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学院以北京理工大学为办学依託,继承“德以明理,学以精工”的办学理念和传统,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培养具有正确核心价值观、掌握计算机技术并具有软体工程素养的複合型和套用型IT人才。 计算机学院办学价值体现在:树立全人教育理念,关注学生成长,对学生重视计算机基础理论和软体工程素质的培养,重视提高计算思维能力,使学生掌握主流计算机套用架构(或技术平台)套用技能,并获得专业相关的职业岗位指导和培训。 学院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体工程、网路工程、数字媒体技术四个专业,有来自全国各名牌高校优秀教师60余人、教授6人、副教授10人、博士5人。学院遵循“以教师为本,以教学为中心”的工作指导方针,成立教学发展中心,并以此组织为主导,注重教师职业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使学院专业建设可持续地稳定发展。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计算机学院
- 主要院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体工程
- 现任校长:林国璋
学校介绍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计算机学院以北京理工大学为办学依託,培养计算机套用及软体技术的专门人才。

根据全国乃至全球的人才需求和学科的发展,计算机学院组织专家根据人才市场需求,确定开办的专业及主攻方向,以满足不断发展的计算机科学人才需求。
学院现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体工程、两个本科专业,并且设有公共课程教研室、软体工程专业教研室、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研室,目前正积极筹备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计算机专业突出两个方向:嵌入式系统套用和网路工程与信息安全;软体工程专业突出软体开发技术与项目管理能力。正在筹办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将重点突出动漫技术和网游技术。
学院的教师来自北京理工大学校本部和从全国各名牌高校聘用的教授、副教授、优秀教师,以及从重点高校毕业的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研究生。现有教授8人、副教授12人,所有任课教师均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或讲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学院建有现代化的单片机实验室、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室、嵌入式系统实验室、网路实验室和软体工程实验室五个专业教学实验设施,同时共享学校完善的校园网路和微机实验平台,为理论联繫实际,培养套用型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实验教学环境。
学院现有学生人数1400人,预计未来两年内将达到2000人。
学院坚持教学、生产、科研相结合,坚持产学研一体化培养高素质套用型人才。学院在许多着名企业建立了产学研教学基地和实验基地,学院也为这些着名企业建立了校内研发中心和实训中心。
学院为学生创造了多种提高专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的自我训练机会。根据自愿的原则,学生可以选择包括微软认证、SUN.JAVA认证、信息技术认证等多种职业资格认证的培训和考试。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不同类型的学术活动和专业技能比赛,2007年在珠海市第一届大学生网站设计比赛中,我院学生团队囊括了全部一等奖;2008年在第二届周立功杯全国大学生嵌入式系统毕业设计大赛中获优秀奖;2008年在中国电子学会举办的全国大学生嵌入式系统设计大赛中,我院两个团队均获三等奖;在今年举办的微软校园之星比赛中,我院团队获华南区优秀奖。
师资力量
林国璋院长
林国璋院长:教授
1965年至1970年就读于北京理工大学自动控制系,1970年大学本科毕业并留校任教。1983年公派赴日本参加IBM大型计算机系统软体培训。先后担任计算机软体教研室副主任、计算机套用研究室主任,1994年4月出任计算机系主任。1995年被聘为北京理工大学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996年晋升教授专业技术职务。1997年调任校出版社社长,同时兼任计算机系计算机套用博士点和计算机软体硕士点的博士、硕士研究生论文指导工作。先后指导博士生4人,硕士生30多人。2002年调任珠海校区,任珠海校区党组书记兼珠海学院副院长。2006年退休返聘并任珠海学院计算机学院院长。先后出版教材专着两部,分别获电子工业部全国工科优秀教材二等奖和校中青年优秀教材一等奖。主持和参加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项目多项,先后获得能源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一次、机电部科技进步三等奖一次、兵器部科技进步三等奖三次、校科技进步一等奖多次,发表科技论文20多篇。先后当任过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中国软体行业协会理事和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理事。
重大业务成就:
1、1989.10编着〈微型计算机系统开发〉一书,连续使用5年,获校优秀教材奖。
2、1990.10编着〈系统软体与软体工程技术基础〉一书,连续使用5年,获电子部第三届全国工乎电子类优秀教材二等奖。
