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腊八节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腊八节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腊八节

金开诚、孙浩宇、闫琳琳编着的《腊八节》讲述“腊八”在春节之前。春为岁首,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人们常常会因为春节的特殊隆重而忽略“腊八”,其实“腊八”恰是春节的序幕,是人们辞旧迎新的开始。“腊八”历史悠久,相传起于秦朝,最初没有固定的日期,直至南北朝时才将“腊八”定在每年的农曆十二月初八。这一天有很多富有民族特色的风俗,如熬腊八粥、做腊八面、泡腊八蒜等。《腊八节》告诉你在节今文化里,腊八节承载着亲情友情的感动和对美好生活的嚮往。

基本介绍

  • 书名:中国文化知识读本:腊八节
  • 出版社:吉林文史出版社
  • 页数:135页
  • 开本:16
  • 作者:孙浩宇,闫琳琳
  • 出版日期:2012年1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9787547209400

内容简介

金开诚、孙浩宇、闫琳琳编着的《腊八节》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该书在深人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人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图书目录

一 迎春先有好风光,意味深长腊八节
二 腊八传说多趣味,文化深厚腊八节
三 小小腊粥花样多,九州方圆品腊八
四 腊八礼数风习多,不拘一格庆腊八
五 文人墨客多歌颂,古今佳作咏腊八

文摘

节令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极具浓郁的中华民族特色。节令作为祖先留给我们最宝贵的民族文化基因,至今依然鲜活地伴随着我们。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腊八……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其独特的习俗和意蕴。不管时空怎样转变,在全世界中华儿女的心中,传统节令就是让个体生命丰厚,让民族集体无意识升华的一个载体和结点。这里我们来谈谈“腊八”。
“腊八”在春节之前。春为岁首,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人们常常会因为春节的特殊隆重而忽略“腊八”,其实“腊八”恰是春节的序幕,是人们辞旧迎新的开始。“腊八”历史悠久,相传起于秦朝,最初没有固定的日期,直至南北朝时才将“腊八”定在每年的农曆十二月初八。这一天有很多富有民族特色的风俗,如熬腊八粥、做腊八面、泡腊八蒜等。在节令文化里,腊八节承载着亲情友情的感动和对美好生活的嚮往。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丰富多彩的腊八节。
(一)腊八节的由来及演变
腊八节,顾名思义,在农曆腊月初八。我国民间通常把农曆十二月称为腊月,因此,许多与腊月有关的习俗或节日,往往也被冠之以“腊”字。但由于秦汉以前,各朝各代所使用的曆法不同,因此腊月所处的具体时间并不一致,一直到秦汉统一曆法后,才确定了腊月的具体日期,即农曆十二月的第八天,这个规定一直沿用至今。
为何将处在冬末春初、新旧交替之际的岁终之月称为“腊”?说法很多,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三种:
其一,腊,从肉,鼠声。《礼传》称:“腊者,猎也,言田猎取禽兽,以祭祀其祖也。”古代人们趁年终农闲外出打猎,一来多储备食物,以弥补粮食的不足;二来将猎来的野兽祭祖敬神,祈福求寿、避灾迎祥。
东汉蔡邕在《独断》中写道:“腊者,岁终大祭。”所以“腊”的本义是年终祭祀之名,这腊的打猎之意是相辅相成的。《说文》讲:“冬至后三戌,腊祭百神。”《礼记·月令》说:“腊先祖五祀。”《左传·僖公五年》说:“虞不腊矣。”这都是与祭祀相关的记载,腊祭在我国古代是最隆重的一种祭祀。这其实也与我们的农耕文明关係密切。上古时候,人们便习惯趁清闲的冬藏之季休养生息、祭祀祈福。商代,人们每年会用猎获的禽兽举行春、夏、秋、冬四次大祀,祭祀祖先和天地神灵。其中冬祀的规模最大,也最隆重。《风俗通·祀典》说:“礼传日:‘夏日嘉平,殷日清祀,周日大蜡,汉改日腊。”’这便形成了我国古代的腊祭文化。于是留下了蜡腊(通常将祭祀祖先称为“腊”,把祭祀百神叫做“蜡”)、腊坛、腊宾(腊祭的助祭人)、腊祠、腊宫等词语。
其二,古代将乾燥的物体称为“腊”。郑玄《诗经注》说:“腊,小物全乾。”古代农业社会,人们将一年中收成的部分蔬果穀物储备起来,等这些蔬果粮食放置到年终十二月之时,基本上都变得十分乾燥,因此,年终十二月祭献神灵用的贡品当然全都是乾物。另外,乾物在天子那里有专门的官员掌管,叫“腊人”。《周礼·天官·腊人》云:“腊人掌乾物。”如今,在我国广大地区年终都还保留着製作各种风味的腊肉、腊肠的习惯,也都是熏乾以便于保存.为了过年之用。P3-8

序言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有机融合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的历史沉积。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人们也越来越重视本民族的文化。我们只有加强对本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创新,才能更好地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任何一个民族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具有自尊、自信、自强的民族意识。文化是维繫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强大动力。一个民族的存在依赖文化,文化的解体就是一个民族的消亡。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强大,广大民众对重塑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的愿望日益迫切。作为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继承并传播给广大民众,特别是青年一代,是我们出版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本套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该书在深人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人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
希望本书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也坚信我们的中华民族一定能够早日实现伟大复兴!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