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闲情偶寄·芙蕖
《闲情偶寄·芙蕖》选自李渔作品《闲情偶寄》,具体地说明芙蕖属于草本花及其“可人”的种种优点,从观赏价值和实用价值两个方面阐述了它的种植之利甚大。作者李渔对自己不能辟半亩方塘种植芙蕖而感到遗憾,抒发了他酷爱芙蕖的感情。
基本介绍
- 作品名称:闲情偶寄·芙蕖
- 创作年代:明末清初
- 作品出处:《闲情偶寄》
- 文学体裁:散文
- 作者:李渔
芙蕖
fú qú【荷花】词语解释:
芙蕖 fú qú亦作“ 芙渠 ”。荷花的别名。《尔雅·释草》:“荷,芙渠。其茎茄,其叶蕸,其本蔤,其 华 菡萏,其实莲,其根藕,其中的,的中薏。” 郭璞注:“﹝芙渠﹞别名芙蓉, 江 东呼荷。” 三国 魏 曹植《洛神赋》:“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 南朝 梁 江淹《莲花赋》:“若其华实各名,根叶异辞,既号芙渠,亦曰泽芝。” 宋 王安石《招约之职方并示正甫书记》诗:“池塘三四月,菱蔓芙蕖馥。” 清 秦松龄《和吴弘人见赠之作》:“尊酒共君秋夜醉,满庭清露湿芙蕖。”
芙蕖 fú qú亦作“ 芙渠 ”。荷花的别名。《尔雅·释草》:“荷,芙渠。其茎茄,其叶蕸,其本蔤,其 华 菡萏,其实莲,其根藕,其中的,的中薏。” 郭璞注:“﹝芙渠﹞别名芙蓉, 江 东呼荷。” 三国 魏 曹植《洛神赋》:“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 南朝 梁 江淹《莲花赋》:“若其华实各名,根叶异辞,既号芙渠,亦曰泽芝。” 宋 王安石《招约之职方并示正甫书记》诗:“池塘三四月,菱蔓芙蕖馥。” 清 秦松龄《和吴弘人见赠之作》:“尊酒共君秋夜醉,满庭清露湿芙蕖。”
原文
芙蕖之可人,其事不一而足,请备述之。
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芙蕖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一日,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迨(dài)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
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弃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
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有五穀之实而不有其名,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种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
译文
芙蕖恰如人意的地方不止一样,请让我详细地叙说它。
各种花正当时(惹人注目)的时候,只在花开的那几天,在此以前、以后都属于人们经过它也不过问的时候。芙蕖就不是这样:自从荷叶出水那一天,便把水波点缀得一片碧绿;等到它的茎和叶长出,则又一天一天地高起来,一天比一天好看。有风时就作出飘动摇摆的神态,没风时也呈现出轻盈柔美的风姿。因此,我们在花未开的时候,便先享受了无穷的闲情逸緻与情趣。等到花苞开花,姿态娇嫩得简直要滴水,(花儿)便相继开放了,从夏天一直开到秋天,这对于花来说是它的本性,对于人来说就是应当得到的享受了。等到花朵凋谢,也可以告诉主人说,没有对不住您的地方;于是又在花蒂下生出莲蓬,蓬中结了果实,一枝枝独自挺立,还像未开的花一样,和翠绿的叶子一起挺然屹立(在水面上),不到白露时节下霜的时候,它所擅长的本领不会(呈献)完毕。以上都是说它适于观赏的方面。
适宜鼻子(的地方),那幺还有荷叶的清香和荷花特异的香气;(以它来)避暑,暑气就因它而减退;(以它来)纳凉,凉气就因它而产生。
至于它可口的地方,就是莲籽与藕都可以放入盘中,一齐摆上餐桌,使人满口香味芬芳。
只有霜打的枯萎的叶子,七零八落很不好看,好像成了被遗弃的废物;但是把它摘下贮藏起来,又可以在明年用来裹东西。
这样看来,芙蕖这种东西,没有一时一刻不适于观赏,没有哪部分哪一点不供家常日用。(它)有五穀的实质而不占有五穀的名义,集中百花的长处而除去它们的短处。种植的利益难道有比它还大的吗?
字词释义
荷钱:指初生的小荷叶。
茎叶:指荷花的茎和叶。
劲叶:指长大了的荷叶。
逸致:情趣。
迨:及,等到。
菡萏(hàndàn):未开的荷花。
异馥(fù):异香。
可:合宜,适合。
袅娜:轻盈柔美。
零落难堪:七零八落很不好看。
娇姿欲滴:姿态娇嫩得简直要滴水。
日上日:一天又一天 ;日,一天,一昼夜。
已:停止。
作者简介
李渔初名仙侣,后改名渔,字谪凡,号笠翁。生于雉皋(今江苏如皋)。明末清初文学家、戏曲家。18岁,补博士弟子员,在明代中过秀才,入清后无意仕进,从事着述和指导戏剧演出。后居于南京,把居所命名为“芥子园”,并开设书铺,编刻图籍,广交达官贵人、文坛名流。着有《凰求凤》、《玉搔头》等戏剧,《肉蒲团》、《觉世名言十二楼》、《无声戏》、《连城壁》等小说,与《闲情偶寄》等书。
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周敦颐《爱莲说》。 【乙】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劲叶既生,则又日高一日,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飘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态;迢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乃花中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玉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可鼻则有花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逐之生。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废物矣,及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襄物之用。是芙蕖者也,无一时一刻,这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 (节选自李渔《闲情偶寄》) 【注释】①荷钱:指初生的小荷叶。②劲叶:指长大了的荷叶。③菡萏:未开的荷花。④异馥:异香。⑤芙渠:荷花。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粗的字。 ⑴不蔓不枝( ) ⑵陶后鲜有闻( ) ⑶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 ⑷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 2.下列句子中的文言虚词“而”的意义和用法与“摘而藏之”中“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 |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溪深而鱼肥 C.乃记之而去 D.呼尔而与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个文段的主要意思各是什幺? 甲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乙两个文段都写荷花,都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和讚美之情,但讚美和喜爱的原因有所不同,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⑴长枝节,生出枝节
⑵少
⑶停止
⑷合宜,适合
2.C
3.⑴(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
⑵无时无刻不适合人观赏。
4.甲文:借讚美莲花的可爱来歌颂君子的坚贞气节,表现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乙文:讚美荷花“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
5.甲文作者喜爱莲花的原因是基于莲花洁身自好又不孤高自诩的品格。
乙文作者喜爱荷花是因为荷花“可看”“可闻”“可吃”“可用”,有实用价值。
⑵少
⑶停止
⑷合宜,适合
2.C
3.⑴(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
⑵无时无刻不适合人观赏。
4.甲文:借讚美莲花的可爱来歌颂君子的坚贞气节,表现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乙文:讚美荷花“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
5.甲文作者喜爱莲花的原因是基于莲花洁身自好又不孤高自诩的品格。
乙文作者喜爱荷花是因为荷花“可看”“可闻”“可吃”“可用”,有实用价值。
相关介绍
《闲情偶寄》 是李渔主要的对自己的生活所得所闻见的事物的总结性的书。包含有对戏曲的看法,批评。从舞台的实际出发,注重戏曲的结构、中心事件的选择安排等,是中国戏曲批评史上,重要的着作之一。其中,还涉及到生活中的如饮食、作卧等方面的审美感受。
《笠翁传奇十种》剧目为《奈何天》、《比目鱼》、《蜃中楼》、《怜香伴》、《风筝误》、《慎鸾交》、《凰求凤》、《巧团圆》、《玉搔头》、《意中缘》。