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达雅族
达雅族,又译作达雅克人﹐印尼文Dayak﹐是婆罗洲岛上的土着民族﹐现有约800万人左右。内部分为数个支族,每个支族有不同的方言。达雅族在古代有猎人头的习俗﹐但并无食人的习惯,19世纪起猎头习俗即已被放弃。达雅族中部分支系的妇女过去会佩戴约手镯般大小的大耳环﹐把耳垂拉到肩膀上,有些部族的男性也这样打扮。但现在这种习俗已经不复存在。
基本介绍
- 中文名:达雅族
- 外文名:Dayak
- 人口:800万人
- 生存地区:婆罗洲岛
名称由来
依达雅族口耳相传的口述历史及传说中﹐达雅族原来主要是居住在沿海一带及婆罗洲最长河流卡普阿斯河(Sungai Kapuas)沿岸,后来因外来移民纷纷迁入婆罗洲,达雅族才渐渐搬到内陆居住,主要居住在各河流的上游,所以有了Orang Dayak的称呼,即“上游的人”之意。
在中文译名方面﹐由于Dayak中的“k”在印尼语里是不发音的,是以达雅“克”族的中文译名并不準确﹐此条目依照“马来西亚华语规範理事会”的中文译名达雅族。
族群
达雅族内主要分七大族群,即
1:Dayak Ngaju
2:Dayak Apo Kayan
3:Dayak Iban
4:Dayak Klematan
5:Dayak Murut
6:Dayak Punan
7:Dayak Danum
各族群往下还分,例如Maanyan、Dusun Deyah、Bahau等
一些族群有本身的语言,例如:Ngaju话、Maanyan话。
社会
家庭
达雅族的村寨通常建在河岸边,传统住宅是高脚长屋。一个村寨由1-8个长屋组成,一个长屋可以住几十户人家。达雅族的村寨如同毗邻公社,村寨之间有明显的疆界。耕地完全归小家庭所有,并且可以继承。小家庭平均5-6口人,子女成家后有一人(子或女)与父母同住。家庭实行一夫一妻制,继承制度上採取双系继承制,儿子和女儿都有平等的财产继承权。青年男女的婚配方式为自由恋爱,一般先由男青年向女青年求婚,成功后由父母前往正式订婚,结婚无彩礼习俗。
达雅族婚礼

宗族
宗族﹐是达雅族的重要社会结构﹐宗族内的成员都紧密结合﹐同一宗族的达雅人全住在一座长又大的长屋中﹐这些长屋印尼语叫“balai1”或“batang2”。宗族的来源通常是始自一名受到尊敬的祖宗。
达雅族长屋

达雅族会在长屋中进行宗教仪式及庆典。
宗教
传统上达雅族信奉一种崇拜祖先灵魂﹐印尼语叫“Kaharingan”的宗教。这种宗教认为人死后会到一个叫“Alam Datu Tunjung Punu Gamari”的地方。为了到达那地方﹐必须进行特殊的仪式﹐以保众灵魂及在生的人死后会到达那里。
达雅族会在长屋中进行这些仪式﹐通常由“Walian”﹐即术士主持仪式。另外还有“Panghulu”、“Pembakal”、“Matin”等人可主持仪式。
但到了现代﹐多数达雅人已经加入基督教、天主教。少数住在沿海的达雅人是穆斯林。
文化
达雅人的艺术﹐知识都与“Kaharingan”宗教息息相关﹐连农业技术也是由“Kaharingan”宗教代代相传﹐他们的艺术主要是为了宗教仪式需要而产生﹐为了尊重祖先﹐或指引灵魂到目的地。
经济
经营农业是达雅族的重要生活来源,他们除种植稻米外,还种植玉米、黍、豆类、木薯、番薯等,在稻穀行间种西瓜、南瓜。村寨和住宅周围栽种果树,包括芒果、木瓜、香蕉、麵包树等。限于地理条件,常见的家畜只有猪、羊,多数家庭还饲养家禽。
老族长

加里曼丹岛的热带雨林里有各种野生动物,这里数量最多的大动物是野猪和各类鹿。所有的达雅人都会狩猎,除了一般通用的狩猎方法和工具外,他们还用吹箭筒和毒箭头。在河流捕鱼中,除通常用的方法外,达雅人普遍採用毒鱼的办法。达雅族还有一个重要的副业就是收集可食用的燕窝,然后卖给华人。
达雅族善于造船,他们古代造的战船可长达50米,能载60-70人。最广泛的手工业是竹编、藤编,几乎人人参加,产品有篓、筐、箩等,还有席、帽。最受敬重的手工业者是铁匠,铁匠工作被认为是神圣的。炼铁用的工具有陶製坩埚和带活塞的风箱。制陶工业较粗糙,製品有普通的陶罐,以及各种容器。
人口
人口难以统计﹐约200到400万人﹐主要分布在马来西亚的砂劳越州﹐在印尼的东加里曼丹、中加里曼丹、西加里曼丹等都是多数民族﹐只有在南加里曼丹不是多数。
其他
历史事件纪要
在2001年﹐中加里曼丹发生了达雅族与马都拉族之间的血腥种族冲突。
注解
注解1:Balai在印尼文中有“堂”、“厅”、“院”之意,例如大礼堂就叫Balai Besar。
注解2:Batang在印尼文中有“树干”之意。
参考资料
《Ensiklopedi Nasional Indonesia Jilid8》:是印尼文的国家百科全书,1990年由PT Cipta Adi
Pustaka出版,翻译引用了里面的Kalimantan、Dayak(Suku Bangsa)等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