、兴民中学、兴宁高级中学三校合併,定名为“兴宁县立第一中学校”。解放后,学校更名为“兴宁县第一中学”,兴宁县立女子中学、兴宁县立师範学校和兴宁县立商业学校併入兴宁一中。1994年,因兴宁县“撤县设市”,兴宁县第一中学更名为兴宁市第一中学。

据2018年兴宁市第一中学招生简章显示,兴宁一中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截至2018年5月,兴宁一中有教学班82个,学生5132人;教职工427人。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兴宁市第一中学
  • 外文名:Xingning No.1 Middle School(英文)
  • 简称:兴宁一中
  • 创办人:何子渊、萧惠长、罗霭其、丘逢甲等
  • 创办时间: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
  • 类别:公立
  • 属性:国家级示範性高中(2006年)
    广东省一级学校(1996年)
    梅州市重点中学(1978年)
  • 主管部门:兴宁市教育局
  • 现任领导:张远明(校长)
  • 校训:严谨、善教 博学、多思
  • 校歌:《兴宁一中校歌》
  • 地址:本部(高中部):广东省兴宁市兴田街道办事处紫金山路1号
    南校区(国中部):广东省兴宁市南部新城
  • 主要奖项: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广东省教学水平评估优秀学校
    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
    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
    广东省师德建设先进集体
  • 知名校友:王佛松、汪懋华、邓逸凡、林若、黄华华、柳河生等
  • 知名教师:张远明、罗益平、张振彬、曾庆浩、廖振雄、温利英等

历史沿革

合併前

1930年6月何子渊与一中高中毕业生合影1930年6月何子渊与一中高中毕业生合影
1903年,辛亥革命元老何子渊、萧惠长、罗蔼其等先贤创办新学,兴宁学宫改建成兴民学堂(即兴民中学)。
1906年,辛亥革命元老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渊、萧惠长等人在兴城东刘家祠设“官立兴宁简易师範科”。
1907年,官立兴宁简易师範科改办中学预科。
1908年,中学预科更名为兴宁官立中学堂。
1909年,兴宁官立公学堂迁入兴宁学宫。
1912年,兴宁官立中学堂更名为“兴宁县立中学校”。
1914年,兴民学堂改办中学,始称兴民中学。
1928年春,兴宁县立中学和兴民中学同时开办高中,因人数较少,两校高中合併,另设高级中学一所。
1928年秋,兴宁高级中学成立,以文昌祠为校址。
1929年,兴宁县立中学、兴民中学、兴宁高级中学三校合併,定名为“兴宁县立第一中学校”。“三中”合併后的兴宁县立第一中学校,以原县立中学(学宫)为校本部,称南院,原兴民校址(武衙旧址,现製药厂)为北院。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学校校址几经迁徙。

合併后

解放后,学校更名为“兴宁县第一中学”。县政府将1944年创办的县立女子中学、1943年创办的县立师範学校和1943年创办的县立商业学校併入兴宁县第一中学,校本部(高中部)设在城内南院(现兴民中学),国中部设在青眼塘、马鞭岭和神光山。
1906年,兴宁督学何子渊等创办一中首任学监1906年,兴宁督学何子渊等创办一中首任学监
1956年,兴宁一中迁至青眼塘,改青眼塘分教处为兴宁市第一中学校本部。同年,兴民中学复办,并以1903年兴民学堂创办作为校庆纪念。便于区分,习惯把1906年创办的兴宁简易师範科作为兴宁县立中学的前身。兴宁市第一中学定1906年为建校元年。
1978年,兴宁一中相继被定为兴宁县、梅县地区的重点中学。
1994年,兴宁县“撤县设市”,兴宁县第一中学更名为兴宁市第一中学。
1996年,广东省教育厅批准兴宁市第一中学为广东省一级学校。
2006年,兴宁市第一中学顺利通过广东省国家级示範性普通高中验收。
2007年,兴宁市第一中学被评为广东省教学水平评估优秀学校。
2018年秋,兴宁市第一中学恢复国中招生。

办学条件

硬体设施

兴宁市第一中学有校门楼、肇仁图书馆、电化教学大楼、张庆华教学楼、范剑冰教学楼、朱健文教学楼、林茂发体育馆、学思楼、学海楼、学艺楼、礼堂等建筑。
兴宁一中平面图兴宁一中平面图

办学规模

据2018年兴宁市第一中学招生简章显示,兴宁市第一中学占地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截至2018年5月,兴宁一中有教学班82个,学生5132人;教职工427人。

