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饶平县第二中学
饶平县第二中学是饶平县唯一一所重点中学;2000年,学校被列为广东省一级学校;2007年12月,通过广东省国家级示範性普通高中初期督导;2008年底通过广东省高中教学水平优秀等级评估和“国家级示範性普通高中”。
饶平县第二中学创建于1924年,校名先后易为饶平县第二高等国小堂、饶平县第二中学、饶平县立第二初级中学等;1954年,改名为饶平第二中学。
截至2012年4月,饶平县第二中学占地160亩,共有班级52个、学生3500余人,教职工242余人。
基本介绍
- 中文名:饶平县第二中学
- 简称:饶平二中
- 校训:勤奋 严谨 团结 活泼
- 创办时间:1924年
- 类别:公立高中
- 现任校长:钱辉华
- 知名校友:林荣贵、陆应波、郑琛婷、杨建新
- 所属地区:中国广东
- 主要奖项: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广东省文明单位。
- 主管部门:潮州市教育局
- 官网:http://www.rpez.com.cn/
历史沿革
1622年(明朝天启二年),在黄冈河南岸创办“饶平瑞光书院”。
1924年,饶平县长庄陶如将“饶平县第二高等国小堂”改为”饶平县第二中学“,期间附设高小。
1932年7月,改名“饶平县立第二初级中学”。

1939年秋,潮汕沦陷,时局紧张,迁校浮滨圩。
1940年春,欧树文接任校长后迁址黄冈山门村。
1942年秋,抗战形势好转,迁回瑞光原址(黄冈河南岸)。
1943年冬,时局再度紧张,迁到浮滨圩。
1944年秋,林守谦任校长,迁回原址(黄冈河南岸)。
1946年秋,创办高中秋季始业已班。
1947年春,因倒林学潮,高中部停办。
1952年秋,录取高一新生一班。
1954年,改校名“饶平第二中学”。
1957年寒假,17名教职员工被错划为右派分子。
1958年,学校经费须自给,师生参加生产劳动。
1957年7月,迁址黄冈大公园边(现中山公园)。
1961年7月,迁至黄冈栖云山麓。
1962年,饶平师範学校併入饶平二中。
1966年6月,中共饶平县委派工作组进驻学校,停课开展运动。
1968年8月,班级改连、排、班编制,缩短学制。
1976年,在李和睦农场修建课室、宿舍,分班分批驻场。
1979年,恢复招收国中三年制新生。
1982年,考上大中专共149人,创历史新高。
1990年7月,沈炜虹获得当年广东省高考文科总分状元。
1999年1月,举行“市一级学校”挂牌仪式。
2000年11月,省教育厅发文(粤教督[2000]9号),批准”饶平二中“为”省一级学校”。
2001年,国中部停止招生,学校逐渐过渡为高级中学。
2007年11月,顺利通过广东省国家级示範性普通高中初期督导验收。
2008年12月,以优秀等级顺利通过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评估暨广东省国家级示範性普通高中验收确认。
(历史沿革资料来源)
办学条件
办学规模
截至2012年,饶平第二中学占地近160亩,建筑面积6万多平方米,共有班级52个、学生近3300人。
饶平二中
硬体设施
饶平县第二中学位于黄冈镇城北石壁山风景区内,北倚栖云山南临丽泽湖,占地面积近160亩(10.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万多平方米,计有教学大楼3栋60间标準化多媒体教室,科学实验大楼1幢,共有近30间各学科实验室和功能室,配有近400台教学用桌上型电脑,图书馆大楼1幢约1200平方米,内有电子阅览室一间80台桌上型电脑,办公大楼1幢约1500平方米,体育功能室1幢约400平方米,师生饭堂1幢约2800平方米,可以同时供3000名学生用餐,教师宿舍楼4幢约60套住房,学生宿舍大楼5幢约320个标準间,共可容纳3200名学生;风雨操场1个,内设沙土化质地标準化足球场和400米环形跑道及100米直道,水泥硬底化亚克力胶漆篮球场5个,水泥质地排球场4个。

硬体设施信息截至2012年,参考资料:
师资力量