3、1997年主持国防科工委预研基金课题〈面向对象资料库的核心原型O2DB〉,获兵器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4、1998年参与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预研课题〈军用地理图形图像信息系统〉,获兵器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
获得重要奖项:
1、〈北工办公自动化系统〉,1988年12月获得机电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2、〈系统软体与软体工程技术基础〉于1996.2获得电子部优秀教材二等奖。
3、〈面向对象资料库的核心原型O2DB〉于1997.12获得兵器工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4、〈军用地理图形图像信息系统〉于1998.11获得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
5、〈基于PC汇流排的一种EPROM固态盘〉于1997.7获得北京理工大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
6、〈面向对象资料库O2DB〉于1998.8获得北京理工大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
7、〈O2DB的DDL工具〉于1998.8获得北京理工大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
吴方副教授
副院长
工作经历:
1990/07——1993/07 助教 华中理工大学计算机系教师,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参与国家863《异种机互连标準》和七五攻关项目《32位PBX通信软体》。
1993/08——1997/08 工程师 珠海市电子集团有限公司,从事神州微机、神州伺服器的研製和生产。
1997/09——2001/10 电脑室主任珠海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从事公司办公自动化和AS/400生产管理系统的运行、维护和二次开发。
2001/11——2007/02 项目经理珠海某软体公司,担任项目经理,从事项目开发和管理工作。
项目经历:
1、异种机互连标準和通信软体的开发
2、BB机寻呼系统的开发
3、神州容错伺服器的研製
4、电镀整流器的研製
5、线路板测试仪的研製
6、线路板厂ERP系统的开发
专业设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专业特色:本专业是硬体与软体结合,面向套用的技术型专业。强调计算机开发及套用能力的培养,理论与实践并重,系统与套用并重。在课程设定与具体实施上强调“两个加强,一个跟蹤,一个结合”,即加强基础理论、加强实践环节,跟蹤计算机技术发展,产、学、研相结合。基于目前企业的需求,选择嵌入式系统、网路工程为本专业的计算机套用型人才培养方向,即一个专业两个方向。
学制:四年
学位:本专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套用的基本技能与方法,具有计算机网路系统和嵌入式系统硬体、软体和套用的开发能力,能在科研、教育、企事业及国防部门从事计算机嵌入式系统设计开发及网路工程方面的套用研究、技术开发和经营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
软体工程专业
专业特色:强调软体工程实践和管理能力的培养,理论与实践并重,系统与套用并重。在课程设定与具体实施上强调加强工程训练,加强实践环节,注意学科融合,产、学、研相结合。特别突出微软.net平台下的开发和J2EE平台开发工作。
学制:四年
学位:本专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身心健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风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套用型人才。能够从事软体工程的研究、开发、测试与项目管理工作。
网路工程专业
专业特色:网路工程专业培养的人才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能力。
学制:四年
学位:本专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能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网和通信网技术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各类网路系统的组网、规划、设计、评价的理论、方法与技术;获得计算机软硬体和网路与通信系统的设计、开发及套用方面良好的工程实践训练,特别是应获得较大型网路工程开发的初步训练;本专业是专门为网路领域人才市场供不应求的迫切需要而设定的专业。
数字媒体专业
专业特色: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旨在培养兼具技术素质和艺术素质的现代艺术设计人才,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相比,本专业略注重技术素质的培养,可适应新媒体艺术创作、网路多媒体製作、广告、影视动画、大众传媒、房地产业的演示卡通片製作工作。
学制:四年
学位:本专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数位技术在广告、动画、游戏、效果图、网站美工等方面早已发挥出独特的价值。毕业生可在广播电视、广告製作等信息传媒领域从事多媒体信息的採集、编辑等方面的技术工作以及多媒体产品的开发与製作工作。在动漫和游戏公司进行动漫或者游戏的开发与设计,在企事业单位、学校从事计算机网路、多媒体信息系统的运行、管理与维护工作;音视频设备的操作与维护工作。
学生组织
计算机学院科技协会;
团总支学生会;
新世纪青年学社;
嵌入式协会;
计算机学院事务中心;
计算机学院自强分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