师资力量

据2018年兴宁市第一中学招生简章显示,兴宁市第一中学有正高级教师(教授级)2人,高级教师195人,特级教师4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11人,梅州市嘉应名师15人,梅州市级优秀教师72人,广东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培养对象1人,广东省名班主任培养对象2人,梅州市“百千万人才工程”培养对象12人,广东省中国小“名教师办公室”2个,国家级骨干教师2人,省级骨干教师18人,兴宁市学科带头人18人。
特级教师:张远明罗益平张振彬、曾庆浩
正高级教师:张远明、廖振雄
全国优秀教师:张远明
广东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培养对象:廖振雄
广东省中国小“名教师办公室”:
名教师工作室
主持人
广东省科技教育名师工作室、广东省中国小温利英名教师工作室
温利英
广东省中国小廖振雄名教师工作室
廖振雄

办学成果

学生成绩

  • 高考成绩
1933年,兴宁一中毕业生奉令赴汕头参加会考,总成绩获广东省第一。
1939年,兴宁一中高中毕业学生参加国立院校统考,总成绩及录取率均列为全国之次优等,获教育部嘉奖。
2003年至2006年,兴宁一中培养了高考总分800分以上的尖子17人,总分750分以上84人,总分700分以上230人,本科入围率达70%,省线入围率超过97%。2001年至2018年,兴宁一中共有24位学生考取清华大学、北京大学。
2009年高考,一是分别获得梅州市文、理科状元;二是第一批本科人数达449人;三是本科以上达1643人,第三批以上人数2203人。
2010年高考,1名学生获得梅州市文科状元,被北京大学录取。本科上线人数突破1700人大关,达到1771人。
2011年高考,第一批本科305人,第二批本科以上1723人,专科(第三批)以上2244人,入围率达98.4%。
2012年高考,第一批本科322人,第二批本科以上1843人,入围率达77.6%;专科(第三批)以上2350人,入围率达98.9%。
2013年高考,2名学生被北京大学录取,6人进入梅州市文、理科总分前十名。2名学生分别获得梅州市理科数学、体育术科单科状元,2名学生分别获得语文、英语梅州市单科第二名。第一批本科上线人数达410人;第二批本科以上1864人;专科(第三批)以上2457人,入围率达98%。
2014年高考,第一批本科上线人数达497人;第二批本科以上人数达1954人,上线率达78.8%;专科(第三批)以上2460人,上线率达99.15%。
2015年,2名学生分获梅州市文科总分第一、二名,2名学生并列梅州市文科总分第十名;5名学生分别位列梅州市理科总分第二、三、四、五、六名。第一批本科上线570人,本科上线1967人,专科以上上线2459人,专科以上上线率达98.95%。
2016年,第一批本科上线621人,上线率28.3%;本科线以上1773人,上线率80.8%,专科线以上2183人,上线率99.5%。
2017年,1名学生获梅州市理科状元。
2018年,1名学生获梅州文科亚军,第一批本科上线达387人,本科率为82.9%,其中文科77.1%,理科86.7%。
2019年,兴宁一中高考考生为梅州市第二批招生生源,实考人数1794人,比2018年少382人。600分以上22人,居梅州市各县区重点中学之首。上广东省高分优先投档线人数为440人(不含农村专项),比2018年的387人(不含农村专项)多53人;上广东省高分优先投档线人数为600人(含农村专项),比2018年的465人(含农村专项)多135人;上广东省本科线1615人,本科率为90.02%,比2018年多9.74个百分点。
  • 竞赛成绩
2013年至2018年,兴宁一中学科竞赛获梅州市级以上奖励的学生有277人次,其中,获国家级奖励学生有35人次,获省级奖励学生有145人次。2008年至2018年,兴宁一中有近百名学生获梅州市级以上研究性学习和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奖励。
兴宁一中兴宁一中
2018年,第三十四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兴宁一中1名学生获梅州市一等奖,4名学生获梅州市二等奖,5名学生获梅州市三等奖。
2018年7月,第34届国际楚才作文竞赛广东省複赛,兴宁一中5位同学获得广东省级一等奖,12名学生获广东省级二等奖,23名学生获广东省级三等奖。
  • 素质成绩
2010年4月,兴宁一中学生彭彩金获全国道德模範提名奖。彭彩金先后被评为2008年度“广东省十大新闻人物”、首届“广东省十佳自强好少年”、“广东省道德模範提名奖”、“感动梅州十大道德楷模提名奖”和“感动兴宁十大道德楷模”。
兴宁一中正门兴宁一中正门
2017年10月,兴宁市第一中学学生获兴宁市“市长杯”高中组男子足球赛冠军、兴宁市中学生篮球赛高中组男子篮球赛冠军。
2017年12月8—11日,兴宁一中学生在兴宁市中国小田径运动会上获得18金8银,获高中组男、女团体冠军。
2018年,兴宁一中学生李洪基入选由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主办的“2018年广东向上向善好青年”推选名单。
2018年6月,兴宁一中1名学生入选梅州“新时代好少年”名单。