截至2012年,饶平第二中学共有教职工242人,其中专任教师182人。省级和国家级优秀教师7人,特级教师1名,硕士研究生5人,中高级职称及学校等级评估专家库在库评审11人;各学科职称结构合理,中学高级教师78人,中学一级教师近70人;县级以上学科骨干教师近20人;教师学历达标率99%以上;全体科任教师均使用手提电脑办公和上课,多媒体课程开设普及率达100%。

广东省特级教师:詹国强
师资力量参考资料来源:
办学成绩
学生成绩
- 高考成绩
2007年高考,第一批分数线以上人数达到261人,本科线和3A线人均大幅度超额完成了市、县下达的高考任务。我校的林跃、郑树滨同学分别获得饶平县文科、理科第一名。
2009年高考,饶平第二中学学生一本上线人数为216人,二本上线623人。全校总分600分上高分生共153名,潮州市理科总分第一、二、四名,文科总分第三、六、八名被我校学生夺得。单科方面,语文囊括全市前4名、英语囊括全市前2名、理科基础满分2人、物理科进入全市前十名的共有3人,物理和文理科数学平均分均获得全市第二名。
2010年高考,重点本科上线221人,二批本科以上上线732人,本科入围率79.6%。陈筠、余煜珣、吴帆等四位同学成绩进入潮州市文科前10名,黄俊锋同学成绩进入潮州市文科前10名。
2011年高考,上第一批次191人,入围率20%;上本科线812人,入围率达近84%,全体应届考生语文单科平均分超过114分,创历史记录。
2012年,参加共1234人,其中应届生1024人参加高考,一本上线198人,其中应届194人,比去年增加3人。二A上线650人,其中应届生600人。二B上线共896人,其中应届生792人。应届生重点线入围率19.4%,二A院校入围率58.6%;本科入围率78%。
今年高考成绩保持了去年的水平,文科上一批总人数略有提高。黄素玉同学以626分取得全县文科第一名,并列全市文科第16名。吴沛桓同学以664分获得全县理科第一名, 陈枫煜同学651分,获得全县理科第二名。
2013年,高考成绩“双创”历史新高,取得大面积丰收:上一批线264人,其中应届254人,比去年增加60人,超过潮州市下达任务数54人;上本科线953人,其中应届835人,比去年增加43人,超过饶平县下达任务数15人;600分以上147人。其中黄鸿章同学以666分列全市理科第6名,张哓茹同学以639分列全市文科第7名,卢畅选同学以656分列全市理科第11名。
2014年,饶平二中高考成绩“双创”历史新高,取得大面积丰收:上一批线355人(含定向考生),比2013年增加103人,上线率提高45.7℅;上本科线959人,比去年增加3人;其中吴金璇同学以658分列全市理科第7名,饶平县理科第一名;李新元、林昂两位同学以632分同列全市文科第10名,饶平县文科第一名。
2015年,饶平二中高考成绩“双创”历史新高,取得大面积丰收:上一批线284人,其中应届生272人,比2014年增加20人,超过潮州市下达任务数15人,上本科957人,其中应届本科入围率达81.7%;600分以上135人
高三(11)班余奕壕同学以676分列全市理科第1名,高三(12)班余珂越同学以672分列全市理科第3名。
以上信息截至2015年,参考资料:
- 素质成绩
2013年
时间 | 竞赛名称 | 获奖情况/荣誉 | 备注 |
2013年 | 全国中学生化学联赛 | 国家级一等奖2人、国家级二等奖2人、省级一等奖15人、省级二等奖10人、省级三等奖5人 | |
2013年 | 信息学奥赛 | 省二等奖、市一等奖 | 余奕壕 |
2013年 | 信息学奥赛 | 省三等奖、市一等奖 | 陈新 |
2013年 | 广东省高中生物联赛 | 一等奖3人、二等奖4人、三等奖3人 | |
2013年 | 全国中学生数学联赛 | 省三等奖2人、市一等奖8人、市二等奖10人、市三等奖6人 | |
2013年 | 市“学礼立身”演讲比赛 | 三等奖 | 林润楷 |
2013年 | 市古诗文阅读比赛 | 一等奖2人、二等奖6人、三等奖7人 | |
素质成绩时间截至2014年。参考资料: |
教师成绩
2007年
获奖时间 | 获奖项目、名次 | 级别 | 主办单位 | 获得者 | 类别 |
