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兴宁市罗浮中学
罗浮中学地处广东省兴宁市最北部,位于粤赣两省三县(兴宁、龙川、寻乌)交汇处。1939年由时任兴宁县警察局局长的谢海筹为首筹建,始名为罗标中学,为民办国中,时聘巫范为首任校长。当时学生来源除本地外,亦含龙川、平远、寻乌等地。1944年9月,奉命转为公办国中。创办至解放时,教职工至多不过十一二人,学生至多不过250人。解放后,更名为罗浮中学。刘淦环为解放后首任校长。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兴宁市罗浮中学
- 简称:兴宁罗浮中学
- 校训:文明 勤奋 求实
- 创办时间:1939年
- 类别:公立中学
- 现任校长:罗小辉
- 所属地区:中国广东
办学历史
1950-1953年间,除办普通班外,兼办工农夜校班。
1953年下期,与兴宁二中(现罗岗中学)合併,成为二中分教处。
1956年下期,又与二中分开,重新独立,复罗浮中学校名。
1958年下期,开始建立中国共产党支部。
“文革”期间,倍受浩劫,校产设备损失惨重,学校秩序混乱,教育教学质量严重低下。“文革”过后逐步走上正轨。
1968年下期,始设高中部,成为完中。
1969年下期,原罗浮农中併入。
1979年下期,奉命停办高中,复国中建制。
2000年下期,撤销大信中学,其学校的一部分学生併入罗浮中学,另一部分併入司城中学,使之成为本市规模较大的农村完全性初级中学,一直至今。
罗浮中学在市教育局,上级党委、政府一贯的正确领导和广大校友、乡贤长期的大力支持下,真是“旧貌换新颜”,拆除了昔日那低矮、潮湿、阴暗的砖瓦房,建起了如今那宽敞、明亮的大楼房,现有占地面14000m,建筑面积11900m,校本部有两栋教学楼,一栋功能(办公)楼,一栋师生宿舍楼,还有新、旧厨房各一处,另有一分校和运动场(牛岗下),已拆除。全校共有23个教学班,其中初一6个班,初二7个班、初三7个班,全校教职工108人,学生一千人左右,是兴宁市规模较大的初级中学之一。
兴宁市罗浮中学位置
历任校长
1939年下-1940年上 巫 范 | 1940年下-1941年上 谢海筹 |
1941年下-1942年上 刘军凯 | 1942年下-1944年上 黄汉英 |
1944年下-1949年上 巫 范 | 1949年下-1950年上 刘淦环 |
1950年下-1951年上 陈维明 | 1951年下-1953年上 袁仕芬 |
1953下-1956上 袁仕芬 黄曰人 | 1956年下-1959年上 龚国忠 |
1959年下-1976年上 吴绍星 | 1976年下-1978年上 巫启环 |
1978年下-1982年上 刘竞生 | 1982年下-1990年上 张锡涛 |
1990年下-1996年上 刘迪斯 | 1996年下-2009年下 张焕标 |
2010年上-现 在 罗小辉 |
学校管理
一是加强了校园安全工作的宣传力度。学校行政一班人十分重视校园安全工作,把校园安全工作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利用升旗、班会课、队会课和各种宣传阵地大力宣传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并进行定期检查,全面排除及时整改安全隐患。
二是加强平安校园的硬体设施。学校对安全隐患排查后进行了及时整改,封闭了后幢侧门,新开了一条校道,统一由前门出入,有利于值班人员监控,方便师生出入。同时利用科技新产品,分别在前幢和侧楼设定了闭路电视,可以及时观看校园的动态,有利于监控和管理。
三是安全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门卫值班室由原来两班制改为三班制,减少值班人员的工作密度,保证了工作精神,提高了工作效率。每天由行政和老师挂牌执勤,加大了管理力度,主动与当地党委政府联繫,派出所对校园周边进行随机巡查。
由于学校安全工作落到了实处,校周边环境得到了治理,校内杜绝了学生课间追逐、争吵、斗殴的不良现象。目前学校校风、学风良好,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荣誉
自1990年以后12年来,该校根据山区特点,“勤、严、细、实”狠抓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文明勤奋”校风发扬光大。教师中获得教育教学论文发表的有:有省级8篇,市级13篇,县级21篇;获得优秀、先进等各类光荣称号的有:省级4人次,市级8人次,县级31人次。学生中获得各类学科竞赛(老师指导)的有:国家级5人次,省级12人次,市级18人次,县级26人次;获得优秀、先进等各级各类光荣称号的有:市级12人次,县级23人次;被上级重点学校录取就读的优秀生,每年平均有88人。
兴宁市罗浮中学

特别是近三年来,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获国家级奖10人科次,省级奖2人科次,地区级奖4人科次,县级奖11人科次;指导教师亦获国家级8人科次指导奖,获地区级荣誉称号的教师有1人,县级荣誉称号的有15人;教师教育教学论文发表或获奖国家级2篇,省级1篇,县级6篇;学校集体获县级荣誉2次。考入重点高中线的学生人数多,2000年23人,2001年、2002年各3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