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广东斗门镇

广东斗门镇

斗门镇位于珠江三角洲南端,地处斗门区西北部,东枕雄伟的黄杨山系,南邻乾务镇,西隔虎跳门水道与新会沙堆镇相望,北与莲洲镇接壤,自南宋起称潮居里,是历朝都司巡检驻地;民国时期是区公所驻地,抗日战争时期中山县政府曾暂迁于此;建国后,中山县八区、九区人民政府,斗门人民公社社务委员会驻地;建县之始,曾是县政府暂时驻地。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斗门镇
  • 外文名称:Doumen Town
  • 行政区类别:镇
  • 所属地区: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
  • 下辖地区:斗门居委会及10个村委会
  • 政府驻地:斗门圩
  • 电话区号:0756
  • 邮政区码:519110
  • 地理位置: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西部
  • 面积:105.77平方公里
  • 人口:42736人
  • 车牌代码:粤C

概况

斗门镇位于珠江三角洲南端,地处斗门区西北部,东枕雄伟的黄杨山系,南邻乾务镇,西隔虎跳门水道与新会沙堆镇相望,北与莲洲镇接壤,自南宋起称潮居里,是历朝都司巡检驻地;民国时期是区公所驻地,抗日战争时期中山县政府曾暂迁于此;建国后,中山县八区、九区人民政府,斗门人民公社社务委员会驻地;建县之始,曾是县政府暂时驻地。  1986年1月称斗门镇,镇政府设于斗门墟;2002年被定为省级中心镇;2008年被评为广东省旅游特色镇;2012年成功创建省特级文化站;2012年被评为广东省历史文化名镇。
全镇面积105.7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26万亩。全镇常住人口73944人,其中户籍总人口42736人,外来人口31208人。全镇辖下设有10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分别为:大赤坎村、小赤坎村、上洲村、下洲村、新乡村、斗门村、南门村、八甲村、大濠沖村、小濠沖村及斗门居委会。
斗门古街斗门古街

工业

2011年全镇完成工农业总产值135.42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30亿元,同比增长 34.3 %;外贸出口总额3820万美元,同比增长13.5%;实际引用外资6000万美元,同比增长87.1%;实际引用内资2.5亿元,同比增长150%;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0.5亿元,同比增长40.32%;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24亿元,增长28.8 %。

旅游

斗门镇既有美丽的自然景观,也有历史沉积的人文景观,形成了“一山一寺一温泉,一皇一将一家族”的独特旅游资源,“斗门八景”其中六个景点在斗门镇。已开发的有:享誉海内外的泉水日流量超过2400吨、水温高达68℃—70℃的御温泉度假村;海拔581米,被誉为“珠江门户第一峰”的黄杨山;“珠海十景”之一的金台寺;颇具旅游和历史研究价值的斗门清朝古街和南门菉猗堂;入选首批“广东省古村落”的南门接霞庄,已与珠海特区报社签订框架协定,拟对该项目进行复原修复开发,首期投资8380万。目前,由南方传媒集团领衔投资的“珠海影视文化产业基地”已落户我镇,总投资50亿元人民币,将建成华南最大影视基地。
黄杨山黄杨山

农业

斗门镇农产品主要以水稻、水产、水果为主。2009年全镇水稻播种面积2.23万亩,总产量8467吨;水产养殖面积14522亩,水产品总产量11070吨;水果种植面积18473亩,总产量7490吨,其中荔枝面积12200亩,是颇有名气的荔枝之乡。农业总产值5.42亿元,同比增长7%;农村人均收入 9421 元,增长7%。

社会事业

设有中学3所,在校中学生6129名,教师375人,具有247年历史的和风中学为省一级学校;国小8所,学生3296名,教师227人;另有1所中心幼稚园、3所託儿所。1间卫生院、1所门诊部,共有医生56名、病床80床;全镇10条行政村的农村卫生服务中心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共有文化站1个、体育场馆1个、影剧院1个,镇文化广场已建成,各项配套设施正在完善中,民众性体育运动蓬勃发展。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斗门镇是斗门区乃至珠海市陆路交通的西大门,交通四通八达,十分便利,距斗门港15公里,到珠海港、珠海机场只需30分钟车程,是来往江门、粤西等地的必经之地。全镇以黄杨大道和斗门大道为主干公路,3.4公里的生态绿道环绕镇区串联各大景点,西部沿海高速公路设有出入口,机场高速、高栏港高速和广珠铁路均经过镇区,目前都在紧锣密鼓的施工,竣工后将大大改善我镇交通环境,形成区域交通枢纽。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