2007-12 | 被评为第一届饶平县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科技辅导员” | 县级 | 饶平县教育局 | 黄少辉 | 教师 |
2007-12 | 你的论文《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应重视人本教育》在2007年广东省化学新课程优秀教学论文评选中荣获二等奖。 | 省级 | 广东教育学会 | 李枝守 | 教师 |
2007-12 | 在2007年广东省高中信息学竞赛中荣获优秀辅老师一等奖 | 市级 | 潮州教育局 | 庄惠雄 | 教师 |
2007-12 | 在2007年中学青年教师教学观摩比赛中,荣获高中组英语科一等奖 | 市级 | 潮州教育局 | 林仕俊 | 教师 |
2007-12 | 在2007年中学青年教师教学观摩比赛中,荣获高中组数学科二等奖 | 市级 | 潮州教育局 | 余良君 | 教师 |
2007-12 | 在2007年中学青年教师教学观摩比赛中,荣获高中组语文科二等奖 | 市级 | 潮州教育局 | 沈晓萍 | 教师 |
2008年
获奖时间 | 获奖项目、名次 | 级别 | 主办单位 | 获得者 | 类别 |
2008-6 | 在2008年被评为广东省普通高考英语科质量优秀评卷员 | 省级 | 广东省教育考试院 | 詹进初 | 教师 |
2008-6 | 论文《浅谈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情景》参加2008年潮州市教育学会教育教学论文评比,荣获二等奖 | 市级 | 潮州市教育学会 | 张奇峰 | 教师 |
2008-6 | 论文《物理探究式教学的探索》参加2008年潮州市教育学会教育教学论文评比,荣获二等奖 | 市级 | 潮州市教育学会 | 钟勇龙 | 教师 |
2008-6 | 论文《新课程下生物高考备考策略刍议》参加2008年潮州市教育学会教育教学论文评比,荣获二等奖 | 市级 | 潮州市教育学会 | 欧树敏 | 教师 |
2008-5 | 潮州市中国小体育论文评比一等奖 | 市级 | 潮州市教育局 | 吕友汉 | 教师 |
2008-6 | 2008年潮州市教育学会教育科学论文评比一等奖 | 市级 | 潮州市教育学会 | 林泽敏 | 教师 |
教师成绩资料来源: |
学校荣誉
授予时间 | 荣誉名称 | 授予单位 |
2009年 | 饶平县一级学校 | 饶平县教育局 |
2009年3月 | 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优秀学校 | 广东省教育厅 |
2006年6月 | 广东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 | 广东省体育局、广东省教育厅 |
2009年2月 | 广东省中国小小本培训示範学校 | 广东省教育厅 |
2007年9月 | 广东语言文字工作先进单位 | 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
2005年10月 | 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 | 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 |
2009年 | 广东省一级学校 | 广东省教育厅 |
2009年 | 潮州市一级学校 | 潮州市教育局 |
2008年 | 广东省国家级示範性普通高中 | 广东省教育厅 |
参考资料 |
文化传统
校训
勤奋 严谨 团结 活泼
校歌
饶平二中校歌
作词作曲:余亦文 1983年
栖云山披峦呈秀涑玉泉流水淙淙

我们亲爱的学校桃李茁长园圃葱茏
同学们风华正茂争创三好勤用功
爱祖国 爱科学 守纪律 讲文明是我们的行为準则
勤奋 严谨 团结 活泼是我们的优良校风
同学们抖擞精神为掌握知识学好本领
百折不挠把雄关攻
同学们阔步前进为振兴中华实现四化
披荆斩棘攀登高峰
校徽
