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德土语
广德土语,安徽省广德县当地广德人的语言,就是历史上土着广德话即老广德话。广德土语被列入广德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广德县地处安徽省东南部皖、苏、浙三省交界地区。所谓广德话并非某种单一的方言体系,而是指广德地区目前通行的各类汉语方言之总称,包括吴语、淮语、中原官话、西南官话等。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广德土语
- 语系:吴语
- 範围:安徽省广德县
简介
广德土语,安徽省广德县当地广德人的语言,就是历史上土着广德话即老广德话。广德土语被列入广德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广德县地处安徽省东南部皖、苏、浙三省交界地区。所谓广德话并非某种单一的方言体系,而是指广德地区目前通行的各类汉语方言之总称,包括吴语、淮语、中原官话、西南官话等。
皖南宣州地区的土着方言为吴语,其中宣州东部与常州、湖州接壤地区土着吴语属太湖片,广德县即属此列。19世纪的太平天国兵燹使皖南地区的土着人口锐减,战后本省江北、河南、湖北移民大量涌入。新移民带来的客籍方言已在土着吴语式微的条件下反客为主。
广德县县城使用中原官话,县境内除吴语外,分布有、湖北话、安庆话、浙南闽语以及湘语的方言岛。其中,河南话与湖北话分布最广,前者在广德县东北乡村占优势,后者在西南乡村占优势。
土着吴语仅分布于广德县北部邱村镇下寺庙西地区,以及东南部卢村乡的甘溪沟及东亭乡部分村庄。其中北部与郎溪县北部定埠、梅渚等乡、西北部建平、东夏、幸福等乡的土着吴语同属于太湖片-毗陵小片,南部甘溪沟等处方言属于太湖片-苕溪小片。
广德土语是皖南广德地区的土着汉语方言,属于吴语-太湖片。广德县地处安徽省东南部皖、苏、浙三省交界地区。皖南宣州地区的土着方言为吴语(包括太湖片与宣州片),其中宣州东部与常州、湖州接壤地区土着吴语属太湖片。
19世纪的太平天国兵燹使皖南地区的土着人口锐减,战后本省江北、河南、湖北移民大量涌入,极大地改变了本地区的方言面貌。新移民带来的客籍方言已在土着式微的条件下反客为主。
老广德话老广德话指的是广德土着居民说的话。说这种话的人有的是当年匿居在深山狭谷之中的倖存者,也有的是战后从外地迁回来定居的。他们的总人数不足全县人口的十分之一。今天比较集中居住在卢村乡的甘溪沟,桃山乡(今卢村乡)的小余里、大洪保,杨滩乡的大月、樱桃沖、裘村,以及同溪乡的宋陈、高庙等地。这种土着话老年人使用较多,青年人有的尚能听懂,但多数人不会说了。
广德县县城使用淮语,县境内则分布有河南话、湖北话、安庆话、浙南吴语、浙南闽语、湘语方言岛,其中河南话在广德县东北乡村占优势,湖北话在西南乡村占优势。而土着吴语仅分布于广德县北部下寺乡庙西地区,以及东南部芦村乡的甘溪沟及东亭乡部分村庄。其中北部与郎溪县北部定埠、梅渚等乡、西北部建平、东夏、幸福等乡的土着吴语同属于太湖片-毗陵小片,南部甘溪沟等处方言属于太湖片-苕溪小片(或併入苏嘉湖小片)。
甘溪方言亦被本地人视为地道广德土语即老广德话的代表。
吴语简介
吴语,又称江东话、江南话、吴越语。周朝至今有三千多年悠久历史,底蕴深厚。在中国分布于今浙江、江苏南部、上海、安徽南部、江西东北部、福建北一角,使用人口约一亿。吴语是中国官方定义的中国七大方言之一,拥有国际语言代码。
从历史、文风、语言特性分析,吴语极近中古雅言,吴语的整齐八声调是为古汉语正统嫡传,南宋衣冠南渡更是深深影响着吴语。现代吴语比官话具有更多古音因素,字音及语言要素与《切韵》《广韵》等古代韵书高度吻合。