教师成绩

2017年10月15日,兴宁一中教师获兴宁市教育系统教职工羽毛球比赛冠军。
2017年12月8—11日,兴宁一中1名教师在兴宁市中国小田径运动会上获优秀教练员称号。
2018年3月28日,兴宁一中教师足球队获兴宁市首届“钟声杯”教职工足球赛高中组冠军奖盃。
2018年4月,兴宁一中美术教师、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兴宁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罗远娟的作品《书香四溢》入选第十七届全国藏书票暨小版画艺术展。
2018年11月,兴宁一中2位教师获兴宁市第四届“希沃杯”互动智慧型平板技能大赛(中学组)特等奖。
2018年12月14日,兴宁一中20位教师入选兴宁市高考备考学科中心教研组。
2019年,兴宁一中1位教师获2018年梅州市“叶剑英基金优秀教师奖”。
2019年3月,兴宁一中1名老师获“梅州市五一巾帼奖”荣誉称号。
2019年4月,兴宁一中8位老师的项目入选梅州市第十届教育科研课题立项课题。

学校荣誉

兴宁市第一中学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民众体育先进集体、广东省模範集体、广东省文明单位、广东省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广东省足球传统项目先进单位、广东省德育示範学校、梅州市普法先进集体、梅州市足球传统项目学校等全国、省、市先进集体的称号。
1989年10月28日,兴宁一中党支部被中共中央组织部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1990年,兴宁一中获“全国先进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称号。
2014年12月8日,兴宁市第一中学被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教育部联合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光荣称号。
2018年2月,兴宁市第一中学被教育部评为2017年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
2018年,兴宁市第一中学入选教育部公布的2017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名单。
2019年,兴宁市第一中学获“广东省健康促进示範学校”荣誉称号。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 校徽
兴宁市第一中学校徽有“兴宁一中”拼音字样,其构图主体是由拼音xingningyizhong、花蕊、绿叶、树干组成的花朵。花蕊形象天体围绕轨道运行,象徵兴宁一中努力培养造就一大批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绿叶成书本形状,寓意教书育人,树干形象钢笔,象徵书写人生。花朵象徵祖国的未来,整体图画象徵兴宁一中肩负培养祖国花朵的使命,亦象徵兴宁一中的生命活力和学校欣欣向荣的景象。
兴宁市第一中学校徽兴宁市第一中学校徽
  • 校旗
校旗为长方形红色旗帜,旗面印有学校中文名称
兴宁市第一中学校旗兴宁市第一中学校旗

精神文化

  • 校训
严谨、善教 博学、多思
  • 校歌
《兴宁一中校歌》
神山苍苍宁水泱泱,青眼塘前桃李芬芳。
勤奋求实团结进取,光荣传统源远流长。
前进前进,一中儿女,面向世界,奔向前方。
前进前进,一中儿女,开拓未来,奔向前方。
春风化雨培育栋樑,英才辈出济世经邦。
兴我中华美我家乡,校园增辉日月齐光,
前进前进,一中儿女,面向世界,奔向前方。
前进前进,一中儿女,开拓未来,奔向前方。
  • 校风
勤奋、求实、团结、进取
  • 教风
敬业、严谨、善教、创新
  • 学风
多思、敏学、勤勉、自励

现任领导

校长:张远明
副校长:石永辉、温鸿葵、张竞新、张振彬

知名校友

党政军界

原中共中央委员广东省委书记、省人大主任
林若
十二届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原中共中央委员、广东省委副书记、省长
黄华华
原广州军区副政委
邓逸凡
原湖北军区副司令员
柳河生
原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华南工学院院长
罗雄才

科教文界

历史学家、民族学家及客家学的奠基人
罗香林
中国新兴版画运动先驱
罗映球
原全国人大常委、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科院院士、世界科学院院士
王佛松
原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汪懋华
教育家、原暨南大学校长
王越
原华南师範大学校长
潘炯华

工商实业界

马来西亚高原棕油种植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马来西亚金马棕油有限公司董事长
林茂发
香港宝德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刘宇新
广东耀华房地产公司董事长
范伟
广东深圳东山教育集团董事长
张伟坤
广东佛山威而信集团公司董事长
陈启文

体育艺术界

亚洲最佳女足运动员、“第一代”中国女足的代表人物、前中国女足队长
吴伟英
广东华南虎足球俱乐部青训总监兼梅县铁汉队一线队领队、前中国国家足球队中场组织核心
谢育新
原广东省女子足球队教练、前中国男足国家队主力中卫
蔡锦标
前中国男足国家队主力中卫
郭亿军
(以上为部分列举)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