饶平县第二中学校徽是以“饶平二中”的“二”字汉语拼音字头、英文“Education”(教育)字头“E”为设计元素,採用抽象的艺术变形手法,构成展开的三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体育艺术)图案,并以此为主体,背景衬上有动感的双线五环组成梅花造型,寓“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体现师生勤教勤学的精神,也寓学子来自五湖四海,培养成才走向四海五洲,为社会做贡献的教育宗旨。
校徽

校徽的颜色配以鲜红(寓教育事业红红火火)、金黄(寓勤教勤学结硕果)、草绿(寓青春活力,开拓进取)。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姓名 | 职务 |
钱辉华 | 校长、党总支书记 |
李盛武 | 副校长 |
信息截至2014年11月,参考资料 |
历任领导
1949年以后历任校长一览表 | |||
姓名 | 籍贯 | 任期 | 备 注 |
李芳栢 | 广东潮州 | 1950 春 | |
文俊士 | 广东潮安 | 1950秋 | 兼县政府教育科长 |
翁允文 | 广东饶平 | 1951-1953 | |
吴 扬 | 广东潮阳 | 1953-1954 | 第一校长,翁允文仍为校长 |
王 川 | 广东揭阳 | 1954-1957 | 副县长兼,张懋勛为副校长 |
洪 少 | 广东揭阳 | 1957-1967 | 张懋勛、许木海、陈诚慎和陈恆绵先后为副校长 |
何汉源 | 福建云霄 | 1967-1969 | 职务名称为革委会主任、林德芳为副主任 |
黄 越 | 广东揭西 | 1969-1975 | 职务名称为革委会主任、林德芳、朱睦光赖辉松为副主任 |
林 源 | 广东揭阳 | 1975-1979 | 职务名称为革委会主任(79-80期间任党支部书记) |
洪 少 | 广东揭阳 | 1979-1983 | 林拱钟、赖辉松和郑国材为副校长 |
罗浩辉 | 广东丰顺 | 1983-1984 | 陈诚慎为党支部书记、郑国材和李家齐为副校长 |
郑国材 | 广东饶平 | 1984-1996 | 余辉泽、林邦荣、张书明、詹深元和池根源先后为副校长 |
林梓浩 | 广东揭阳 | 1996-2003 | 张书明、詹深元、池根源、张歆、欧惜练和詹继武先后为副校长 |
何伟民 | 福建云霄 | 2003-2008 | 张歆、詹继武和朱英转为副校长 |
欧惜练 | 广东饶平 | 2008-2013 | 张歆、詹继武、朱英转和詹益勇先后为副校长 |
参考资料 |
知名校友
教育、学术界 | 刘烈茂 | 广东岭南丛书编委会副主席委员、《水浒》学会理事 |
麦贤杰 | 饶平县副县长、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 |
刘奕山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科住院医师、主治医师、讲师、副主任医师 | |
余清声 | 广州药学会理会、广州药学会理事 | |
陆应波 | 饶平县文化馆馆长、饶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省作家协会会员、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潮州市作家协会理事、潮州市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潮州市报告文学创作委员会主任、国家三级作家 | |
文艺界 | 杨健生 | 星海音乐学院声乐系客座副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广东音乐家协会会员、广东歌剧学会会员、广东合唱学会会员 |
杨健新 | 南方歌舞团男中低音独唱演员、音乐部主任、星海音乐学院客座声乐教授、广东省音乐家协会会员;广州歌剧学会会员 | |
郑琛婷 | 广州市人大团委节目编导、广州市文华艺术学校中国舞考级老师、南方电视台少儿艺术团节目编导与民族舞老师 | |
参考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