吴语保留全部浊音,保留平上去入的平仄音韵,部分地区保留尖团音分化,保留较多古汉语用字用语。吴语和国语差别大,辞彙和语法独特。吴语有广式连续变调系统。吴语与吴越文化血脉相连,“醉里吴音相媚好”。
方言音系
广德县东南部甘溪方言,可视为广德地区广德土语---土着吴语的代表。
声母:
不送气清音 | 送气清音 | 全浊音 | 半浊音 | 清音 | 浊音 | ||||||
p | 布别 | pʰ | 怕泡 | b | 步盘 | m | 门妹 | f | 飞夫 | v | 符饭 |
t | 到党 | tʰ | 太讨 | d | 同地 | l | 难路 | ||||
k | 高贵 | kʰ | 开快 | g | 葵 | ŋ | 牙硬 | h | 灰化 | ɦ | 话红 |
ʨ | 精检主 | ʨʰ | 秋去丑 | ʥ | 旗桥 | ȵ | 女日砚 | ɕ | 修收书 | ʑ | 玄蛇 |
ts | 招争祖 | tsʰ | 昌仓初 | dz | 曹虫锄 | s | 三生声 | z | 上 | ||
Ø | 耳姨午云 |
韵母:
ɿ | 丝支 | i | 蛇爷天弟飞 | u | 古午 | ʮ | 雨书 |
ɚ | 耳儿 | ||||||
a | 爬哑 | ia | 亚架 | ua | 瓜话 | ||
ɛ | 袋胆 | iɛ | 香张 | uɛ | 怪关 | ||
ie | 姐 | ||||||
ɯ | 猴盘短岸 | iɯ | 流手 | uɯ | 官碗 | ||
o | 河 | ||||||
ɔ | 保桃 | iɔ | 条绕 | ||||
ei | 被妹 | uei | 桂灰 | yei | 水船圆 | ||
en | 根门 | in | 心认 | un | 温魂 | yn | 云闰 |
aŋ | 党床 | iaŋ | 将扬 | uaŋ | 光黄 | ||
oŋ | 从红翁 | ioŋ | 穷雄 | ||||
aʔ | 辣甲白读 | iaʔ | 甲脚药 | uaʔ | 刮滑 | ||
əʔ | 色割白北百 | iəʔ | 踢铁热 | yəʔ | 缺月 | ||
oʔ | 绿合落郭 | ioʔ | 欲约确 | uoʔ | 谷国活 | ||
m̩ | 姆 |
单字调:
四声七调,去声不分阴阳,如下表:
调类 | 调值 | 例字 |
---|---|---|
阴平 | 34(33) | 高天三开 |
阳平 | 14 | 陈盘穷田 |
阴上 | 54(55) | 古姐麻娘 |
阳上 | 21 | 老女近父 |
去声 | 324 | 盖放岸用 共大树饭 |
阴入 | 5 | 急尺药合 |
阳入 | 12 | 食读服实 |
现状
皖南宣州地区位于吴语区西北部,其土着方言为吴语(包括太湖片与宣州片),其中广德土语属太湖片。广德吴语同吴语宣州片一样,受到了江淮官话的严重渗透,使用区域日渐萎缩。广德土语外部周围环绕诸多非吴语方言,内部亦遍布诸多客籍方言岛。
清代太平天国运动期间,本区域为太平军和清军的重要战场之一,导致区内人口大量非正常死亡(超70%)。战后清政府鼓励其他区域大量百姓移民本区域,直接导致今天广德土语受到官话严重侵蚀。
在城镇往往对外说江淮官话,在家说吴语,或限于老人妇女套用。皖南吴语区的方言使用有一种普遍现象:中年人尚能听懂老派土语,但已讲不地道;年青一代则只能听懂零星广德土语,更谈不上说广德土语。有些在官话包围中的土着话已被同化得只残存很少几项特徵。
综合实地调查资料可见,在内部特徵日益弱化和外部强势方言(江淮官话)的不断夹击下,加上国语的强势影响,广德土语极有可能被官话完全融合、同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